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實用範文 > 導遊詞

關於浙江的導遊詞

欄目: 導遊詞 / 發佈於: / 人氣:9.43K

作為一名樂於為遊客排憂解難的導遊,常常要根據講解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人員引導遊客觀光遊覽時的講解詞。那麼你有了解過導遊詞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浙江的導遊詞,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浙江的導遊詞1

各位朋友,大家都知道軒轅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由於不斷兼收幷蓄和發揚光大,已成為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內在動力。縉雲仙都,相傳為軒轅黃帝鑄鼎煉丹與馭龍昇天的地方(漢司馬遷《史記?封禪書》中已記載),縉雲黃帝文化是由歷史傳授的長期積澱和多種因素交合而形成,源於50xx年前黃帝縉雲氏族南遷浙江縉雲山一帶以後,與當地先民的原始信仰結合,吸收道家、儒家等學説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種古老文化。其精髓滲透了當地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黃帝的蹤跡及其相關的傳説遍及縉雲的山山水水。下面我先給大家説説有關黃帝的故事

黃帝,姓公孫,名軒轅,號有熊氏,又曰縉雲氏,帝鴻氏,乃少典國君之次子。他生於壽丘,長於姬水,少年時思維敏捷,青年時敦厚能幹,成年後聰明堅毅。當時炎帝神農氏族已經衰落,酋長們互相攻伐,戰亂不已,生靈塗炭。黃帝毅然擔負起安定天下之重任,四周許多部落紛紛前來歸附。炎帝與蚩尤爭奪黃河下游地區,被蚩尤打敗,退到河北涿鹿,向黃帝求救,黃帝欣然應允,與炎帝聯盟,在涿鹿的原野與蚩尤決戰,擒殺了蚩尤,獲得勝利。從而黃帝的威望越來越高,天下君主的地位逐漸形成。炎帝雖被蚩尤打敗,但尚存實力,他不滿黃帝成為天下霸主,起兵反抗,於是炎黃二族發生火拼,決戰於阪泉之野,最後黃帝得勝,奠定了天下。

黃帝即位之時,有云之應,因此設置了以云為名的中央職官,管宗族事務的為春官,叫青雲;管軍事的為夏官,叫縉雲;管治安的為秋官,叫白雲;管營造的為冬官,叫黑雲;官中央事務的叫中官,叫黃雲。黃帝在加強國家管理的同時,又開始抓生產、治五氣、藝五種、勸民農桑,在種植、紡織、造字、造車、作樂、作舟、作弓矢、算數、築城、測氣象等方面均有發明,開啟了中華民族50xx年之文明。黃帝為尋求控制陰陽、養育百姓、富邦強國的長生之策,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渡黃河跨長江,得到崆峒山仙人廣成子與黃山仙人容成子的指點,找到了奇峯異石、山水神秀的洞天福地縉雲仙都,遂安營紮寨,在仙都鼎湖峯鑄鼎煉丹。待六六三十六天後,金丹煉成,萬眾歡騰,鸞鶴飛舞,仙樂響亮,在繚繞鼎湖峯周圍的五彩祥雲中,飛出一條五爪神龍,迎接黃帝上天。黃帝給自己的兒子與五官的大臣們交代完後事,遂馭龍登天。當神龍離地數尺時,附近的臣民見黃帝登龍昇天,也慌忙攀住龍鬚跟着上,這龍鬚哪裏經得住眾人的攀扯,紛紛斷了,並連人一起摔了下來,眾臣民不禁傷心大哭。龍鬚落地卻化成了草,人們就叫它為龍鬚草,也叫縉雲草,現鼎湖峯腳下仍長着茂盛的龍鬚草,漢司馬遷《史記》、晉謝靈運《名山記》與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均有詳細的記載。

好,現在我該給大家説説仙都與黃帝文化聯繫最密切的幾個旅遊主景點:

鼎湖峯,是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核心,高70.8米,底面積2468平方米,頂部面積70平方米,面臨好溪,拔地而起,孤高屹立,直插雲霄,譽為“天下第一峯”、“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筍”。更奇的是在這峯頂上還有一個小湖,湖裏的水一年四季不竭。相傳,這就是軒轅黃帝在此鑄鼎煉丹,然後跨龍昇天而去的地方,這湖就是被鼎所壓塌而成,故稱“鼎湖”。唐白居易用“黃帝旌旗去不回,片雲孤石獨崔嵬。有時風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點來。”的詩句來描繪這天下奇觀。大家看,鼎湖峯右側有一小石筍、高40.7米,小而尖,與鼎峯峯一大一小相映生輝,像依偎在成人身旁的童子,叫童子峯,傳説這就是黃帝的兒子小昊化成的,他辦完父親交待的事,也就是把父親煉成的金丹埋在崑崙山下,帝位傳給黃帝之孫昌意後,毅然回到縉雲山中,永遠和當地的老百姓在一起。我們再到鼎湖峯腳下看,這一根根長得如針,顏色翠綠的草就是龍鬚草,當地人把龍鬚草織成草蓆,叫“龍鬚席”,這龍鬚席具有冬暖夏涼、安神養性、並能防治皮膚病等特點。其實,它的藥理作用還很多,大家不妨在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去找一找。

仙水洞,傍依鼎湖峯,洞口面溪,形如古鏡,古又稱“鏡巖”。有泉水從洞中石縫裏滲出,注於小方池中,大旱不枯竭,梅雨不溢出,水質清淳甘涼,久蓄不腐,相傳軒轅黃帝曾用此水煉丹。飲之,能健身美容,延年益壽,故名仙水,唐代著名道士周景復飲此水80餘年而仙化,唐詩人皮日休與陸龜蒙有詩為證。我們來看投資者為他們的詩所立的'石碑。我們從仙水洞內往北50米,看步虛山下面有幾條東西走向依山而生的巖溝,如車輪壓碾痕跡,傳説這是黃帝乘龍車登步虛山的轍跡,叫“軒轅轍跡”。

黃帝祠宇:前面這座宏偉的建築,就是黃帝祠宇,它的前身叫縉雲堂,建於東晉,作為天下百姓祭祀黃帝的場所。唐天寶年間,唐明皇李隆基聽説縉雲山是黃帝觴百神聚四海神仙的地方,就下旨改稱縉雲山為仙都山、縉雲堂為黃帝祠宇,並由李白的從叔李陽冰(縉雲縣令、小篆書法家)撰額

浙江的導遊詞2

大家好!

桐鄉烏鎮是聞名江南的歷史文化名鎮。據《烏青鎮志》記載,唐鹹通年間始正式稱鎮,據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偉大的革命文學家茅盾就誕生在這裏。烏鎮位於杭嘉湖平原北部,京杭大運河西側,地當水陸要衝,古處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烏程、歸安、崇德、桐鄉、秀水、吳江、震澤)交界之地。

古人稱它為姑蘇留都之前户,嘉湖浙甸之後屏。烏鎮原以車溪(今市河)為界,分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直到1959年,市河以西的烏鎮劃歸桐鄉縣,才統稱烏鎮。烏鎮名稱從何而來?據傳,古代有一姓烏的將軍,為討伐叛臣力戰死於車溪河畔,後葬於此。

人們為紀念這為烏將軍,就將這裏取名烏鎮。當然,這只是傳説。但烏鎮的歷史確實比較古老,據考證,烏鎮東柵譚家灣(新春村),為新石器時代遺址,屬馬家浜文化,距今已有6千多年曆史。

烏鎮素以水鄉集鎮著稱。全鎮市區河道如網,水街相依。縱橫的溪塘,穿街傍市。溪上眾橋飛跨,塘畔綠樹成蔭;河中舟楫不絕,市上笑語陣陣,這一切給水鄉烏鎮增添了詩情畫意。烏鎮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蹟甚多,市河西岸的唐代銀杏,相傳為埋葬烏將軍時所樹,自唐迄今,歷時已有一千佘年。十景塘邊的昭明太子讀書處,為樑朝遺蹟。

市河東觀前街上的修真觀戲台,始建於乾隆十四年(1749),是浙北水鄉集鎮保存下來僅有的古戲台。烏鎮自南宋以來,名園巨宅代有所建,如今鎮上還留下不少有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古老民居。其中西柵的朱家樓別具一格。此樓建於民國元年(1912),青磚灰瓦,雕門畫窗。樓上樓下全部方磚鋪地,形成上下兩座廳堂,人稱“廳上廳”。鎮西的兩座古石橋,也是遐邇聞名。這兩座石拱橋,均建於明代,兩橋成直角相連,任你站立哪一座橋邊,均可透過橋洞看到另一座橋,故有“橋裏橋”之美稱。

烏鎮不僅攬古老之勝,水鄉之美,還由於它的名字跟文學巨匠茅盾聯繫在一起,固而更添生色。如今,它已成為浙北著名的旅遊之地。

烏鎮是浙江的一個水鄉古鎮,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鄉。據譚家灣古文化遺址的考證表明,大約在6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唐時,烏鎮就隸屬蘇州府。唐鹹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首次出現“烏鎮”的稱呼。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從此開始。烏鎮的建鎮史有1200多年了,京杭運河穿鎮而過,歷史上曾以河為界分為烏、青兩鎮。河西為烏鎮隸屬於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隸屬於嘉興府桐鄉縣,至直1950年烏青兩鎮才正式合併,統稱為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到今天。

浙江的導遊詞3

仙都位於浙江省縉雲縣境內,是一處以峯巖奇絕、山水神秀為特色,融田園風光、人文史蹟為一體以觀光、度假、科普為主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境內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雲霧繚繞,有奇峯一百六,異洞二十七。整個風景區由三百多個景點組成,總面積166.2平方公里。

鼎湖峯,又名“天柱峯”,東南以步虛山、仙都為屏,西北傍練溪碧水,高170。8平方米,底部面積2466平方米,頂部面積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雲天,享有“天下第一峯”,“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筍”之譽。它狀如春筍,故又稱石筍。峯巔蒼松翠柏間有一個小湖泊,相傳是軒轅黃帝在此煉丹時,被鼎壓塌成湖,故稱鼎湖。鼎湖景點是整個仙都風景名勝區的核心,主要由仰峯洲、練金溪、鼎峯潭、登仙橋、鼎湖峯童子峯等組成。

芙蓉峽又稱鐵城,位於仙都九曲練溪、十里畫廊上游。自鼎湖向北溯好溪行,約五華里許到。沿途水,山野村舍,炊煙裊裊,雞犬聲聲,田園風光,清淳古樸。雄偉壯觀的芙蓉峽,三面圍抱,一谷出口,山頂似萬朵芙蓉競相開放,山壁象牆鐵壁,谷底長近百米,一道通天,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仙都的天然風景真美啊!那些奇峯異石使人留戀,那些歷史悠久的名勝古蹟使人陶醉,那些離奇多趣的神話令人神往。讓我們來欣賞仙都風光的美妙,細細品味仙都文化的精髓吧!

Tags:浙江 導遊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