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工作計劃

關於幼兒園教科研工作計劃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5.57K

導讀:有了工作計劃,工作就有了明確的目標和具體的步驟,就可以協調大家的行動,增強工作的主動性,減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幼兒園教科研工作計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教科研工作計劃

  幼兒園教科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與方向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圍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等精神,緊緊圍繞水秀實驗幼兒園園本提升規劃內容,深化課程遊戲化項目研究,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幼兒整體發展,完善體驗教育課程建設,優化水秀品牌效應。

二、工作思路與措施

(一)園本教研與隊伍建設

目標:在紮實細緻的研訓工作中,提高教師不斷思考的專業素養。

虞永平教授提出:教師素質的提升是不斷思考的結果,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結果。我園將遵循教師成長規律,加大促進力量,緊密結合一日活動的教育過程,誘發教師持續關注,不斷思考,通過適宜有效的研訓工作,切實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措施:

1.繼續以“教師個人三年發展規劃”為指引,明確發展方向,根據教師需求整合園內外多種有利資源,通過外引內培相結合的方式為教師成長架橋鋪路。

2.提高教師一日活動的組織能力。圍繞幼兒的興趣、需要、經驗進行活動組織,能充分挖掘很利用幼兒周圍的環境資源、人力資源等,開展適宜的一日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地融入運動、探究、交往及表達等活動中去。

(1)談話:加大師幼間的談話機會,能充分利用晨間來園等時間和幼兒進行多種話題的`交流,重點是對幼兒有更多的瞭解與啟發,在師幼心靈溝通下形成融洽、愉悦的師幼關係。

(2)角色體驗:根據幼兒成長需求,挖掘多種方式與策略,提供多種平台與機會,讓幼兒承擔角色任務,在貫穿一日活動中得到多元化的體驗與多維度的發展。

(3)區域遊戲:以“幼兒興趣、需求、經驗”為前提,改革區域遊戲活動方式,聚焦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學習性區域重幼兒操作、探究與體驗等,每班每週每區域至少有一種操作材料投放進區;其他區域持續有效落實“計劃—工作—回顧”,關注區域中材料的跟進,關注幼兒遊戲行為的觀察與分析,關注遊戲經驗的分享與問題的研討等。

3.提高教師對幼兒的觀察及分析能力。以“案例解讀”為載體,教師人人積累真案例,以照片或視頻的方式呈現過程或現場,召集教師從案例中發現問題、展開研討、尋求策略、優化言行等。各園區每月開展案例研討及評優,擇優推薦至校園網“教師薦讀”分享。

4.提高教師的藝術素養。以現實的工作需要為基礎,推進教師藝術素養的兩大優化:第一:推進教師繪畫素養以及對幼兒繪畫作品的分析能力,通過培訓、學習、研討等多種方式,對作品進行分析與比較,從而更好地理解幼兒的成長特點與規律;同時,加大教師對課程書上彈唱曲目、律動等的把握、演繹能力,實行人人過關與個別抽查相結合的方式,以提高教師基於課程實施的音樂素養。

5.提高不同層次教師的縱深發展。

(1)園區教師會課活動:教師每人每學期至少一節集體教學活動或區域遊戲活動進行園區展示與研討,在歷練中提高教師專業能力;

(2)骨幹教師展示活動:為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每年的6月和12月為骨幹教師展示月活動,引領全園教師深入教育教學研究;鼓勵青年骨幹教師積極參與“無錫市教學新秀”和“濱湖區教學新秀”評選活動;

(3)男教師項目研究活動:給予男教師自主發展空間與平台,持續展開串聯式户外拓展活動的項目研究,形成男教師共同體發展合力;

(4)“A”計劃在行動:通過師徒結對、過三關考核、新教師崗位培訓等方式不斷助推新教師成長;加強非學前專業教師及非在編教師的專業培訓。

(二)課題研究與課程建設

目標:在課程遊戲化理念的推行下,架構更為適宜的體驗教育課程。

措施:

1.融合推進省“十二五”規劃課題《多維整合的幼兒園體驗學習活動的實踐研究》及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基於小腳印項目的幼兒體驗學習特色活動研究》,由教科室帶領園區保教主任及課題組長實行每月例會與研討,在溝通交流中共享研究實效,拓寬研究思路,優化對幼兒體驗學習活動的理解與實踐,積攢並形成水秀寶貝的N種體驗學習活動等過程資料。

2.持續開展市教育學會“十二五”課題《幼兒園班級生活體驗教育敍事研究》,銅鼓對班級生活體驗教育故事的素材蒐集、分享、解讀等工作,形成敍事研究案例集,提高教師對幼兒生活故事的觀察、解讀能力。本學期將進行課題結題工作。

3.無錫市第五屆“關愛杯”親子體驗活動。在以往活動的經驗基礎上,改地點、改變活動內容、改變人員組織的三變下持續探究家園共育理念的倡導方式,努力使活動所折射出的科學育兒理念在更大範圍拓展

4.課程遊戲化研究。圍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明晰教師課程遊戲化理念着手,基於幼兒一日活動,基於原有體驗教育課程基礎,通過收集人力資源、自然資源等,通過改良幼兒園環境,進一步優化串聯式户外活動和區域遊戲的組織方式與流程,並從特色體驗活動的發生、發展等內容、方式的梳理與優化着手,架構更具遊戲精神、更彰顯體驗性與整合性的體驗教育課程。

5.優化備課組建設。重抓備課組建設,各園區各年級將教學具製作的研討、區域材料提供路徑及方式的研討等作為重點,以點帶面、以老帶新、以優帶弱的方式提高備課組建設效益,從而完善課程資源庫。

5.優化體驗教育課程內容。將領域研究融合進備課組研討活動及亮課活動,積累優質活動內容,督促主題修訂到位,每一主題結束進行修訂與完善,進而優化體驗教育課程內容。

(三)家長工作與信息技術

目標:在創新“小腳印”家園共育策略下,更新並優化科學育兒理念與方式。

措施:

1.體驗式家長會。繼續推行體驗式家長會,加強家長會上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性,答疑解惑,以“指南”精神為指引,進一步提升科學育兒觀。

2.直面交流日行動。強化晨間接待幼兒來園過程中的與家長的有效溝通,同時將每週五確定為家園直面交流日,每週五下午家長進園進班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加大雙方關於幼兒成長的話題討論與交流。

3.“小腳印”家長學校。以金色江南園總部為試點,在每週六開展基於繪本閲讀的育兒俱樂部活動;改善志願者服務模式與途徑,採用固定區域內統籌選擇適宜的服務對象,通過上門服務、來園活動、户外拓展等多種方式提高活動效益,進而優化科學育兒方式。

4.家長工作經驗宣講團,分享家長工作經驗。經驗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在水秀有一大批在家長工作方面富有經驗的老師,以及一大批願意參與幼兒園管理與發展的家長志願者,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讓他們與老師的日常工作、問題等親密接觸,在溝通與交流中得以解決。

5.繼續加強基於問題的實戰演練式培訓,在組建信息技術共同體的過程中,以提升信息員水平帶動全園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

6.在金總全面啟用水秀雲,以點帶面地研究信息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

7.“與信息技術有效整合”的賽課活動及微課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