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小學四年級語文期末教學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88W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在這些日子裏,我們的教學能力、經驗都有所成長,請務必好好寫一份教學總結,記錄好這段經歷。但是你知道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期末教學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四年級語文期末教學的工作總結(精選5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期末教學的工作總結1

眼看着,這學期就這樣過去了,這中間經歷的點點滴滴還彷如昨日。在一學期,我做好了語文呢教學工作,讓學生的文學涵養得到了提高,語文成績取得了進步,我相信這些結果都是大家有目共睹,但是成績只是歷史,為了更好的開展以後的工作,我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了總結。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1)、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於教學的實施,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重點培養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

漢語拼音:利用早讀、課前預習、上課抽讀等各種方式進行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②字詞記憶:從開學起,堅持對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進行讀寫、聽寫。

③課文朗讀:抓好課前預習、逐漸養成認真預習的好習慣;課堂上運用範讀、聽錄音讀、自由讀、有感情讀、分角色讀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

④閲讀:從平時上課到考試,刻意讓學生進行閲讀的訓練,多思考,多解決問題,提高閲讀水平。為進一步攻破這一難點,也為了增加課外閲讀量,每週安排一節閲讀課,專門進行閲讀訓練。

⑤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採用一些個性化的方法:每位學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將所學課文,課外閲讀中看到的優美詞句,喜歡的古詩詞,名言警句等進行摘抄記錄。提高學生對古文化的感悟能力,並進行記憶積累,逐步養成日積月累的好習慣。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這樣課堂氣氛很活躍,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現自我價值。

二、重知識遷移,由課內向課外拓展

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校內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四年級語文課文分不僅僅是為了學語文和、而學語文。在語文教學中還包括對學生進行愛國、思想品質、發奮學習等的教育,因此就不能僅僅侷限學習方面的教育。為了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可以讓學生課後蒐集有關家鄉變化進行一個圖片展,增強熱愛家鄉的感情。

三、備好課,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為了備好課,花大量的時間在網上查找相關課件或者自己加工、自己製作一些必需的課件,在課堂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學生也沒興趣聽課,由此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

今後努力的方向和設想

1、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我校的資源網中的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要與教材內容有一定聯繫,可以將遊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自然、社會,走進沸騰的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2、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進一步提高運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熟練程度,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使語文課上得更活潑更生動更形象。

小學四年級語文期末教學的工作總結2

轉眼一學期工作已經結束,四年級上學期語文教學工作暫告一段落。現將本學期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我的教學思想:

語文是工具學科,發展學生綜合語文素養是關鍵。一直以來我謹記“一切為了學生的長遠打算”。儘量使自己少些“應試教育”的影子,方方面面儘可能的發展學生的素質。為此,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積極“走出去”學習,自覺學習有關理論知識,並不斷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我時常覺得自己是在一條十分重要而又十分崎嶇的山路上摸索中前進。這個學期正在形成以寫作為首的總體素質發展的教學模式(作文+預習+學習+訓練+作文+課外+作文修改)。以“單元”為單位,先讓學生寫作,發現知識缺陷後去學習課文,從中受到啟發,課文教學結束後再進行作文講評和修改。從而來內在的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日常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學習方法和習慣,而並非為考試而學習。我相信在教師的教育思想的根本改變後學生也能從中受到良好的影響。我深知:語文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為以後的繼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將習慣教育納入教學始終。

1、以寫字教學為突破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四年級的寫字教學往往被老師忽略,本學期,特別重視學生的寫字習慣的培養。充分利用寫字課、中午20分鐘的習字課以及語文課上的習字練習,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寫字,讓學生練就一手好字。

2、加強對學生誦讀基本功的培養。充分利用早讀課、閲讀課、語文課以及候課、放學路隊時間,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詩文,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接受美文的薰陶。

3、培養學生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四年級是學生寫作的正式開始,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我從培養學生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入手。因為只有有效的積累,才有暢快的表達。拓寬閲讀渠道,向課外閲讀開放,努力創設條件,優化習作氛圍,充分發揮圖書館、閲覽室的作用,建立班級圖書櫃,動員學生訂報刊,鼓勵學生博覽羣書,做好閲讀筆記和剪貼工作,使學生接受大量的書本外的知識和信息,豐富詞彙,夯實習作基礎,從而大大提高寫作能力。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如課文補白、讀後感言、續編故事、仿寫、古詩改寫、改編劇本等進行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內化吸收,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可謂一舉多得;課外練筆,儘量少寫命題作文,提倡自主擬題,降低寫作門檻,不給過多的束縛,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神祕感和厭惡感,消除畏難情緒,放手讓他們去寫。通過努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明顯的提高,學生也樂意寫作文。其次,儘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鼓勵和幫助他們去獲取成功的體驗。批閲作文,尊重學生的原意,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以表揚為主,重在激勵。學會賞識學生,善於發現獨到之處,儘可能挖掘捕捉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到被認同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創造一些學生作品展示交流的機會,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作文大賽,並鼓勵學生向有關報刊投稿,在網上發表自己的文章,與他人一起分享習作的快樂,把學生領進社會的大課堂,領入作文教學的自由王國。

三、存在問題。

一個學期下來,我感覺還存在這許多不足:沒有能全面,多層次提高學生語文水平;作文水平整體偏低,指導訓練力度不夠;教學個人素質不強(寫字、朗讀、閲讀課外書);作業設計不足,不夠有效(低效);課堂教學。語言還很嗦,設計不夠科學性、不夠藝術性,閲讀指導還不夠,重難點抓得還不夠準不夠突出;複習安排不能從長期準備,與平常教學結合不夠緊密;教學理念還不夠先進,不能及時有效學習和吸收。

總之,一學期中在對教學不斷思考和大膽的改革中,我的語文教學水平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有很大提升。同時也存在諸多不足,今後的日子裏多下苦功夫去研究教學教材,不懈努力,提高業務水平,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小學四年級語文期末教學的工作總結3

一個學期又過去了,時光太匆匆。在這個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認真落實課程標準,抓好教學常規工作,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為了能從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也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升,在此,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一個全面的、系統的回顧總結:

一 、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四年的學習強化與教育指導,四年級的絕大部分同學各項行為習慣已形成,大部分同學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形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氛圍。但仍有個別學生因基礎差,與班級隊伍有一定的差距,希望通過複習能儘量縮小差距,使班級總體成績上一個新台階。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重知識遷移重課內外結合

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有意讓學生將課外學到的詞語遷移到課堂學習中來,進行展示、交流,這是激發學生課外閲讀興趣的重要方法。也會大大激發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養成隨時積累的好習慣!讓學生閲讀大量的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閲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為此我還特意和學生上了一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愛閲讀、會閲讀,在閲讀中豐富知識。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和打算

1、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深入推進課程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反思、總結。

2、進一步明確閲讀教學的中心地位,要切切實實夯實基礎知識,增強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的手段。

3、教學中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特別是寫作方法的指導。在今後的教研活動中,進一步通過課題研究,通過專題指導,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勤奮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努力鑽研教學教法,使教學工作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小學四年級語文期末教學的工作總結4

所謂開放式教學,就是要給學生創造一個相對融洽的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的意志為轉移,對課堂任務進行有效的處理。在這種開放式的教學下,有助於培養做事有主張,能夠有決心與毅力去處理所遇到的問題的人。在開放式教學中,學生面對困難時,沒有第一時間尋找外力幫助,而是能夠向內尋找解決問題的動力,然後盡力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將開放式教學同小學語文相結合能夠更好地塑造學生對於學習的認識,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在筆者看來,開放式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將學生作為開放式教學的中心

在我國小學沿用多年的封閉式教育中,課堂教學的中心往往由教師佔據,由教師把握課堂走向。再加上我國的學生自幼就被教導尊師敬長,因此,在面對語文教師時,往往是敬畏兼具,這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不敢開口説話,即便心中有想法,也很少主動表達出來。而教師則理所應當地成了課堂教學的中心,不論是課文講解還是字詞教學,都是教師在講。這種由封閉式教學而衍生出的填鴨式教育,對小學語文課堂的影響較為惡劣,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開放式教學則與其不同,真正將學生作為了課堂教學的中心,在課堂教學中更加傾向於聆聽學生的觀點,讓學生主導着課堂走向,而教師要做的就是把握課堂節奏,不斷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比如,在《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中,我在課堂伊始就對學生提問:“同學們,我們春遊的時候都會植樹,誰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植樹的經歷?”由於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春遊和植樹,因此植樹對於每一個小學生來説都不陌生,自然很多學生都有話可説。在一些學生講述過自己植樹的經歷後,我繼續引導道:“同學們,一個人植樹是很難的,如果讓你們選擇一個植樹的夥伴,你們會選誰呢?”很多學生爭着回答問題,班級氣氛被帶動了起來。我繼續引導:“今天我們就來和鄧小平爺爺為伴,看看他是怎樣植樹的。”最後將學生的關注點引導至課文上。這樣一來,學生始終有一種主人公的代入感,在進行後續的課堂討論等內容時,也會更加積極,這就是開放式教學帶給課堂的改變。

二、通過開放式教學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現階段教學的一大難點就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根據很多教師的經驗來看,學生一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在後續初中和高中的學習中會佔有不小的優勢,能夠收穫更佳的學習效果。反觀,如果學生沒能在小學階段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就會始終在學習中處於被動地位,到了高中,如果學生還需要教師的鞭策才能學習,那很難取得理想的成績。而開放式學習的第二大特點就是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學生在開放式教學所營造的氛圍中,會被激發出學習的衝動,從而主動地學習。比如,在《醜小鴨》一課中,我在課堂一開始沒有給學生講醜小鴨,反而是給他們講了《皇帝的新裝》這個故事,其中皇帝的愚蠢行為,讓學生捧腹大笑。對於安徒生童話的興趣越來越濃。我見到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出來,話鋒一轉,告訴學生,相比於《皇帝的新裝》,《醜小鴨》更加有名。學生紛紛打開書本,想趕快讀一下這個故事。再比如《日月潭》一課前,我給學生看了幾張日月潭的照片,學生立即就被照片中的美景所吸引了。我繼續引導道,照片雖美,但它畢竟只是一種靜態事物,而課文所呈現的美景,遠遠超過照片。學生被我的話引起了興趣,紛紛在課後預習文章,主動學習課文。在我看來,如果每一篇課文都能對學生進行適當地引導,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時間久了,自然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三、將開放式教學靈活地與各種教學模式相配合

開放式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其開放性,能夠和多種教學模式相配合,提高教學效果,諸如合作學習、情景教學等模式,都能在開放式教學的課堂中進行使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開放式教學的特點,給學生創造豐富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各種教學模式下豐富體驗。在這種全方位的開放式教學中,教師的授課方式可以不受教學模式的限制,也能在每個教學模式中分析,找到最適合自己班學生的授課方式,瞭解到每一名學生的差異。比如,在《一株紫丁香》一課中,我就選擇採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從網上下載關於紫丁香的影視資料,然後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親眼見識紫丁香的美麗。而在《恐龍的滅絕》一課中,我則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自己進行合作學習,討論課文內容。在《雞媽媽的新房子》一文中,我則讓學生充分了解課文後,在課堂上進行話劇表演,這就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達到一定地步。最後,我要告誡廣大教師,開放式教學雖然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發揮,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中心,但是教師一定要把握好課堂的節奏,放任自由要有一個限度,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從而提高課堂授課的效率。如果學生在放任自由下,沒有將討論學習的重心放在課文上,就很容易影響課堂授課效果。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中開展開放式教學,能夠將學生放在教育的中心,通過多種教學模式相互協作的方式,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找到最適合的學生的授課方式,給學生營造相對寬鬆、自由的氛圍,學生能夠在這種環境下自由發揮,接受教師的刺激,主動學習,繼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四年級語文期末教學的工作總結5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在校領導和同事們的幫助下,我順利的完成了本學年的工作。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2)班的語文教學,回顧這一學年,既忙碌,又充實,現將本學年的工作做一個小結,藉以促進提高。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是一門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科學,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已成為課堂的主流。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由於大多數學生沒去過桂林,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用遠程課件讓學生通過優美的畫面,精彩的錄像與桂林進行親密接觸,猶如身臨其境。初步感受了桂林山水就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接着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提問:這兩段分別介紹了桂林山、水的什麼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看圖,朗讀幫助學生感受體會桂林山水之美,並適時地播放桂林山水的風光片,讓學生盡情想象如:這些山還像什麼看到這些,你想到了什麼……從而讓學生真正領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之後,讓學生以導遊的身份作介紹。要求學生能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並把自己的喜愛之情表現出來,將積累下來的語句進行運用,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這樣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感知了桂林山水之美,也大大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培養學生自覺的學習習慣。四年級是知識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我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好勝心強的特點,實行競爭機制,一週一小評,兩週一大評。評選出學習認真的好學生,以此促進學生自覺的學習,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除此之外,每天在早讀的讀書時間裏,安排一位學生當“小老師”負責早讀的讀書情況,以此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朗讀能力。

2、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

一邊讀一邊想是一件很好的讀書方法,又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能力。學生自學能力要得到提高,必須學會邊讀邊想。首先讓學生充分讀書,把課文讀通順,讀熟練,讓學生在讀書實踐中掌握方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儘管教給了學生種種思維方法,但學生卻不能主動運用,大多數學生讀書是“小和尚唸經”,只不過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變為有聲語言,頭腦裏卻什麼也沒有想,或者不知道怎樣去想,於是我從以下方面入手。

(1)激發興趣,培養愛好。小學生好奇心強,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範文不僅言語規範,而且富有情趣,能很好的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2)動口動手,促人思考。“讀”是外在活動,是可以看出來的,但無法確定學生讀書是否在想,在想什麼?那如何讓學生“想”這種思維活動以其他方式外顯呢?引導學生在讀中做記號,重要的地方或生字新詞的下面劃線,關鍵詞下劃點,精彩的句子下畫圈,對某些內容有疑問的後面加問號,需要重讀或摘抄的章節前加角。只要學生在讀時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就可以肯定學生在思考。這是引導學生邊讀邊想的有效途徑。

(3)把握聯繫,引發思考。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各部分內容都是相互聯繫的,抓住文章內容,引發學生思考,是讀懂課文的關鍵,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重要途徑。因此,要認真鑽研教材,從教材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去領會作者的寫作思路,把握文章之間的聯繫。

3、培養學生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首先定時定量的訓練,師生定時檢查。以使他們逐漸養成習慣,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打好基礎,為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我從閲讀入手,讓他們讀優秀的作文選和童話選。把他們讀的興趣,又慢慢引到寫的上面來。如:由喜歡讀童話到自己動手去寫童話。把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編故事寫出來……

三、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死教書、教死書不能適應社會對教育的需要,新課程改革正是對今天教師教學觀念的挑戰。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麼,學生對於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於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覆的訓練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字詞、背誦緊抓不放;擴大積累課外閲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閲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指導,反覆錘鍊;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期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揮……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基本的語文實踐能力。

總之,新世紀的語文教學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他們的個性和潛能,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