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件作文 > 旅遊作文

關於讀《西遊記》有感的作文

欄目: 旅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1W

【篇一:西遊記的讀後感】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名着之一,裏面的人物有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和尚,最有趣的兩個人物是孫悟空和豬八戒啦!孫悟空,又名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是花果山靈石孕育,大鬧天宮,自封為齊天大聖,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下,無法行動。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救下孫悟空。孫悟空很感激,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孫悟空性格聰明、活潑,勇敢、敢於反抗,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

豬八戒,又名豬悟能,也是個呆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後來,被罰下人間。但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形狀。豬八戒雖好吃懶做,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對師傅也是很忠誠。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只會三十六種變化。

他倆是唐僧之徒,沙和尚也是唐僧之徒。

沙和尚,又名沙悟淨、沙僧。原為天宮中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扁入人間,在流沙河當塘蝨精,因他最後拜唐僧為師,一路上任勞任怨,負責挑擔。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寶杖。取經後被封為金身羅漢。

他們師徒四人組成了西天取經的團隊,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很團結,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和挫折。現在我知道了,為了尋找、追求、實現一個美好的理想和目標,為了完成一項偉大的事業,必然會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必須去頑強地戰勝這些困難,克服這些挫折。

【篇二:西遊記的讀後感】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着之一,也是最為優秀的神話小説,深受人們喜愛。我已經第三次看這本書了,每一次看心裏都有不同感觸。

第一次看時,我被裏麪人物形象所吸引。第二次看時,我被裏面故事情節所吸引。這一次是我第三次看這本書,我發現自己已能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比如遇到困難不要退縮,堅持就是勝利,團結就是力量等,但對我感觸最深的還是覺得人要學會感恩。

不是嗎?書中唐僧感激唐王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所以當唐王李世民問誰肯上西天拜佛求經之時,唐僧立馬挺身而出,在佛前發誓:不到西天誓不罷休,然後毫不猶豫地踏上西去取經路。

孫悟空大鬧天宮被如來關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唐僧爬上五行山救出了孫悟空,孫悟空十分感恩,後來就死心塌地地追隨唐僧西天取經。即使唐僧多次趕他走,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他對唐僧都不棄不離,幫助唐僧轉危為安,正是感恩才完成了取經之路。

當然書中也有忘恩遭到懲罰的例子:取經途中,老龜駝着唐僧四徒連人帶馬通過無法越過的通天河時,僅僅希望唐僧他們幫問如來一下年壽之事,但唐僧師徒一心取經,不知感恩,把這事給忘了,結果回來途中再渡通天河時,老龜知道後發火將經書扔到了河裏,這就是忘恩負義受到的懲罰。

《西遊記》中這些故事深深感動着我,以前爸爸對我嚴厲些,媽媽對我嘮叨些,我都不耐煩甚至反感,但今天的我從《西遊記》中深受啟發,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甚至白龍馬他們都能學會感恩,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為什麼不能呢?

如果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主動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相信我們也一定會擁有一個美好、成功的未來!心存感恩,快樂成長!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篇三:西遊記的讀後感】

暑假裏,我又一次閲讀了《西遊記》。這本書內容豐富,故事情節精彩生動、引人入勝,令我百看不厭。

《西遊記》這本書裏面説的是:孫悟空膽大包天,因此大鬧了天宮,被法術高強如來佛祖壓在高大的五行山之下;後來被心地善良的唐僧解救出來了。他們收服了好吃懶做又好色的豬八戒與忠厚老實又勤勞的沙和尚,還有西海龍王三太子變成的一匹健壯又雪白的小馬。唐僧師徒經過種種困難,走過千山萬水,收服各種妖魔鬼怪,如:黑風怪、黃風怪、白骨精、黃袍怪、紅孩兒、金魚精、六耳獼猴、鐵扇公主、牛魔王、盤絲洞女妖、黃花觀老道……歷盡千辛萬苦來到西天,向佛祖取了真經,四個人都修身成佛了。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人要像沙和尚那樣忠厚老實、腳踏實地、吃苦耐勞。做事要像膽大包天、武藝高強的孫悟空一樣勇往直前、契而不捨。

我喜歡孫悟空,他有很多可貴的品質。例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唐僧誤會他亂殺無辜,犯了殺戒,就趕他回花果山。但是孫悟空知道唐僧在寶象國蒙難時,卻不計前嫌去救唐僧。孫悟空就是這樣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不僅如此他還有很多本領:他一個筋斗可以翻十萬八千里,他會七十二般變化,他還會長生不老術等等。

也許,你們會問:孫悟空本領這麼高強,為什麼不自己一個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呢?因為他知道只有要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件事。就像推一塊大石頭,一個人是推不動的,只有大家一起推,才推的動。俗語説: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堅如鐵,團結力量大。

《西遊記》是一本好書,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是經典中的經典。我要好好閲讀它,建議同學們也要多多閲讀它。

【篇四:西遊記的讀後感】

西遊記不愧為四大名着之一,讀了《西遊記》猶如讓我在寒假裏吃了一頓精神大餐。

西遊記原着共有一百回,《西遊記》講述了唐朝高僧唐三藏奉唐皇唐太宗之命與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徒弟前往西天天竺國取大乖教佛法,途中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走過十萬八千里,終於到達了西天,求得了真經,修得了正果的神奇故事《西遊記》,《西遊記》讀後感400字。

西遊記中有許多充滿神話色彩的故事情節:大鬧天宮、智鬥二郎神、真假孫悟空、三借芭蕉扇…雖然現實生活中《西遊記》不存在,但是在《西遊記》作者的筆下,精彩的打鬥場面卻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還有那些神奇的`本領:筋斗雲、七十二變、分身法、鑽肚法、砍頭再生法等等,讓人目瞪口呆。更有神奇的武器:金箍棒、釘耙、芭蕉扇、紫金鈴、捆仙繩、乾坤袋,更是舉不勝舉。除此之外,《西遊記》這部作品的語言也是幽默詼諧。

《西遊記》這本書最吸引我的還是書中師徒四人的精神。他們不怕困難、經得住各種誘惑;他們為了達到自己樹立的目標有着堅定的決心、堅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在生活中我們會碰到許多誘人的事、遇到許多困難、需要堅韌的毅力!

比如電視節目非常好看,但往往與做作業會發生衝突;去遊樂園玩,但要上興趣班。在這些時候,我們要經得住誘惑,做應該做的事。遇到難做的數學題、琴練不好、寫作文沒有思路等等,這時候我們要不怕困難,想方設法去解決去克服。讓體育課時,跑步跑到一半跑不動了不想跑了,我們就需要有堅韌的毅力,為着自己的目標百折不撓地堅持下去。

【篇五:西遊記的讀後感】

相信大家一定對《西遊記》中的每個片斷都很熟悉,我也一樣,再次拿起《西遊記》慢慢地讀起來,聰明機警的孫悟空,憨厚貪吃的豬八戒,忠誠老實的沙僧,堅持不懈的唐僧就清楚地展現在我眼前。

然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相信大家一定對《西遊記》中的每個片斷都很熟悉,我也一樣,再次拿起《西遊記》慢慢地讀起來,聰明機警的孫悟空,憨厚貪吃的豬八戒,忠誠老實的沙僧,堅持不懈的唐僧就清楚地展現在我眼前。

然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破土而出,“不伏麒麟轄,不伏鳳凰管,又不服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

孫悟空就是自由的化身,它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徵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為了爭取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求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我知道,徹底自由在現實環境中是不可能實現的,人終究要受到現實力量的制約,連孫悟空都無法解決人性的本質與不得不受壓制間的矛盾,我們凡人自然無法去取得絕對自由。

或許,在文明的社會中,我們的外部世界處於一個非常固定的位置上,我們可以儘量讓內心世界變得廣闊而幽深,讓它無邊無際,包容天地。這已是我們爭取人性自由的極限了。

《西遊記》不愧為一本名着,它那精彩紛呈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是其它任何書所不能比的。是《西遊記》告訴我做人的道理: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能在世界上立足。

【篇六:西遊記的讀後感】

記得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啊?”媽媽總是笑笑,摸摸我的頭,説:“你啊,是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我想,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因為小時候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孫悟空。

《西遊記》這本厚厚的名着,是每個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翻開《西遊記》,便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

要了解一本好書,自然要了解它的作者。《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傑出的小説家吳承恩。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是羅貫中的老師。他自幼聰明過人,博覽羣書,喜歡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説,年輕時即以文名着於鄉里。

鄉人都認為他科舉及第“如拾一芥”。但最終他科場失意,生活困頓。這加深了他對封建科舉制度、黑暗社會的認識,促使他運用志怪小説來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憤懣。他自言:“雖然吾書名為志怪,蓋不專明鬼,實記人間變異,亦微有鑑戒寓焉。”

《西遊記》由三部分組成:第一回至第七回,寫孫悟空的出身和大鬧天宮的故事;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寫取經的緣由;第十三至第一百回,寫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到西天取經,經歷八十一難,終於取回真經,休成“正果”。

《西遊記》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神魔世界,人們無不在作者豐富而大膽的藝術想象面前驚歎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作為神魔小説傑出代表的《西遊記》通過虛幻的神魔世界,反映了現實社會的種種問題。西行途中的妖魔,決不僅僅是一般困難的化身,而大都是代表着危害人民、無惡不作的封建黑暗勢力。

【篇七:西遊記的讀後感】

小時候,最喜歡看電視裏的《西遊記》,看了幾乎不下十遍,至今還愛看,這個寒假,我看了吳承恩寫的《西遊記》,不覺感歎萬分!

漫漫長路,多年跋涉,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去西天取經,為的是普度眾生。

在《西遊記》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了,他有七十二變化。在西天取經路上,悟空付出了很多,他不僅本領高強,而且機智聰明,隨機應變。當師傅落入敵手,他總是與敵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

儘管豬八戒給大家的印象不太好,但我還是要為聲“冤”,首先是錯投了豬胎,變得人不人,豬不豬的,到哪都嚇人,儘管老豬本性貪婪好色,但他在西天取經路上幫助悟空降妖除怪,出了不少力,他吃苦耐勞,善良正直(有時還愛貪點小便宜)。

在西天取經路上,沙僧肩挑旦扛的身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上,他無微不至地照顧師傅,陪師傅打坐唸經,任勞任怨。

唐三藏是取經人的核心,本着一顆慈悲之心,他經歷了14年,風餐露宿,任何磨難都無法打倒他西天取經的決心。

唐僧師徒不畏千辛萬苦,歷經種磨難依舊不放棄,直到取得真經。

奔流的河,如果沒有暗礁的阻擋,就無法激起迷人的浪花;羽毛飽滿的小鷹,如果沒有暴風雨的搏擊,就無法實現展翅高飛的自由;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風雨的洗禮,才能“長大”。

人生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鹹,而苦就是磨難的滋味,只有品嚐過“苦”,享受“甜”時,才更有滋味,只有品嚐了人生五味,什麼才更有意義。

【篇八:西遊記的讀後感】

一本《西遊記》使我愛不手,百讀不厭。裏面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有降妖除魔的孫悟空,有貪婪懶惰的豬八戒,有忠厚老實的沙和尚,也有一位一心向佛,從不殺魔的唐三藏。

《西遊記》這本書時介紹了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如黑熊妖、假美猴王七耳彌猴,牛魔王,鐵扇公主。

在《西遊記》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降妖除魔的孫悟空。雖然他有時頑皮、淘氣,但他對師傅唐三藏忠心耿耿和豬八戒、沙僧團結友愛,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走到西天,完成了取經任務。他神通廣大,有七十二般變化,其有上天、下地的本領,他的一個筋斗能翻一萬八千里。

豬八戒雖然貪婪、懶惰、喜歡美女,但他也有一顆對師傅的忠心。沙僧他一路走來,總揹着行李,一路也不放下,與大師兄、三師兄一同打敗妖怪,從不氣餒。白龍馬,雖然從不開口,但它一路上馱着唐僧,保護師父無怨無悔,一直到勝利到達西方。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真假美猴王》,那個故事大概內容是:六耳獼猴不甘心自己的失敗,加之他想獨往西天取經,贏得名聲,身成正果。於是,他三番五次地假扮成孫悟空,以假亂真,迷惑了唐僧。唐僧果然中計。最後如來佛辨個真偽,説出是非。在佛法無邊的如來面前,六耳獼猴最終鬧了個原形畢露,自食惡果。

每每我碰到困難時,我總會想起孫悟空為幫助師傅唐僧取到真經,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就會勇敢起來,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

朋友們,在這個炎熱的假期,一起讀一讀這本吧,你一定有不小的收穫的!

Tags:有感 西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