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事件作文 > 課堂作文

【精品】課堂作文彙總六篇

欄目: 課堂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56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課堂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課堂作文彙總六篇

課堂作文 篇1

如果傳授和接受知識可以形象地比喻為應用程序的輸入和傳出,那麼課堂就是那道繁宂的流程。對學生而言,它是獲得學問的有效途徑。對教師而言,課堂便是三下鄉給我們的一次磨練自己的機會。真正實踐生活,對我們而言真的很有意義。

這次我們的教學內容是《蟲兒飛》手語。剛開始,不確定一二年級的孩子們是否會喜歡這門課程,不知道他們是否會覺得很難學,我有點擔憂。從上次小朋友們學一些基本手語的情況中可以看出,他們並不怎麼喜歡學手語。調皮活潑、特別愛吵鬧的孩子更願意上一節手工課,而不是手語課。我開始擔憂了,該怎麼辦?

當那串串音符環繞成一曲帶有兒童氣息的樂章時,我驚呆了,難道是兒歌的魅力嗎?我自問,內心卻在偷笑。孩子們很認真,也格外投入,這樣的結果真的讓我喜出望外。按照音樂的節奏,我們耐心地不斷重複手語的動作。孩子們掌握這堂知識後欣喜的微笑,深深地觸動了我們的心。

一次成功的課堂不僅是付出,更是收穫。學生的一句懂得,一聲會了,老師的所有努力都被肯定。課堂讓師生擁有了共同美好的追憶,我想,我不會忘記這次的課堂經歷。

課堂作文 篇2

上課之前,老師讓四個同學把四台電磁爐搬到講台前,分別放在四張桌子上,接好電源,每張桌上放一把刀,2個西紅柿、2個雞蛋,還有精鹽、麻油、味精、生薑、葱等調料。同學們看到這陣勢,不知老師葫蘆裏賣什麼藥,七觜八舌地議論開了。

“叮鈴鈴——”上課了,老師走向講台,要我們全體學生拿出《綜合實踐活動》課本先看46——48頁有關內容,同學們認認真真地看,牢牢地記下操作過程。15分鐘後,各組派出一名學生製作西紅柿雞蛋湯,上場四個選手個個信心十足,位上的選手為各組的選手吶喊助威,只見四位選手不慌不忙地操作,他們先把西紅柿、葱、姜用清水西乾淨放在盤中,而後用刀把西紅柿剖成兩半,去掉蒂部,切成塊狀放入盤中,葱切成葱花,姜切成末備用再把雞蛋打入碗中,放精鹽少許,用筷子把雞蛋攪打均勻,接着接通電源,調好鍋温,把清水倒入鍋中燒開,倒入切好的西紅柿塊,再燒開後,倒入調好的雞蛋液,當雞蛋浮上水面,加薑末、葱花、精鹽、味精、麻油,稍煮片刻,四碗雞蛋湯做好了。

老師又讓各組派出2名學生品嚐,最後評出最佳美味湯是二組選手。二組同學爆發出一陣陣歡笑聲,其他組的同學向二組選手表示祝賀,笑聲、祝語充滿整個教室。

課堂作文 篇3

“呼,呼——呼……”聽,那是什麼聲音?哦,那是秋風在唱歌!秋風唱啊唱,唱出了豐收的田野,唱出了農民燦爛的笑容……在這個秋高氣爽的季節,我們五年三班的菜地收穫了!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了,陳老師滿面春風地走來,手裏提着一大袋胡蘿蔔,這引得同學們議論紛紛!陳老師費力地高舉起那位重量級“嘉賓”——胡蘿蔔,説:“同學們,我們的菜地收穫啦!今天,人人有份……”沒等老師説完,教室裏就炸開了鍋!

第一組的.組長——黃智洲,一溜煙地衝向陳老師,一把奪走了一大袋胡蘿蔔。那神態得意洋洋,眼裏閃爍着異樣的光彩,又好像在説:“哈哈!這一大袋都是我的了!”我們第二組的同學們都用着“仇恨”的眼神盯着他,三四組的同學們就大聲抗議:“為什麼是第一組先發?”陳老師安撫同學們説:“同學們先安靜下來,我來安排!”黃智洲不屑一顧地瞪了我們一眼説:“哼!羨慕嫉妒恨!”我們笑得人仰馬翻,教室裏充滿着無限生機與興奮!

第一組第一桌的林欣怡,用一雙乞求的目光望着黃智洲,黃智洲卻毫不在乎,拿了一個小小的胡蘿蔔,林欣怡的眼裏有了些許失望。不料,黃智洲又放下了小蘿蔔,林欣怡的眼裏又有了一絲喜悦。黃智洲拿了一個較大的蘿蔔放在欣怡的桌面上,林欣怡開心的笑了説着:“謝謝黃同學!”

終於,第一組發完了。我們這一組由陳老師親自發蘿蔔。第二組前面的同學發完了!該發我們這組了。我的眼睛目不轉睛地盯着老師手裏的袋子,只見陳老師看了我一眼後,拿了一個小小的蘿蔔,我心急如焚,心想:“我親愛的陳老師,拿一個大一些的吧!不要拿小的給我!天靈靈,地靈靈……”可是,陳老師卻不肯答應,拿了一個小小的蘿蔔準備放到我桌上。就在那一刻,咒語顯靈了!陳老師把蘿蔔放在了我同桌的桌上,又緊接着拿了一個大得多的蘿蔔給我。嘴角和眼神出賣了我掩蓋不住的喜悦!唉!真是虛驚一場!

終於發完蘿蔔了,我們議論着,歡呼着,教室裏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我仔細觀察着我的蘿蔔,真可愛!瞧穿着紅色的外衣,頭上還戴着一頂綠色的帽子,小巧乖萌!我看着蘿蔔,早已經垂涎三尺了!就好比“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們的蘿蔔有的像人蔘,有的像犄角,還有的像手!總之,花樣是五花八門,數不勝數!

“叮鈴鈴,叮鈴鈴……“隱約聽到下課的鈴聲,可是歡呼聲,議論聲蓋過了下課的鈴聲!這節課別開生面!也讓我們體會到了收穫的喜悦!

課堂作文 篇4

想當年咱們上小學的時候,課堂上老師是絕對的權威,孩子們都被要求抱臂坐好,目視黑板,一動也不能動,一句話也不能亂説。老師對好學生的評價,也總是會有這麼一句———“這孩子,聽話。”而今,上海市虹口區幸福四平小學卻推出了新的規定,上課插嘴、喝水、上廁所、睡覺、隨自己的心意選擇同桌……這些被傳統課堂定義為違反紀律的行為,如今已經“翻身”成了學生的課堂權益。

這樣的顛覆的確有些驚世駭俗,但其中藴含的積極意義卻值得議一議。

它明確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格上的平等。以往的教育方式,往往是教師佔絕對主角。老師講什麼、怎麼講,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生們更像是接受知識的“容器”。

它尊重了孩子的基本權益。課堂不僅是學習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教育的殿堂。課堂中要尊重孩子———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只有“人”的地位被完整確立了,教育才會健康發展,學生才能健康成長。而在我們傳統的教育方式中,這些最重要的東西,卻被無情地忽略了。

它有利於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傳統的教育方式更像是一個模具,孩子們千差萬別的特長、興趣、愛好被規範和抹平。學生的創造力沒有着力點,也缺乏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聽話的孩子往往是被動接受能力強,而主動應付問題的能力卻相對較弱。教出來千人一面的學生,並不能適應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的根本需要。

它能給學生創造更利於接受知識的環境。傳統教育強調嚴格的紀律約束,學生的肢體活動能受到限制,但學生的心理活動卻限制不了。我們上學時,端端正正地坐着,心早跑到爪哇國去的情況絕不少見。而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適當地做自己喜歡做、願意做的事情,反而會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和愉悦的心情下更好地接受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凡事都有個度,如果哪個學生每堂課都以沒興趣為由睡覺,還是要管一管的。我們也相信,學生們還是珍惜學習機會、珍惜這樣良好的學習環境的。身邊越來越多好學生的湧現,一定能帶出一個好的學風來。

課堂作文 篇5

今天十一月十一號,中國的節日一個接一個,説不清哪天又冒出個“光棍節”!

這一天,剛上課,語文老師突然提出一個問題:“哪位同學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大家面面相覷,教室內鴉雀無聲。“什麼節日啊?老師!”看到同學們個個疑惑的表情,老師面帶微笑地説:“今天是光棍節!”話音未落,大家齊刷刷站起來異口同聲地説::“”老師,節日快樂!“。”老師,什麼是光棍節?“老師無語,於是急中生智舉起手中的教棍:“光棍就像我手中的小棍,小棍小棍lll”……“那今天為什麼不放假啊?”老師繼續解釋:“不是所有的節日都放假,就知道玩玩玩,快給我寫寫寫……”學生無語,學習繼續,一切安然無恙,嘻嘻……

課堂作文 篇6

這節語文課隨着劉老師“你們怎麼吃蛋糕”的問題,上課的帷幕才慢慢拉開。

可我們平時一看到蛋糕就知道吃那還管什麼三七二十一啊!原來,吃蛋糕先要觀察它的身子,填飽眼福,然後用鼻子聞一聞,最後才是狼吞虎嚥地吃。

老師轉入正題,説今天可以在課堂上吃東西,我愣住了,這可是百年不遇的好消息,我激動地一蹦三尺高,但肚子裏的蛔蟲比我還開心。

老師先讓蔡易凱上去,讓他閉上眼睛,還讓我們不許上講台去看,弄得神祕兮兮,同學們有的説是牛肉乾,有的説是薯片,有的説是餅乾。劉老師將一顆圓圓的東西放入蔡易凱嘴裏,蔡易凱立刻閉上了眼睛,用手捂住耳朵,似乎是很辣或很酸的東西。

老師又請了一位女同學,可是他吃了之後面帶微笑,好像吃了很好吃的東西。她説:“酸酸甜甜的。”“酸酸甜甜就是我”愛調皮的葉凱唱。“是桃肉”那位女同學喊道。“對了,我剛才給你們吃的是芥末花生和桃肉!”老師説。

老師終於讓我們品嚐了,給1、3、5、7組發了芥末花生,給2、4、6、8組發了桃肉,我發到了芥末花生,迫不及待地吮吸着粘在手上的粉,確實很辣。老師讓我們開吃,我連忙把芥末花生送到嘴裏,哇,真辣,我捂住嘴巴,咪上眼睛,恨不得吐出來。終於,外面的一層芥末融化了,裏面是一顆地地道道的花生,怪不得叫芥末花生。

這堂課真有趣,把教室都變得香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