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必備】閲讀與作文合集九篇

欄目: 閲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8W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閲讀與作文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閲讀與作文合集九篇

閲讀與作文 篇1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特別喜歡一種東西書。它能讓我快樂,能讓我有很多的知識,它能讓我沉迷於書,也能讓我交到了很多好朋友。

一天晚上,我早早地做完了作業,舒舒服服的爬在牀上看起書來,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我有有時候貪婪的餓狼,吸取着知識。

大約到了九點鐘,爸爸慢慢的走了進來,説:樂樂,明天還要上學呢,早點休息吧,下次再看。我懇求爸爸讓我再看十分鐘吧,爸爸只好無奈的點了點頭。時間過的飛快,十分鐘到了,可我還想再看,我一目十行,想趕快把書看得更多一些。爸爸又敲了敲門,提示我早點睡覺,我只好乖乖的合上書本,躺下睡覺。

躺在牀上的我一直睡不着,幻想着書下一頁新奇的故事。終於,我按不住內心的幻想,拿起手電筒和書,躲在被窩裏悄悄的看了起來。過了幾分鐘忽然聽見門外傳來腳步聲,我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關上手電筒,假裝睡覺,過了幾秒鐘,只聽一聲關門聲,人終於走了。我嚇出了好多冷汗,但這還是沒有打斷我繼續看書的意念,我繼續打開電筒看書。

第二天,早上起牀,發現自己成了熊貓眼,這下可露餡了。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請珍惜我們與書共渡的美好時光,這就是我與書的故事,是不是很驚險?

閲讀與作文 篇2

曾國藩曾説:我這輩子沒有一天是不讀書的。

真正讓這名近代名臣兩江總督引以為傲的不是他的高x厚祿,赫赫戰功,而是他堅持了一輩子的“無一日不讀書”。我們都知道讀書能洗去人的一身浮躁,成就一番智慧,天下讀書人數不勝數,又為何只有他成就了一番功業呢?

首先,曾國藩有着不動筆不讀書的説法,認為如果不動筆寫出感想,記錄一日所得便不是真學問,記下的東西可以時常翻看回顧,而自己也樂在其中,正是對應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的思想。

他也曾説“吾輩讀書,無非二事。進業以求自衞其身,進業以求無忝所生。”説白了,一是讀書學專業知識養家餬口,二是修身養性追求儒家“中庸”、“仁”的境界。

那麼,初入官場,二十七歲便中進士的曾國藩做到了這些嗎?當然沒有,那時的他年少氣盛更兼供職翰林院,更是目中無人,不曉人情世故,朝中往往得罪他人,因而初入宦場,事事不成,事事受挫。終於他乘着回家奔喪的機會,好好地靜下心來思考看書翻筆記,記筆記,再思考,如此周而復始,總結問題,解決問題,曾國藩有了很大的蜕變,中庸之道被他展現得十分透徹,從此他待人也謙恭,有功也讓與他人,有詆譭也自己忍着,正是這種態度,得到了湖南本地派的支持,最終他在平太平天國的運動中一舉成名,以至於做到後來的江南總督。

仔細看看中庸,看看曾國藩,書中的道理淺顯易懂,但眾人卻實踐着難;曾國藩人不聰明卻懂得學習總結問題,把書中看出的智慧運用到合適的地方,融入實際中去,並找出更多的問題,再去尋找合適的書來解答自己的疑惑,周而復始。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處。

真正的閲讀,不僅是讀出書中的門道,而是要學會運用到生活中,再尋找問題去改進,與其説是讀書,不如説是讀“生活”,所以才有了閲歷。

[點評]從審題立意看,此文談的是什麼是智慧的閲讀。通篇以曾國藩為例,多處直接或間接引用他關於讀書的名言,從“無一日不讀書”、“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以求修身齊家治國’’實踐運用等三個角度,引議結合、逐層剖析,闡釋了智慧閲讀的內涵。此文運用素材的最大的特點是將曾國藩名言及生平事例信手拈來,貫穿全文,可見平時積累時對曾國藩做過專項閲讀整理。從語言表達角度看,作者多次使用設問句以引起下文,如第一段結尾“天

下讀書人數不勝數,又為何只有他成就了一番功業呢?”再如第三段開頭“那麼,初入官場,二十七歲便中進士的曾國藩做到了這些嗎”。作者還善於用“不是??而是”、“不僅是??而是”、“與其??不如”等關係複句在對比或遞進中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第二段開篇“真正讓這名近代名臣兩江總督引以為傲的不是他的高x厚祿,赫赫戰功,而是他堅持了——輩子的‘無一日不讀書”,再如結尾“真正的閲讀,不僅是讀出書中的門道,而是要學會運用到生活中,再尋找問題去改進,與其説是讀書,不如説是讀‘生活’,所以才有了閲歷”。總之,這是一篇顯示思考、積累與表達實力的考場作文。

閲讀與作文 篇3

“讀書”這兩個字顧名思義就是閲讀書籍。閲讀書籍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毛主席説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

書是大樹的根系,沒有根的營養補給,那麼樹就是一堆枯木;書是帆船中的帆,沒有帆的協助,就是一艘沒有價值的船。而我們就是離不了營養補給的大樹,離不了帆的帆船。而且我們不僅要讀書,還要讀好書。什麼是好書?好書就是世代給予精神補養的經典書籍,好書就比如是四大名著的《西遊記》,小説《狼王夢》等。在這一本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孫悟空被譽為美猴王,果不其然,一路和師弟一起共同護送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坎坷。書中又是那樣引人入勝。

在這浩如煙海的書中,我更是像只餓狼,貪婪的吃着可口的美餐。有時動物之間的偉大親情感動的潸然淚下,有時為命運悲慘的賣火柴的小姑娘感到惋惜,有時為諸葛亮神機妙算感到驚奇。啊!書籍,你讓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讓我能在知識的海洋中快樂的暢遊。是你讓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諦,更是你盪滌着我的心靈,讓我成為一個更加積極向上的人,而你,還是我的精神食糧。老師曾經説過,一個富翁不光要有財物的富有,最重要的還要有精神的富有,這才真正堪稱富翁。相反,一個清貧的人,雖然沒有財物的富有,但是他卻有着樂於助人的好品質。而這樣的人才能稱為富翁,因為他擁有精神的富有。

高爾基曾經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將是祖國的未來,要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首先自己要有聰慧的大腦,就像戰場上拼殺的士兵,戰鬥前首先要利其器,才能在與敵人拼殺時殺更多的敵人。唯有讀書,才能讓自己變得有知識、懂禮儀、有文采。讓那些瞧不起我們中國人的外國人心服口服!

來吧!讓我們一起讀好書,好讀書,讓閲讀與經典同行!

閲讀與作文 篇4

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環節,兩者之間共同以語言為依託,有着密切的聯繫。但是,目前的教學現狀卻常是“孤立而行”,即閲讀教學只為讀,作文教學只為寫,致使學生的閲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存有斷層,很難有更大的提高。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與寫作能力,根據這一要求,本人結合對兩者關係的認識,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統一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

一、彼此的聯繫

1、從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目標上看

《語文課程標準》在閲讀目標中明確提出“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根據這一目標,我們説閲讀教學中的讀本在編寫意圖上,跟日常的閲讀是有區別的。通過閲讀教學的過程,不但要學生了解文章內容,達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境界,而且要讓學生在閲讀過程中明白文章“寫了什麼”、“怎麼寫”、“為什麼要這樣寫”的奧祕。這樣,也就與作文教學要解決的“寫什麼”、“怎麼寫”、“這樣寫是不是最好”的基本問題銜接起來了。另外,閲讀材料多數為簡單的敍事文章,與作文教學要求寫簡單的記敍文也是一致的,閲讀的過程是從“文”到“景”,作文是從“景”到“文”,這是相對應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作文教學提倡“自由表達”也是相吻合的。

2、從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過程看

閲讀教學的過程是認讀、理解、想象的過程,是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其中也不乏對題目及要求的認識和理解,也就是審題,可見寫作過程是複雜的智力技能運用過程。二者只有緊密結合,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才能落到實處。其實,閲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兩個有必然聯繫的重要環節。張志公先生曾説過“沒有良好的閲讀教學作基礎,單靠作文課並不能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可見閲讀教學對作文教學的影響。這兒僅從課文單元結構來談談它們之間的聯繫。每個單元除閲讀的課文之外,後面都安排了作文訓練,可見二者是緊密聯繫的。這種聯繫體現在:首先是內容上的聯繫。例如:單元的內容是有關植物的知識,這樣的文章如閲讀得法,自然會激發學生觀察生活中植物的興趣,積累有關的材料,作文的訓練就要求以植物為寫作內容,這種書面表達訓練就完成了讀寫的的結合,密切了閲讀與寫作的聯繫。其次是寫法上的聯繫,文章中的寫作技巧、思路、手法都可借鑑到寫作訓練中,如記敍文中的記敍順序的巧妙安排、説明文中的説明方法的靈活運用無不為寫作提供借鑑。再次是語言形式的聯繫。例如課文的語言樸實無華,閲讀教學中必須要通過讀來感受、領悟,而寫作教學中也必然受到樸實的語言風格影響,定會寫出實在的話,避免假話、空話。

二、相互的影響

1、閲讀教學對作文教學的影響

(1)閲讀教學中可以積累寫作能力

寫作是語文能力的一種體現,而能力是靠積累的,閲讀教學是以文章教學為中心組織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教學活動,它本身就是一種積累,更是語文能力積累的一個主要源泉。從朗讀中,從感情中,從別人的示範中,從嘗試實踐中,都可以積累語文能力。而從閲讀教學中可以積累五方面的經驗:一是閲讀經驗的`積累。從一篇、幾篇文章讀懂的體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容易讀懂更多其他的文章;二是寫作技能的積累。把從閲讀教學中明白的譴詞造句、謀篇佈局的道理,日積月累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上去,便會成為一名好寫手;三是語言素材的積累。一些佳詞妙語、典故見多了,便會形成語感。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表達時脱口而出,不假累索,寫作時形象生動,語言豐富,妙語連珠;四是情感的積累。閲讀中受作者或文中人物喜怒哀樂的影響,自己的情感也會不由地豐富起來,而多思善感正是善文者必須的素質;五是生活知識的積累。這是一般閲讀具有的功能,對為人為文的好處不言自明。總之,閲讀教學中獲得的積累不僅對提高閲讀能力有好處,與寫作所必須具備的文化底藴的積累也是一致的,是學生能夠寫作的基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即是如此。

(2)閲讀教學中可以進行寫作借鑑

譬如:在學習有關寫人記事的文章時,教師就可以抓住文章中用來表現人物性格品質的小事,很好的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學會寫人能從小事着眼,貼進生活找材料,從一滴水中折射出五彩斑斕的世界;在學習有關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來表現主題的文章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學習從一些平凡的小事中悟出大道理的方法,緊密聯繫學生不喜歡聽空洞大道理的情感實際,把道理寓於有聲有色的故事中;在學習有關在造材方面很有特色的文章時,教師可抓住文章選材的特色,充分聯繫學生選材不精、不典型的寫作實際,告訴學生如何選擇典型材料來表達文章的中心。

2、作文教學對閲讀教學的影響

從總體上講,作文教學能夠帶動閲讀教學。我們知道,作文教學的一個根本任務———指導學生如何寫文章,而學生要寫好一篇文章,就要解決多方面的問題:有哪些材料,如何組織這些材料,文章的思想觀點如何表達等等。然後,在作文教學中,啟發、引導他們進行深入思想:自己如何去找材料?如何去組織材料?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感受?可先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點撥:在我們所學過的文章中有沒有可以給我們寫作帶來幫助的?別人是如何找材料的,如何組織材料的,如何表達的?又給我們什麼樣的啟悟?這樣,不斷的引導,不斷的思考,持之以恆,學生在寫作“知困”的情況下,思索曾經學過的文章,並認識到閲讀的重要性,瞭解到要寫出好文章,得去認真而廣泛的閲讀別人的好文章,特別是我們教材中收編的優秀之作。至此可見,作文教學又帶動了閲讀教學,並且在完成作文教學任務的同時,又實施了閲讀教學的任務。

總之,閲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聯繫,在教學實踐中重視兩者的聯繫,是符合語文教學內在規律的。

閲讀與作文 篇5

午後的陽光總是那樣美麗,一杯香醇的咖啡,任目光輕盈地撫過書頁,心靈在温暖的空氣中感悟、昇華。——題記

作家高爾基曾説過一句名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覺得他説得十分恰當,如果書不是給人看的,發明出來,難道是為了當擺設用的嗎?這句名言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閲讀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滿足感。因為我們會在書本中學習到許多知識,知道了這些知識後,以後又可以運用到生活的其他地方,不讀書自然是體會不到這些,然而讀過書的人自然知道其中的奧妙,何樂而不為?

在書的世界裏,我們可以找到自己最不擅長的那些知識,只要閲讀它並背下,就可以彌補自己的缺點了。在我看來,讀書就像一劑注射劑,能夠喚醒人類對知識的需求,愛上閲讀,愛上讀書,會使自己的人生不再有遺憾。因為有書,所以人類才會激起對書的興趣。

讀書,就像在品茶,只有細細的品嚐才能品出它最真實的味道;讀書,就像在做夢,讓我沉浸在書的王國裏久久不願醒來;讀書,就像在天堂裏,沒有喧鬧的噪音,只有一片安靜祥和;讀書,就像在充實我的大腦,將各個方面的知識都補全,一點兒縫隙都沒空出來……

閲讀書本讓我們在書的世界中探索;閲讀書本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不再無趣;閲讀書本讓我們在智慧的海洋中遨遊。我愛閲讀,閲讀能使我們在書本里那緊張動人的情節裏冒險,就像在坐過山車一樣,一會兒駛上最高峯,一會兒翻過一個圈,一會兒落到地上,有高有低,實在讓我捏了一把汗。

讀書,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增長見識,最重要的是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趣,不在無味,而且還可以充實我們的大腦,真是一舉兩得的舉動啊!

閲讀與作文 篇6

閲讀與思考是我們平常就該做的事情,而且只要常常閲讀與思考,一定會讓我們的學業成績進步,人際關係融洽。

閲讀是一種最簡單就能做到的事情,但如果不習慣閲讀,那可以慢慢的從少量閲讀開始,漸漸的熟悉方法後再循序漸進的廣泛閲讀。每週至少要看一到二本書、不要侷限在同一類型的書籍、多看名人傳記及勵志的書籍,隨時地養成閲讀的習慣,無論是在等公車或是上廁所時,就如歐陽修所提及“馬上、枕上、廁上”,只要有心,閲讀在任何地方都能實踐,多閲讀不僅可以使我們説話有內涵,更可以提升我們的氣質,並且增加知識,加強思考能力。

現在的人做事前都欠缺思考,做事情也常常隨心所欲,以至於不時與人發生口角,這就是缺乏思考的原因,所以在做任何事情前,皆應該先想一想,再去行動,這樣做事才會事半功倍,才能圓滿達成。

若是能主動去閲讀,並且剝絲抽繭的思考,那就可以學習到許多知識及待人處事的圓融,所以一定要多閲讀多思考,成為EQ高的人。

閲讀與作文 篇7

閲讀,是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閲讀總會讓我身心放鬆,也學習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更使我的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因此,閲讀和我總是形影不離。

記得小時候,爸媽常常在睡前念故事給我聽,所以我每天都好期待晚上會有什麼樣的故事。隨着我漸漸長大,會自己看書了,對閲讀的愛好也越來越深,學校的圖書館,變成為了我每週必去的場所。在我傷心的時候,閲讀總能帶給我愉悦的心情;在我遇到難題時,閲讀相關書本,可以為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總而言之,閲讀的好處多的是,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數也數不清,也使閲讀與我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所謂”學海無涯”,知識是無盡無窮的,多閲讀可以為我們帶來許多的知識,有時我也會借些關於自然科學、歷史的書籍,配合自然與語文課本,幫助我學習,閲讀就像我的小老師一樣,使我學到更多豐富有趣的知識。我最喜歡閲讀小説,總是沉醉在作者的文筆下,探究愛與恨的本質,一會兒領略心碎悲傷的淨化滋味;一會兒感受親情的光輝與温馨,心情的起伏總跟着故事情節改變,讓我對閲讀是一天比一天的喜愛。

閲讀是一件美好又快樂的事,我藉着它遨遊書海,可以認識古今名人;可以獲知奇聞異事;可以欣賞書中美好的情境;可以質疑不瞭解的部分;可以認識許多前所未有的生物。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閲讀使我的生活更充實,也豐富了我的閲歷,更開拓了我的視野,讓我們乘着閲讀的翅膀,遨遊知識的天空,看見更不一樣的世界吧!

閲讀與作文 篇8

在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中,會碰到許多的困難和問題。在面臨這些未知的問題的時候,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懼、退縮,在內心裏把這些困難放大,反而產生了更多的煩擾。

林肯還小時,父親的一處農場上散落有許多石頭。一日,林肯的母親建議將那些石頭搬走,但林肯的父親説,如果可以搬,主人就不會將其出賣。就這樣,那些石頭就一直立在那兒。直到有一天,林肯的父親去城裏買馬了,在母親的再次提議和帶動下,那些石頭很輕易地就被搬走了。其實,那些石頭並不是林肯父親想象中的山頭,而是一些孤零零的石塊,只要往下掘一英尺,就可以使它們晃動。

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們認為不可能成功。實際上,有許多不可能,只存在於人的想象之中。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1796年的一天,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很有數學天賦的19歲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佈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數學題。前兩道題在兩個小時內就順利完成了。第三道題卻使他感到非常吃力。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困難反而激起了他的鬥志,他奮鬥了一個通宵。當窗口露出曙光時,上天也向他露出了微笑——他終於完成了這道難題。見到導師時,青年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説:“您給我佈置的第三道題,我竟然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學生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用顫抖的聲音對青年説:這是你自己做出來的嗎?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導師,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個通宵。導師請他當着自己的面再示範一次,青年很快做了出來。導師激動地對他説:“你知道嗎?你解開了一樁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懸案!阿基米德沒有解決,牛頓也沒有解決,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是一個真正的天才!”

原來,導師也一直想解開這道難題。那天,他是因為失誤,才將寫有這道題目的紙條交給了學生。每當這位青年回憶起這一幕時,總是説:“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永遠也沒有信心將它解出來”。這位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當高斯解一道兩千多年的數學難題時,僅僅把它當作是一般的數學難題,所以他沒有恐懼,沒有對自己懷疑,反而信心百倍,僅僅用了一個晚上便解出了世界數學史上的難題。

人生路上難免會遇上一些困難,但如果我們在做事之前,總是潛意識的把困難無限的放大,把困難時做不可逾越的山頭。那生活就會像泰戈爾所説的那樣:“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相信自己,移開困難上的放大鏡,奮力一搏,你會發現困難只是一塊塊可以搬走的石頭。

閲讀與作文 篇9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閲讀業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終身學習、終身閲讀的理念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接受,青春時期的閲讀更是如此。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閲讀的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多元化的特點。有的人喜歡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進行閲讀;有的人卻鍾情於藉助多媒體平台進行閲讀;還有的人,像我一樣依然沉浸在墨海書香之中。我喜歡書香的味道。一個書架就能營造出一種閲讀的氛圍。但是,根據我的閲讀經驗,我認為閲讀方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閲讀本身。我們要樹立一種理念,讓閲讀與我們同行,與青春同行。

據統計,猶太人平均年讀書量為64本,日本人40本,美國人21本,中國人不足5本。若這個數據是真實的,那麼我們的閲讀狀況是令人堪憂的。與美國相比,我們的閲讀量還不足別人的十分之一。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欲改變這種現狀,首先我們得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閲讀的重要性。

談到閲讀,我不禁想不起巴金和茅盾。巴金説,他能成為作家跟他年輕的時候背誦了《古文觀止》裏200篇文章有很多的關係。同樣是作家的茅盾,年輕的時候也背誦了全本的《紅樓夢》。由此可見,對於一個作家而言,青春時期的閲讀,影響是深遠的。

如果巴金和茅盾的閲讀經歷還不夠説服力,那麼再看看古人是如何勸誡我們要努力讀書,勤奮閲讀的。宋代詩人翁森説:“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神童詩》也寫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世人熟知的詩聖杜甫,更有兩句家喻户曉的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不管是應對科舉考試,還是寫文章,閲讀都是必不可少的。當然,閲讀也不僅僅是為了考試和寫作。其實,閲讀也是一種修養,值得我們一輩子去踐行。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人無文采俗難免。”閲讀是天底下最好的化粧品。我們可以不必成為作家,但絕對不能不閲讀。

但是,“知之匪艱,行之惟艱”。懂得閲讀重要性的道理不難,難的是行動,是實踐。明代哲學家王陽明説,做人做事要“知行合一”。惟其如此,才能“止於至善”。“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沒有實際行動,講再多的道理也是空談。

説到底,閲讀最大的障礙無非就是沒有時間和懶惰。魯迅先生曾經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而懶惰是人的天性。在《聖經》中,懶惰更是被定義為七宗罪之一,我們必須克服它。

那麼,就讓閲讀與我們同行,與青春同行,讓它常伴我們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