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實用的音樂教學工作計劃彙編6篇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7.52K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寫一份工作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工作計劃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音樂教學工作計劃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音樂教學工作計劃彙編6篇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學生知識能力、學習習慣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從幼兒園過來,對音樂知識的掌握、五線譜的識別、欣賞能力的鑑別還比較陌生,在今後的學習中,老師應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着重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使學生具備基本的音樂能力。

二、教學目的任務

1、通過音樂教學,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

2、進一步學習音樂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陶冶情操,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三、教材重點、難點

1、進一步強化有關音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

2、培養學生音樂能力等。

四、個人教研專題

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

五、主要措施:

1、精心準備,做好課前工作。

2、運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3、進一步強化有關音樂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培養學生音樂能力。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1周《我們一起來唱歌》

第2周《玩具進行曲》、《傳、傳、傳》

第3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音樂遊戲

第4周《動物説話》

第5周《你聽,什麼敲響了》

第6周欣賞《聽!誰在唱歌》

第7周《你早》、《上學歌》

第8周聽《嘎嘎小鴨子》、《跳繩》、《可愛的家》

第9周我的創造

第10周《國旗國旗真美麗》、《娃哈哈》

第11周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第12周集體舞

第13周《小樹葉》、《紅葉》

第14周《猜一猜》、《小猴子》

第15周《小鼓響咚咚》

第16周欣賞《京劇鑼鼓》、《小花鼓》

第17周《堆雪人》、《藍鳥》

第18周欣賞《雪花飛舞》、《放鞭炮》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任課班級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在音樂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對於西方音樂瞭解還不夠多,本學期將注重這些方面的學習。同時,也要加強音樂與姐妹藝術的綜合學習,拓寬視野,把音樂納入藝術、納入文化來欣賞,將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二、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與要求(註明,全學期的起訖章節及篇目和對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及技能技巧)

1、“愛我中華”演唱《愛我中華》《我的中國心》欣賞歌曲《我和我的祖國》。學習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相互滲透。

2、“走進大自然”演唱《渴望春天》《小鳥,小鳥》欣賞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合唱曲《雨後彩虹》二胡獨奏曲《良宵》片段。學習“聲音的創造與表現”尋覓音源,創造音響,編織旋律。

3、“膾炙人口的歌”演唱日本歌曲《四季歌》英國歌曲《可愛的家》欣賞世界名曲《念故鄉》唱歌、欣賞與活動電影《音樂之聲》插曲

4、“時代在奔馳”感受與鑑賞管絃樂曲《剪綵波爾卡》《太平洋231》《火車》

5、“校園春秋”第一組合:演唱《校園夕歌》《畢業歌》創

編音樂短劇。第二組合:團體演唱《解放區的天》《山那邊喲好地方》創編歌舞。第三組合:《校園的早晨》《哦,十分鐘》學習角色扮演。第四組合:合唱《年輕的朋友來相會》

三、提高教學質量措施

認真做好教學課件,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器樂課教學計劃

1、瞭解口風琴的特點,掌握其吹奏的基本要領和正確的呼吸方法,能在鍵盤上找出各種常用音名的鍵盤位置。

2、會吹奏短小、簡單、趣味性強的歌(樂)曲,能夠利用口風琴配合唱歌、識譜等教學內容的學習。

3、會吹奏簡單的`二聲部歌(樂)曲,進行合奏、輪奏。

4、利用口風琴進行簡單的旋律創作、聲部創作等,利用口風琴進行獨奏和合奏表演。《七年級音樂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一文來自!http://<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總體目標

一方面引導學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勢,正確的呼吸準確的發音,清晰的咬字,吐詞,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學生做到自然音色圓潤,不斷提高唱歌的藝術技巧,在懂得音準的和節奏的基礎上提高對音樂形象的理解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覺和造就音樂的"耳樂"。

二、改進教學提高質量措施

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運用範唱方式於音樂藝術形象感染學生啟發學生的藝術形象思維,使他們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過藝術形象的感染來完成思想教育。

三、 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教學內容

1歌曲《甜甜的祕密》《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欣賞《媽媽的紅頭巾》《愛的羅曼斯》11歌曲《步步高,新春到》,欣賞《步步高》

2歌曲《長成一座山》《螢火蟲》欣賞《愛之夢》《愛的祝願》12歌曲《彩雲追月》,欣賞《彩雲追月》《山歌好比春江水》

3歌曲《快樂的嚓嚓嚓》《校園的早晨》,欣賞《微笑波樂卡》《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13歌曲《什麼結籽高又高》《五指山歌》,欣賞《軍民團結一家親》

4歌曲《把心兒種在春天裏》《快樂的小隊》,欣賞《OK星期天》《祝你快樂》14歌曲《七子之歌》,欣賞《東方之珠》

5歌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彩色中國》,欣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地圖――聽間尋路》15歌曲《愛的人間》,欣賞《我們共同的世界》

6歌曲《美麗的星座》《我的媽媽叫中華》,欣賞《我的祖國》16歌曲《理解多好》,欣賞《春節序曲》音樂大篷車 我的創造

7歌曲《楊柳青》聽《楊柳葉子青》《情繫江淮》17期末複習

8歌曲《打麥號子》,欣賞《打麥號子》《對花》18期末測試

9歌曲《對花》,聽《花鼓》《我為祖國守大橋》

10歌表演 我的創造 露一手 採集與分享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4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的音樂課教學工作,為了在教學中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使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好,本學期制定計劃如下:

一、 教學目的

1、 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社會教育和活潑樂觀情緒、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樂教育之中,使學生成為四有新人,並使其成為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2、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情趣,使學生身得到健康發展。

3、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能,使學生具有認識簡單樂譜的能力。

4、瞭解我國各民族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祖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歌譜的能力和綜合、歸納的能力。

6、初步接觸外國的優秀音樂作品,擴大視野,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樂、表現音樂的能力。

二、教學要求

(一)、唱歌部分

1、緊摳教材、大綱,教唱書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節課前先教10分鐘樂理知識,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聽錄音範唱,再由教師教譜,教1-2遍詞,然後學生聽音提高自學,直到正確為止。

4、每學一支歌曲,下一節課應該進行檢查,讓個別學生起來演唱,若有不正確的地方師及時進行教正。

5、有學習有記載,有學習有測試。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音樂課的意義。

(二)、發聲訓練部分:

在氣息的控制下,逐步擴展高音;運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現;唱保持音時,聲音要飽滿;學習二聲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協調。

(三)、欣賞部分:

結合音樂作品的欣賞,瞭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識(如旋律進行的方式、特點和一般的表現意義),以進一步加強情感體驗的能力。

三、具體措施

1、認真備課,做好前備、復備工作,為能使學生上好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備課時注意與新課標結合,並注意備學生。

2、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教學手法,使學生能夠充分發展。

3、設計好每堂課的導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課堂形式設計多樣,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戰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並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學到知識,掌握技能。並注意在課堂上採取一定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創新能力。

5、積極和其他學科溝通,積極研究學科整合。響應新課標要求。

6、多看多聽其他學校的課程,在本校多實施,使學生開闊眼界。教師從中總結經驗。

四、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教學準備周

第二週:《在這黃金歲月》

第三週:欣賞《新世紀的夢想》

第四周:視唱、

第五週:《運河之歌》

第六週:欣賞《走進西藏》、《故鄉是北京》、《烏蘇裏船歌》

第七週:《喜樂年華》

第八週:欣賞《金蛇狂舞》

第九周:音樂探究、音樂ABC(認識中國民族樂器)

第十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第十一週:欣賞《長江之歌》

第十二週:《幸福歌》

第十三週:欣賞《洪湖水浪打浪》、《山路十八彎》

第十四周:《比利牛斯之歌》

第十五週:音樂ABC、音樂探究(認識西洋樂器)

第十六週:複習

第十七週:考試

第十八週:考試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本學期擔任高一音樂教學工作,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教學目標:

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中熟悉、理解、鑑賞音樂。

1、以審美為核心,突出教材作為師生共同感受、體驗、表現、創造、評價音樂美的載體作用。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

2、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面向全體高中學生,緊密圍繞高中學生的音樂需求,遵循其生理特點及心理認知規律,貼近其生活經驗及實際文化水平,同時為具有音樂特長的學生提供發展人性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層面學生的發展需要。

3、重視音樂實踐及創造性活動,以利於學生獲得直接經驗。關注音樂學習方式的變革,處理好培養審美能力與學習知識技能之間的關係。

4、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而樹立多元文化價值觀。

教學措施:

1、以學生為本

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出發,充分重視高中生的音樂興趣及能力水平,密切聯繫其生活經驗,突出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人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為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習提供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2、以音樂文化為主線

本教材文化內涵由中國民間音樂、中國創作音樂、亞非拉美歐民間音樂和西方專業創作音樂四個版塊構成。在教學時,既要強調弘揚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也要重視瞭解、學習世界音樂文化;既要強調對傳統音樂的繼承,也重視對現代音樂的學習。

3、以小見大,以點帶面

教材選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家、音樂事件,展示音樂歷史的發展脈絡;選取最典型的音樂體裁及形式,在教學中要帶領學生以小見大、以點帶面、舉一反三。

教學內容:

1、欣賞民歌、藝術歌曲、説唱音樂、戲曲音樂、歌劇、舞劇音樂、器樂曲、室內樂、交響音樂等音樂作品。介紹有關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調式、織體、曲式等及其表現作用。

3、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初步瞭解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音樂的風格流派、藝術成就及其發展變化。

4、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功能及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的關係。教學內容要求

5、欣賞內容是中外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體現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經典性原則。

6、欣賞曲目的選擇重視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弘揚祖國的優秀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7、注重學習世界各國、各地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課程安排:

第一單元學會聆聽(2課時)

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3課時)

第三單元鼓舞絃動——-豐富的民間器樂(2課時)

第四單元國之瑰寶——京劇(傳統現代)(2課時)

第五單元亞洲音樂神韻——-大自然和諧和平(2課時)

第六單元歐洲民間音樂——(歐洲拉丁美洲)(2課時)

第七單元宗教復調音樂的頂峯——巴赫(2課時)

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1課時)

第九單元浪漫幻想的音樂世界(2課時)

音樂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材分析

作為全新的教材,在編寫中體現以下基本理念:

1、強調“以學生髮展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

2、以審美為中心;

3、以文化為主線(單元主題);

4、加強實踐與創造。

共編10個主題單元,基本內容包括:聆聽、表演、編創與活動(重點內容)。新教材的曲目選擇,考慮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與欣賞曲的可聽性。降低過難的識語要求和過高的技能技巧,一律師改用圖譜為主。在創造與活動中,開展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豐富多彩了。

二、學段目標:

1、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4、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三、具體目標

(一)感受與鑑賞

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用聲音或打擊樂器模仿。

2、聽長短音;

3、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

4、聆聽進行曲、舞曲、兒歌不同風格並作出相應;

5、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小型樂器片段,初步感受風格。

(二)表現

1、歌唱的正確姿勢;

2、每學年背唱4、6首歌曲;

3、學習常見的打擊樂器,歌曲伴奏;

4、能作簡單的律動、歌表演;

5、認識簡單的節奏符號。

(三)創造

1、用人聲、樂器聲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聲音;

2、歌詞的創作活動。

3、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四)音樂與相關文化

1、樂於與他人蔘與音樂活動;

2、用簡單的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

3、聲音與生活的探索。

四、教學措施

1、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2、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3、遵循聽覺規律,突出學科特點;

4、音樂教學各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繫;

5、改革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