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活動總結

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總結範文(通用6篇)

欄目: 活動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19W

經歷了有意義的活動後,想必大家都有了很深的感觸吧,需要好好地寫一份活動總結總結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為活動總結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總結範文(通用6篇)

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總結 篇1

為了貫徹教育部關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實現活動育人的目的,讓學生能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通過研中學、學中研、研中思、思中行,研學並舉,知行合一,陶冶情操、增長見識、體驗勞動成果和學習勞模精神,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增強社會責任感;根據縣教育局有關要求和學校安排,20xx年5月26日,我校組織開展了研學旅行活動,高二(1)、高二(2)、高二(11)班176名同學在陳力副校長和羅永華、宋春峯、劉志清、呂輝、王靖老師帶領下,赴金雞沙家玉林場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活動取得了預期效果,活動中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同學們積極主動,熱情參與,表現出很強的團隊合作精神。

活動開展前,參與同學按班分成三個小組,並開展組員間的合作與小組間的評比,各小組齊心協力,表現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

二、認真學習,收穫良多。

在活動中,同學們先後參觀了牛玉琴治沙展覽館、徒步考察金雞沙家玉林場、參與勞動體驗、聽取有關勞模事蹟彙報、與勞模座談、各班討論勞模熱愛勞動艱苦創業精神、考察金雞沙景區、舉行拔河比賽、紅歌對唱、文藝表演等訓練活動,所到之處,同學們拍照留影,認真記錄,準時歸隊,順利完成各項研學內容。這次研學旅行活動,同學們看到了牛勞模的勞動成果,瞭解了牛勞模的感人事蹟,增強了對勞動的認知,激發了對勞動人民的敬畏之情,培養了自己的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次研學旅行組織嚴密,德育處制定活動方案和安全預案。研學旅行不是簡單的“學習+旅遊”,而是把一個主題在研旅過程中由始至終地體現出來,通過多種多樣的遊玩、娛樂的形式達到提高學生的認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意志個性心理等方面能力。活動前與牛勞模對接,與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明確開展該項活動的目的意義;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學生一切行動聽指揮,不準隨意離開隊伍單獨活動。形式多樣,做到了生動、活潑、輕鬆、愉快,採用多種形式進行,避免了呆板的説教。

三、存在問題

1、活動內容有些單一;

2、組織不夠嚴謹。

這次研學旅行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治沙英雄牛勞模的敬畏之情和對勞動的認知,培養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而且增進了我校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努力學習為校爭光,為家鄉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

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總結 篇2

前幾天,我們學校組織了一次研學旅行的活動。這是我們第一次離開家去外面鍛鍊的機會,我踏着輕鬆的步伐,聞着春天的花香,感受着春天的氣息,坐上了大巴車。在車上,我們有的唱歌,有的吃零食,一路上説説笑笑。不一會兒就來到了長沙市雷鋒紀念館。

教官帶着我們下了車,走進雷鋒紀念館,一進門,一個巨大的雷鋒雕塑映入我們的眼前,我們來到了雷鋒生平事蹟陳列館,我們跟着教官走進了文廊,裏面有雷鋒的日記,雖然有很多字我看不懂,但我清晰得記着雷鋒日記裏有這樣一句話:“做一顆永不生鏽的釘子。”是呀!雷鋒就是一顆這樣的釘子。我們隨着講解員上了二樓,看到了許多驚心動魄的畫面,我覺得自己好像穿越到了戰爭時期,看到了以前那落後的中國,看到了人民子弟兵想振興中國的決心。我不禁想,國家的興旺發達是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離開了雷鋒紀念館,一個小時後,就來到了我們的最終目的地——千龍湖。我們稍作休息,吃完午飯,教官就帶着我們來到了體育館,開展“團隊浮橋”的活動。我們分成兩隊,面對面扛着木板,就像一座真的浮橋,不過橋墩就是我們的肩膀。教官讓另外一些同學從浮板上爬過去,教官同時還選了幾名同學作為地保隊員和安保隊員,以為拉拉隊。儘管有許多人保護,但我還是有些忐忑不安,教官就鼓勵我去試一試。儘管我有些害怕,卻也想挑戰一下自己,輪到我過橋時,我勇敢跨上了第一步,同學們大喊加油,我不再那麼害怕了,勇敢的爬了過去,加油聲越發大了,自信充滿了我的胸膛,我終於順利過了浮橋,我為戰勝自己而自豪。

晚上,老師分發宿舍,我一進宿舍,簡單洗漱之後就睡了,睡的很熟,睡得很好,連自己帶的零食都忘記吃呢!

第二天下午,我們乘着大巴車回到了學校,參加了感恩活動,那專家的一番話把我們感動的流淚了,從這次研學旅行活動中,我知道了要好好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友愛,學會感恩。

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總結 篇3

七月流火,九轉丹成。為聆聽窗外的聲音,尋求更為自由的行走,我們上路了。“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時就無法思考。”我如行者,穿梭於騰衝大地,徜徉於青山綠水及鄉愁之中,且行且思。

一、見人見事見山水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始為研學旅行之初心。

人之精神,在於志趣於道。叩問騰衝教育之道,教育研學館給予了我們清晰的解答。

古樸莊重的木屋,陳列着古代、近代、現代教育發展的厚重史冊,教育的源起、轉化、興盛、昇華的清音鏗鏘有力,一代代騰衝人懷揣“興騰”的夢想,從家鄉出發,走遍祖國大好河山,創造了許許多多不朽的神話,令後人不由自主的神往和追隨。沒有追隨時代,就無法抓住時代。遙想明朝軍屯、民屯、商屯後中原文化於騰衝大地綿延後世,明清進士、舉人、貢生、文官、秀才輩出。追憶陳鑑1471年即設司學始歎家國情懷之重,仰望唐知州1699年捐資開辦義學領風氣之先……南方絲綢古道提振了騰衝人的精氣神,義學官學的興盛織就了騰衝人的文脈,李根源、艾思奇、張問德、趙端禮、寸樹聲等騰衝驕子挺起了騰衝的脊樑……一路走來,見證前賢興利除弊之偉績,可歌可泣!

造化鍾神秀,這塊大自然最鍾情的奇葩——騰衝,她特有的教育土壤,孕育出了厚重的人文、獨有的民族風情、謙謙君子式的騰衝風骨,這一切起於教育,又反哺教育,並牽引着教育往更高處漸行漸遠。

人之心靈,在於修德於性,追求弘道但卻務本修身。中華傳統文化的浸潤為我們立身指明方向。

綺羅文昌宮歷經四百年風雨依舊散發出神祕而深邃的魅力,從民間傳説的文昌帝君,到孔子四大賢徒,再演繹到儒家文教與道教宮冠合一的民俗文化,無一不透射出中原文化在騰衝流動的氣韻。李家大院的建築風格特異,展現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拐角樓”的範式,凝固成畫。各種雕刻藴意深遠,各種造型栩栩如生,契合虔誠達善之意,諸如“鳳穿牡丹、龍鳳呈祥、三陽開泰、喜上眉梢”等精美裝修讓人目不暇給,尤其是“一擔水照壁”上“有多少德行就有多少財富”的指意發人深省,矯正生命的向度。

人之境界,在於踐仁於行。達則兼濟天下,價值的張力為研學的暢行騰出時空。

江東銀杏村,自然與身心相遇後綻放出生命之光使人勃發對生活的熱愛。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敬畏生命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詩意而浪漫的人;愛銀杏村的人必然是自由而有夢想的人。——因為“五種樹”的理念紮根人心:感恩樹,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健康樹,葉皮莖果皆入藥;搖錢樹,食藥同源白果香;科普樹,生物化石究成因;和諧樹,一枝一葉總關情。銀杏村不僅風光甲騰衝,更因祖輩傳承的寨風家風使人崇敬。家庭“分官”總把銀杏樹留給老人養老,與鄰舍樹枝交錯生長的果實平分,養雄株銀杏的人家總能收到別人家收穫的銀杏果作為答謝之物,這代代相傳的樸質禮儀成為了銀杏村最厚重的人文精神。

人之經歷,在於遊藝於情。即興於每日每事,笑對日出日落。樂情于山水,遊藝於春秋。

蒲川茶山之旅,邂逅如約而來的美麗。水碧山清秀,人在畫中游。在茶人的引領下,從採茶、製茶、泡茶、品茶中感悟人生理趣。文字上:茶字形象地點出了“人在草木間”的自然真諦;文化上:儒家喝茶長精神,佛家品茶見空靈,道家飲茶沖淡自如;文明上:茶道演繹出做人做事之風骨,既有內外兼修之執着,更有行進之樣式。茶之前世今生,四季輪迴,苦盡甘來,給人於出塵之感,飄飄乎天高地迥。

二、所思所感所悟

教育研學突破了學校與家庭教育的藩籬,營造了教育的“第三課堂”,構建了大教育的平台,讓師生一路行走一路思索,自覺探尋物外之趣,真正“聆聽了窗外的聲音”。“仰佐國家之風致,厚培桑梓之福基”,既增長見識、拓展視野,培養師生的創新意識以及批判性思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迴歸自然、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激發師生愛國愛鄉愛家的情懷,自主建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熱愛事業的的價值信仰。讓師生閲歷更加豐富、經歷更加精彩,人生更加豐盈,最終實現全面提升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和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

為此,教育研學應該基於幾個方面來開展活動。

1、融合自然教育

天地大舞台,大自然是的學校,要提倡走出學校、走出家庭、走近自然的教育理念,解放孩子們的手、口、腦、腿,帶領孩子們去認知新奇世界、瞭解萬事萬物,觸摸自然的脈絡,感受生命的美好。

2、融合合作教育

交流、溝通、合作是成長之基,讓“一個人走的快但不如一羣人走的遠”的理念植根學生心靈,讓學生在研學旅行的路上,從團隊合作中汲取成長的營養。

3、融合體驗教育

“百聞不如一見”,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和親身品味,方能循事物之理,明德於物外。搭建舞台,讓學生自我表現、自我發展和自我超越,發展生存生活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自信力。

4、融合家庭教育

從小我走向大我,從備受關愛關注到獨立行走,在研學路上自覺保護自己,自願展示自己,敢於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擔當,把師長、家長的諄諄教導化為具體行動,獲得生命真正的成長。

5、融合學校教育。

既讀有字之書又讀無字之書,興之所至,信手隨筆,學校之所學均可在研學之中善思善用,把課本搬上研學劇場,課堂內外相統一,互為彌補,從而獲得深度發展。

6、融合社會教育

知識世界是從生活世界提煉出來的,是為生活服務的,教育只有融入社會才真正體現課程的本職功能。社會即學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社會資源豐富了學生的生活世界。在研學中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和健全人格教育,提升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的良好品質。

三、善思善為善做成

自由的行走,深度的融合,必將塑造出教師的人生高度。

1、從教育層面看

研學即生長——激揚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潛能,直抵人心,指向至善;研學即生活——勃發人的好奇心和理性思維的能力,激發情感,迴歸本真;研學即創造——喚醒人對世界本源的探尋和智慧追求,建構信仰,綻放生命。

2、從教師層面看

首先是為教師尋求到了一個可以汲取營養的花園,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情感,尋求事業發展的支點,堅定教育信仰,終身從教;其次是改變了教師的行走方式,從困囿於學校的圈子中走出來,敞開胸懷,擁抱生活,變單一為多元,從封閉走向開放;三是提升了教師的教育理念,自覺改變陳舊的教育方式,尋求更為智慧的教育方法,去領略課外的精彩,去發現美的教育;四是昇華了教師的育人觀念,擺脱現實的奴役,跳出教育看教育,為國家社會培養健全人格、健康人性、健美體魄的大寫的人。

3、從管理層面看

一是不斷提供教師研學的機遇,讓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來一場説走就走的研學旅行”;二是積極鼓勵學生及家長參與研學旅行,從家鄉出發,走遍騰衝大地,並一路追尋,向着世界明亮那方奔跑;三是積極開發校本課程,把世界的精彩納入學校、納入課堂,讓學生不出門亦知天下事;四是探尋“新教育”與研學的融合之路,創新研學方式,走自己的路;五是積極對接引進市外研學資源,打造教育研學共同體,博採眾家之長,同研同學,全面發展。

人生若只如初見。“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恆;人遇見了人,有了生命”。研學旅行必然有最美麗的遇見,最美麗的記憶,最美麗的生活,一切文化的印記都將鐫刻在我們靈魂深處,歷久彌香。生活中孕育着美,而美隱匿於生活的深處。世界因研學而精彩,未來之騰衝必有“回行之思”,更多“行者”必返回人文傳統,於歷史的深處獲得更多躍入當下的力量,“俯察品類之盛”,代代傳唱騰衝精美的故事。

研學之路一路花開,遠方更美麗。

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總結 篇4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在這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季節裏,長臨河學區於4月12日成功組織了三、四年級師生共350人左右的研學旅行活動。活動的地點是合肥濱湖新區岸上草原、牛角大圩、安徽名人館、渡江戰役紀念館、濕地公園,活動的主題是“擁抱春天,探索自然”。

通過這次研學旅行,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接觸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實踐中增長見識,增強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

早上七點,三、四年級師生準時在學校操場集合,各班隊形整齊,服裝統一,神采奕奕。學區少先隊總隊輔導員苑仁闊做了安全事項指示後,師生們井然有序、精神抖擻地出發了。同學們上車後,情緒高昂,有的學生嘰嘰喳喳地議論着,有的學生安靜地欣賞着環湖大道兩岸的風景。沒有一個學生在車廂內吃零食,亂扔垃圾。他們都是環保小衞士,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經過二十幾分鐘的車程,師生們首先到達了合肥濱湖新區岸上草原。四月的岸上草原,遠看像一塊塊綠色的大地毯鋪在地上。各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自行組織活動,有的班級圍成一個圓圈在做“丟手絹”的遊戲;有的班級在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還有的班級在老師的組織下玩起了智力遊戲——“腦筋急轉彎”、“詞語接龍”……同學們互相合作,盡顯友愛,分享快樂。接着去了牛角大圩,圩區綠草如氈,百花爭豔,五彩斑斕。各班老師拿起相機、手機,拍下一幅幅美景,留下一張張笑顏。每個班級拍下了師生合影,留作珍貴的紀念,相片定格的瞬間將成為美好的回憶。師生們又來到牛角大圩的園藝區,觀賞着美麗的花卉。這裏的花卉種類繁多,千姿百態。走在花海中,一陣陣花香沁人心脾,令師生們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緊跟着師生們又驅車到達安徽名人館和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被認為是目前國內面積、聚集“名人”最多的名人專題類博物館。參觀中,同學們聽着館內講解員的精彩講解,深刻地感悟到安徽文化底藴深厚以及安徽人勵志圖強,矢志報國的情懷。同學們不由自主地拿出小筆記本將自已喜愛的名人名事記錄下來,並紛紛表示今後更要好好學習,為安徽的發展貢獻自已的力量。接着師生們步行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回顧歷史、學習紅色文化。渡江戰役紀念館成半島狀突出巢湖,猶如一艘乘風破浪的巨型戰艦,該館是和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紀念館等同規模的一流紀念館。最後師生們來到了濕地公園,合肥濱湖國家森林公園是森林濕地公園,有着“安徽西溪”的美譽。濱湖濕地森林集城市森林、濕地森林、文化森林於一體。同學們徜徉期間,彷彿置身於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

不知不覺,一天的活動結束了,同學們雖然有點疲倦,但依然快樂。研學旅行提供了學生親近自然、瞭解社會的機會,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見聞,又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的精神。

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總結 篇5

深秋的清晨,有那麼一點兒凍人。一出門,就與刺骨的寒風撞了個滿懷。但這也阻擋不了我們內心對研學旅行的期盼。期待着旅遊大巴快點到來!

隨着朝陽的升起,大巴車也跟着到來。導遊和老師組織大家有秩序的上了車,開啟了這一天的旅程——參觀革命紀念館“八路軍駐陝辦事處”和歷史悠久的“秦兵馬俑博物館”。

伴着一路的歡聲笑語,歷經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路程,我們已經到達了“八路軍辦事處”。剛下車,講解員就帶領我們來到了革命偉人生活和工作過的地方。在這些普通簡陋的農家小院裏,我們的革命領導人衣着樸素,粗茶淡飯,卻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一張張感人的歷史照片,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歷史故事,使我們真切感受到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為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革命的事業奮鬥不息的精神!讓我想起葉劍英寫的于明濤、李爾重同志訪西安辦事處志感:西安捉蔣翻危局,內戰吟成抗內詩。樓屋依然人半逝,小窗風雪立多時。

通過參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讓我感受到革命偉人的艱苦生活,瞭解革命鬥爭歷史,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有良好的學風,發揚艱苦奮鬥精神,珍惜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

第二站我們要去的地方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秦始皇兵馬俑”。進入展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秦兵馬俑和來自世界各地熙熙攘攘的人羣。

秦俑,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世界藝術的不朽偉作。它舉世無雙,是享譽世界歷史文物。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個性鮮明,它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強大力量和勞動人民的.智慧。而我,身為中國人,更是倍感自豪!

我印象最深的是二號坑,這裏有像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着木質戰車。兵傭們有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裏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隊處於整裝待發之勢。二號坑燈光灰暗,滄夷滿目。秦俑的表情在莊嚴肅穆中似乎帶着悲哀。殘手斷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燈光,似乎有些猙獰。

參觀完了俑坑,我們還做了個小遊戲“我們是最棒的”,遊戲過程可有趣了,而且我們有好多人都跟外國人合照了呢!

時間總是跑得如風,一轉眼,太陽便溜到西邊去了。我們也該乘車回去了,雖然我們已經離開,我們的內心還停留在研學旅行的那段旅程中,即使那已經成為一段美好的回憶!

學生研學旅行活動總結 篇6

今天,在校方的精心組織下,全體同學來到創新園園區開展研學活動,此次研學活動讓我們學習了許多妙趣橫生的植物生長知識,感受了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變化,激發了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期待,這真是一次難以忘懷的經歷。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無土栽培館。我們瞭解了兩種不同的植物栽培方法。第一種是水培法,就是利用立體式管道栽培,讓水肥在管道中流動,而植物生長在管道上的洞裏面。第二種是基質土栽培,利用草炭蛭石和植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等合成的土壤來栽培植物。通過參觀,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我們還沉浸在無土栽培館的奇妙場景中,不知不覺就走進了花卉館。這些鮮花來自不同地域,生長習性也大不相同,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其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寶塔花和生命源。寶塔花也稱金塔花,它開出花瓣後就叫金蝦花。寶塔花色彩鮮豔,形態各異。生命源安家在廣袤無垠的大漠裏,人們一旦找到了它們就相當於找到了水源,它是大漠中最美的一道風景線。花卉館真是百花爭豔,讓人流連忘返。

美好的東西總是稍縱即逝,不一會我們來到了盆景館,場館內有許多奇珍異樹,最的是日本五針鬆,這種植物目前在全世界僅存兩株,它們活的時間比較長,大約有三百年,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如今這裏居然就有一盆,真是讓人大開眼見啊!除此而外,還有另一種名為“一位”的植物,它的名字很奇怪,讓人聽起來就覺得很有趣。它大約活了一百年,上部早已經枯死了,而下部分卻生長的極為茂盛,雖是同一植物,可上下兩部分的景色卻截然不同,真的是一株很奇妙的植物。

盆景館的幾株植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發了我對生命價值的思考,讓我的心緒久久不能平靜。不知走了有多遠,我們就又來到了一個新地方——南方樹館。這裏面有一種樹,結出的果子叫文蛋果,它是一種南方的果子,色味俱佳。還有一種果子,它名字聽起來有一點搞笑——雞蛋果,果子的個頭像雞蛋一樣大,吃起來像蛋黃一樣乾乾的、沙沙的,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最後,我們來到了超級菜園。這裏有立體栽培的西紅柿,它的栽培限度的節省了西紅柿生長所需的空間,同時也節省了人力和物力。它的生長週期一般是四十五天,多了也就是多出六、七天。新技術的使用大大的縮短了植物的生長週期,讓人不禁感慨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這次研學活動,讓我們學到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拓寬了我們的眼界,激發了我們的想象力,明確了我們的學習目標和理想。在回來的路上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可以的話,我長大一定要創造出更多的植物養護方法,爭取讓它們結出更高質量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