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人物作文 > 心理作文

有關心理的作文5篇

欄目: 心理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1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心理的作文5篇

心理的作文 篇1

甲:鍊鐵需要礦石,釀酒需要糧食,一切物質生產都離不開原料。精神生產雖然有着自身的特殊規律,但同樣需要一個以“原料”到“產品”的“生產”過程。兒童作文,首先必須擁有與作文有關的材料。沒有材料,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層次,語言表達……一切都無從談起。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心理問題吧。

乙:好啊!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個人本事再大,沒有米也是無法做飯的。在實際生活中,有些兒童一提到作文就愁眉苦臉。他們害怕寫作文,原因是什麼?不少人説:“沒什麼可寫的。”到了作文課上,這些孩子就兩眼盯住天花板,皺着眉想啊,想啊,怎麼也想不出來。沒有作文材料,這個作文的確是沒法寫的。

研究作文材料的來源,探索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心理,提高他們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在作文教學中很有現實意義。我想,老師們對這一問題一定都很關心,很感興趣。

(一)兒童作文反映的是兒童對客觀現實的認識

甲:作文的材料從哪兒來?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早已做了明確的回答:人的意識,從本質上説,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並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作文是其主體——兒童的意識活動的產物,不管是客觀的記實敍事,還是主觀的議論抒情,從根本上説都只能來源於客觀現實。

乙:記得南宋朱熹有這樣兩句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意思是説,池塘明淨清澈,是因為有源頭的活水不斷地流進。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説過:生活如同源泉,文章是溪水。如果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池塘、溪流,那麼在作文這個池塘、溪流裏要想貯滿清清的活水,則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湧來。生活是廣闊的海洋,在兒童生活的海洋裏可供他們作文的材料真是太多了!

甲:不錯。但是,問題在於,客觀現實為兒童作文提供原料,而原料不會自動地變為文章。客觀現實反映到文章中必須以人的心理為中介。一切生活現象都必須轉化為人的心理現象,才能體現到文章中來。

乙:這就是説,生活為兒童提供了寫作的原料,但要使原料變為作文,還必須經過主體的汲取和加工。

甲:是的,從實質上説,兒童作文首先是一種認知活動。兒童在作文中反映的已不是客觀現實本身,而是他們各自對客觀現實的認識。

心理學研究指出,知覺是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門户。兒童作文是由蒐集材料,瞭解事實開始的,也就是從主體對客觀事實的知覺開始的。我們經常講的“觀察”則是知覺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認識某種對象的知覺過程。

乙:由此看來,我們要想努力提高兒童從生活中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就必須注意研究兒童的知覺和觀察,認真探討一下,客觀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

(二)獲取作文材料的知覺過程

甲:客觀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信息進人大腦的門户,而成為兒童作文材料的呢?

讓我們先來看一節口頭作文課,然後再以這節課為例作一些分析吧。

學習課文《八隻小貓》以後,老師讓學生帶來各種小動物玩具和布娃娃,在校園的草坪上進行了一次觀察、想象、作文訓練——

課堂實況 片斷一

甲:在這次訓練中,陳老師要求學生觀察帶來的布娃娃和小動物玩具,抓住它們各自的特點,考慮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繫,編童話故事。

形態各異的玩具小動物、布娃娃,這些客觀事物是怎樣通過知覺——信息進入大腦的門户,成為兒童作文材料,走進美麗的童話故事的呢?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一般説來,這一過程,大致需要經歷三步。

第一步:“攝取”。

客觀事物的外部屬性具有可見、可聞、可感的直觀特徵。人們通過各感官直接而迅速地攝取。眾多的信息刺激了人的感官,感官使之轉化為生物電脈衝,通過神經傳導輸人中樞,最後投射在大腦皮層上。

乙:這第一步,從幾位學生的發言中是可以揣摩到的。譬如,那位觀察玩具小熊的男同學,他首先獲得的正是“渾身棕色的毛、胖墩墩。大腦袋、招風耳、滴溜溜直轉的眼睛,粗壯的四肢”等等小熊的外部特徵。那位編童話故事的女同學,首先注意的也正是玩具小熊圓圓的神情,小狗黃黃的動態,捲毛狗漂亮的外貌。

甲:您説得對!

獲取作文材料心理過程的第二步是“疊印”。

客觀事物的種種信息通過人的各種感官進人大腦後,必然激起曾經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大腦對感官提供的種種信息整理、結合而產生的直接映象與以往經驗中的表象疊印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完整的表象。

譬如,您剛才提到的玩具小熊,渾身棕毛、大腦袋、招風耳、粗壯的四肢,正面的、背面的、側面的等種種信息,通過視覺感官進人那位男同學的大腦後,就被大腦整理。結合、疊印成一個玩具小動物的完整映象。

這是一個什麼小動物呢?它有什麼樣的個性和本領?於是,大腦就把這一知覺映象同曾經感知過的類似的體驗相對照,從而識別出來了:這是一隻小熊。緊接着,以往曾經在不同地方看到的各類小熊——動物園中的小熊,圖畫上的小熊,童話故事裏的小熊等等在大腦裏留下的種種表象,則同這隻玩具小熊的映象疊印在一起了。

乙:難怪那位男同學説這隻小熊是森林中有名的“大力士”,經常幫助小動物們拔樹、搬東西……顯然,這時,他頭腦中的這隻玩具小熊的表象,已不完全如同客觀事物那樣,只是以一個永不變

化的姿勢、神態坐在那兒,而是變化不定的,是時而正面、時而背面,時而拔樹、時而推車的,一個新的、完整的、生動活潑的想象中的形象了。

甲:您分析得不錯。疊印,主要就是指某一具體事物(或某一類事物)多側面多角度地多次作用於人的各種感官而在大腦皮層上留下的印記,是具體對象多種形象信息的概括。

乙:從陳老師課上幾位學生的發言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是“篩選”。

譬如,那位編童話故事的女同學,面對色彩紛呈的玩具,眾多的信息通過知覺湧人大腦。讓哪些信息成為作文材料呢?她是有思考、有比較、有選擇的。環繞着“為圓圓過生日”的中心,她着重抓住了小熊圓圓歡樂的表情,小狗黃黃演奏的動態,小狗菲菲、捲毛狗金金、小黑熊貝貝恬靜、喜悦的神情,編了一個有趣的童話。她沒有像畫工筆人物肖像畫那樣,細緻得五官俱全,發須齊備。

甲:您分析得好。

作文的確不同於工筆畫,它無需面面俱到、處處交待清楚。這就需要作者善於篩選。您剛才講的是篩選中的一種情況,在知覺事物的過程中,作者主動篩選。

作為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第三步——篩選,還有自然存在的另一種情況。

心理研究告訴我們,人在感知過程中所形成的對客觀事物的映象,當事物不再作用於感官的時候,並不隨之消失,而是立即以

形象記憶的方式貯進人的大腦。心理實驗證明,就在感官脱離具體事物的一瞬間,這一事物在人腦中的印象便立即開始淡化,部分地失去了原有的豐富性和鮮明性。隨着時間的流逝,這一表象便無可避免地受到遺忘的淘汰和篩選,但同時又受到新的映象的輝映和烘染,從而發生一系列變化。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可能被削弱、沖淡、消失了,而另一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則可能被加強、濃縮、凸出了,長期貯存在記憶系統之中,成為庫存的作文材料。

乙:在同學們講的童話故事中,提到了許多細節:小狗黃黃的精彩演奏,小黑熊貝貝的甜蜜回憶,小鸚鵡焦急的呼喚,熊大夫為“鬧鬧”打針治病……等等。看來,實際上都是他們以往知覺後留下的種種表象,經過時間的篩選後,貯存在記憶中的庫存作文材料。作文時,又根據各自作文的需要被重新組合,編進了童話。

袁老師,從您對“攝取——疊印——篩選”這一心理過程的分析中,我想,老師們一定都會深深感到:知覺、觀察不僅是獲取作文材料的第一步,而且直接影響着記憶的效果,真是太重要了。

(三)影響兒童知覺的心理要素

甲:前面説過,知覺、觀察對獲取、積累作文材料具有極重要的意義。知覺的材料越具體、越直接,知覺映象越鮮明、強烈,記憶表象就越清晰、深刻,就越有助於獲得與作文有關的材料。

正因為這樣,為了提高兒童獲取作文材料的能力,除了要探討客觀事物通過知覺成為作文材料的心理過程,我們還必須進一步考察在這過程中,人對客觀事物的知覺受到哪些心理因素的影響。

影響知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知覺定勢。

所謂知覺定勢,簡單地説,就是在知覺客觀事物時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基本包括這幾種因素:l.主體先前的經驗;2.主體的需要、動機、情感等。

兒童感知覺的經驗性較強,且兼受成人教育的較大影響。同一兒童在感知不同事物的時候,其知覺水平,主要取決於他原有的經驗,經驗中有的,感知水平就高,反之則低。

乙:從這一點來看陳小平老師的教例,她選擇動物玩具讓學生編童話故事,是具有心理學意義的。玩具、小動物和童話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他們的記憶中貯有許多這方面的知識經驗。因此,在這次作文訓練中,觀察、想象、描述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甲:兒童初入學時,知覺的選擇性主要取決於興趣,隨着年級的升高,由於教育的影響,兒童逐步學會從需要出發,有意識地支配自己的感知覺。需要產生動機、激起興趣,動機和興趣調動注意,注意的光斑投射在某事物,或事物的某一部位,那一事物,事物的那一部位就會被顯著地凸出來,被優先地、充分地知覺。

心理學研究指出,兒童對他所知覺的許多事物是無所謂的。只有那些與兒童的需要有直接或間接聯繫的事物,才能使兒童產生情感。只有那些被情感體驗過的事物才能拿來作文。相反,沒有經過他們的情感體驗則不能作文,即使寫了,也不會有真情實感,不會動人。

乙:陳老師這次作文訓練饒有特色,其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感到其中重要的一點則正是,她注意調動了需要、動機、情感這些心理因素對知覺的積極的影響。

陳老師選擇了學生喜愛的、饒有趣味的玩具動物,引導學生學習課文裏觀察、描述的方法,鼓勵學生變一種擺法,編一個童話。這對滿足兒童選擇性模仿的需要,激發他們創造的慾望都起了很好的效果,有助於兒童獲取作文材料。

心理的作文 篇2

今天(12月8日)下午,我們三年級的同學們聚集在電教室裏,由陳由俊媽媽,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而有意義的心理課。

首先,陳由俊媽媽讓同學們玩個遊戲,遊戲規則是選4組同學,每組8人,每組的同學都要把帶有勺子的毛線團從左邊的袖管穿到右邊的袖管,再把它從右邊的袖口處拿出,然後依次把毛線團傳給自己組的下一位同學,最先完成的那組就獲勝。大家聽到做遊戲都興高采烈地舉起了手,雖然我沒有參加遊戲,但我卻發現了通過這個遊戲充分地培養了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意識。接着,由陳由俊媽媽的助手——馮叔叔給我們講了一個小男孩被別人欺負的故事,他讓同學們回答故事中的小男孩應該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馮叔叔話音剛落,大家就議論紛紛了起來,有的説應該以牙還牙;有的説應該告訴老師;還有的説應該和他評理......

最後,馮叔叔讓我們舉手投票來決定。

下課時間到了,雖然我們還意猶未盡,但是我們在沃老師的帶領下有次序地回到了教室。通過這次活動,我明白了很多以前我不完全明白的道理,平時做人應該學會寬容。希望我們高一的同學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並有着向日葵般的陽光心態。

心理的作文 篇3

整天沉浸在數理化之中,讓人覺得喘不過氣來。這些“必修課”,是“押”着人往前走的。對我來説,那神祕的心理學才是我想去真正選擇的一門必修課。

從小我是跟着媽媽在醫院裏長大的,這也讓我看到了一些一般人看不到的場景:急診室外嚎啕的哭聲,撕心裂肺的響着;家屬們在門外,發了瘋似的哭喊着,而那病人躺在門內,就那麼躺着,一動也不動,已然離去,任由他們為自己哭着,這場景着實令人揪心。我十分驚訝,或説是不敢相信,一條生命就在我的身邊飛逝了。那是一個人吶,一條鮮活的生命,就在我的身邊,離我那麼近,就這樣沒了,不在了!他們把眼淚流光了,麻木的坐着。我很想去幫幫他們,可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去幫,那是一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無奈與惋惜。

媽媽科室裏曾經有位阿姨,在看了太多的生離死別之後,對於生命的意義,對於生命的看法、心態已然扭曲。在救了那麼多人後選擇了自殺。但幸好被他人發現及時制止了。

這兩件事對我的心理觸動極大,我在思考如何去幫助他們,如何去幫助他們打開那個心結,去深入他們的內心?我找到了唯一的途徑——心理學。

我也借到了心理學百科全書,去學習了最基礎的那一章:如何去調整自己。到了中學以後,我主課成績大跳水,語文成績從“九”開頭跌到“七”開頭,又住宿在學校,找不到一個能傾訴的對象。心情極壓抑時,我有時看到那窗彷彿有一種想撲出去尋求解脱的可怕想法。我也嘗試着去調整自己,用書中學到的一些解壓排解方法,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去尋找自己所在乎的,覺得充滿生活意義的事情。慢慢的,慢慢的,我也能夠去接受、接納自己,從自我的輕度“灰暗鬱悶”中走出來。在學校裏,我也會去尋找心理輔導老師的幫助,去向她諮詢一些調整自己,發現自己,發掘自己的問題;偶爾也隨媽媽去聽一些心理講座。

有人也許會説:心理疏導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為什麼要去學?但我認為,機器根本無法去疏導人類心理,他們根本不可能真正與人類相通心靈!怎麼去疏導?若這門課真的被取代了,至少,我還能去開導自己,讓自己在必要時走出自己的陰影,戰勝生活的磨難。

讓心理學成為我的必修課,去調節自己,去接納自己,也可以去關愛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們,給心靈鬆綁,提升生活質量。

心理的作文 篇4

“好!現在,你們右手上拴着只氣球,它很輕很輕,輕得要把你帶上天。但你的左手卻掛有幾斤鉛球,它很沉很沉,沉得好把你拖下去。”林老師的話像是從天上飄來似的,悠悠地、連綿不斷地貫入我們的耳朵。於是,我們彷彿是被施了魔法似的,覺得左手愈加沉重,而右手卻輕輕的,似乎真的拴着個氣球。

“現在,你們可以睜開眼睛了,但請不要動。”聽到老師的聲音,我們驚奇地睜開了眼,驚喜地發現:我們的手臂並不同於被施了“魔法”前了,而是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了!與老師先前説的一模一樣。

“咦,這究竟是哪門功課?那老師竟是魔法師!”嘻嘻,讓我來偷偷告訴你們吧!我們六(2)班的林老師正在給同學們上自我暗示的心理課。

林老師對着我們那42雙疑惑的眼睛,報以神祕的微笑。之後,又壓低了聲音,悄悄説:“這招叫做心理暗示。心理暗示也分為積極和消極。積極的心理暗示能使我們——”“成功,消極的心理暗示會使我們失敗。”底下幾個聰明、性急的同學率先喊出聲來。

接下來,林老師給我們看了2個關於心理暗示的小故事,還讓我們這些魔法學徒自己做個小實驗,再次分享實驗感想。魔法師——林老師先是讓我們在一張紙上寫:我想做件什麼事,第二個句子時把“我想”變成“我無法”;第三個句子時把“我想”變成“我一定能”。每句重複讀三次。

我迅速地動筆寫下了這三句話,剛開始讀:“我想教會姐姐彈一首曲子”時,平平淡淡,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讀到“我無法教會姐姐彈一首曲子”時,胸口彷彿一般,壓着千斤的石頭,心中十分不快。一種煩躁油然而生,頓時眉頭緊皺,恨不得立即停止,把它扔到一邊去。但是,我還是剋制住了這內心的慾望,強忍着耐心繼續讀第三次。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吶!剛剛烏雲密佈,現在卻又撥開烏雲見太陽。一句又一句的“我能”不禁使我熱血沸騰,鬥志激揚,笑容又回到了臉上。

我站起來發表了自己的感想。其他同學也都有着同樣的感想。

下課前,林老師還送了我們幾句意味深長的話。這堂課讓我們感覺奇妙,而又興趣盎然。我們的.心理暗示就好比一個人站在鏡子前面,你對鏡子裏的人笑,它也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心理暗示會影響我們的行為。所以請大家儘量不要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多給予積極的心理暗示,讓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心靈更加陽光明媚!

心理的作文 篇5

這篇文章的靈感來自於一位沒有多高文化的五十多歲的退休工人之口。她的收入只夠日常生活開支,而且緊巴巴的,她在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女兒的離開,憋屋裏數月後終於出來見陽光,終於面對事實,終於有了笑意後,心境平淡中吐出的一句話,把一切外在的物質貧乏忽略。簡單的五個字勾動了我的痛,我久久的惘然若思,這麼一句現世人性的深刻心裏的挖掘,完全是生活實踐的總結,我不能不對只看電視和聊聊天,從不看書的她肅然起敬。

現在人的缺失中,恐怕這是最大的缺失了。揮金如土的富豪也好,温飽線上粗茶淡飯的平民也好,他們的精神高度完全在同一線上,只不過富人的表現在於用錢來修飾,窮人的表現從勞碌奔波上顯現而已。對於幸福、健康這些指標是同樣的參數,完全沒有階級地位高低之分,心裏的缺憾才是生命中最大的悲哀。

拿這句話問母親,她説她的缺失是不知道過早去世的外公的模樣。那個死守古文,反對白話,為此寧願放棄教書的職業,從而在家收徒教古文,飢餓來襲,把生的飯食留給家人,活活餓死的保守派,也給母親留下沒有一絲父愛的遺憾。而我的小腳姥姥又是如何地艱難拉扯三個孩子過活。除此之外,貫穿一生的懼怕就是刻入骨髓的飢餓感。母親説現在還常在夢中糾纏她飢餓的神經——親情和食慾的雙重缺失。

而於1957年出生的父親,隨後中國颳起了的共產風。嬌慣大的爺爺自私自利的表現是弄到的食物獨吞,奶奶和11歲的姑姑想法得到的食物總先顧及剛踏步又站不穩的父親,那是如何無助的母女兩人,致使後來奶奶無論如何無法原諒爺爺,他們的恩情也搖搖欲墜。以現在人的觀點,爺爺完全是一個沒有責任心,不知親情為何物的男人,又是母女兩人支撐着父親的學業,致使父親的腸胃在那時的幹饃頭白開水中腐蝕,至今留下一生身體和心理的傷疤。

父母之間的情感他們從未提起,也許根本不是生活的主角,他們的主角是平實生活中的相互依存,相互習慣了的兒女牽繫的親情。我每次開玩笑地問及曾經的青春,他們都默默地迴避,只有姑姑曾和我談及父親相親時如何的不情願,甚至用男子漢的眼淚向家人抗議,但抵不過姑姑和奶奶,還是把母親迎進了家門,也守住了這份責任,彼此為一個完整的家緊緊地相扣着走到今。

沒有飢,沒嘗過餓的我們對於那種吃樹皮啃樹葉的飢餓感只能遙遙地想象着感受,那時人們身體的飢餓完全沖淡心中對愛的飢渴,恐怕他們那代人對“離婚”二字是完全不可思議,他們或許根本沒有想過,飢餓才是他們生活中最大的不幸,而現在的人們吃足穿暖之餘,心裏的飢餓發酵膨脹,愛情親情友情無不顯得萎縮中的不足,這些全染指上衣不遮體,酒足飯飽後的物慾的烙印,他們的深度全要靠金錢來釀造,生活的質量也要靠它來丈量,對此狂熱追求的同時指標也越來越高,但心裏的殘缺卻逆向而行,這些不但提高不了內心的幸福感指數,反而減弱下降,用無恥的墮落來削減內心的空洞。

“我這一生從來沒有沒有過一天快樂的日子。”拿破崙這一句話對我猶如驚天之語,自從看到一直駐存於心。一個叱吒戰場,名垂青史的推動世界政局的風流人物出如此之言,可見成功填補一時的滿足感和成功感,但提升不了快樂感。

其實,心裏的缺失完全可以彌補,只要我們轉換思路,給自己一定的自足感,除卻自滿滯步不前的那種。學會欣賞身邊的事物,一朵花,一次聚會……完全可以有適時的快樂和心裏的豐盛,這樣的生活境界早已超然物外,心裏的缺憾就是有,也該是曇花一現了。

愛情不是不付諸行動的坐在屋裏做着各種奇麗的夢,成為想望上的巨人,而又時時抱怨“痴情的女人死光了”,“痴情的有責任心的男人早已滅絕了”的感歎;友情不應該僅僅建立於互利互惠上,而應該多些心與心真誠的交流;親情也不應父母單方的對兒女情感上的豐足,兒女對父母滴水之恩的迴應……

只願人性的共同努力下,在消除外在飢餓,籌建物質王國的同時,不減負至少也減弱心裏的缺失感,還一個內外都健康的歡快人生,讓人間之情都在“我真換你真”中完善昇華,讓幸福指標向空氣指標一樣,日日測量,日日設法提升,如果外力確實讓我們失之一二,我們又無法改變事實,就讓我們從其它方面來彌補。遵循道德規範,遵循人性尺度,生活不完美也燦爛一片了。

兄弟?規矩!

鏢門裏的劉安順被他的師弟算計了,一如當初張小強被他的兄弟算計。

劉安順和李希平反目,是因為李希平裝不下去了,他不能再裝作對戴戎除同門之宜外,再無其他。這個時候,狠狠地將了劉安順一軍,並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步步緊逼,大有不共戴天之勢。回頭看他們從前,卻也曾同生死、共進退,情同手足,何曾會想過會有今日?

小強出事時,我的腰包很癟,幫不了什麼忙,彼時若無那個幹數控的兄弟,很難想象他將如何拖着坡腳走下去。保險公司賠付之後,小強決意買房,被那兄弟索要三萬,為補那三萬的缺,他選擇了高利貸。昔日肝膽相照的兄弟就這樣斷送,事先也沒有想到。

李希平可能不會為了錢財與兄弟反目,但現在的人們會,可相同的是,他們都對不起“兄弟”兩個字。

《鏢門》講到了規矩,鏢門的規矩。鏢門雖滅,規矩還在。窮兇極惡的李希平最終醒悟,只求一死,以贖其罪。多麼可敬可畏又可愛的時代!而今,是不及那百千分之一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