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少年生活作文8篇

欄目: 生活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少年生活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少年生活作文8篇

少年生活作文 篇1

以前,我總愛把書房的兩盞燈開地通亮通亮,刷牙時把水流得到處都是……這樣,既浪費水,又浪費電。可是,最近我在樓悌口旁看到了城市在宣傳倡導低碳生活,我覺得有點兒意思,就到網上查找了資料。通過資料顯示,我漸漸地有些懂了。

所謂的“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説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水、節油、節氣,這些點滴做起。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爬樓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煩。但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卻把減少二氧化碳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於是,我帶動了全家,開始了“低碳生活”。

每天早晨,我刷牙時再也不把水弄地到處都是了,只須裝一杯水在杯子裏就可以啦;每天,媽媽也不在跑步機上跑步了,天天早起到小區去跑幾圈;經過我反覆的請求,爸爸終於可以答應我的要求,用兩個輪子的自行車來代替四個輪子的汽車上班;細心的媽媽還用淘米或洗菜水來澆花、沖廁所;我寫字時也不開兩個大燈了,只開一盞小枱燈;每次出門前,我還常常看看門口的四個大字----節 約 用 電 ,就會去看看電器是否關了……後來,媽媽告訴我,廢電池也要回收,最近,我正在蒐集廢電池呢!

這一、兩個星期的“低碳生活”,既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又保護了環境,同時又鍛鍊了身體,真是一舉多得啊!

少年生活作文 篇2

我是一個快樂的小小的少年,因為我有兩個温暖幸福的家。

在第一個家裏,爸爸就像一頭不知疲倦的老黃牛,跑東跑西為我掙錢供我上學,媽媽就像金色的太陽,照耀我快樂成長。我呢!就是一棵綠色的小草,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收到陽光雨露的愛撫。

記得有一次我發高燒額頭燙得像一個小火爐爸爸媽媽連夜帶我去了醫院。一進醫院,醫生便讓我打吊瓶。由於我很瘦,血管又細。那位護士阿姨拿着針頭在我手背上刺了半天也沒成功,隨着針頭的每一次刺進,每一次抽出,我的心都劇烈地收縮着,太痛了!但我沒有哭,連哼也沒哼一聲,終於針頭刺進血管了。望着我那“千瘡百孔”腫得老高的手,媽媽心痛地撫摸着,爸爸則自豪地誇我:“咋兒子可真是個勇敢的棒小夥!”我的手痛着,但父母的愛卻讓的心快樂着。

當我懷着興奮的心情邁進我的第二個家——東海學校時,我看到的是風景如畫的校園,和藹可親的老師。我在這個家裏生活了一年,我感到無比的幸福和自豪。在這個家裏,我有27個親密無間的心兄弟姐妹。雖然我們來自全國各地,但我們的心卻緊緊相連。

課堂上老師向我灑下了知識的種子,帶領我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地遨遊。課間時,老師和我一起做遊戲,給我的課餘生活增添了無窮的樂趣。老師像媽媽一樣關心愛護着我們。每天晚上,當我們安然入睡時,老師悄悄地給我們蓋被子,她的腳步好輕好輕,生怕打擾我們的美夢。夜深人靜時,老師還在辦公室熬夜認真地批改作業。其實老師是學校裏最辛苦的人,可是面對我們,老師毫不吝惜她們那美麗燦爛的微笑。看到她們微笑的臉龐,我如沐春風,每天都與憂愁擦肩而過,我快樂着!我覺得他們的微笑是東海校園最亮麗的風景線。

少年生活作文 篇3

自從“文明少年,時尚生活”活動開始後,文明誠信這朵鮮花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出現,文明誠信的故事這裏就有一個。

一天, 一位男孩奉母親之命去買豆芽,他交上5元錢,買了1元的豆芽,攤主找錢後,男孩拿着錢交給媽媽時,卻發現攤主多找給我5角錢。男孩對媽媽説:“這5角錢,你看怎麼辦?”媽媽笑着對男孩説。男孩想,我是一名少先隊員,老師又經常教育我們要做到拾金不昧,我不能昧着良心貪這5角錢,想到這裏,對媽媽説:“我去換錢。”

可就在他要去還錢的時候,他發現他離小攤已經有很廠的一段距離了,他又猶豫了,當時正值7月中旬,烈日當頭,為了5角錢,跑這麼遠的路值得麼?媽媽看出他的心思,説:“天這麼熱,賣菜的更不容易,是不是?”男孩想媽媽説的對,賣菜的的確不容易,一分一分的賺錢太難了,我不能因為熱一點就不去還了,男孩決定去還,他從媽媽手裏接過5角錢,飛快的向小攤跑區,到小攤時已是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他終於把5角錢還給了攤主,周圍人紛紛向他投區讚許的目光,攤主是位老大爺,他激動的問男孩是哪個學校的,男孩調皮的説不知道便跑了。

生活中,誠信無處不在,文明少年的做法將會帶動整個社會,使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少年生活作文 篇4

學習目標

1.閲讀

(1)識記、理解、掌握本單元的重點字詞。

(2)抓住小説這一文學樣式的體裁特點,學習閲讀小説的方法。

(3)瞭解社會背景,把握小説主題。

(4)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閲讀小説的水平。

(5)品味語言,積累語言,增強語言運用能力。

2.寫作

(1)學會心理描寫

(2)發揮想像力,進行探究,改寫原文情節。

3.口語交際

(1)抓住文中富有哲理的話,結合社會和人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2)針對課文提到的某些現象,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法指導

1.單元聚焦

本單元選編的是一組寫少年生活的小説。這裏所説的寫少年生活,並不是都像《孤獨之旅》《心聲》這樣,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為中心的。

《故鄉》寫故鄉人物的變化,但是描寫少年閏土的片段歷來膾炙人口,讓人印象深刻。

《孤獨之旅》寫一個孩子在牧鴨生活中成長的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寫菲利普夫婦對弟弟的無情寡義,通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這人間悲劇,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對人生、對社會的某種認識。

《心聲》所觸及的是當前的一些教育問題。

2.閲讀建議

(1)閲讀小説,先要抓住故事情節。由分析故事情節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題。

(2)抓住典型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典型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的要素,是社會現實的具體體現,因此,由典型環境可以推理出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題。

(3)分析人物形象。抓住典型人物的外貌、語言、心理、動作,從而分析出人物性格。典型人物形象是一類人的代表,又有獨特的個性。應分析他與同類人物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尤其注意分析典型人物的性格、思想,還要由此分析作品的社會意義,挖掘主題思想。

(4)瞭解作家的寫作背景和不同國家、不同時代的文化背景,來推理出人物性格和小説主題。

(5)品味關鍵語句。

3.相關知識

(1)魯迅(1881~1936年),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出身於一個沒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899年去南京求學,1902年考取官費留學日本。先學醫,後棄醫從文。立志通過文學影響,改變國民精神,推動社會改革和進步。1906年在日本東京從事文學活動,翻譯俄國、東歐等一些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作品。1909年回國,先後在紹興、杭州任教。辛亥革命後,任南京政府教育部官員,並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任教。1918年參與《新青年》編輯工作。同年5月,發表了《狂人日己》。從此,他一直走在新文化的前列,陸續出版了小説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和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作品。1926年8月因支持學生愛國運動被反動當局通緝,以後相繼到廈門大學、廣州大學任教。1927年10月回到上海,1936年10月在上海逝世,全部作品收集在《魯迅全集》中。

“魯迅”的筆名是1918年他在《新青年》雜誌五月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時啟用的。從此以後,“魯迅”的名字揚名四海,盡人皆知。魯迅為何取這樣的名字呢?1920年底魯迅跟許壽棠見面時對此作了解答,他説:“因為《新青年》編輯不願意有別號一般的署名,我從前用過‘迅行’的別號是你所知道的,所以臨時命名如此。理由是:(一)母親姓魯;(二)周魯是同姓之國;(三)取‘思魯而迅速之意’”。從這裏我們可以知道,取名“魯迅”充分表達了他對母親、祖國的熱愛,以及時刻不忘奮力前行的嚴格要求。

(2)小説簡介

小説是以刻畫人物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説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

小説中的人物:小説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主要手段來反映社會生活的。

小説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種多樣:既可以概括介紹,也可以具體描寫;既可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也可以描寫人物的外貌;既可以描寫人物的行動和語言,也可以插入適當的議論;既可以正面着筆,也可以側面烘托。

小説的情節:小説的情節包括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有的還把高潮、結局提到文章的開頭,這種寫法叫倒敍。小説主要通過情節來展示人物性格,並表現主題思想。

小説的環境描寫是為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主題思想服務的。小説中的環境描寫,可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其中社會環境描寫更為重要。

情節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展開,人物也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活動的。

少年生活作文 篇5

曼德拉出生地位於南非東開普省特蘭斯凱姆巴謝河邊的姆韋佐村,特蘭斯凱曾是種族隔離時代四個獨立的黑人家園之一,首府是烏姆塔塔市,自11世紀開始這裏就是科薩人的居住地。特蘭斯凱位於凱伊河與納塔爾邊界之間,北依南非著名的德拉肯斯山脈,美麗綿延起伏的羣山與湛藍的天空相映成趣,顯得非常空曠和優美。這裏土壤肥沃,數千條小河保持着這裏的滋潤。姆韋佐村則是這羣山中的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甚至有點與世隔絕,曼德拉就出生在這裏。

曼德拉父親是姆韋佐酋長,曼德拉出生後不久,英國行政當局解除了他的酋長職務,家庭財政陷入困境,為此曼德拉母親不得不搬到姆韋佐北邊的庫努居住,在這裏,曼德拉度過了愉快的童年時代。曼德拉在他的回憶錄中説,他最難忘的回憶片段包括了在庫努小溪中玩耍以及拿着棍子打鬧的時光。《環球時報》記者在這裏看到,小溪已經乾涸,這裏也面臨着高失業率和艾滋病困擾,曼德拉仍被視為“帶來自由的人”。

曼德拉百年後葬在何處曾引起南非各界長時間爭論。在今年得病入院後不久,南非媒體再次梳理了可供選擇的方式:屍體防腐處理後長期供人們瞻仰,但過去去世的非國大領袖都沒有這樣先例;埋葬在東開普省家鄉家族墓地,回到親人旁邊,儘管這符合科薩人傳統,但該墓地太小,並可能帶來安全風險;安葬在博物館,建立紀念堂供世人瞻仰等。

儘管人們猜來猜去,實際上曼德拉早就作出了安排。1996年78歲的曼德拉遺囑表明,自己百年後安葬在偏遠家鄉的一個小山丘上,上面放上一個簡單的石頭作為標誌。今年6月曼德拉再次謝絕了將其安葬在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的建議,希望去世後回到家鄉庫努。曼德拉墓地距離庫努故居500米左右。小小的墓碑、遍地的坑洞、成羣的牛羊在旁邊吃草,曼德拉家族小小的墓地看起來一點也不起眼,人們需要經過一條小路才能達到。據科薩人傳統,只有早晨或晚上才能前往墓地訪問。據南非媒體報道,自6月開始,工人們開始修建一片佔地4公頃左右的草地,人們猜測這是曼德拉的墓地,數十棵開着紅花的蘆薈樹被移植到附近山坡,與他在出獄後為自己建造的橙紅色房屋相望。一堆巨石堆積在附近標誌着其北界。這裏埋葬着他已故的3名子女和一些親人。曼德拉家族透露,曼德拉的墓葬將列為私人地,不對外開放,但將在庫努建一座紀念花園,供人緬懷。

曼德拉的長孫曼達20xx年未經其他親屬同意,將曼德拉3名已故子女的遺骨從庫努轉移至大約30公里外的曼德拉出生地姆韋佐村,並建立曼德拉紀念館,同時希望曼德拉百年之後也安葬在此。這引起曼德拉家族其他成員的不滿,曼德拉女兒馬卡齊韋聯合其他家族成員將曼達訴至烏姆塔塔法院,法院命令後者將曼德拉3名已故子女的遺骨遷回庫努安葬。

曼德拉故鄉為其修建了紀念館,共分3個部分,一部分位於烏姆塔塔市,除了展出曼德拉一生為自由奮鬥的過程外,展品主要集中在1994年到退休這段時間的活動和獲得一些禮品與獎章等;一部分位於離出生地更近的庫努村,主要展出曼德拉小時候在這裏學習的經歷;第三個部分位於曼德拉的出生地姆韋佐村,主要展出曼德拉的少年成長曆程。其中烏姆塔塔的紀念館位於烏姆塔塔的一個山丘上,很普通的一座兩層乳白色西式小樓,紀念館的左側立着一個類似廣告牌的大牌子,最上面“歡迎來到納爾遜·曼德拉紀念館”,中間是紀念館外部圖像,下面是“國家的禮物,漫長自由路”,牌子的右面是曼德拉的大幅老年畫像。在烏姆塔塔紀念館,正對着門口的展示廳用類似沙盤的方式濃縮了曼德拉的一生;左面是1994年前的曼德拉,展示當年曼德拉在追尋自由與和解之路的艱辛與感悟;右面是當選總統以來曼德拉為新南非的民族和解與經濟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參觀紀念館,給記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曼德拉在各個歷史階段對人生和政治的感悟,“我迅速意識到我不得不依靠能力而不是遺產來走我的路。”“打敗老虎的唯一辦法就是馴服它。”“注意不要浪漫和不現實,許多自由運動的目標不是推翻現政權,而是迫使他們走向談判桌。”“我發現一個祕密,爬上一座高山後我唯一發現的是還有更多高山等着去爬。”……正是這些人生感悟昇華了曼德拉的思想,其精神世界發生鳳凰涅槃般的鉅變,將其從一個懦弱而又狂妄的鄉村男孩轉變成為一個南非精神的塑造者和領袖。

少年生活作文 篇6

清晨,太陽從天邊緩緩地升起,把天空染成了美麗的金黃色。

升旗儀式開始了,我注目着緩緩升起的五星紅旗,伴隨着國歌,五星紅旗到達杆子的頂部,隨風飄揚在蔚藍地天空下。

在校長將要向我們宣佈寢室的個人衞生時,我緊緊地握住拳頭,手心冒汗,心裏酸酸的很不是滋味,不停在心中默默地祈禱:“願神保佑,我們寢室的衞生能評為優秀。”當校長宣佈我們班女生寢室優秀的一剎那,我的小心臟都快從嘴裏跳出來了,心也由酸轉變成了甜。

終於到了我們翻越障礙的時候,第一關是快步跨越沙坑,我們班的胖男生可真是搞笑,身上多餘的贅肉使他們連跨越沙坑的氣力都使不出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最終才慢慢地爬了上來。恰恰相反,女生卻顯得落落大方、身手敏捷、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整個跨越沙坑的任務。接着我又挑戰了走獨木橋、爬木板、鑽沙網。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鑽沙網,大家像一條條小蚯蚓一樣趴在地上扭動身曲,匍匐前進,奮力向前追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完成所有“功課”。

下午,我給爸爸媽媽打了個電話報平安,當我一聽到爸爸的聲音,原本想好要説的話卻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在接通電話的同時又不知該從何説起,最後只簡單的説了一句,“爸爸,我在這裏一切都好,你們不用擔心,我很想你們”,便急急地掛了電話,原本在眼眶裏打轉的淚水再也不受控制地從眼中流了下來。

晚上,我帶着對父母,對家的思念進入了甜蜜的夢香。

少年生活作文 篇7

琴鍵上透着光,彩繪的玻璃窗,裝飾着哥特式的教堂,而誰又在彈奏青春的樂章?

  ——題記

十五六歲的我們正值花季,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困難。我們總會充滿希望,即使遭受暴風雨,也依然堅信陽光總在風雨後,即使跌倒一百次,也會有第一百零一次爬起來。

年少的情感

雖然這個年齡的我們開朗,活潑,但多愁善感的我們有時也會很無奈。這個年齡的.我們喜歡整天捧着言情小説,看裏面男女主角那感天動地的愛情,享受其中那頗有趣味的情感故事。有時看到高潮時,也會習慣仰頭45°角仰望天空,幻想自己什麼時候也能碰到屬於自己的白馬王子,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但此後緩過神來,也會不禁低頭歎氣,因為我們畢竟生活在現實生活中。

在這個年齡,我們多愁善感!

詩意的生活

享受着午後那舒適的陽光,漫步於校園之中,看學姐們那從匆忙的腳步,看學妹們那爽朗的笑聲,在看我們,如今的我們不在像學妹們一樣活潑、天真,也還沒到學姐們那種拼死拼活的戰鬥中。我們只希望能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小天地,享受那閒適的生活。

高興時,我們也會“返老還童”,一羣人在一起嬉鬧,看起來像傻瓜一樣無憂無慮。

在這個年齡,我們春意盎然。

追夢的少年

草坪上,一羣少年正圍在一起眉飛色舞的談論“我上大後要當一名醫生”,“我要成為一名老師”,“我要成為救世主”,不知是誰説的,所有人拋去了一個鄙視的眼神……果然是一羣追夢的少年!

燦爛的陽光下,和煦的春風裏,年少輕狂的我們正用青春的蠟筆描繪人生的彩圖。

在這個年齡,我們心高氣傲。

在這個年齡,我們敢愛敢恨、敢説敢做,敢拼敢搏、我們率真、我們自信、我們積極進取、我們充滿希望。在人生旅途中,我們開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歡樂,也有憂傷。我們學會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與擔當……在這個年齡,我們正書寫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少年生活作文 篇8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在故鄉小鎮讀小學五年級時,在老師的輔導下,班上的幾名同學演出了一出小歌劇。劇名已是淹沒於時光深處,但是劇情和劇中的一段唱詞,以及劇中人物的扮演者卻清晰地留在了我的記憶裏。

那是一出歌頌農業生產合作社和反映階級鬥爭的歌劇。幕啟時,在勞動中建立了愛情關係的一對青年男女,在山上一棵大樹下相依相偎,偶偶私語。姑娘的爹爹滿懷喜悦之情拿枝柳條登場唱道:

高高的山上一棵樹,

樹底下坐着兩個人,

一個是放羊的小夥子,

一個是——養蠶的好姑娘。

最後一句中的“一個是”與“養蠶的好姑娘”唱音抻得很長。

姑娘看見父親撞見自己與戀人的親密樣子,嬌羞地喊了聲爹。父親很滿意自己的女兒能和忠厚勤勞的放羊小夥子相親相愛,他祝福兩個年輕人即將開始新生活。三人站在山頂,指點山下發生了鉅變的小山村,暢談合作化美景,心中充滿了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豪情。忽然,小夥子發現一個反穿皮襖的人鑽進自己放牧的羊羣,持刀企圖殘害合作社的羊只,三人一起與這個壞分子展開搏鬥,擒獲了披着羊皮的階級敵人,保護了集體財產。

扮演小夥子的是瘦瘦臉上嵌着一個高鼻樑的Gao Yun Li。Gao住在小鎮南街,姐姐是小鎮業餘劇團裏的坤角兒,曾在評劇《秦香蓮》中演過公主。大概是受家庭影響,小小年紀的Gao也會在學校唱幾句二人轉或拉場戲。養蠶姑娘的扮演者叫Tang Gui Rong。Tang長得漂亮,會打扮,那時如果評校花,小鎮中心校非她莫屬。Tang很會演戲,聽説她離校後常在業餘劇團演出。當然,這是我們小學畢業以後的事了。養蠶姑娘的父親由Ai Hong Gui扮演。Ai住在小鎮北街東面一個大院裏,據説由於掌管家族大權的老家長不允許分家,他家老老少少一直共同生活在一個院落裏。那個年代,這種生活方式已很鮮見,更何況Ai家家族之大,在一條街上很有聲望,Ai家因此而成了小鎮上兄弟和睦相處的典範。Ai小名取自出生時的體重,叫八斤子。先天的體質和常年的家務勞動,給了他一身力氣。我倆常常結伴去割柴,比力氣論農活,我是不能與之相比的。演壞分子的叫Zhao Kui Xiang。Zhao也住南街,個頭還沒Tang高,較瘦小。其長相演反派人物很相當。

不知是由那出小歌劇加深了我對這幾位小學同學印象,還是由對這幾位同學之印象聯想起那出小歌劇,我中年之後每次回故鄉,都能想起這齣戲的戲裏戲外往事。漫長的光陰逝去,Gao Yun Li、Tang Gui Rong二人從未見面,住我父母家東面不遠處的Ai Hong Gui走上大街,與回鄉的我碰面幾次,大多時候我們只是交臂而過或簡單打個招呼。

此時的Ai,頭髮花白,歲月在他額頭和眼角刻下了一道道皺紋,少年時臉蛋上的兩個小酒渦深深凹陷下去,原來的胖胖圓臉拉長了,顴骨非常突出,牙齒脱落得參差不齊,嘴脣周圍長滿了花白鬍須。他那拿着鋤鎬農具或鋼釺鐵錘打石工具的手很粗礪,手背上凸起了根根青筋。這時我就想,我記憶中戲裏的老人總是年輕着,可如今那位少年卻真的老了。不知他還記不記得自己演過的小歌劇,還會不會唱“高高的山上一棵樹”了。由Ai又想那個放羊小夥子和養蠶姑娘及壞分子,他們今在何方?他們還記得自己當年的少年舞台往事否?

屈指算來,從那時至今已四十多年了,這麼久遠,行走在故鄉土地上的腳印都沉沒在歲月深處了。奇怪的是,我並不是舞台藝術愛好者,且又五音不正,是個名副其實的音樂門外漢,但是這出頗有時代烙印的小歌劇竟不時浮上心頭,並且仍能哼唱出劇中姑娘父親登場時那幾句唱詞,特別是最後“一個是——養蠶的好姑娘”一句,唱詞唱腔記得真真切切。

是少年時代的美好時光給了我如此深刻的記憶,還是一出小歌劇讓我感受到了少年時代的美好?我有些分辨不清。

哦,我的少年時代學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