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人物作文 > 父母作文

孝敬父母作文(3篇)

欄目: 父母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8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孝敬父母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敬父母作文(3篇)

孝敬父母作文1

迎着柔煦的春風,細細一算,不知不覺中十五年的時光也如白駒過隙般,似水流年雋永而去,如夏荷般含蓄暗香,如秋楓一般熱烈絢爛,如冬柏一般傲骨崢嶸。而這些,皆是父母予我的情,給我的愛。

對於古人那些文縐縐的詩詞歌賦,大部分人大都覺得繁瑣疲憊,對於我卻是例外。常常在空閒之時,我便會捧上一本,細細品讀。似乎女孩子天生心思細膩,猶愛那些抒情繪景的讚詞。可當我讀到《圍爐夜話》中的“萬惡淫為源,百善孝為先”時,不覺愕然一怔,喃喃自語,自己何時為父母想過了。好似到現在,一直便是她們視我為掌上珠,握得緊了,怕一不小心握碎了;拿得鬆了,怕掉在地上,埋沒於塵埃之中。就這樣,我便從小躲在他們為我一手建築的象牙塔裏肆意撒嬌索求,他們卻從未為我的任性而不耐動怒,而是一如既往地包容我,卻從不溺愛。

那一天似乎是我第一次見到雙親流淚。那一天,外婆檢查出癌症晚期。我放學後便自己打車到了醫院,問完病房位置後,便急衝衝而去。可離房間越來越近時,我卻慢慢放慢了步伐,因為我聽到了幽幽噎噎的啜泣聲。我緩緩向聲音來源走去,躲在了拐角處,聽到了父母的談話聲。

“怎麼辦啊?媽她不清楚自己現在的情況,直嚷嚷着要出院,而我們卻不能告訴她實情。”明明是疑問句,卻讓人聽着心驚,那絲絲縷縷的哀慟,剪不斷,理還亂……

“一定要治好!要知道現在醫學技術這麼發達,會沒事的……”爸爸雖在哄着母親,可我卻不知為何感覺到父親話中的無力感。聽到這,我早已淚流滿面,未經過大腦思考的話就這麼破口而出,人也已到父母面前衝他們吼道:“你們現在才知道關心外婆,以前我們在外地時,你們從不主動給外婆打電話。那天外婆打電話過來,問我好不好,問你們好不好,我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了。”我看見母親抬起了頭,掛滿淚珠的臉龐上滿是驚愕的神情。父親也是不敢置信地望着我,就那麼深深地望着,紅了眼眶。其實話一出口,我便後悔了,凝視着父母那佈滿傷心色彩的容顏,淚,也便淌下了。可我卻拉不下面子去説那一聲簡單的“對不起”。抬起頭,擦乾淚,剛要往外婆的病房走去,卻看見父母摸幹淚,向我反方向走去,那腳步聲,一步一步,在寂靜的走廊上愈發顯得空洞沉重,打在心房中最柔軟的那一處,疼痛難耐,也異常苦澀。

“外婆是不是頭髮白了很多,也少了,是不是?”外婆倚在病牀頭,淡淡地笑問。“沒有啊,跟以前一樣。”説出這句話真的好難,好難。天漸漸昏曉了,重重的橘色壓得人們喘不過氣來。

一回到家,我便當做未看見他們一般,自顧自地走回房間,一心只想逃離這種沉重的氣氛。我用力地把自己摔到牀上,便再也忍不住,放肆地哭了起來。我怎麼會不知道,父母對我的愛,對我的付出。這些比山高,比海深。只是這件噩耗對我的打擊,讓我恐懼不已,讓我想起《韓詩外傳》中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不想這詩句成真,想起父母那種錯愕無比的神情,我便明白,他們訝然於他們一直懂事乖巧的女兒在那一瞬變得任性無情到了極致,從沒有去考慮過他們的心情。我就這麼一直哭着,一直到睡着,卻不知父母一直駐足在我的門口,直到聽見屋裏沒了聲響,才慌忙推門而入,見我只是睡着了而已,便鬆了一口氣。

我聽見母親的歎息,感覺到他們在我的頭上輕輕撫摸的手,鼻子又是酸澀澀的,莫名的液體又翻湧而止。“我知道你醒了,你聽我説,外婆如何對我們,作為她的女兒,我比誰都清楚。我聽到這個消息時,我便在想,外婆年輕的時候為我們三個子女操碎了心,耗盡了精力。而當她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們渴了,需要一杯清水痛飲,她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愛她的心,孝敬的心去安慰她時,我們都不在她身邊。到了現在,我悔了,能做的只有補償了……”“對不起,媽。”再也做不到視而不見,重温母親的温柔。不知何時,父親也站在牀邊,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

十月,外婆的手術已過,已是康復,而那一顆孝敬的心卻永遠纏綿到永遠。

其實到今天,我們都懂得要去孝敬父母。而這孝敬是無期限的。要做到孝敬其實很簡單,不必像古人的每一個事例中寫得那麼驚心動魄,温馨的平平淡淡才會細水長流。父母為我們做得那麼多,是一輩子也還不完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最真誠熱烈的心去孝敬他們,愛他們。

孝敬父母作文2

儘管父母給我們生命之軀,我們又生育了子女,但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着各自的思想和精神世界,我們彼此相愛,卻相互獨立。但在現實中,一大部分中國人愛的不分你我,不分邊界,為愛所累。

中國的子女愛父母有時不分邊界,曾經我就因為父親的病痛深陷憂慮,夜不能寐,向神靈祈禱以折自己的壽求父親的壽,我恨自己不能替下他所有的痛……我的愛迷失了邊界。

其實,萬事皆有時,生有時,死有時,病有時,傷痛有時。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自己的路只能自己走,在人生的軌道上我們誰也替代不了誰。父母的恩情再重,兒女今生都不能償還,我們盡心、盡力、盡孝就可以了,美好的生活、幸福的人生還要繼續。

中國的父母愛子女經常不分邊界,把子女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操之、管之的大有人在。不僅在孩子成長中包辦了太多家務,連學習、考學、結婚、買房、生子、買車的事都要管到底,父母有多大能力使多大能力,為兒為女終生勞碌,鞠躬盡瘁,甚至連思想也要干涉,過多的關注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發展。紀伯倫説“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護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既便人們希望子女再也不要像自己這般艱苦,但是不曾吃過苦的孩子怎麼會感受到生活的甜?又怎麼會珍惜?當父母為兒女準備好了一切物質上的豐盛以後,兒女就一定會幸福嗎?一些父母忙於追求物質上的豐富,缺少對兒女的陪伴和精神上的交流,孩子也是不幸福的。

因為人的幸福源於精神而非物質,如果説幸福是靈魂的巨大愉悦,那這種愉悦源自對生命意義的強烈感受。中國的父母為了孩子能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學真的是費盡心機,並普遍認為孩子的成功是考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而美國的父母則認為孩子的成功是“讓孩子堅持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已經擁有好工作的父母們,工作給你帶來多少幸福?這種幸福能持續多久?

周國平曾説“一個人活在世上,必須有自己真正愛好的事情,才會活得有意思。這愛好完全是出於他的真性情,只是因為她覺得事情本身非常美好,他被事情的美好所吸引。”父母雖不是先知,卻總是喜歡孩子如他們所期望的那般發展,讓孩子做他們認為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讓孩子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中國的教育體制有待完善,但是中國的父母也應該轉變思想觀念,把握好愛的界限,學會尊重孩子,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選擇自己的人生。要我説,真正的減負,不是減書包、減課時,而是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投入其中付出再多也不感到是負擔。對孩子而言,這便是靈魂上的巨大愉悦,這便是幸福。

因為愛成為夫妻,又因恨走向分離,往往不是因為不愛,而是愛的太“深”,不分你我,不分彼此。周國平曾比喻相愛的人們“在黑暗中並肩行走,走在各自朝聖的路上。”我們對自己瞭解多少?又對別人理解多少?我們希望別人愛己勝人。可是我們又何嘗反思過自己。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自己尚且不夠圓滿,我們怎能苛求別人如我們想象般的圓滿。每個人都有自己朝聖的路,殊途而同歸。我們不可以改變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像紀伯倫詩中所述“彼此相愛,但不要讓愛成為束縛,讓愛成為奔流於你們靈魂海岸間的大海。兩個人一起歡歌曼舞,同享歡愉,但仍要各自保持自我。奉獻你們的心,但並不是要你們緊握對方的心不放。應站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因為廊柱分立,才撐起廟宇。”

因為有了自我,才會愛的自由,因為有了距離,才會懂得欣賞,才會在黑暗中幸福的並肩行走。

“愛”是給予,是奉獻,而不是索取和佔有。凡被接受的愛才是真愛,凡不被接受的愛往往會變成沉重的負擔。“界”則是對愛的保護,其本身就是一種愛,為的是愛與被愛的人不受到傷害。設立“愛之界”卻需要智慧,這智慧源於對人生的獨立思考。

我們應該愛人如已,但更應該有愛的界限,尊重每一個彼此獨立的自我,讓愛更明智、更豐滿。每一個人都活在愛的世界,即不被愛所累。

孝敬父母作文3

爸爸媽媽給予了我們生命,是爸爸媽媽辛勤地養育着我們,我們的成長凝結着爸爸媽媽的心血。每一個人都是在爸爸媽媽的悉心關懷、百般呵護和辛苦撫育下慢慢長大的。爸爸媽媽的親子之愛、舔犢之情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無私、偉大。他們可以為子女付出一切,也甘心情願付出一切。所以説,爸爸媽媽之愛位於人世間各種各樣的愛之上。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受恩不忘,知恩必報,這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即一個人的良心。一個人如果對給予了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長大的、恩重如山的爸爸媽媽都不知報答,不知孝敬,那他就喪失了人生來就該有的良心,那是沒有起碼的做人道德可言的。試想一下,一個連生他養他的爸爸媽媽都不愛的人,怎麼能指望他去愛別人呢?可見,人世間一切的愛都需要從愛爸爸媽媽開始。

用心做一件事來孝敬爸爸媽媽,是每一個人必須做的'一件事,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一件事。

比如,尊重爸爸媽媽的教導。爸爸媽媽所積累的人生經驗是極其寶貴的,往往是我們在課堂上、書本里學不到的,他們對我們這些經驗的傳授是不計回報、真心實意的,所以我們應該認真聽取,虛心接受,否則就會失卻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那樣會是可歎可息的。

比如,接受爸爸媽媽的監護。爸爸媽媽是子女的監護人,子女要自覺接受爸爸媽媽的監護。例如,離家時要告訴爸爸媽媽,到家時要先見過爸爸媽媽,告訴爸爸媽媽自己已經回家了,使爸爸媽媽放心。平時要定期向爸爸媽媽彙報學習、生活情況,並時時問候爸爸媽媽,以免爸爸媽媽牽掛於心。

比如,不辜負爸爸媽媽的期望。爸爸媽媽對子女的最大期望,先是成人,再是成才,最終成家立業,有所成就。哪個爸爸媽媽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作為有孝心的子女要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生活,學會處世,學會做人,努力進取,認真學習或工作,不再抱怨生活,不負爸爸媽媽的願望,實現爸爸媽媽的期望,這是最重要的孝行。

孝敬爸爸媽媽是做人的根本,不只是在心裏想着,口裏念着,更重要的是要付諸於行動,不要以工作忙碌為藉口,而忽視了爸爸媽媽的存在,而冷落了爸爸媽媽的情感。在閒下來的時候,多多陪伴在爸爸媽媽的身邊,拉拉家常,讓他們享受到天倫之樂的親情體驗也是難能可貴的。

許多時候,我們總覺得爸爸媽媽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圈子,自己會照顧自己,我們儘可能地不去打擾他們,給他們點錢就可以了,就算是盡到孝心了。其實,爸爸媽媽更需要的是子女們的關愛和理解。一個問候的電話,一次家庭聚會,哪怕是請子女們來吃一餐他們自己親手做的飯菜,他們都會覺得十分滿足的。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它之所以流傳久遠,倍感親切,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旋律優美,而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人間真諦,常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作出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

有時候,爸爸媽媽就像一個孩子,為他們做一點小事情,就好似對他們的特別寵愛一般,就會像個孩子般似的開心滿足地笑着,正如老子所言的“復歸於嬰兒”。從小到老,我們一直是爸爸媽媽眼裏的孩子,但年邁的爸爸媽媽,又何嘗不是我們心靈上的“孩子”?在他們論分記秒所過的日子裏,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才能不會留下更多的遺憾呢?

其實,只要想想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夠做到的,坐在爸爸媽媽身邊旁,給他們捶捶背,然後像哄小孩子一樣教他們改掉一些多年來形成的、有害健康的不良習慣,叮囑他們多吃點兒有營養的食品,少操心,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老年集體活動之類的交流。

有位哲人曾經説過:“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爸爸媽媽。”步入老齡化的爸爸媽媽,在生活上、精神上越來越需要子女孝順,而且這種孝敬主要應該表現在親情上,而絕非全都可以用金錢或僱傭個保姆來替代的。隨着年齡的增長,子女孝敬爸爸媽媽的機會逐漸減少,商機錯過還會再來,而失去爸爸媽媽健在的孝敬機會,那就會時不再來,會遺憾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