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我教幼兒學唱歌的個人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78W

我教幼兒學唱歌

我教幼兒學唱歌的個人總結

音樂活動中最易為幼兒理解和喜愛的表現形式就是唱歌,它通俗易懂是幼兒情感的最好表達形式,為此在唱歌教學中教師應該遵循幼兒的生理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幼兒的情感進而培養幼兒對唱歌活動的興趣。

一、創設情境

歌曲的意境可以通過具體的音樂形象來表現、恰當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使幼兒通過想象、聯想來理解歌曲,可使教學活動情趣盎然,生動活潑。如教歌曲《好娃娃》時,我創設了情境化教育環境,選擇五名幼兒扮演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孫子,這種教育環境優雅而舒適,充滿了童趣。音樂響起,“爺爺”走了上來,步履蹣跚,嘴巴一張一合(沒牙),“小孫子”急忙給“爺爺”端了一杯茶。大家齊拍手:“我為爺爺端杯茶,爺爺笑哈哈!”(“爺爺”為“小孫子”翹起了大拇指)這一情境既反映了歌曲的內容,又十分貼近幼兒的生活。接着頭髮花白的“奶奶”走下台來(拄着拐仗),“小孫子”又急忙為“奶奶”搬凳子。大家齊拍手説:“我為奶奶搬凳坐呀,奶奶笑哈哈!”(“奶奶”摸摸“小孫子”的頭)這時大部分幼兒很有興趣,迅速理解了這首歌的內容。當“爸爸”“媽媽”親切地誇獎“你尊敬老人有禮貌是個好娃娃”時,歌曲《好娃娃》就充滿了感****彩,“尊老愛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現,幼兒真正領會了“尊敬老人有禮貌”的“光榮”、身臨其境才能“心”臨其境,產生同感。音樂活動中讓幼兒身臨其境,可以增強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自然地將自己角色化,與角色貼近產生情感共鳴。

二、設置語境

語境就是運用語言創設出的情景。幽默風趣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充滿情趣的設問、擬人化的方法都可以激起幼兒的童趣。如教歌曲《雪花和雨滴》時,我把歌曲內容融入了一個故事:有一天,大氣又陰又冷,丁丁沒有出門,乖乖地在家裏玩積木,忽聽窗外傳來一種聲音:“沙……沙……”。丁丁好奇地聽着,好像有人在敲窗户。丁丁跑到窗户旁,探出頭問:“你是誰?”只聽有個聲音回答:“我是小雪花。”丁又問:“咦,你從哪裏來?你來這兒做什麼!”小雪花摸摸丁丁的小臉蛋説:“我來告訴你,冬天來了。”丁丁高興地拉着雪花的手跳起了舞。這時音樂響起,教師舉起雪花積木帶領大家開始歌唱。

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述,場景佈置以及對語境和意境的適當利用,使每句話、每個情節、每個表情都化為一幅栩栩如生、充滿童趣的畫面,將歌曲的情感形象地表達出來。小朋友們睜大眼睛聽得津津有味,一下子就進入了語言所描繪的情景中。在激發幼兒情感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情感對誘發和深入幼兒的內心體驗起着極為重要的導向和催化作用。教師可以用一幅畫、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來作為引線,將幼兒引入歌曲所描繪的意境中。當然語境和意境的設置總是和直觀手段相結合的,語言情景和動作情景、音響情景、畫面情景、實物情景密切配合起來,教學效果才能充分顯示出來。

三、寓教於樂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教師正確引導幼兒瞭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如教唱《迷路的小花鴨》時,幼兒在同情小花鴨的基礎上,會積極動腦為小花鴨尋找出路。學唱《好娃娃》時,幼兒在唱歌的基礎上又接受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品德教育課。結合幼兒特點適當選擇與歌曲內容有關的知識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的理解與感受,增強唱歌的表現力。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看不見,摸不着。幼兒對聲音的強弱、快慢、高低等抽象概念是不易理解的。因此,需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把音樂融入幼兒的生活和遊戲中,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產生濃厚興趣,輕鬆愉快地學習。教授新歌曲時,從朗誦歌詞到學唱,都讓幼兒邊朗誦邊演唱過即興表演,讓孩子們無拘無束地根據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演。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中,幼兒沒有壓力,他們是在唱唱跳跳、玩玩鬧鬧的遊戲中學習歌曲的,既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和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其實唱歌教學不應侷限於音樂課堂中,還應當滲透於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為幼兒創設多樣化的環境,讓幼兒的生活、遊戲、勞動都有音樂伴隨,美化幼兒生活,激發幼兒情趣,培養他們活潑開朗的性格。

淺談學前兒童唱歌教學

幼兒音樂教育,是一門教育的藝術,她對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開發、個性的張揚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唱歌是人們表達喜怒哀樂各種感情的方式,幼兒也是這樣,唱歌是人的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兒通過他們甜美、清脆的童聲來表達自己歡快、喜悦等各種各樣的心情,同時也是他們顯示自己能力,獲得成功體驗的這樣途徑。因此,唱歌應該成為幼兒音樂啟蒙的一個重要手段,成為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的核心內容,使每一個幼兒都能享受到唱歌所帶來的歡欣和愉悦.雖然幼兒天生喜歡唱歌,但並不天生就會唱歌,,一首新歌必然有一個從不會到會的教學過程,如何來教幼兒唱歌?我覺得應從下面幾個方面着手:

第一:熟悉教材

教師首先必須熟悉歌曲,能準確生動細膩地表現歌曲的情感和內容,其次教師還必須學會分析教材,掌握歌曲的重點和難點,主要角會幼兒的哪一方面音樂技能?等

第二:幫助幼兒熟悉新教材

有些歌曲在正式教唱之前可以利用休息時間或語言活動美工活動等幫助幼兒預先熟悉歌詞,或者利用磁帶放給幼兒聽,使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形成對歌曲的初步印象,引起興趣.

例如:小班音樂<春天>可以在美工活動中把觀察開闊的春天的特徵畫出來,從而為學唱歌曲作準備,豐富幼兒對春天的認識.

第三:教唱新歌

教唱新歌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特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靈活選用.

(一)先教歌詞;如小班歌曲<我愛我的小動物>只要先教會一段歌詞,由於歌曲的節奏旋律都比較簡單很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待第一段學會,教師在把第二三段歌詞告訴幼兒,幼兒學起來也很快.

(二):先教歌曲節奏

有些歌曲節奏鮮明,歌詞朗朗上口,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掌握節奏,按節奏學習歌詞,進而學會延長歌曲.

(三)先教旋律

如<小手爬>歌曲旋律簡單流暢,則可用先教旋律的方法.

(四)分句教唱法

(五)整體教唱法

結構短小形象集中單一的歌曲可以採用整體教唱法,例如<<小老鼠>>由於幼兒是在整首跟着唱,幼兒必須自己動腦子去記憶,一句唱完了,下一句應該是什麼?這樣可以促進幼兒音樂記憶力的發展,與次同時,幼兒的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也處於積極狀態,從而使幼兒能以主動的態度學唱新歌.

第四:複習歌曲

在複習歌曲的過程中,有着繼續學習、不斷提高增加新要求的因素,幼兒應在愉快有興趣的情景下複習,避免單調的重複練習.

歌唱藝術教育:讓幼兒在快樂中歌唱

歌唱是藝術教育中最通俗、最普及、最易為幼兒理解和喜歡的一種音樂表現形式,是幼兒表達情感的有力手段。傳統的歌唱教學注重模仿,僅僅停留在讓幼兒一句句機械地記歌詞、學唱歌曲中,讓幼兒覺得枯燥乏味,導致他們對歌唱不感興趣。新《綱要》中指出:藝術教育的目標是“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因此,我們要在歌唱教學的形式方法上力求創新、突破,讓幼兒積極地投入到歌唱活動中,願意歌唱、喜歡歌唱、快樂歌唱!

一、圖譜歌唱法

圖譜歌唱法就是用最明白最簡單的圖畫形式表現音樂的一種方法。圖譜歌唱

法在詮釋歌詞上能夠給予幼兒很多的幫助,對幫助他們理解、識記歌詞非常有效。幼兒通過形象生動的圖畫,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理解並掌握歌詞,學會歌曲的演唱方法。如《買菜》歌中的一段歌詞比較難記住,如“雞蛋圓溜溜呀,青菜綠油油呀,母雞咯咯叫呀,魚兒蹦蹦跳呀,蘿蔔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通過出示這些菜的圖譜,幫助幼兒熟記歌詞,讓他們能夠更積極地投入到演唱中。又如學唱歌曲《小樹葉》中,為了讓幼兒用不同的歌聲表達兩段歌詞的不同情感,可以在第一段採用小波浪線,讓幼兒知道第一段用連貫、舒緩的歌聲演唱,表現小樹葉離開媽媽傷心的情感;可以在第二段採用大波浪線,讓幼兒知道第二段用斷頓、跳躍的歌聲演唱,表現快樂的情感。圖譜歌唱法給幼兒歌唱帶來了方便,又給幼兒歌唱帶來了興趣。

二、遊戲歌唱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把歌曲設計成一個遊戲,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融入唱歌活動,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音樂、學唱歌曲,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如歌曲《母鴨帶小鴨》,把整個活動貫穿在母鴨和小鴨的遊戲情景中,讓幼兒在玩中學習了歌曲,感受了歌曲帶來的愉悦。歌曲《袋鼠媽媽》,幼兒扮演袋鼠寶寶,教師扮演袋鼠媽媽,隨着歌曲的變化袋鼠媽媽與袋鼠寶寶在一起相親相愛,在遊戲角色的扮演中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歌曲《頭髮、肩膀、膝蓋、腳》,全體幼兒在點這些部位的遊戲過程中,不知不覺中自然地熟悉了歌曲的旋律,也學會了歌曲的演唱。遊戲歌唱法,不僅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更能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體驗學唱歌曲的快樂。

三、動作歌唱法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孩子們不但喜歡用歌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喜歡用自己的動作進行表現。在歌唱活動中的動作表演是幼兒喜愛的一種音樂形式,能夠幫助幼兒記住歌詞中的內容,激發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致。如歌曲《兩隻老虎》,讓幼兒做着老虎的樣子表現歌曲中的內容,體現歌曲的有趣。歌曲《拍拍踏踏》,讓幼兒在拍手踏腳中學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節奏變化,記憶歌詞內容。歌曲《健康歌》,讓幼兒根據歌曲的內容,邊唱歌邊為歌曲配以簡單形象的動作、姿勢、表情,幼兒在輕鬆、隨意的表演中學習,表現出津津樂道。邊唱邊做動作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幼兒輕鬆自由地對歌曲進行表現。

四、創編歌唱法

創編歌詞可以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有意識地運用創編歌詞來激發、鼓勵幼兒進行想象、創造,幼兒對唱歌的興趣就更加濃厚。如歌曲《棉花糖》,這首歌曲非常簡單,幼兒學會歌曲後,就可以引導幼兒創編棉花糖會變出什麼來,根據幼兒的想象再進行演唱,這樣幼兒唱得興趣就會越來越高。《顛倒歌》是一首風趣的歌,幼兒唱會這首歌后,教師可啟發幼兒想出一些令人發笑的顛倒事情來,代替原有的歌詞讓幼兒唱,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幼兒歌唱的積極性。幼兒學唱自己創編的歌曲既有成就感,又有快樂感。

歌唱教學的方法很多,還有講述法,對唱法、領唱法等等。因此,我們要根據歌曲的性質,採用靈活多樣的歌唱教學方法,讓幼兒學得好、學得輕鬆、學得愉快並學有所有,讓幼兒盡情地暢遊於歌唱中,得到良好的陶冶和薰陶,讓幼兒在快樂中歌唱,在歌唱中快樂!

語言與音樂巧妙結合,提高幼兒對音樂的熱情

《拔蘿蔔》是一個歌表演活動,它主要是讓幼兒傾聽歌曲旋律和內容,感受生動有趣的音樂形象,嘗試創編歌曲中各角色的動作。為了使幼兒更能理解音樂作品,在活動進行前我做了如下的知識經驗準備:1.考慮到小班幼兒對一首音樂的興趣大多是由於具體情境、材料引發的,所在事先在圖書區角中我就投放了《拔蘿蔔》這本書意在讓幼兒引發對這個內容的興趣。並利用午間談話時間給孩子們講了《拔蘿蔔》這個故事。講完後又一起討論了故事中誰先拔蘿蔔,接着誰來了,然後又是誰,誰後面又是誰,最後是誰的人物出場順序,使幼兒對故事有了更深一層次的理解。講故事時,我發現幼兒對象聲詞“哎呦呦”很感興趣。講完這個故事後我觀察到有這樣的一幕:文傑小朋友在午睡時脱下鞋子後,也提着鞋子唸到“哎呦呦,哎呦呦”。看到這個現象我很欣喜,欣喜到他把故事進行了仿編並表演。

2.《拔蘿蔔》的音樂版本有很多,人物出場的順序也有很多種,所以我在網上儘量選擇歌曲節奏較慢,歌詞清晰,旋律優美的音樂且與故事人物出場順序一樣的版本進行教學活動。另外在物質準備上,我分別做了老爺爺、老奶奶、小姑娘、小狗、小花貓、小老鼠的頭飾各一份。做好了這兩項準備活動後,活動就正式開始了。我採取了先不聽音樂用表演的形式將歌詞貫穿在活動中進行表演,並請幼兒想象拔蘿蔔、請別人幫助等動作。教師在這過程中第一段哼唱,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師幼共同哼唱的形式,邊哼唱邊表演。隨後再和幼兒邊聽音樂邊表演。可是在接下來的環節時出現了一個問題:孩子們積極性很高,每個人物角色只有一個,而且一遍音樂就有兩分多種, 15分鐘一會兒就要到了,考慮到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這麼高漲我就又請了幾組進行表演,15分鐘的課整整上了半個小時。可還是出現了很多幼兒表演不到的現象,沮喪出現在了孩子們的臉上。

課後仔細回想進行這個活動的前前後後,我體會最深的就是孩子們對音樂、對錶演的熱情。雖然這個活動整整進行了半個小時,但在這半個小時中,孩子們的熱情始終是非常高漲的。在進行這個活動前我就進行了這樣的思考:如何讓幼兒對一個完全陌生的音樂作品感興趣呢?我覺得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語言描述。特別是對小班幼兒來説,語言描述更加的直觀、清晰,可以有效地增進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體驗。歌曲《拔蘿蔔》,對孩子們來説很陌生,但我通過講述故事《拔蘿蔔》,使音樂與文學互相滲透,有機結合,使音樂具體形象化,有效地增進了幼兒對音樂的理解。

幼兒對這種音樂欣賞方式非常喜愛,因為這種方式符合幼兒的思維、認知發展水平,符合幼兒的心理。但活動中還是出現了不能滿足於幼兒興趣的現象,我想如果我多準備幾份人物的頭像,採取分組進行表演的話,一定能滿足更多孩子們對於表演的慾望。

對音樂教材的正確解讀

同樣的一個音樂活動,Z和S兩位教師分別選擇在中班和小班幼兒執教,我們感受到了兩位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如Z老師用她動聽的琴聲調動起孩子們的情緒及學唱歌曲的積極性。S老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深深吸引着小班的孩子。

在教學中,她們能夠根據班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各有重點和特點。其中Z老師在處理教材時,重點讓幼兒感受歌曲中的説唱環節,發現和感知音樂的有趣;同時學習休止符的演繹方式,並通過拍手、跺腳等用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S老師選擇在小班幼兒中進行執教,由於歌曲裏面歌詞重複、遞增,完整演唱歌曲比較長,她就把這個教學活動的重點落在,學唱第一段的唸白加第一段的歌曲部分,並重點感知歌曲中的休止部分,這樣的處理更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

建議S老師在教學的結尾處,可以引出讓幼兒完整欣賞樂曲,並告訴幼兒在下次教學活動中繼續學一學,保持對活動的興趣。兩位老師在組織幼兒遊戲的時候,毛巾的落點應該在耳朵、脖子和眼睛,因為它在跟耳朵、脖子和眼睛做遊戲(親親嘴),同時也在提醒幼兒洗臉時別忘了擦耳朵、脖子和眼睛。

小毛巾是幼兒生活中所接觸和熟悉的,歌曲採用唸白和演唱相結合的方法,在重複、輕快、節奏鮮明的旋律聲中,激發幼兒想聽、想唱、想動,重點感知歌曲中的休止符。我自己設計的歌曲《小毛巾》,

覺得比較適合中班孩子教學,聽了S老師的小班教學活動,覺得小班也適合,關鍵看老師如何處理教材、設定教學目標和設計教學活動。

聽了兩位老師的教學活動,感觸最深的是:教材的分析、處理和把握很重要。這個教材很好,很吸引孩子,在教學的一開始要讓幼兒靜靜地感知、欣賞歌曲,發現其中的休止符、間奏、唸白等,再通過圖譜、遊戲等形式來加深對節奏的掌握,並讓幼兒感知其中藴含的教育意義。

教案的設計只是處於一種理想狀態,只有嘗試和實踐,才會有更多的感悟。因此,一定要嘗試和實踐,並及時反思,才會有更多的收穫。感謝兩位老師給我們帶來了這兩堂音樂活動的展示。

藝術活動中活動價值點的挖掘

作為我們幼教中心的主任,沙老師的音樂活動總是能把握自如,給老師們起到一個良好的示範作用。每次聽她的活動,我總是能從中受到很多啟發,看到自己很多還需努力、改進的地方。沙老師的藝術功底非常好,看她的活動,你會感覺很輕鬆、很紮實。《熊和石頭人》的音樂活動,聽老師們説是老教材上的一個活動,如果我拿到手裏讓我來上的話,可能就只會關注到幼兒的學唱歌曲以及動作表演上,看了沙老師的活動後,給我、給很多老師都會帶來這樣的思考和啟發:音樂活動的價值是什麼?《綱要》中提到的藝術領域的目標是什麼?是否學會唱歌、學會表演、學會舞蹈就行了?可能很多老師都和我一樣,在音樂活動的執教上一直存在困惑和困難,一直沒有更多關注孩子音樂素養的提高。其實,在一個音樂活動中,我們可以挖掘的點有很多,從《小老鼠與泡泡糖》,到《熊和石頭人》這個活動,再加上以往聽沙老師音樂活動的感受來看,可以是旋律的感受,可以是演唱的輕重,可以是傾聽能力的培養,可以是節奏的掌握,可以是動作審美上的提升……每個活動,只要我們認真摸索、思考,都有很多有價值的點可以挖掘。

藝術活動中活動價值點的挖掘,是沙老師音樂活動給我的最大啟發。認真對比自己以往對音樂活動的認識和了解,對活動中價值點的把握,真的是有很多地方還需要努力的。只有不斷努力,多思考,多請教,才能在自己比較薄弱的音樂活動的組織、把握上有所進步。我牢記沙老師給我的啟發,每次碰到音樂活動,我就會先仔細分析教材,看看教材中哪些價值點我可以充分挖掘,哪些細節我需要注意把握。應該來説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在這點上是有所進步的。拿音樂活動《小雪花》來説,根據這首歌曲優美、抒情的特點,活動前我就考慮到在活動中,我可以引導幼兒來感受歌曲旋律的優美,通過讓幼兒觀看雪花漫天飛舞的視頻,和説説雪花是怎樣飄落下來的來讓幼兒自己發現該如何演唱這首歌曲(即要輕輕地、柔柔地來演唱)以及如何用動作來更好地表演歌曲。正因為有了對活動的思考,對教材價值點的挖掘,才能讓我在這個活動中較好地把握住方向,較好地帶領幼兒感受歌曲、學習歌曲,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們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必須時刻做一位有心人,用心發現、用心思考、用心探索,這樣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