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務文書 > 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報告(精選5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7W

須要明白一個情況或一個事件的時候,我們需要仔細地調查清楚,我們在調查結束後還需要完成調查報告。如何把調查報告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社會調查報告(精選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會調查報告(精選5篇)

社會調查報告1

陶瓷餐具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延存,凝結着中華民族的藝術才華和智慧,但在色彩斑斕的陶瓷餐具製造過程中,使用了大量含有一定量鉛,鎘的顏料,這些重金屬離子在使用中會逐步釋放,對人體產生危害。因此,本實驗採用雙硫腙法對陶瓷餐具的鉛含量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所收集的陶瓷餐具中鉛的含量均接近和超過WTO規定的標準。針對實驗結果我認為可採用醋酸和微波加熱法對購置的陶瓷餐具進行處理,從而使餐具的使用安全可靠。

關鍵詞:陶瓷餐具,鉛,比色法,雙硫腙法

一前言

陶瓷餐具是我國五千年文化的延存,結晶着中華民族的藝術才華和智慧,與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在餐具的製造過程中,為了使餐具更加美觀,人們會使用大量的無機顏料,而這些顏料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鉛和鎘等重金屬離子,尤其是餐具內壁的花紋,更容易在使用過程中釋放出這些重金屬離子,對我們人體造成危害。因此,陶瓷餐具中金屬離子含量的問題已經引起科學家越來越多的關注。

針對人們用餐具盛放米醋,浸泡醃菜,孩子用餐具盛放弱酸性飲料這些日常生活習慣,我走訪了專家,並查閲了大量的資料,最後設計了用一定濃度的醋酸浸泡餐具觀察鉛離子釋放的實驗方案,希望通過實驗,提醒人們在購買和使用餐具時儘量避免使用內壁有花紋的餐具。

二儀器和試劑

1、儀器:U—3400分光光度計,50毫升比色管,100毫升比色管。

2、試劑:雙硫腙,檸檬酸銨,鹽酸羥胺,酚紅指示劑,氨水,三氯甲烷,鹽酸,氫氧化鈉,醋酸。(以上試劑均為分析純)

三實驗方法

1、樣品的購置

陶瓷餐具在杭州市某農貿市場中的購得。

2、樣品的處理

1)按照文獻報導,將所購置的樣品用醋酸(4%、v/v)浸泡,煮沸2小時,再浸泡24小時,濃縮浸泡液,待分析。

2)將所購置的樣品用醋酸(4%、v/v)和NaCl(10%),體積比為1:1的溶液浸泡,煮沸2小時,再浸泡24小時,濃縮浸泡液,待分析。

3)將所購置的樣品用NaCl(10%)浸泡,煮沸2小時,再浸泡24小時,濃縮浸泡液,待分析。

4)將所購置的樣品用醋酸(4%、v/v)浸泡,微波爐加熱(中火)3分鐘,濃縮浸泡液,待分析。

5)將所購置的樣品用醋酸(4%、v/v)浸泡,微波爐加熱(中火)5分鐘,再浸泡24小時,濃縮浸泡液,待分析。

3、標準曲線的繪製

鉛濃度的測定採用文獻[3]報導的雙硫腙顯色法進行。雙硫腙法是以雙硫腙為絡合劑,在PH為8—9時與鉛形成酒紅色的絡合物,在520納米波長有最大吸收,並測定其吸收值。

吸取2.50、3.00、3.50、4.00、4.50、5.00毫升鉛標準溶液(相當於25.0、30.0、35.0、40.0、45.0、50.0毫克鉛)於100毫升比色管中,加無鉛雙蒸餾水至20毫升,加入2毫升檸檬酸銨溶液,1毫升20%的鹽酸羥胺和2滴酚紅指示劑,用1:1氨水調節至紅色,混勻,各加5.0毫升雙硫腙使用液,劇烈振搖1分鐘,靜止分層,取三氯甲烷層加入1cm比色皿中,在520納米波長處測定吸光度,繪製標準曲線。

4。樣品的測定

將上述樣品處理後的樣液,經濃縮後定容至20毫升,加入2毫升檸檬酸銨溶液,1毫升20%的鹽酸羥胺和2滴酚紅指示劑,用1:1氨水調節至紅色,混勻,各加5.0毫升雙硫腙使用液,劇烈振搖1分鐘,靜止分層,三氯甲烷層加入1cm比色皿中,在520納米波長處測定吸光度。

四實驗結果

1、圖2和圖3分別是雙硫腙法對鉛標準品的顯色照片和鉛標準曲線圖。

圖2雙硫腙法對鉛標準品的顯色照片圖3鉛標準曲線

鉛標準品的濃度分別為25.0、30.0、35.0、40.0、45.0、50.0mg/mL,所得的標準曲線方程式為:A=2.700×10—3C+0.2510(n=6,R2=0.99)

從標準曲線來看,顯色濃度與鉛含量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2、為檢驗杭州市農貿市場中的陶瓷餐具含鉛量的情況,本實驗收集杭州市某農貿市場中的紅色花紋,藍色花紋,青色花紋,綠色花紋和花色湯瓢樣品,經過處理後他們均顯示出有較高的鉛含量。圖4是樣品的顯色照片。

圖4陶瓷餐具樣品的顯色照片

3、針對所購置的陶瓷餐具樣品中鉛含量的程度,我們的實驗着重篩選了紅色花紋和藍色花紋的陶瓷餐具進行進一步的實驗。表1為實驗結果。

表1不同條件下餐具鉛離子的釋放量

陶瓷餐具

實驗條件

紅色花紋餐具(重量0.38千克)

(mg/kg)

藍色花紋餐具(重量0.28千克)

(mg/kg)

醋酸(4%,v/v)

醋酸+微波(5分鐘)

醋酸+微波(3分鐘)

NaCl(10%)

醋酸+NaCl(10%)(1:1)

從對樣品的檢測結果顯示,用微波加熱3分鐘和5分鐘後的樣品浸泡液中鉛含量比只用醋酸浸泡樣品的濃度明顯增加,説明微波加熱法可能會使鉛的溶出速度加快,而且從兩種陶瓷餐具的實驗結果來看,增加微波加熱時間,浸泡液中鉛濃度增加。

用NaCl(10%)溶液處理浸泡樣品,對紅色花紋餐具而言,鉛的濃度增加明顯,説明NaCl(10%)鹽溶液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增加紅色花紋餐具中鉛的溶出;而對藍色花紋餐具而言,NaCl(10%)對其影響較小,説明鹽溶液對不同的顏料影響不同。

用醋酸+NaCl(10%)混合溶液浸泡樣品的實驗結果顯示,對藍色花紋餐具而言,所測定的鉛含量比用醋酸(4%v/v)浸泡的樣品要高。

針對以上實驗結果發現,在微波爐作用下,用氯化鈉溶液或醋酸溶液浸泡餐具,都能使餐具釋放出較多的鉛離子。因此,我設想,如果用微波爐對餐具進行處理,是否能加快重金屬離子的釋放,使不安全的餐具在處理後,對人體的危害變小呢我設計了進一步的實驗。

4、將樣品用醋酸浸泡24小時及微波爐處理後,再進行醋酸處理,然後對樣品中鉛含量的測定值。(實驗結果見表2)

表2微波爐處理後餐具的鉛離子釋放量

陶瓷餐具

實驗條件

紅色花紋餐具(重量0.38千克)

(mg/kg)

藍色花紋餐具(重量0.28千克)

(mg/kg)

醋酸+微波(5分鐘)

再用醋酸浸泡1小時

實驗結果顯示樣品用醋酸浸泡24小時和微波爐處理後,樣品再進行醋酸處理,其鉛含量明顯降低。

五討論

在實驗過程中,我在輔導教師的幫助下,嚴格按照文獻[2]所提出的有關陶瓷品中鉛含量測定時應注意的操作問題,如浸泡温度的控制在25±1°C,浸泡時間上在煮沸2小時後,再浸泡24h±10min,在容器上用薄膜加蓋,減少醋酸的揮發。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WTO)及美國和加拿大食品衞生機構規定的標準,陶瓷餐具中鉛的含量標準是600mg/Kg[4—6],即每千克陶瓷餐具中鉛的重量不高於600毫克。以這個濃度為標準,我所收集的陶瓷餐具樣品中鉛的含量均接近或超過這個標準。

通過文獻的查閲,我發現陶瓷製品的燒製温度為1250—1350°C,而顏料中鉛的化合物一般為鉛丹(Pb3O4)和黃丹(PbO),前者的分解温度為500°C,熔融温度為880°C,後者的熔融温度為850°C。因此,在陶瓷製品中即使使用了鉛丹,在1000°C的高温下,鉛的化合物已經發生熔融或者已經揮發,有的則與石英生成了不溶於水的硅酸鉛。因此,我們的餐具在通常情況下使安全的。

通過實驗證明,鉛元素在餐具的使用過程中都可能溶出。但是不同的使用方法鉛溶出的`濃度各有不同,其中微波加熱會明顯增加鉛在浸泡液中的濃度。

因此,我們建議,第一,選購陶瓷餐具應該在正規的大商場裏購買,而不要貪圖便宜去街頭地攤上購買;第二,儘量不要選擇內壁花紋色彩過於鮮豔的陶瓷餐具;第三,在陶瓷餐具的使用時,不要長時間用米醋或鹽水浸泡餐具,這樣會使餐具中的鉛等重金屬元素溶出。

最後,我建議,如果購買了內壁有鮮豔花紋的陶瓷餐具,除了用一般的清水或洗潔精清洗餐具表面的污垢外,可以用低濃度的醋酸(或食用米醋)浸泡24小時後,再用微波爐中火加熱5分鐘。經過這樣處理的陶瓷餐具,可以去除表面顏料中一些遊離的鉛,從而可以安全地用於日常生活中,其鉛的含量會大大低於世界衞生組織規定的陶瓷餐具中鉛的標準。

六參考文獻

1、潘榮,王凌莉,姚繼烈陶瓷牆地磚鉛溶出量的探討中國陶瓷2006;42(6):44—46

2、唐志陽日用陶瓷品鉛,鎘溶出量檢測應注意的問題山東陶瓷2006;29(4):32—34

3、劉福嶺食品物理與化學分析方法輕工業出版社1987;284—289

4、張雷,沈建興,李傳山無鉛壓電陶瓷製備方法的研究進展硅酸鹽通報2007;26(5):957—961

5、汪寶華原子吸收光度法測定陶瓷顏料中高含量鉛佛山陶瓷1992;3:22—25

6、秦建芳,袁先紅,趙亮談無鉛化陶瓷裝飾的標準及無鉛顏料的應用山東陶瓷2008;31(1):22—23

社會調查報告2

據德國《科學畫報》雜誌報道,來自波恩天體物理學研究所的約爾格。法爾教授介紹説,地球在6千萬年前曾陷入一次強烈的宇宙粒子流“風暴”中。在遭遇這樣的風暴時,高速進入地球大氣的各種粒子會達到平時的上百倍之多,將大氣中的分子“撕裂”成為形成雨水所必要的凝結核,最終導致地球大氣中雲層增厚,降雨頻繁,氣温急劇下降。

科學家認為,正是宇宙粒子流的爆發導致了地球氣候條件的劇烈變化,而不能適應此種氣候變化的恐龍也因此在較短時間內滅絕地球歷史上的中生代曾經蟲息過種類繁多的爬行動物一一恐龍。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恐龍化石多達幾百種,這樣一個主宰地球l。6億年之久的龐大動物類羣在白堊紀末期卻突然覆滅。寫下了生物史上令人費解的一章。

迄今為止,各種有關恐龍滅絕原因的解釋均不能自圓其説。近年來美國物理學家路易·阿爾瓦雷茲提出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假説備受各方關注。他在研究意大利古比奧地區白堊紀末期地層中的黏上層時發現微量元素棗銥的含量比其他時期地層陡然增加了30-160多倍,之後人們從全球多處地點取樣檢測都得出同樣結論,白堊紀末期地層中銥元素合量異常增高的確是普遍性的。於是阿爾瓦雷茲認為在白堊紀末期有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產生的塵埃遮天蔽日。造成地表氣候環境鉅變,導致了恐龍的消亡。但是,用小行星撞擊地球來解釋巖層中銥含量增加和恐龍滅絕存在許多疑點。

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鐵類元素構成,這樣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經歷漫長歲月也不可能蹤跡全無,而在地球上從未發現有這樣大型的隕石;

2、白堊紀末期的巖層大部分是熔巖冷卻形成的火成巖,由塵埃堆積而成的沉積巖只佔地表很小一部分。僅一顆小行星撞擊揚起的塵埃能夠把當時地球上絕大多數動植物埋入深達幾千米的巖層中嗎?

3、一顆小行星所含的銥元素就能均勻的散佈以至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嗎?銥元素在地球深處也同樣存在,為什麼只推測銥元素來自地球以外而不是來國地球內部呢?

我們知道,地球內部的熱核反應會不斷積聚起巨大能量,一旦地殼承受不住時,內部壓力便衝破地殼突然釋放形成大爆發。銥棗這種主要存在於地核內的元素在大爆發時通過熔巖噴發從地球深處被帶到地殼表層,而公認的標誌白堊紀結束的黏土層正是由大量火山灰塵堆積形成。所以,白堊紀末期地層中銥含量普遍增多證明當時地殼曾發生了普遍性劇烈噴發。

化石檔案告訴我們,絕大多數恐龍的死亡時間和絕大部分恐龍蛋化石的產出年代是在白堊紀末期,已發現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全部保存在富含銥的薄黏土層下的地層中,這與地質學界認定的白堊紀末期大規模造山運動等一系列全球性地殼構造劇烈變動的時間相吻合。

近年來在內蒙古巴音滿都呼白堊紀末期的地層裏出土的數百個原角龍和甲龍化石中,大量完整的恐龍骨架成羣堆積在一起,從遺骸的埋葬姿勢看,它們是在極度痛苦中死去,其中還有整羣的恐龍幼仔骨架。這一情景顯示它們是災難性的集體死亡,而且死後屍體迅速在原地被埋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恐龍化石許多都有相似的死亡特徵)。同時發現當地含化石的巖層是一種磚紅色的粉沙巖層,這種由大量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層積巖正是形成化石的最佳環境。可以推測那次環境劇變的過程相當突然和短暫。因為,如果地球的環境是在較長時間逐漸變化,恐龍種羣是緩慢消亡的話,它們是不會留下這麼大量埋沒時間相對集中的恐龍蛋化石和整羣恐農幼仔化石的。所以,大多數恐龍應是在生存環境一直基本正常的情況下因突然降臨的毀滅性災難而大批死亡。

大量體現當時地球環境特徵的動植物化右均顯示,白堊紀末期以前,地球大氣層的密度和厚度遠遠超過現在,地表較為平坦,全球都是非常温暖潮濕的氣候環境。那時極地和赤道温差很小,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地質學家曾在北極圈內的埃爾斯米爾島發現了一片以水衫為主的化石樹林,林中還有鱷等動物化石,説明極地曾具有熱帶的氣候環境。自然環境是決定生命存在形態的主要因素,地球大爆發後,當那些身軀碩大的恐龍賴以生存的濕熱環境不復存在時,即使有一些倖存下來,也無法適應相對寒冷乾燥、有冷暖季節區分的氣候環境而繼續生在。所以,大多數恐龍的絕跡便自然而然了。

還有一部分倖免於難的恐龍(大多體形較小)以及一些早在保羅紀就已經進化為原始鳥類、哺乳類的動物、遵循自然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在相對惡劣的環境中,經過7000萬年不斷演變,大多數物種改變了原來的形態,由冷血動物進化為耐寒的能調節體温的熱血動物(鳥類、哺乳類及人類)。當然,每次大規模物種進化後,總會有一些物種保留原狀,像魚類進化為兩棲類後,魚類還延續生存,爬行類中也有極少數(鱷、蜴蠍等)至今仍然保持了7000萬年前恐龍的原始形態。

地球巖層中的生物遺蹟揭示,在生物進化史上,每隔一定時期就會發生一次物種大滅絕,白堊紀末期的恐龍滅絕不是生物進化史上惟一的災難,在更早的年代曾發生過絕大部分無脊椎動物在很短時間突然出現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現象。就像生物從單細胞向多細胞進化與爬行動物向哺乳動物進化一樣,它們需要一個進化的過程。

迄今沒有明顯的證據可以證明恐龍滅絕這種大規模生物滅絕是由小行星撞擊引起的。但是,地球內部至今仍在繼續的地質構造頻繁變動的事實表明,週期性地殼構造變動引起的環境“災變”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始終起主導作用,當然,小規模的物種逐漸進化也是貫穿於整個生命演變過程。週期性天體爆發(如新星爆發)是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行星在演變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那些山脈中的海洋生物化石和海底礦藏就是解釋恐龍時代因地殼劇烈變動而終結的最好説明。

社會調查報告3

xx區老城區位於xx市中北部,介於路橋區東城區與西城區之間,總用地面積33。5平方公里。在較長一段時間裏,由於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原因,老城區一直受到環境差、基礎設施陳舊等矛盾的困擾。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走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經營城市、以城養城的路子,不斷加大老城區建設和改造力度,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老城區改造的主要成果

1、規劃編制力度不斷加大。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出精品、出形象的總體要求,先後編制完成了xxx區鐵東地區、xxx區鐵西地區綜合整治規劃等10餘項分區規劃,中橋路、友誼大街、新中八路、中五路改造規劃等30多項控制性詳細規劃,生態建設、給排水等5項專項規劃,並在建設會戰大街、世紀大道、東干線立交橋等工程規劃上,請名院、用高手進行設計規劃,在塑造精品上大做文章。基本構築起了以城市總體規劃為基本框架,以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為支撐,以各類專項規劃為網絡的城市規劃體系。

2、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通過政府出資、企業投資和協調臨街業户投入等辦法,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近年來,共投入資金6000餘萬元,改造會戰大街、中橋路、會戰西街、站前路等街路18條,道路兩側硬化面積10餘萬平方米,維修道路3萬餘平方米。通過市區投資及招商引資,近幾年新建老城區改造項目17項,投入建設資金21.5億元;新建擴建各類市場32處,面積46萬平方米,完成了東干線立交橋、站前廣場、舊物市場、煤炭市場等功能項目,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

3、城市環境進一步改善。加強了環境建設,新建了以綠地為主體景觀的中林生態園、老市政府南側公共綠地、站前廣場綠地等6項公共綠地建設工程。鋪種草坪5萬餘平方米,栽植喬木、灌木等2萬餘株。完成了鐵東鐵西樓區等居住區綠化,建設綠地面積30餘萬平方米。近年來,老城區共植樹56萬株,新增綠地192萬平方米。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通過市場化運作,將33條街路和6個平房區衞生保潔權進行了公開招標拍賣,提升了保潔檔次;開展煙塵污染專項整治,拆除鍋爐房242座;城區工業和生活污水實現了集中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基本達到100%。

二、存在的問題

從當前現狀看,老城區還存在很多矛盾和問題,有的還相當突出,具體表現為:

1、地上地下矛盾突出。隨着城市規模的擴大和用地範圍的增加,地上與地下矛盾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和制約着城市建設和改造的步伐。主要是因為城市建設涉及油田用地、水、電、氣、通訊等問題繁多,部門之間存在溝通難、協調難、籌資難、落實難等一系列問題,導致老城區改造計劃項目較多,而實際運作成功較少。

2、老城區改造資金不足。由於老城區平房區、棚户區較多,人居環境質量不高,市政基礎設施老化,整個環境急需改造。近年來由於城市改造大面積拆遷造成業户流失,税收大量減少,同時,一些原市屬企業又相繼劃歸我區,人員開支不斷增大,再加上其它增支減收因素的影響造成我區財政負擔較重,使我區資金狀況十分緊張,區政府投入城市建設資金十分匱乏。據初步估算,僅xx年我區城市亮化資金的投入就要達到1800多萬元,在這種情況下,城市建設所需資金主要依靠市政府專項劃撥、或協調石油管理局、油田公司投資和利用地源優勢對外招商引資等渠道獲得,而這些資金的使用情況往往變化較大,“可靠度”較低,城市建設財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着城市的發展。

3、城區建設發展不平衡。xxx區除會戰大街、東風新村能夠稱得上是“亮點”外,其它區域的城市建設還遠遠沒有跟上,存在諸多盲點,甚至還很落後。從整體上看,我區缺乏城市特色,建設精品少,城市風貌在建築、綠化、通道、色彩等方面缺乏科學合理的整體搭配和協調,沒有體現出我區特色城市內涵和文化品位,與構建xx全面發展戰略新高地的要求有相當大的差距,中心區的商業地位和潛力還沒有充分挖掘出來。老城區由於管理不到位及歷史原因,私搭濫建房屋及臨時居住人口急劇增加,造成該地區衞生環境髒亂差、社會治安秩序不穩、火災隱患大、人居環境質量不高等諸多問題的存在,鐵東地區暴露出城市整體功能與商業相對繁榮的不協調。

社會調查報告4

一、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的大學生社會道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在道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良好。對基本的道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脱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二、具體分析

1、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幾乎所有的大學生都參加過社會公益活動,不過經常參加的人並不多,多數學生都是出於學校規定而不得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道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學校和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調查中,雖然參加過無償獻血的人並不多,但多數人表示願意積極參與獻血活動,在這些願意參與無償獻血的人中,有大部分人是因為嫌麻煩、沒時間而未能成功獻血的,這説明,主觀上大家還是有很大的奉獻精神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少部分人認為這是醫院在賺錢而消極對待無償獻血。

2、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本次調查中,所有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説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一半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另一半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説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但能做到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説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3、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道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大多數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少數的人會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少部分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衞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幾乎沒人會主動弄乾淨,而有一部分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絕大多數的人則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4、拾金不昧

在拾金不昧方面,大學生還是做得不錯的。根據調查,多數人在撿到飯卡、錢包、U盤等私人財物時,都會馬上交給相關部門,像保衞處、廣播台等等。只有少數人會視而不見,而視而不見的這些人中,有的是對這些東西不屑一顧,而有的則是怕惹麻煩。至於想要“私吞”的,調查結果顯示,人數為零。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自己絕不會為了一點東西而昧了自己的良心。

5、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道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本次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然有超90%的同學認為考試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而之前在網上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80%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而對於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的問題,多數學生則採取游擊戰的方法,平時忌無肆憚的使用,等有人來檢查就藏起來。這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紀律意識淡薄。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總結

綜上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社會道德狀況良好,基本符合一名當代合格大學生的標準,但我們仍有很多方面的不足。天津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王偉凱表示:“大學生依然單純,素質並沒有下降。”在得到社會肯定和表彰的同時,我們應時刻謹記肩上的神聖責任,時刻以社會道德典範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發揚優點,彌補不足,讓自己變得更完美,更好地做一名社會道德形象大使。

社會調查報告5

技術服務合力難成。一項技術可以致富一方百姓,農業科技應該是農業結構調整的“發生器”。接受農業技術,農民喜歡現場指導和發放技術資料的方式。在技術推廣上,不是農民不願接受,而是工作合力存在問題。農業大縣往往是財政窮縣,鄉鎮一級的農技、農機、畜牧水產等工作服務部門經費堪虞,在工資無法保障的情況下(20xx年,鄉鎮農技站人平經費只有3700多元,“既無錢養兵,又無錢打仗”,基層推廣機構基本上處於“線斷、網破、人散”的一種狀態),技術服務日顯窘境,服務方式創新舉步維艱,社會化普及性服務無法開展,服務缺位與農民羣眾的要求形成強烈反差,難以適應發展現代農業和建設新農村的客觀需要。科技含量低的農業生產必然導致農民從事種養業收入水平在一定時期內處在一個低水平狀態。人均年收入在1000——1500元之間的農户,逼近温飽線,都很渴望有優良種子、種苗和技術指導,幫助其儘快致富。

信息服務張力有限。農民對農業信息主要反映有不知道向誰打聽、信息不及時、信息不準確、信息量太少等問題,客觀地反映了農村社會信息的不通暢。農業信息應該是覆蓋在農村社會之中的一張大網,有自上而下的傳遞,也有自下而上的反饋,良性互動才能形成社會層面的張力,為農業生產準確定位。泉湖鎮農民胡有樂認為,農業信息對農民來講,要靠農民主動去找,沒有專業的服務機構,有時打聽到的信息難以判斷,對自己的農業生產安排無法進行信息對接,農業生產品類與市場需求難以融合。

農資服務動力不足。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需要種子、種苗、農藥、化肥等農用生產資料,由於市場放開,經營自由度擴大,購買自主權分散,形成了多元化經營和不同層面需求的農資服務格局。在農資服務中,農民特別看重的是種子、種苗。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經營新的種子、種苗時,農民很希望看到示範樣板才有信心進行變換品種。在選購農資時,農民只能靠經驗辦事,不敢冒然一試,因為農資坑農、害農事件總是存在於農村社會的某個角落。經銷商由於利益驅動、同行業帶動、競爭性互動,經營農資只求賣出去,售後服務無從談起,沒有服務動力和積極性。特別是個體户,一旦農資出現小問題,迴避矛盾,轉嫁責任。例如泉湖鎮農民胡龍,20xx年養雞近3000只,在購買小雞飼料時,由於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只有13%(正常標準18——21%),200多隻小雞引發球蟲病而死。農民對農資的價格偏高和質量信用度有爭議,糧價漲,農資也漲,農民種養的純收益被農資流通環節剝離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