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中小學德育特色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3.21W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中小學德育特色工作總結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中小學德育特色工作總結

中小學德育特色工作總結(一)

一、學校德育工作目標和策略:

(一)指導思想:

學校確立了“學生為本”、“發展為先”、“體驗為主”的德育理念,將學校的辦學宗旨內化到學生的道德實踐中去,明確“育人”是學校工作的核心,並融會貫通於學校的各項課程中去。

明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遵循教育和學生成長的規律,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以真正意義上的健康教育為基點,突出鮮明的時代特徵,樹理想信念之魂,立民族精神之根,用科學的生命觀為學生的幸福和未來奠基。

(二)培養目標

1、注重全面發展

把學生培養成為“講責任、明事理、懂規範、善思考、勤學習、重實踐、會合作、有毅力、能創新”的全面發展的人才。

2、注重和諧發展

培養學生具有“心胸寬廣、樂觀豁達、進取向上”的品質;有“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責任心和誠實守信的作風,逐步使學生的“認知性實踐、社會性實踐、倫理性實踐”獲得和諧發展。

3、注重美德養成

培養學生“對己講儀表、對人講禮貌;回家講孝道、社會講公德”的美德,努力成為現代文明情操與道德行為基本一致的社會人。

(三)德育實施形態

幾年來,學校逐步形成了“主體、生活、體驗、和諧”的德育實施形態。

“主體”——指代的是主動發展、自主發展的學生;

“生活”——強調的是與德育內容相貼近的學生生活經歷;

“體驗”——重視的是師生在動態的感性實踐中,對生命歷程的人生感悟;

“和諧”——追求的是主體與客體、外顯與內隱、經歷與發展的德育意義

上的有機統一。

二、學校德育工作具體做法:

(一)在德育工作的管理上,我們追求“用創新的制度,完善措施的運作過程”

1、建立班主任隊伍建設的長效機制

(1)三個結合

理論學習與專題研討相結合;

技能培養和與自主體驗相結合;

常規工作與特色工作相結合。

(2)三個意識

目標化意識、自主化意識、特色化意識”。

(3)三個到位

綜合治理責任到位、師生互動和諧到位、常規管理措施到位。

(4)三個環節

計劃管理抓常抓新、形成特色;

過程管理抓活抓細、注重養成;

效果管理抓點抓面、發展個性。

2、創立全員育人的輔導員聘任制度。

學校一直以“關愛工程”為主渠道,以“學會關心”為切入口,推行“志願者輔導員聘任制”。提倡“愛心互助”,探索“特殊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學校搭台,教師表率,學生主體,全員參與”的愛心操作系列中,先後開展了以“牽手結對”、“閃光積聚”、“德育提高班”、“黨員責任區”等形式為主的專項活動,通過“榜樣示範、自勉自勵、愛心放送、激發潛能”等舉措,全方位關愛“品德、學習、生活”等方面有困難的學生,把藍天下的摯愛送給最需要關愛的學生。

3、制定科學的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的評價標準

(1)細化了“中學生成長記錄手冊”的操作規程,強調“多元關注”和“發展

性評價”。

(2)制定了以“鼓勵進步、鼓勵創優”為宗旨的“十佳之星”評選方案,“大

家來追星,優化學習過程”的良好風氣正在形成。

(3)開展“延河好少年”的評選工作,學生們通過“網絡徵集、討論採納、修

改確定”自主進行“延河好少年”的推薦。

(4)制定了“綜合素質目標管理”,確定了“基本素養”中六項一級指標和二十

二項兩級指標的具體內容,把“道德育人,和諧發展”的內涵滲透其中。

(5)逐步完善《延河中學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健康和諧發展進行了較為科學的量化,以促進學生在“發掘潛能、賞識激勵、全面提高”的鞭策下,健康成長,走向成功。

(二)在德育氛圍的營造上,我們追求“提升品位,立體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我們學校的校園文化根基於社會大德育的整體要求,以“立體的、多維的、創生的”的形態,為學生努力營造良好的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合的育人氛圍,對“文化立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深化作用。

1、環境文化重在打造

(1)學校注重校園“生態環境”的建設

美麗的校園始終展現着愉悦宜人的感染力,樹木長青,紅花綠草,生機盎然,由學生組織並開展的“健康彎彎腰”、“你丟我檢”、“護綠近衞軍”等環保活動,為校園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

(2)學校注重校園“人文環境”的建設

校園的宣傳櫥窗,圍繞學校的辦學理念,展現生氣勃勃的教育教學動態:有

豐富多彩的校園寫真、探究拓展課的成果作品、主題教育活動的紀實等,讓學生充分感受學校的“文化魅力”。

同時,學校每學年開展的“文化節”、“藝術節”、“科技節”、“英語節”、“美育節”、“體育節”等,開拓了學校人文建設更寬廣的天地。

(3)學校注重班級“輿論環境”的建設

學校對班級“黑板報宣傳、牆報專欄佈置、課桌文化導向”等都有詳實具體的要求,在體現班級特色的基礎上,班主任指導學生正確利用宣傳途徑,營造“温馨教室”,營造積極樂觀的班級“輿論氛圍”,營造健康向上的班級“心理氛圍”。

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學生“智慧的加油站”、“力量的積聚處”。

2、精神文化重在引領

學校在《民族精神教育綱要》的指導下,以弘揚民族精神為宗旨,注重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文化,形成新的精神文化,用多元化的活動奏響愛國主義教育的主旋律。憑藉“傳統節慶日、偉人誕辰日、重大事件紀念日”等德育教育的實施載體,充分利用“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升旗儀式、入團儀式、換巾換徽儀式、主題班隊會”等教育活動途徑,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國家意識”、逐步培養“文化認同”、漸進塑造“公民人格”。將“美德教育、國情教育、時事教育、政策教育、理想教育、責任教育、榜樣教育”等落到實處。

如:我們把勞動模範楊懷遠請進“延河有線”,讓學生產生對模範人物由衷敬佩的道德情感,體會什麼是“我為人人”的社會責任感,感受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

如:學校開展的“廣場音樂會、菊展博覽會、風采展示會、科技比武會”等,既藴涵“民族元素”又體現“時尚概念”,欣賞中激發民族情感和愛國情感。

如:我們結合《紅色熱土》和《滬西英魂》的授書宣傳,開展“紅色基地尋訪”的系列活動;

如:我們結合新版《行為規範實施手冊》的授書解讀,開展“中華禮儀伴我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開展“八榮八恥”故事導讀和點評分析活動,同時啟動首屆延河形象大使評選,以“禮儀形象美、禮貌語言美、禮節風度美”實施校園“形象工程”。”的系列活動;

這些活動深受學生喜愛,把學校的精神文明創建推向了新的高潮,有效促進了學生觀念養成、品格塑造和精神歷練。

3、社團文化重在延伸

學生社團是文化立校的重要載體,它是道德實踐、人格培養、創新能力體現的呈現途徑,是學校連接社會、課堂連接生活、知識轉為能力的橋樑。從20**年初,學校開始嘗試組建學生社團工作,學生的興趣得到了廣泛的尊重和培養。從“務虛”到“務實”,學校的社團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學校先後組建了“禮儀社團”、“網絡社團”、“健身社團”、“廣播社團”、“合唱社團”、“舞蹈社團”、“宣傳社團”、“演講社團”、“文學社團”等,在校園文化建設和素質教育活動中學生們展示了才幹、演繹了風采。

4、行為文化重在強化

學校以“培養好習慣”入手,加強行為規範教育和行為規範建設,努力使學生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保持一致。我們制定了《延河中學學生文明公約》和《延河中學學生行為規範細則》,反覆學習、對照、討論,組織開展“延河好少年文明修身”活動。通過行為規範訓練,注重學生“形象建設”,美化心靈、優化行為,引導學生遵循道德原則和規範,整體提高道德行為水準,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對自己的品行進行錘鍊和陶冶,從而樹立當代初中生的風範。

如:預備年級開展的“我的班規我做主”論壇活動;初一年級開展的“形象巡禮”示範活動;初二年級開展的“行為規則表”製作活動;均由此形成校園的“行為文化”。在此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自評、互評,重視學生思想上的認可與接受,引導學生規範行為,樹立延河學生的良好風範。

(三)在德育活動的開展上,我們追求“充分展示個性,形成可推廣的經驗”

多年來,學校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常規的德育活動中,彰顯個性、追求不同、提煉特色、形成品牌,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不平凡的精彩。

1、完善“特色班創建”

“特色班創建”是我校班集體建設的一個亮點,通過提倡“班內團結合作、班際友好競爭”,探尋“促進優良校風持續保持優勢和示範”的有效途徑。

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特色班創建的基本過程:預備年級“初定特色”、“制定申報計劃”;初一年級“修訂特色計劃”、“初步反饋效果”;初二年級“驗收”、“命名”。在“特色班認定”的“班級自評、小結匯報、成果展示、學校評定命名”的環節中,強化“目標定位”、“實踐到位”、“空間升位”、“成果立位”的達成要素,從而落實“以特色促養成,以特色樹榜樣,以特色求創新,以特色帶實踐”的目標。並且與少先隊“百家快樂中隊”的評癬“雛鷹爭章”活動形成聯動,保持一致。

在七年多的實踐中,我們先後對近70個班級進行了特色班的申報評選,認定了6批24個特色班,形成了一定的經驗性積累,已有13個班級成為全國特色中隊和市區先進集體。特色班的創建,從當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到今天的“映日荷花別樣紅”,留下了學校素質教育深化發展的足跡。學校多次在全區展示特色班創建的經驗和成果,編寫的《特色班,走向成功的羣體》一書具有推廣性。目前特色班的創建又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上,我們思考着怎樣與學校開展的生命教育相整合,尋求特色班創建新的生長點,搭建提升的平台,提高校園文化品位,讓其成為校園文化建設最亮麗的風景線。

2、建立開放性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

幾年來,學校逐步完善了“學生行為規範的準社會化管理模式”,即以“學生參政部”為載體,以“學校管理制”為媒介,進行了“學生自主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學生通過競聘“校長助理、書記助理、教學教導助理、德育教導助理、總務助理”的自主管理活動,有更多的機會更廣泛地參與學校管理活動,在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中,讓學生養成“尊重個性、善於選擇、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品質,

參政部的學生在“為學校出謀劃策、為同學樂辦實事”的過程中,增強了責任意識,充分發揮了聰明才智,讓自己在不斷增強的“登堂入室”的欣喜中,找到“我是主人”、“我能行”的自豪感。助理們每週一次的“行政例會”,既提高了參政議政的能力,又提升了“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空間,培養了“合作、互助”的團隊精神。

目前,學校已組建了“六屆學生參政部”,通過評選產生的小助理們,每天掛着胸牌,充滿自信地履行義務,笑意寫在臉上,責任記在心裏。開放性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讓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校管理的主人。

(四)在德育功能的開發上,我們追求“立足教學主渠道,在課程中深化德育

內涵”

1、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措施

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們往往比較重視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但是,二期課改的精神又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態度、情感、價值觀”的表現和形成。二期課改背景下的各科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在落實“知識點”的同時,更強調“情感體驗、道德昇華、精神感召”。

如:在電影欣賞拓展課上,教師通過“欣賞和評析”,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通過《可可西里》、《和你在一起》、《辛德勒名單》、《燭光裏的微笑》等中外經典電影觀賞,“以情育德”。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景中產生情感的共鳴,陶冶情操;讓學生在感動中,領悟“生命可貴、親情無價、師恩浩蕩”,從而淨化心靈,美化行為。

如:在絲襪花拓展課上,教師用“絲襪花”的編織技法向學生展示“五星紅旗”的製作方法,滲透民族文化的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既培養了審美情趣又昇華了愛國情感。

如:在歷史課上,教師利用網絡,引領學生縱橫古今,藉助“資料查閲、動漫展示、故事演講”學習歷史知識,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巧設提問、討論交流、自主提煉”加深對歷史國情和現實國情的瞭解,感悟歷史偉人執着追求的精神風貌。“清朝末期”、“紀念抗日戰爭60週年”、“紀念紅軍長征70週年”等專題歷史課,讓學生在深入淺出中瞭解歷史,在感受“落後就要捱打”的那份悲壯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自強不息”的可歌可泣的精神,其間滲透的“國情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們的民族責任感和使命感。

2、社會實踐作為必修課的落實

目前,知性德育正在向生活德育迴歸,學生的道德發展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實現,所以社會實踐作為生活德育被納入了學校的必修課,在對德育課程的設計中,我們努力營造一種與社會生活本身一致的綜合形態。我們把社會實踐按照課程要求分成“參觀類、服務類、公益類、探究類、技能類、郊遊類、學農學軍類”等,制定社會實踐的教案和課程方案,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以學生的視角和學生的“生活事件”來呈現課程的教育話題和教育案例,強調課程內容的寓教於樂、情感互動,為學生表達思想感情、進行創造活動留出空間,真正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

如:每學年的初二學農,我們均以“美在實踐中—邁好青春第一步”為主題,開展有“基地特色,學校特點”的學農實踐活動。政教處制定計劃,科研室落實探究課題,班主任指導實踐,通過“勞動、軍訓、尋遊、探訪”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到一種難以忘懷的全新的激情生活。

學生在體會中這樣寫到:無數個“第一次”讓我不斷地要求自己、把握自己、挑戰自己、完善自己。遠離父母,巧手為家,我學會了“自理”;集體生活,互幫互助,我學會了“自立”;文明用餐,軍事管理,我學會了“自律”;農家生活,田間勞動,我學會了“自主”;負重行軍,鍛鍊意志,我學會了“自強”;強度軍訓,會操評比,我學會了“自信”;三天兩夜的學農實踐,我所受到的教育是刻骨銘心的------

如:每學期,學校都對各班的“小公民道德實踐基地”的活動提出新的調整要求,讓班主任老師在梳理原有的社會實踐基地的基礎上,根據班級特色,重新選擇適合學生髮展的實踐基地。在師生共同討論的基礎上確定“社會實踐的探究課題”,與有意向的單位達成共識,雙方簽定“共建協議”,以“開展社會調查、志願者服務”為主,紛紛與“社區居委”、“公交車隊”、“敬老院”、“商店超市”、“郵局”、“幼兒園”、“餐飲店”等共建。各班遵守承諾,定時、定點、定員、定內容地開展相關實踐活動,認真填寫《社會實踐情況記載表》,從活動反饋來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常規性”和“長效性”的有機結合,避免了“形式主義”、“突擊活動”,把“走向社會,實踐成才”的專項活動落到實處。

3、主題教育課的初次嘗試

學校根據區教育局20**年工作要點和《普陀區班主任育德能力競賽和評優活動方案》的通知,立足校本,紮實推進“兩綱”,在認真制定學校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開展20**年延河中學第一屆班主任育德能力評優活動。目的在於:加強班主任育德能力培養,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深化推進“特色班創建”,提升學校辦學質量。

在評優活動中,我們積極營造育人氛圍,倡導研討風氣,努力實現專業引領與班主任自身成長的良性互動。搭建平台,以評促優,以評促建,培養有實幹精神和實幹能力的班主任老師。重點開展“主題教育課”的評優與展示,強調活動過程的參與、體驗、收穫,彰顯班主任老師“思想工作能力、載體機制創建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應對能力”等綜合素質。

初次嘗試“主題教育課”,班主任老師心中難免忐忑,但是,針對“如何上好主題教育課”,班主任老師還是憑着對事業的執着,努力進行着理念更新和行為改變,摒棄原來“主題班會”的傳統模式,以課程形態開展情景化的道德認知活動,在短時間內,進行着“教育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策略”的改變,勇敢地接受挑戰和考驗。實踐中,班主任老師虛心好學、互相觀摩、取長補短,在發揮優勢中借鑑,在借鑑中不斷完善,在“內容呈現、過程方法、師生關係”上着力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核心思想。同時也反思一些共性問題:“創設情景”如何走出誤區?“以學生為主體”如何深度思考?“以教師為主導”如何準確定位?“巧設提問”如何學會推敲?在今後的實踐中,爭取不斷提煉出更好的經驗。

(五)在德育途徑的拓展上,我們追求“三位一體,多邊互動,共享校內外資源”

1、指導創建學習型家庭

學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堅持家、校、社區互動和三位一體,合力育人。學校以“引導參與”為抓手,促進家庭教育的適應性發展;以“輔導活動”為抓手,促進家庭教育的鞏固性發展;以“學習型家庭創建”為抓手,促進家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發展。

學校將推進學習型社區建設作為學校與社區共同發展的共振點,不斷開創學校工作的新局面。在此過程中,學校積極探索“校內外和諧發展”的有效渠道,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大環境。學校歷屆都成立“家長委員會”,主動請家長參與學校決策、監督學校工作;學校努力辦好“家長學校”,針對學生“成績評價、學習態度、生活方式,交友是非”等話題與家長平等對話,探尋學生與家長“消除代溝、真誠溝通”的有效渠道。學校還多次開設“家庭美德”、“健康心理”、“法律保護”、“潛能開發”、“青春期教育”、“考前輔導”等家庭教育系列講座,讓家長領會和實踐。在學期結束時,有書面試卷和大會交流,還頒發優秀和合格證書,同時評選出校級“好家長、學習型家庭”,此舉深得家長歡迎和重視,家長學校聽課參與率達95%以上,合格畢業率95%以上,優秀率20%以上。學校召開的“健康家庭、健全人格”的區級家庭教育現場會反應良好,社會對學校滿意度明顯提高。

學校被評為普陀區家庭教育先進單位、普陀區優秀家長學校,併成為“上海市首批學習型家庭”實驗基地學校。學校參加了全國“十五”學習型家庭課題組,子課題《中學生學習型家庭學習內容與動機的比較研究》已經結題,形成的經驗正在推廣。目前,學校繼續申請作為“推進學習型家庭的市優秀十一五基地學校”,同時參加了全國“十一五”學習型家庭課題組,探索學習型家庭創建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促使家長掌握科學育人的方法,由經驗育人,向道德育人、情感育人、文化育人轉變,追求家庭的和諧發展,使家庭教育真正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統實施之中。此外,家庭教育指導將繼續與少先隊雛鷹爭章活動相結合,讓“快樂家庭”校本章發揮其特殊的功能。

2、社區共建

學校充分利用社區各種資源,為教育教學和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服務。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使學生們稚嫩的羽翼逐漸豐滿。為了讓學生們從身邊的變化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就,學校組織學生對普陀區變遷、發展、進行社會調查,開展“變化從家門口開始”的探究;為了讓嬌生慣養的獨生子女們養成勞動習慣,學校組織學生去社區參加“志願者在行動”的公益勞動;為了讓學生在社會服務中學會關心他人,學校在社區的安排下,動員學生主動關心照顧“五保户、軍烈屬”。如:長期以來,學生們一直以“愛心接力”的方式,照顧學校附近的一位無依無靠的姚伯伯,從94年開始一直堅持到今天,照顧老人的衣食住行,夏送西瓜,冬送奶粉,那一份“夕陽關懷”深情款款,街道特地送來“育人重在提高素質,延河盛開德育之花”的錦旗。

3、網絡共享

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以“網絡文明”為標誌的高科技時代,其特點就是在虛擬時空中營造出一個“虛擬世界”,在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中,這個世界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於涉世未深的學生來講,這個世界充滿了誘惑和陷阱。所以,網絡問題下的德育自然成為我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學校以積極的態度正視網絡環境下的現實,利用網絡的優勢,發揮學生的潛能,對學生進行疏導。由團隊牽頭,我們在校園網上開設了“學生頻道”:設置了“運動區”(學生可以聊感興趣的體育賽事)、學習區(學生可以聊喜愛的書籍)、休閒區(學生可以聊愉悦心靈的快樂之道)、對話區(學生可以聊友情提示,作品展示)、管理區(學生可以聊校園新聞和動態)、社團區(反饋各學生社團的活動情況)。“學生頻道”的網上互動由學生社團打理,每個區域學生都會邀請喜歡的老師當“版主”,教師們熱情高漲地“領銜加盟”,影響、把握和指導着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狀態。

如:根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師生通過網上互動,開展了“我誠信,我美麗”的大討論,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把學校的美德教育、誠信教育推向高潮。

如:我們指導學生開展了“我是延河好少年評選條件”的網上徵集討論,通過“有話大家説”,逐步形成有“學生特點、學校特色”的“文明修身計劃”。

如:我們還通過網絡開展與香港可立中學“遠程交流”,學生們用多媒體制作了“五十六個民族風土人情介紹”、“中華美食”等ppt,並以此為舞台背景,表演精彩的有民族特點的歌舞,攝成錄象後進行傳送,兩地間的互動,弘揚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如:我們還與社區共建,開展了“温暖心靈”的網上親子交流和師生對話,架起了兩代人之間真誠溝通的橋樑,“走進心世界,精彩新體驗”。

學校的德育工作要把準學生的脈搏,必須搶佔網絡這一高地,以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開創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三、德育工作的突出亮點和特色工作

學校有正確的德育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校長作為實施生命教育的第一責任人,早在20**年下旬,就對實施生命教育有前瞻性的總體思考。為了探索學校素質教育深化發展的新亮點,尋求師生共同和諧健康發展之路,讓學校的辦學理念體現出更加生動的“放眼未來”美麗願景,讓教育教學更好地閃現人性光輝,幫助學生完善人格,我們把生命教育納入了學校發展總規劃。

制定了《延河中學生命教育實施方案》,構建了落實《生命教育綱要》的三級運行管理體系和管理機制,以“三類課程整合、專題活動開展”為載體,構建“全員育人、全程運作、全面開展”的實施模式,確定了以“形成合力”為宗旨的“工作流程”:在決策層面上做到“民主決策”,制定以激勵為主的管理制度;在組織層面上做到“落實有序”,明確政教處、教導處、科研室的職責和任務;在實施層面上做到“整體效應”,強調年級組和教研組的堡壘作用,通過校本研修,立足“行動教育研究”,保障《綱要》的實施,產生績效。

經過一年多的理論聯繫實際,小荷已露尖尖角,,我校被上海市教科院評為首批“生命教育試點學校”,同時成為上海市教委名下的“生命教育試點學校”,受到了市、區有關專家的關注和肯定。

學校政教處以“生命之舟在這裏啟航”為主題,從“生理、心理、倫理”三個層面進入,充分挖掘活動本身的優勢,通過重新“排列組合”,營造出適合生命教育的新環境。讓專題教育活動逐步形成體系,“分層次、有重點、求實效”地進行實踐。

我們整體設計了八個生命教育“專題教育活動”的方案提示進行引領和實踐,如:系列一:“温馨我和你,關懷到永遠”,進行“愛的教育”;

系列二:“志願者在行動,實踐中顯才幹”,進行“責任教育”;

系列三:“攜手架心橋,互動心體驗”,進行“青春期教育”;

系列四:“挑戰極限,自救自護”,進行“安全教育”;

系列五:“警鐘長鳴,珍愛生命”,進行“法制教育”;

系列六:“快樂成長,成長快樂”,進行“健康教育”;

系列七:“美好生活,綠色守望”,進行“環境教育”;

系列八:“特別日子,特別關注”,進行“節日文化專項教育”。

實踐中,我們不斷摸索,積累經驗:

1、常規安排—自主選擇

我們把“八個系列”的具體活動以年級組為單位列成豐富多彩的“菜單”,再以“特別的日子”為時間順序,讓班主任老師根據班級個性和特色班創建目標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充分挖掘活動本身的優勢,營造有個性、有特點的生命教育的環境。

2、操作載體—途徑多元

我們建議班主任老師通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指導、班隊活動、校班會、廣播宣傳”等途徑加以落實,整合各項教育資源。同時,繼承和發揚學校一直保持的“特色班創建”和“學生參政部準社會化管理”兩大特色,使之成為生命教育的有效載體和實施途徑,“保持特色、發揚優勢、打造亮點、再上台階”。

3、工作路徑—協調互動

在開展專題教育活動時,學校政教處組織牽頭,年級組落實安排,班級具體操作,體科藝衞圖負責協調,師生共同實踐感悟。

為了提升班主任的專業化水平,我們通過“專家引領、學習研修、實踐體驗、個案收集、經驗分享、資料積累、提煉推廣”等循序漸進的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的育德能力。

4、標誌性活動—提供示範

如:“亮起生命的紅綠燈——我是交通協管員”;

“手拉手—夕陽關懷認親忘年交”;

“聽!花開的聲音——知性少年你我談”;

“遠離傷害——防災逃生演練”

“感恩的心——與香港可立中學視頻遠程交流”

5、經驗共享—取長補短

實踐中,班主任老師努力尋找工作結合點,在資源整合中暢通渠道,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創設情境、營造氛圍,不斷啟發和指導學生對生命有最真實和最直接的體驗感悟。在班主任工作研討會上,老師們訴説着自己在開展生命教育活動中的個案故事,生動典型,極富個性色彩。

如:有的老師,以“花、雨、夢”班刊為載體,將班級特色與生命教育巧妙鏈接,守護學生的“心靈花園”,尋找“生命與成長”的最佳結合點。

如:有的老師,在與學生的心靈交匯中,引導學生“領悟生命,體會成長”,開展了“親親父母心”、“學會堅強和獨立”、“心泉叮咚,愛心湧動”等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體會“成長的感動”,體驗“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生命之花才會綻放得絢麗燦爛”。

如:奮戰在初三第一線的班主任老師,直面中考的嚴峻,她們也向學生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告白:“好好愛自己”。立足“理想教育”和“責任教育”,開展“為成長喝彩”的主題活動,激勵學生“通過愛自己,提升愛學習,從而愛生活、愛生命”,激勵學生放飛理想,朝着人生的目標奮進,實現生命的價值。

中小學德育特色工作總結(二)

小學德育是基礎教育,它要在德智體諸方面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打好基礎,要為學生步入社會打好做人的基礎。同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學校教育不僅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諸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調發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並認真學習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為了確保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一學期來,我們加強了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強理論學習和德育實踐研究

1、組織師德理論學習本學期,我們利用教師政治學習的機會,組織教師學習了《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和市縣教委有關師德教育和建設的文件資料等,以教育行評為契機,有效地加強了師德建設。

2、開展德育科研活動我們以新課程理念努力轉變班主任的角色,並通過小課題研究、理論學習、案例撰寫等形式開展德育科研活動。本學期,每位教師都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撰寫學習心得體會提高教師的德育理論水平。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

1、愛國主義教育

(1)本學期繼續抓好每週一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樹立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意識。

(2)開展好“祖國明天會更好”讀書活動,並根據學校有關要求,組織了徵文比賽。學生通過讀書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愛國熱情。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強安全知識的宣講教育。

(2)繼續抓好學生校內、校外的安全工作,簽定有關責任書,規範制度,落實好各種措施。本學期此項工作運行良好,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繼續深入學習貫徹《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一些苗頭性現象及時加以教育,杜絕學生違法犯罪現象。

(4)開展了系列宣傳教育活動,如黑板報、專題廣播等,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環保教育通過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積極宣傳環保的重要意義,上好《環境教育》課。我們教育學生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4、文明禮貌教育

本學期,我校繼續加強了學生常規教育,特別是文明禮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內容,開展“文明班級百分賽”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紅領巾督察隊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學校認真開展了關愛“留守孩”教育工作。

三、切實加強家校聯繫

為真正提高家校聯繫質量,本學期制定了家長學校各種制度並開展活動,還對班主任或其他任課老師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學校、家庭、社會聯繫更為緊密,構建立體的教育網絡。

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1、利用教師政治學習等機會讓教師明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個個有責任參與德育工作,樹立“大德育觀”,增強德育力量。

2、繼續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組織了班主任聯繫座談會,通過交流取長補短,提高了班級管理水平。

以上是本學期我校德育工作的簡單回顧,我們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努力,務實創新,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實效。

中小學德育特色工作總結(三)

本學期,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立了“全面規劃,整體推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德育工作思路,拓寬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在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以“體驗學習魅力,共享成長快樂”的教育理念,以《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為指導,以實踐育人為基本途徑,以“陽光·創新·責任·發展”為主線,以傳承民族精神為立足點,以“文明禮儀”主題教育活動為突破口,以日常行為規範為抓手,以培養道德習慣和人文素養為重點,寓德育教育與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提高學生的素質,結合學生實際,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較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德育工作任務,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把本學期德育工作開展及取得成績回顧如下:

(一)加強德育隊伍的建設,營造全員育人氛圍。

1、加強校園德育環境建設。

開學初,要求各班嚴格按照泉州市班級文化建設要求佈置班級。並由少先隊輔委會組成班級文化建設檢查小組對各班進行檢查登記。督促各班對學生進行《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小學生文明禮儀知識》的學習教育。加強校園廊道文化建設,在顏肖輝校長的精心規劃下,新舊教學樓的廊道文化以中西結合:樓梯設計成階梯英語,方便孩子隨時隨地學習英語單詞及用語;橫樑以孔子論語為主。教育學生從小養成仁德、禮義及忠恕的美德。走廊的牆上設計一個主題展,主要展示學生手抄報、優秀作文、繪畫、書法作品等,為學生設置一個展示自己的平台,2、3樓的轉枱設置漂流書架,4、5樓設置讀書吧,充分為學生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舊教學樓主要展示學生的書法作品,和好書推薦以及“養正中心小學學生100個好習慣”的宣傳教育。不僅活躍了校園生活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綜合知識,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真正發揮學校廊道文化的育人作用。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樹立責任意識。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年段長是年段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加強班主任、年段長之間的聯繫。本學期實行年段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年段教師的崗位職責、工作條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評估激勵機制,堅持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公正、客觀地衡量教師工作,鼓勵教師主動認真地開展工作。開好每週的年段工作例會,針對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績及時提出批評或表揚,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目的。

3、“教師師德承諾的簽訂”和學校“青藍工程”(暨“師徒結對”)的啟動,充分發揮了名優教師的影響力和輻射力,讓青年教師加速成長,提高業務水平,逐步成為教育教學的骨幹力量。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在20**年晉江市小學英語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評選中,我校餘麗坤老師榮獲三等獎;顏美亞老師榮獲安海鎮小學信息技術片斷教學一等獎;黃雅斯老師榮獲安海鎮小學藝術學科教師教學技能比賽一等獎;黃玲老師榮獲20**年秋晉江市小學科學優秀課件評比一等獎;在安海鎮第四屆德育論壇中,蔡玫瑰榮獲一等獎,林雅真、林雅芬、餘麗坤榮獲二等獎,陳瑞清榮獲三等獎;在晉江市舊物DIY環保創意大賽中蔡玫瑰和陳思思兩位老師均榮獲“優秀指導老師”稱號。

(二)堅持“體驗學習魅力,共享成長快樂”活動教育

首先是開學初開展的一年級新生的“開學禮、拜孔子”活動。讓學生走近孔子,走進傳統文化,重温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刻領悟孔子的思想精髓。以此教育學生要從小養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

第二是結合中秋節開展的“中秋博餅”讓學生充分感受閩南民族節日的氛圍,體驗博餅這一特色活動,弘揚閩南中秋傳統文化。

第三是抓好文明禮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

1、以校園禮儀為重點,上好“文明禮儀第一課”。通過舉行舉行“文明禮儀就在我身邊”講故事比賽,“文明禮儀手抄報”比賽,開展“文明校園、文明家鄉”調查活動,編寫“説文明話、辦文明事、走文明路、做文明人”的宣傳童謠(順口溜),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的“文明禮儀伴我成長征文活動,共送交53篇文章,經學校組織評選出15篇較優秀的參加泉州德育網的徵文投稿活動。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加強了學生文明禮儀規範得教育。從平時的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學生文明禮貌的習慣,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

2、結合《福建省中小學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動計劃》,進一步規範學校升降旗制度,建立新學年開學典禮上好“愛國主義教育第一課”制度,並結合國慶節、重陽節等重大節日,開展“向國旗敬禮”,尊老、敬老、愛老從我做起“等班隊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中華傳統美德教育。

第四是常規教育常抓不懈

1、結合建隊節,組織一年級新生隆重舉行了慶祝中國少年先鋒隊成立62週年暨新隊員入隊儀式。從而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一年級學生對少先隊組織的熱愛,積極爭取加入少先隊組織,當上一名光榮的少先隊員而感到自豪。讓新隊員瞭解隊,敬佩隊,從中受到教育,使每位隊員都能參與少先隊的各項體驗活動,激發少先隊員的光榮感、責任感。

2、深化週三快樂拓展日

繼續完善推行開展“週三快樂拓展日”。秉承去年活動內容開設的燈謎作為校本課程外,還開設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如:書法、美術、腰鼓、鼓號、體育、英語口語、燈謎提高班、合唱、閲讀、作文等興趣小組。促進小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給小學生創造發展個性特長,施展才華的機會。20**年安海鎮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中,學校運動隊打破前兩年的歷史,取得了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

20**年安海鎮小學生器樂獨奏比賽中我校李悦同學榮獲低年組二等獎,黃詩佳、顏書婧、高樹磊、李啟凡四位同學榮獲低年組三等獎,卓依諾、許詩婷、周君昱、吳家祺四位同學榮獲高年組二等獎,駱冰雨、顏晶瑩兩位同學榮獲高年組三等獎;在第十二屆福建省中小學電腦製作評選比賽中我校蔣可同學製作的《請勿吸煙》榮獲電腦動畫二等獎,蔡丕煜製作的《我助人我快樂》榮獲電腦動畫三等獎,許筱雯製作的《小麻雀樂樂的煩心事》榮獲電腦繪畫二等獎;在泉州市“好而由杯” “翰墨書香頌黨恩”紀念建黨90週年書畫攝影作品比賽中,顏以恆《唱響黨恩90》榮獲小學組繪畫類二等獎,《盛世歡歌》榮獲小學組繪畫類三等獎,顏詠晴《書法》榮獲小學組書法類二等獎,尤貽筠《書法》榮獲小學組書法類二等獎;在20**年晉江市中小學心理漫畫參賽作品比賽中顏以恆榮獲二等獎;在晉江市第十屆“五羊-本田杯”中小學生器樂獨奏比賽中,我校黃詩佳同學榮獲小學低年組電子琴一等獎,陳丁鬆同學榮獲小學高年組電子琴一等獎,卓依諾同學榮獲小學高年組鋼琴二等獎;在晉江市舊物DIY環保創意大賽中顏以恆同學和蔡啟燁同學均榮獲低年組三等獎。

(三)紮實推進“國學經典誦讀”

本學期,我校大力倡導“讀書立身、文化立校”的辦學理念,藉助國學經典誦讀,以着力打造“書香校園”,用經典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將以學生心靈淨化,德育培養為根本,以儒家經典為主線貫穿各年齡段學生的誦讀學習。低年段以《弟子規》、《三字經》為導讀,中年段以《千字文》、《立翁對韻》為導讀,高年段以《論語》為導讀。通過誦讀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從傳統的優秀經典詩文中尋求滋養,讓學生們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化底藴積澱的過程中突出創新人格與現代精神的塑造,在充滿書香的校園中健康成長。本學期,學校順利通過泉州市“書香校園”評估檢查。並與20**年12月30日在安海文體中心舉辦《國學經典》吟唱迎新晚會,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充分顯示了我校素質教育的成功所在。

(四)抓好“三結合”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學校為了展示我校教師風采,讓我校“先學後教”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得以彙報展示,促進我校“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健全發展,與第九周和第十四周,學校語文組和數學組分別開展了家長開放月活動,讓家長們切身感受孩子的學習氛圍,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瞭解孩子的學習動態,更全面地瞭解孩子在學校的各種表現,同時,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裏的表現,使老師更多地瞭解學生的情況,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

(五)成立安全工作小組加強學校安全管理制度。

學校領導把安全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由副校長主管。成立安全管理小組,優化護導師職責及門崗二十四時值班制度。組織老師定時巡邏、檢查工作,一旦發現隱患,及時處理。加強各班的安全教育。要求各師經常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防火防電防騙教育並記錄在冊。各師紛紛行動起來,召開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主題班會。並於10月下旬,各個年段針對近期晉江市發生的各類安全事故及學校日常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安全隱患等情況。紛紛組織學生召開了年段安全教育大會。強化師生安全教育意識,做到安全無小事,事事是教育,繃緊安全這條弦,防患於未然。本學期,學校成為安海鎮第一批通過“傳達室達標”檢查。在《“文明交通,告別陋習”安全教育活動》中,六年段利用語文課堂教學積極開展以“文明交通,告別陋習”主題徵文比賽活動。通過本次徵文活動既豐富了我校校園文化生活,鍛鍊了小學生的觀察、分析、表達能力,又增強了小學師生遵守交通法規的觀念和意識,取得了良好社會效果。五年段開展“交通禮儀小建議”,學生紛紛倡言,提出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四年段開展以“做文明交通人,從小家開始”為主題的設計製作創意卡徵集活動。各班老師組織布置學生利用星期六、日與家長一起合作設計製作創意卡,卡上書寫着如何做文明交通人,並家長與孩子共同簽名。通過這次活動,增強了家長與學生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守法意識,共同維護交通安全意識。三年段開展的“我家路口的交警叔叔”圖文繪徵集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對身邊的、家門口交警叔叔的工作進行觀察,有的孩子在家長的陪同下,對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交警進行採訪,並以其原形進行創作,反映交警叔叔工作的辛勞。一二年段開展“文明交通,告別陋習黑板報評比,各班積極參與,認真出版,期中一年(3)班,一年(5)班,二年(2)班,二年(3)班,二年(5)班榮獲板報評比一等獎。真正落實了板報的宣傳教育效果。

總之,一學期以來,我校德育工作還是基本按照學校總體思路進行,絕大多數工作任務得到了落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下學期,我們將吸取本學期工作中的經驗和教訓,繼續抓實抓好各項工作,爭取在完成學校正常教學工作任務的同時,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取得讓人滿意的成績。

Tags:中小學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