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獨樂寺導遊詞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2.4W

獨樂寺是國家AAAA景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獨樂寺導遊詞,歡迎閲讀參考!

獨樂寺導遊詞

獨樂寺導遊詞一

各位遊客:

大家好!

獨樂寺俗稱大佛寺,坐落在薊縣城區武定街。獨樂寺始建年間不詳,現存建築為遼統和二年所建,是我國古代大型木結構高層樓閣式建築中一顆耀眼的明珠。

關於獨樂寺得名説法不一。有人説:觀音塑像內部支架是由一顆大杜梨樹切削而成,以諧音得名。還有人説唐玄宗時,安祿山起兵反秦,在此誓師,其言:“蓋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而命名。

大家看,獨樂寺整個建築坐北朝南,總佔地面積16500平方米。依次由山門、觀音閣、東西配殿組陳一套完整的建築羣。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做穿堂。山門前兩稍間是兩尊遼代彩泥金剛力士象。山門內金柱間原有大門,現在只剩門框和門檻。這道門檻也是觀音閣的視野分界線。站在門檻外,只能看見觀音閣局部;邁過門檻,則大殿盡收眼底猶如畫中,令人驚奇。再看觀音閣,這樣精美絕倫的的建築,終究是為了本殿之主——觀音塑像而設。相傳,這裏最早供奉的是鐵銅觀音像,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麗時,到漁陽境內,糧草枯竭,不能進兵,李世民一籌莫展。當他到獨樂寺拜觀音時,突然發現是銅鑄的,便借銅身一用,並許願將來以十倍金身奉還,之後,將銅像化銅水,以銅鑄錢幣,置辦了糧草,解了燃眉之急。東征回朝之後,他時時為此事發愁,因為即使把國庫裏的金子都拿出來,也不夠造一尊16米高的金像。在此時,大臣魏徵遞上奏摺,上有一句“當以十倍泥像金身奉還”李世民看到“泥像”兩字非常高興,即命尉遲敬德赴漁陽重修獨樂寺,重塑十一面觀音像,因為當時塑像是1.6米,擴大十倍,當然是塑一尊十六米高的泥塑金身像啦!

獨樂寺是一座千年古剎,久負盛名,獨樂寺廟會為獨樂寺傳統節日,已有數百年的歷史了,到了清代的鼎盛時期,但後來逐漸衰落。2004年春節,薊縣人民x政府又恢復了獨樂寺傳統廟會,他是集民間藝術、地方習俗、佛教文化為一體的民族盛會,遊人在濃厚的節日氣氛中,可以真正體驗到薊縣地方民俗的魅力。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短暫,今天我的導遊就要到此結束了,我們度過了一段愉快的時光。祝您一路平安!

獨樂寺導遊詞二

獨樂寺位於薊縣城武定北側,它始建於天寶十一年,遼代重建。關於獨樂寺的得名,這裏有三種説法,第一種説法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築是十一面觀世音的內部,就是一顆參天而立的獨梨樹;第二種説法是,安祿山起兵反唐,這裏是誓師地,他蓋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名獨樂寺:還有一種説法是,佛家清心寡慾,獨以普渡眾生為樂故名獨樂寺。整個獨樂寺有三部分組成,東路是清朝皇帝闢建的行宮,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門,觀音之閣,八角亭,卧佛殿,三佛殿組成。整體建築佈局簡潔,主題突出,宏偉莊嚴。獨樂寺有五個之最:觀音閣是我國僅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觀音像是我國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門為現存最早,等級最高的廡殿頂山門;山門正脊上有最早的鴟吻;獨樂寺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現在,我們到站了。

現在我們大家看到的這個建築就是山門,他高10米,面闊三間,進深兩間,中間坐穿堂,兩側是稍間。在山門的檐下有一塊匾,上書獨樂寺三個字,為明代大學士嚴嵩手筆,據説他在北方只留下六個字,另外三個字就是北京的六必居三個字。

在山門的前兩稍間有兩尊遼代的金剛力士站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哼哈二將,從他們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邊這尊閉口,握手為哼將,右邊張口,伸手為哈將,他們都是4.5米高,肌肉隆起,威武雄壯,緊守着山門,他們站在此地已經是一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們看這兩根中柱的中間,相傳以前有一扇大門,由於年代久遠,這門及應不存了,但這裏是山門和觀音之閣的分界線,站在門檻這一邊看觀音之閣,只能看到局部,跨過門檻一步,大閣全貌就盡收眼底了。大家不妨試一下,這是魏晉時期,普遍採用的畫框式結構。山門北稍間的兩側是清光緒年間繪製的四大天王像。先看東側:南方增長天王,手持寶劍;東方持國天王,手持琵琶。西側的兩尊:北方多聞天亡,手持雨傘;西方廣目天王,手握銀蛇。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組成一個成語風調雨順,表達了我國老百姓的願望。

我們去看一看主體建築。我們面前的就是獨樂寺的主體建築觀音之閣,它通高23米,從外觀上看分為上下兩層,實際上是三層,在它正中間有一個暗層,整個大閣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一根釘子,都是榫卯結構的,我們看這一朵朵的就是斗拱,方形木塊為鬥,長條拱木為拱,整個大閣共用了152朵斗拱。大閣的'房頂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塊匾額觀音之閣,它是李白的真跡,這塊匾額已經收入全國名匾大全了,下面這塊匾額是具足圓成它是咸豐的手筆,意思是説裏面的觀音已經修行圓滿,具備成佛條件了。

我們從這個位置回頭看一下山門,整個山門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頭全部向內傾斜。它是我國古建築的一個特點,稱為側角,使建築物更加穩定,在山門的正脊上有兩個飾物,尾巴向內翹起,似鳥非鳥,似魚非魚,叫做鴟吻。傳説為龍生九子之一,能噴浪成雨,取噴水震火之用。

現在我們走進大閣裏邊來看一下。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十一面觀音像,它通高16米,站在蓮花台上,通過暗層,直達閣頂。觀音有33種變化形式。十一面觀音為其中一種,這種體裁在別處是絕對看不到的,因為就全國來講,只有這裏供奉的是十一面觀音,它在世界上也僅存13尊。我們看整個觀音略向前傾,給人以親切感。它的兩個飄帶從手腕處一直垂到蓮花台之上,實際上是起了支撐點的作用了。我們説這個觀音是泥塑的,並不是説它完全是用泥堆起來的,它的內部有仿人體骨架的木結構,外面雕刻的是泥。十一面觀音兩旁的是善財,龍女兩位脅持菩薩,他們腰部微扭,頭頂五佛冠,顯得生動活波,給人以真實感,這三尊塑像加上前面的哼哈二將,獨樂寺共有5尊遼代的塑像,專家評價獨樂寺的早期塑像就是少而精,藝術價值高。

在裏邊來看,每個柱頭上都有一個斗拱,整個大閣152朵斗拱,24種形式,分佈在大閣各個部位,它好似人的關節一樣,這是觀音之閣歷經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28次地震,依然安然無恙的原因之一。

整個大閣是以三大藝術於一堂的,它就是古建築,塑像,通欄佈滿牆面的彩色壁畫。這組壁畫繪製於元代,1972年才發現出來的,原來一直保護在一層泥土裏面,它的發現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研價值和藝術價值。它已經被臨摹收入國庫了,壁畫以佛教十六羅漢和二天王為主題,間以佛教有關的神話故事,世俗題材組成一組組各有獨立,又彼此相連的巨幅畫卷。

現場解説到此結束,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己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