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總結

培訓老師年終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63W

在我們進入新階段的時候,要對自己過去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反思,從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是培訓老師年終總結,希望對您有幫助。

培訓老師年終總結

我校"基於學校,在學校中,為了學校"的要求,突出教師培訓針對性、靈活性、多樣性的特點,努力打造一支結構層次化、實踐專業化、發展可持續化的教師隊伍,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現將近幾年我校的教師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 立足職場,發展教師的道德智慧

當前教育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相對集中,面對生存與競爭的壓力和重德的文化傳統,社會現實和文化期待間的重大落差,廣大教師承受着巨大的職業壓力,同時,原有的師德規範和師德傳統的效力大大降低,加上"應試教育"的壓力,基層師德建設常停留在口頭上、書面上,沒有得到有效貫徹執行。我校把教師的師德建設放在教師教師培訓的首位,立足職場,發展教師的道德智慧。

1、組織教師學習人的發展理論,舉辦德育論壇,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學生觀、教育觀講座和討論,引導教師建立起教育推動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承擔起對全體兒童全面發展責任,既關注兒童的現實人生,也要關注兒童的未來成長和發展;既關心兒童認知素質,更要關心兒童的情感素質的發育和成長。反思教育中、師生關係中的道德問題,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2、開展觀察研究,改變評課觀念,加強課堂教學中師生關係評析,情感互動的剖析,強調將教育的藝術性、科學性和倫理性融為一體,以極大的熱情將自己的知識、信念、人格、自由精神和創造實踐奉獻給學生,同時通過觀察記錄師生課堂、課外交往活動中問題,研究改進策略,跟進實施,不斷完善。這樣,在特定的教育職場中提高教師處理人際交往的能力,解決師生道德問題的能力,把教師的道德能力轉化成教師的道德智慧。

3、同伴互助,建立團隊。每學期進行先進年級組評比,促使教師間團結、合作、尊重、謙讓、寬容、真誠、互助、自主的人際關係,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義與利的關係,避免教師道德失範。

我校已建構起和諧課堂,師生關係民主、平等、和諧,潘華莉校長被評委海口市十佳校長,杜文君、蘇頁、駱楊英等教師分別獲得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優秀教師、市師德標兵,楊凌、歐海燕、陳荔瓊等多位位教師分別獲得全國百佳班主任和市先進班主任等

二、 理論引領,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

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促使教師理論體系的自我更新和自主建構。

1、與專家對話。近幾年,學校組織全體教師多次參加各級各類課改培訓,共有22名教師參加國家級培訓,68名教師參加省級培訓,1456人次教師參加市級、區級培訓,邀請劉曉中、周積昀、龔雄飛、李洪山等多位專家到我校作學術報告,使教師與專家對話,直面教育教學問題。創建十一小教師成長博克羣,藉助網絡,打破時空界限,使教師直接與專家對話、互動。結合教學研究實驗,學校先後邀請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劉曉忠教授,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周積昀院長,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張國紅、龔雄飛、李學慧等多位專家到校舉辦教學講座。同時,學校每年都將大批的教師派往北京、上海、江蘇、湖南、浙江等全國各地名校聽課學習或參加學術交流。這種"請進來,走出去"的教師培訓形式,充分發揮了專家的引領作用。走進名師課堂,聆聽專家指導,朝氣蓬勃的教師們在專家和名師引領下,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辯證,在辯證中創新,在創新中得以不斷提升。

2、與文本對話。學校給每位教職工贈送一本教育教學書籍,為教師們訂購了大量的教育專著和雜誌,如《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給教師的新建議》、《優秀課改案例集》、《學學名師那些事》、《研訓一體教師成長叢書》、《外國教育經典解讀》等大量圖書充實校圖書室,供老師們借閲。

3、與同濟對話。鼓勵教師參與培訓者活動,參與省市的助訓活動,舉辦讀書沙龍,即興演講等活動,搭建教師展示自己教育理念的平台,促使教師所學教育理論內化、更新、建構。

三、教師研究,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1、行動研究,強化教師的反思意識和實踐能力。

(1)每位教師每週向備課組提供一個本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由備課組長組織備課組教師研究解決,解決不了的提交教研組討論解決。(2)各教研組由教師提交的問題中整合篩選,形成一個研究專題。(3)根據專題研究,每單元在備課組中交流一個好教。(4)每週結合專題研究寫一篇教學反思。(5)每月交一份真實的教學案例,在教研組活動中開展案例分析。(6)每學期上一節備課組或教研組研究課。(7)每人建立一個學生成長檔案。

"七個一"活動的開展,遵循了行動研究的問題--專題--設計(教案)--行動(研究課、成長檔案)--反思(教學反思、案例分析)--再設計--再行動--再反思--循環往復,強化教師反思意識,實踐能力。

2、開放課堂,用教師自己的課堂培訓教師。

學校建立以年級組為單位,每位教師每週隨堂聽課一節,做到有記錄,有評議。備課組長每兩週就教師聽課情況進行小結,及時反饋教師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確定備課組研究專題,研究解決。學校根據各備課組聽課小結,形成學校每學期兩次的課堂教學質量分析報告,開展校性專題研究,通過舉辦校性專題研究課、調教、教學節、家長開放周等活動鍛鍊隊伍,展示研究結果,延續研究活動。

3、課程開發,恢復教師的"課程武功"。

採用聯合開發的模式,與校外專業老師聯合開發我校的民樂教師課程。與省研訓院聯手,加快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師開發進程。課程開發,教師的學科知識得到進一步拓展和整合,教師從原來的課程執行者向課程研究者、課程開發者、課程實施者的角色轉變,教師的課程意識得到喚醒,課程能力得到增強。好的師資帶動了好的課程開發,2010、2011年民樂班、舞蹈班同學到新加坡、香港參加比賽並獲金獎,還到海口、文昌等市縣參加彙報演出、慰問演出、慶典演出。

4、"青藍"工程,讓教師來培訓教師。

"骨幹支撐"是學校教師培訓這一系統工程整體架構中最重要的基石。學校先後啟動了"青藍工程"和"三格層次現代型優秀教師培養工程"兩大教師培訓工程。依託兩大培訓工程,通過師徒結對子、送教下鄉、校內教研、賽課、高級研修培訓等活動,以骨幹培養出骨幹,形成和諧共榮,層層推進的教師培養模式,在這一模式的運轉環境下,教師的專業成長紮實、穩健,成效明顯。

學校每學期每位教師發放一定金額,作為拜師學習的費用,鼓勵教師向一些積累了豐富教育教學經驗,掌握了學科前沿內容和技能的優秀教師拜師學習,每學期師徒相互跟班聽評課不少於8節,上研究課、示範課各1節,作一個專題研究,指導徒弟寫一篇有水準的論文或案例分析或教學敍事等。師徒根據培養目標,兩年學校組織驗收,發放證書,每學期學校組織階段性檢查評比。使師徒相互促進,徒弟能儘快汲取他人經驗,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梅蕊、黃慧、鄺和平、吳慶妮等多位老師分別在杜文君、韓穎、李長衞、吳琦俐等師傅的指導下獲得各類調教一等獎,周霞等老師在陳文華師傅指導下,所撰寫的教學論文分別獲得省市級獎勵。

5、課題推動,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教育科研方面,學校成立了課題實驗研究小組。課題實驗研究工作以新課程理論為支撐,以實踐經驗為指導,以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能力發展為目標,從小處着手,從遠處着眼,力爭在微小課題研究中出成效,在國家級課題研究中出成果。學校先後承擔了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的子課題"家庭與社區雙向輻射的美德教育研究",全國教育技術"十一五"重點研究課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模式及應用方法體系研究》,國家社會科學教育學重點課題《小學德育教育與和諧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實驗》子課題《小學和諧生命教育中的感恩惜福教育》,海口市"十一五"課題《海南鄉土美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海口市龍華區課改樣本校課題《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等國家和省市級多個課題研究項目。(以下課題研究成果彙編圖片和結題證書)"十五"課題《信息技術促進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榮獲教育部"十五"課題研究成果評比一等獎,該成果目前已在全國推廣。

濃烈的教育科研氛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培育了沃土,教研之花在校園裏常開不敗。學校湧現出一批國家級課題研究先進個人,先後有300多篇教學論文、案例反思和教學設計,在省市和國家級評比中獲得嘉獎。

6、搭建平台,展示教師的個性風采。

(1)搭建教學藝術平台。學校每學年舉辦一屆教學節,一次教學開放周活動,每次活動都有特定主題,各科(各班)選拔選手向全校教師(學生家長)展示教藝,課後進行説課、評課、總結,上課教師和聽課教師都有收穫。組織教師參加全國、省、市調教或錄像課評比,讓優秀教師在更廣大的舞台上找到自尊、找到專業成長的喜悦和教育職業的幸福。

(2)搭建網絡互動平台。建立教師成長博克羣,讓教師藉助網絡平台,與校內外教師、專家針對各自感興趣的教育教學問題進行互動式交流,同時,把十一小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學成果在網上展示,讓他們的聲音傳遍世界。蘇頁、周征帆、韓永麗、王健、駱楊英、邱小芹、周霞、林書利、陳文華等老師的個人網頁獨具個性魅力,已成為師資培訓的一個良好互動平台。

(3)論文、案例、教學敍事評比。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教師論文、案例、教學敍事評比,激勵教師及時總結各自教育教學經驗,從實踐體驗提升到理性認知,進行教育理論的自我更新和建構。

7、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登記管理

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登記管理規範有序,由李長衞副主任具體管理,陳文華副主任、陳小陽、張金晶協助管理。我們多次召開教師會議,培訓教師進行網上學分登記。

四、規範管理,確保教師培訓工作良性運行

1、組織健全:學校成立了教師培訓領導小組,組長:潘華莉,副組長:杜文君、張學秀、陳雲霞,組員:陳文華、李長衞 、方其棟 韓永麗、每學年的年級級長。成立學校教師培訓指導小組,組長:杜文君,副組長:陳文華、李長衞,組員:施明遠、吳琦俐、黃東華、陳青、方其棟、韓永麗、每學年的各教研組組長。

聘請劉曉中、周積昀、李洪山、吳允秀、張國紅、唐惠慧成立教師培訓專家組,各機構成員作到分工明確,職責分明,任務落實到位。校本培訓專家組成員:校外專家組:劉曉中教授、周積昀、李洪山、鄧文珍、夏競文、張國紅、唐慧惠、吳允秀、李學慧、藍燕萍;校內專家組成員:潘華莉、杜文君、張學秀、陳雲霞、陳文華、李長衞、施明遠、吳琦俐、黃東華、陳青、萬小萍、方其棟等。學校先後邀請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心劉曉中教授,省教育研究培訓院周積昀副院長,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訓院張國紅、龔雄飛、李學慧等多位專家到校舉辦教學講座。

2、制度完善:制定《教師培訓方案》、《青藍工程方案》、《書韻校園方案》、《教師培訓工作學期計劃》、《教師培訓制度》、《隨堂聽課制度》等文件,為培訓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了制度保證,作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落實到位:教師培訓方案對培訓工作進行三年規劃,每年的培訓計劃對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時間(綜合科每週週五上午、語文科、數學科分別確定為每週的週二、週三上午)、定培訓人員和組織指導老師,定考勤記錄、活動記錄等。每位培訓教師均建立教師個人培訓檔案,收集"七個一"活動材料和培訓筆記、讀書筆記等材料,作到材料齊全,分類科學,內容規範。每學期對教師參與教師培訓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檢查,進行學分登記,並把教師參與教師培訓與評優、評先、職稱評聘掛鈎,加強教師培訓的實施力度。

五、保障有力,為教師研訓提供充足保證。

1、領導重視:學校領導班子對教師培訓高度重視,潘華莉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分別把培訓工作納入學校的工作目標,並組織學校相關領導和骨幹教師組成校內專家組,潘華莉校長多次向全校教師舉辦專題講座,校長課題組支持人,帶頭參加課題研究,杜文君、張學秀副校長帶頭上示範課,教師培訓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定期研究教師培訓工作,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2、經費傾斜:學校在經費上向教師研訓傾斜,除了專項撥款外,結合省市教研活動,給選派外出培訓和跟班學習的教師提供經費(學校在教研工作方面投入的經費分別是:2008年263600元;2009年273623元;2010年1227179元,2011年825675)。每年撥出三萬元用於獎勵經費和教育科研經費。

3、硬件支持:學校積極籌措資金,建起了電子備課室,在辦公室配備了辦公、教學電腦設備,並建起校園局域網,教師成長博克羣語音室、圖書室、閲覽室,完善多功能教室、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並使四十三個教室都完成了多媒體白板的配備,加快了教育現代化、信息化進程,從硬件上為教師研訓順利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4、資源整合,引導教師觀察和發現身邊的教育教學問題,提交教導處,建立教師培訓問題庫;把"七個一"活動中的案例、教學反思集中歸檔,並建成電子資料庫;給每位教師發放培訓教材,完善圖書館建設,給老師自學教育理論提供書籍保證;與研訓院和海南師範大學合作,成立教師研訓專家組,充分發揮學校國家級、省級、師級骨幹教師作用,成立校內專家組,解決專業引領問題;利用教師成長博克羣等網絡,拓展互動培訓資源。

六、主要成績

幾年來教師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附教師2009-2011年獲獎情況統計表),教育技術促進小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提高的課題研究成果獲省一等獎,其成果和民樂教師課程開發經驗在全省範圍內得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