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日記 > 日記作文

悠然品茶味千般心情日記

欄目: 日記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5W

中國茶,歷史悠久,韻味耐品。根據文獻記載,茶的種植和使用,始於秦漢時期。當時的飲茶方式十分粗放,一般是將茶葉採摘回來,稍事加工後煮汁自飲,或用來招待客人。到了唐代,出現了一位名叫陸羽的人,後人尊之為“茶聖”。他總結了歷代製茶和飲茶的經驗,寫了《茶經》一書,並創造了全新的製茶方法。陸羽認為要得茶中“三味”,達到“極精”地步,先得克服“九難”,即採造、鑑別、器具、用火、用水、烤制、碾末、煎煮、飲用九項選擇。據説當時陸羽還曾被招進宮,為皇帝煎茶,得到讚賞,於是茶道大興,漸成風氣。

悠然品茶味千般心情日記

茶藴靈性。許多名茶都產於靈山妙峯,承甘露之芳澤,藴天地之精氣,秉自然之清靈。名山寺院出名茶,蘇州碧螺春原名“水月茶”,產於洞庭水月院;虎丘產上等貢茶,色白如月邊雲,因名“白雲茶”。連著名的紫砂陶壺也創制於明代宜興金沙寺老僧之手。因此,茶了無塵俗氣,純潔淡泊。試想,喝了藴含天地精華之茶,不也能讓我們世俗的心中增添幾許超然的靈氣麼?

茶需慢品。有位靜參道士,曾把茶的品等分為香、清、甘、活四種。“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則曰甘,香而不甘,則苦茗也。在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茶本身有品,飲之更需要品。在爐香煙裊之時,神思欲遠,趣從靜領,細酌慢品,深思遐想,飄逸雅緻的'韻味便會給人帶來澄淨平淡的心情,散化心中的鬱悶。手握精緻茶杯,有如玉石般温潤。輕抿一口,醇和馥郁,直透臟腑,頓感神清氣爽,怡閒舒適。大概我們都會脱口誦出蘇軾句子:“從來佳茗似佳人。”

茶中有品位。古時每當士人相聚,迎賓待客,必以烹茶,舉行茶宴、茶會、茶集,品茗清淡,吟詩聯句,茶詩、茶詞、茶畫,佳作迭出。文徵明有《惠山茶會圖》,畫出了古代文人以茶會友的浪漫。鄭板橋曾描述飲茶會友之樂:“坐小閣上,烹龍鳳茶,燒夾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間仙境。”盧仝七碗茶詩中説:“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善飲茶者往往是上層人士和釋徒道家之類,文化教養較高,世事閲歷較豐富,聯想比一般人活躍。當一杯名茶在手之後,神思飛揚,如泉而湧,如潮而奔,至理妙道、奇情異想流注於筆端,於是一首首茶詩、一篇篇美文便創作出來,這就產生了茶的文學。

茶中有禪意。品嚐生活滋味,哪能一味淺嘗輒止?是“牛飲”,還是一“醉”方休,君自可選擇。細緻與豪放,各有各的風範。有的清淡,有的濃釅,有的在若有若無之間,有的卻厚重得化不開來……茶中有禪意,意就在於那種天地大道般高遠而空靈的意境。和咖啡的曖昧相比,茶顯得更加坦蕩自然。茶的升降浮沉,恰如世事;茶的由濃而淡,恰似人情;茶的滋味各異,猶如旅程。茶需靜品,禪需靜心,生活就得平心靜氣,用感覺沏茶,用靜心悟禪,用淡泊名利之心來面對生活,不也就悟得了幾許禪機麼?

茶中有文化。有人集巧思妙意,將茶擬成對聯,寄寓人生。浙江杭州西湖龍井有一茶室,名曰“秀翠堂”,門前柱有一副茶聯:“泉從石出情宜冽,茶自峯生味更圓。”最有趣的恐怕要數這樣一副迴文茶聯:“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倒讀則為:“心清可品茶,意適能言趣。”在這樣的地方飲茶,一定別有一番情趣吧。

滾滾紅塵,碌碌蒼生。宇宙無限,人生苦短,在紛繁喧囂的世事中,我們何妨選擇合適的時間,靜下心來品品茶?讓我們把心變成一壺茶,包容百味,吐故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