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發言稿

讀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範文(精選5篇)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1.74W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發言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發言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範文(精選5篇)

讀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1

一、營造書香氛圍

班級是學生成長的搖籃,要讓學生走上閲讀之路,首先要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用環境來引導學生走入“書香”。班級的書香氛圍營造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利用好黑板報這一有效宣傳窗口。用心出好每期的黑板報,班級的板報都是由學生自己完成。板報內容:每月規定的古詩背誦、優美句段誦讀。只要在課前三分鐘的小預備中背誦,就不用利用抽出其他時間來背誦了。其次建設好班級專欄。班級中我們共開闢專欄,分別是:閲讀之星,學生根據自己閲讀的內容,寫出讀書體會,或者選擇自己喜歡的優美句段進行全班展示,給學生一個更好的展示空間,讓學習生活變得活潑生動而充滿生趣。再一個是:我們通常習慣把蒐集到名言警句、成語故事、四字詞語解釋等作成卡片貼在牆壁上,久而久之學生就記下了,以提高自己的詞彙量,積累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開展多彩活動

在營造好班級氛圍的同時,我們更多的是思考把學生引導閲讀道路上來。首先在班級氛圍中,開闢的專欄用來展示學生特色、專長而外,通過平時開展的活動來引導學生。如我們圍繞閲讀為主題的讀書活動。如:美文誦讀競賽,讓學生都上台讀一讀自己喜歡的文章,這樣他不僅熟悉了一些閲讀內容,而且鍛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講故事比賽,我們讓學生把自己讀的故事上台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讀書交流活動,可以根據學生所讀的內容,説一説,演一演。通過這些不同形式的活動的開展,在班級中形成濃郁的閲讀氛圍,引領學生走上閲讀之路,從心底裏愛上閲讀。

三、引領閲讀之路

通過活動競賽、氛圍營造等來引導學生走上成功的閲讀之路。

1、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要讀書

告訴小學生要讀書,那麼作為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明確的問題——為什麼要讀書?於是我就讓小學生去大千世界、名人名家中去尋求答案吧。

英國人喜歡説——書籍是偉大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

培根——歷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富於想象,數學使人精確,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和修辭學使人善辯。總之,讀書能陶冶個性。

高爾基熱情洋溢地説——熱愛書籍吧,書籍能幫助你們生活,能像朋友一樣幫助你們在那使人眼花繚亂的思想感情中,理出一個頭緒來,它能教會你們去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它將以熱愛世界,熱愛人的感情,來鼓舞你們的智慧和心靈。師生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至關重要。

2、教給學生知道讀什麼書

是啊,書籍浩如煙海,讓學生有選擇地讀,該讀什麼呢?在平日的校園之聲廣播站上我們播推薦的課外讀物,老師根據蓓蕾讀書的要求推薦數目給學生。引導孩子愛讀書,讀好書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責任。在課外,孩子們更是天文地理,海闊天空任其遨遊,很多同學一個學期的時間讀了十本書不止,可謂收穫頗豐。

3、時間保障學生讀好書

在怎樣讀書方面我們有自己班級的具體做法:

(1)保證有書讀

每位同學除了借閲班級“圖書角”中的圖書外,學生每人把自己家中的喜歡的圖書帶到教室,進行“圖書漂流”,保證了每個孩子都有書讀。

(2)保證讀書時間,每天早上學生到校是20分鐘的“晨誦”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共誦要求背誦的詩歌,讓孩子們在書香中開啟新的一天。中午的時間,讓學生和同學互換圖書進行交流閲讀,讓學生隨意組合,和誰一起讀都可以,然後交流自己讀了省麼,讓學生説出來,另外安排一兩名同學,上台講自己看的圖書內容。星期天可以借閲同學的圖書回家閲讀。

(3)保證讀書交流會

我們每週有閲讀課,這個時間要充分利用好。讓學生進行交流,可以講自己喜歡的書中片段,可以朗讀一段自己喜歡的文章,可以來談一談自己的讀書感受,還可以對大家一起讀過的書展開討論。交流了,認識才會更深刻;展示了,理解才會更深入。我們教師也在網絡上進行蓓蕾讀書經驗交流會,我校的四位語文老師充分的準備了發言材料,其他語文老師在網絡上發表了評論,對於開展我們的蓓蕾讀書活動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讀書立志,讓書籍成為我們成長的基石,讓書香溢滿我們的童年!我們將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再接再厲,讀更多的好書,獲取更多的知識。

讀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2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代理學家朱熹的《觀書有感》,以方塘作比,其間表現的讀書時的那種靈氣流動、精神清新、自得自在的境界,是讀書的佳境及所得。

關於讀書的功用,宋皇帝趙恆認為“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古人重讀書,是成才的渠道。而用現代理念去解讀,讀書實則是接受教育,掌握知識的途徑,是每一個教育人成長、進步、完善、提高的必需選擇。讀書之於教師,於學生是遠行的行囊,是跳躍的踏板,是飛翔的翅膀。

我校在縣局關於開展讀書活動通知及縣局工作精神的引領下,圍繞“享受閲讀生活,營造書香校園”的活動精神,開展讀書工作,將其納入學校工作重點來抓。經過仔細研究、周密佈署,確定了學校讀書活動開展的具體做法。制訂了符合學校實際的師生讀書考核制度,並將其納入到教師績效考核工作當中,以約束的力量,關注師生讀書。用心靈去關注學校讀書活動的開展。

一、資金投入

學校重視並且全力支持師生讀書活動。近兩年共投入資金兩萬七千元。其中購置鐵製圖書櫃16個,訂購教學刊物1萬元,訂購師生讀物6千元。學校決定繼續加大投入,確保讀書活動深入展開。通過學校投入支持使“書香校園”建設計劃得到進一步的貫徹落實。

二、多層面開展讀書活動

1、校領導開展的珍藏閲讀

要求學生讀好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要求教師讀好書,校長及班子成員必須帶頭讀書。學校校長及班子成員都參加到讀書活動當中,當然對讀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領導要開展珍藏閲讀,即讀有珍藏價值的書,讀學校管理、學科教學、人生啟示等著作、作品,優秀期刊內容寬廣,常讀常新。學校在免費為教師訂刊的同時,為班子成員訂閲有珍藏價值的期刊,如《福建教育》、《教學與管理》、《百家講壇》、《人民文學》、《名人傳記》、《中國作家》等花費4000餘元。班子成員讀書更好的發揮了引領帶動作用,成為推動學校讀書深入開展的一種動力。

2、教師開展專題閲讀活動

教師的'讀書共由四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教育理論著作研讀;二是學科教學精讀;三是美文佳作賞讀;四是政策法規解讀。對於教師的閲讀學校有明確的閲讀要求,要求每星期需完成5000字的閲讀任務,同時每月要做3000字的讀書摘抄筆記,每月需完成並上交一篇不少於500字的讀書心得文章,每月需向學校推薦閲讀過的優美文章一篇。教師讀書在不知不覺間已成為一種習慣,走進辦公室,教師的案頭前總是放着自己選讀的書籍,嶄新的亦或是有些破損的,細密的評註、點滴的心得、輕輕的勾畫,淡淡的摺痕,穿過每一行文字的背後,我們都能看到教師讀書的身影。當讀書成為了習慣,剩下的就是滿滿的期待,因為教師已愛上了讀書,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例行的檢查變成支持的行動,為教師訂書,對學校的書庫進一步的填充。讓那書渠,永遠有源源不斷的活水。

3、學生開展的主題讀書活動

清晨、校園、朗朗書聲,永遠都是校園獨特的風景;課間、榆蔭、捧卷而讀,永遠都是校園最亮麗的光影。一個校園沒有書聲總是一種欠缺。學校開展“書聲進校園活動”,要求學生齊讀、誦讀、開口朗讀,讓朗朗書聲重現校園。

學生讀書我們本着“三為主”的原則展開,即以語文課本為主體開展課內讀,利用早自習、語文課為載體進行;以初中生必讀書目為補充開展課外閲讀,利用讀書課和休息時間進行;以教師推薦名家名篇名作為參考,開展假期閲讀。

學生讀書要求定期完成讀書筆記,學生讀書筆記由學校統一印製,每篇讀書筆記由主要內容——妙詞——佳句——錦段——妙語賞析——讀書心得——名言摘錄七個部分組成。這個讀書筆記本的印製充分考慮到學生讀書的實際需求,以及學生開展讀書積累過程中需要加強及記錄的重點而設定的。

對於學生讀書筆記的使用,具體由語文教師來負責安排及檢查。通過讀書任務的佈置及讀書活動的檢查,學生能夠自主獨立的完成閲讀,並能認真、細緻的做好筆記,使讀書成為學生學習的加油站,補充孩子們的知識,拓寬他們的閲讀視野,讓他們在讀書中成長、在讀書中學習、在讀書中體驗生活。

讓學生愛上讀書在農村是一件多麼難的事,孩子們無書可讀,家裏不肯拿錢讓孩子們買書。班主任老師、語文老師都將自己家的藏書拿到了學校,學校圖書室全面向學生開放,學校統一購置的白皮書櫃,大家共同組建的圖書放在書櫃的櫥窗裏,老師們為書櫃起了一個又一個美麗的名字:《集思園》、《知識窗》、《閲讀天地》、《心靈珍藏》……,在每一個名字的背後,我們都能看到師生傾注的愛與心血,在讀書課上,在課餘時間,學生們開始廣泛的閲讀。

三、豐富多彩活動的開展

1、讀書活動啟動

學校開展讀書活動,經過認真籌劃,開展了讀書活動啟動儀式,全校師生均參加了這個活動。啟動儀式上對讀書活動開展的要求、形式等都做了明確的要求,每一位師生都在讀書活動啟動簽字儀式上,認真的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刻美麗而神聖。

2、教師讀書彙報活動

每學期學校組織教師開展一次讀書彙報活動,彙報形式活潑自由,談自己的讀書體會,交流讀書心得。實現了一人讀書,多人受益;大家讀書,共同受益的讀書目標。

3、學生開展講故事、朗讀、我的讀書心得徵文賽等多種形式,喜聞樂見的讀書比賽活動。以比賽促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閲讀熱情。

四、幾點創新與收穫

1、學校專門開設了讀書課,自2007年以來,經過4年的摸索與推敲。我們編撰了讀書課校本教材——《國學經典》,現在讀書課我們除語文課教師兼職外,還有專門的教師從事讀書課任教工作。讀書課上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學生開展自主閲讀。

2、學校廣泛開展教師美文推薦活動。每月要求教師向學校推薦美文1——2篇。推薦文章以文學類文章為主,學校對推薦文章進行整理、篩選,每月編撰出一本文集——《美文欣賞》,進一步向師生推廣,豐富師生的閲讀。

3、鼓勵教師撰寫讀書心得,教師每月需向學校上交一份讀書心得文章,字數在500字左右。將教師讀寫結合,讀體結合,最大限度發揮教師閲讀的作用。

回首學校開展讀書活動的每一個瞬間,每一段歷程,活動之初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是一種迷惘與困惑;而逐漸的對讀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時,是一種渴望與需求;最終我們“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讀書,那是一種境界。

讓我們,用心靈去關注讀書,並且深深的愛上讀書。

讀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大家知道4月2日是什麼日子嗎?是國際兒童圖書日。讀書是一種好習慣,我們應該播撒讀書的種子。書就像是知識海洋裏的導航員,駕駛着神奇的飛船,帶着我們在龐大的知識海洋裏遨遊!

我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孫中山一生喜歡讀書。他在英國留學那會的一天,有幾個中國留學生去看他,在發現孫中山生活很艱苦後,他們給了孫中山40英鎊吃飯錢。但幾天後,當中國留學生們再次去拜訪孫中山時,竟發現桌子上有好些新書,一問才知道,孫中山拿了30英鎊買書,只留下10英鎊吃飯錢。這令那幾個中國留學生哭笑不得:孫中山甘願不吃飯,餓肚子,也要讀書!

看,孫中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正如他所説的: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讀書。我一天不讀書,就不能生活!正因為他熱愛讀書,才成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讀書養性,讀書可以的陶冶自己的性情,是自己温文爾雅!讀書還可以提高寫作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讀深思,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讀書的一大樂趣莫過於你正為一個問題絞盡腦汁,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或對某一個問題似有所聞的時候,打開書一看,你就會發現早已有人對這個問題做了充分的論述,充分的解答,正好騷到了你的癢處。這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是那麼舒服,那麼自在!讀書給人恰淡、寧靜、心安理得的快樂,是名利、金錢不可取代的。書就像人類的靈丹妙藥、精神營養劑!缺了它,生活必缺陷!

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我們都多讀好書吧,這將是我們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家!

讀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4

大家好: 很榮幸在此與大家交流我近段時間的一些讀書感受與感悟。冰心説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古人也曾雲:“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獲得豐富的知識;讀書,能引導我們明理,學會如何做個有修養的人;讀書,還能提高我們的閲讀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件,書於我們的意義。

作為教育工作者,肩負着教書育人的重任,離不開書的滋養,就像花朵離不開陽光的呵護,草兒離不開雨露的滋潤。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有效地教書,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久遠”。

讀書能使人收穫知識和智慧,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是啊,書中有知識,那是聰慧而勤奮的先人們,在漫長的時間之流中,探尋和打撈出來的閃光的珍珠;書中有情感,那是真誠與多情的人們,活生生的生命力量的凝結;書中有精神,那是勇敢而堅韌的人們,在不斷的追求中,將理想上升為行動生長而成的生命之華;書中有思想,那是長久的思考與無畏的批判者,以全部的精神力量種植的永恆之果;書中有智慧,那是用生命的證悟與理性的考問,融會而成的靈魂之光……讀書是一種快樂,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極致。一本好書,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個蒼白的早晨或風雪黃昏。朱自清大師説:

“緩緩地咀嚼一番,便會有濃密的滋味從口角流出。”這濃濃的滋味就是書味,讀書之味。真個是:“博覽羣書添雅趣,縷縷書香勝飯香。”人生樂趣在讀書,有書為伴心甘甜。讀好書,能知曉人生之難,體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創而不餒,受寵而不驚,如閒雲野鶴,保持着一種雍容雅怡,瀟灑達觀的境界。

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人生中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上,書是一個人精神上的朋友,是這個世界能饋贈的最好、最優秀的禮物。

我們都知道,站在巨人的肩上,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以書作墊腳石,我們可以攀得更高。“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讓我們以審視的目光閲讀書籍,與書為友,以書為鑑,讓一縷書香伴你我同行!

讀書經驗交流會發言稿5

各位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是我們學校第二屆讀書活動的啟動日!此時此刻,站在這裏和大家一起做讀書活動的經驗交流,我受寵若驚,也讓我感到汗顏,因為我確實沒有做出什麼成績來。感謝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厚愛,給我搭建了一個平台,談不上經驗交流,讀書活動怎麼開展,我們都處在摸索階段,我只是把我對讀書活動的感受和平時的一些做法和大家共勉。

一、李振村先生曾經説過:“簡單的事情反覆做,有益的事情用心做,只要堅持,你的人生就別有一種境界。

讀書,貴在堅持,貴在持之以恆。我校組織編纂的《蒙學精選》,那是民族的精髓,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國粹,應該值得一讀。目前我班的學生《三字經》基本能背誦,《弟子規》有百分之三十的孩子能過六級,百分之六十的孩子能過四級,五級,其餘的也都基本上能過三級。雖然這不是什麼可喜的成績,但他們的讀書習慣在逐步的養成。每天早讀課時,我讓他們讀五到十分鐘《蒙學》,家庭作業中佈置一小段讓背誦,每天堅持,《弟子規》可能就是兩個月的時間就能背誦。如果有時間,還可以為他們講解其意思,家庭條件好的還可以自己上網,瞭解其意思。即使他們現在不懂什麼意思,對以後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

二、當然,讀課外書並不僅僅限於讀《蒙學精選》,這樣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的,只要對學生身心有益的書,我們都可以讀

這學期,我班嘗試建立了“流動圖書角”,就是每個孩子至少向班級交一本自己喜歡的課外書,老師進行編號,登記,然後把這些書相互借閲,一週或者兩週,再交換,做到資源共享,我把這叫做“流動圖書角。”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必須把借來的書看完,並且完好無損得還回來。這樣,學生看的書就多了,知識面也就自然的越寬越廣。

三、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督促他們在家讀書,我嘗試讓他們寫讀書隨筆,積累好詞佳句,寫讀後的感受,哪怕只有一句話,那也是他們通過自己讀書悟出來的,為習作打下基礎。

四、另外,孩子們自己訂閲的報刊,雜誌,也要督促他們認真讀,有很多知識,是課本上沒有的。

我偶爾也和同學們一起讀書,上週我和我們班的同學一起讀了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愛,就是這樣》,由於是圖文結合,同學們很喜歡。

這些活動,都需要老師來引導,監督,這就要求老師們有足夠的耐心,如果持之以恆,應該會有很好的效果的。

其實,對於讀書,我們學校有很多老師都有自己行之有效方法,今天我斗膽站這裏拋磚引玉,但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能激發同學們讀書的興趣,讓真正他們體會到讀書的快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