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精選10篇)

欄目: 生活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9W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

現在的城市中生活節奏越來越快,許多以前應該靜心做,慢慢做的事都逐漸碎片化了,例如讀書,人們越來越傾向於那些網絡小説,而不是去閲讀那些名著;人們瀏覽信息不再通過報紙,而是網絡,我們每天會接受數以百計的碎片信息,這些會充滿我們的大腦,但卻記不了太久。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精選10篇)

碎片化最明顯的就是閲讀了,碎片化閲讀,就例如在網上看到段子一般,看見了笑一笑,轉發完以後就忘得乾乾淨淨,完全不記得之前讀了什麼,這種無意義的閲讀會讓我們的思維也隨之碎片化,我們思考問題也會變得片面……

以我為例,我自己的閲讀也變得碎片化,同我的同學一樣,我也很少靜下心來閲讀,我也會去閲讀QQ空間中的那些動態,看網上新出的段子,看那些作者編寫的短短的新聞,體育,動漫,樣樣都有。這樣的閲讀雖然讓我們在當時感到十分的愉悦,看起來又通俗易懂,但這對於我們的思維和知識沒有什麼增長。看完以後就會直接從腦海中消失,了無影蹤。而不像那些經典書籍,獲得的知識會留在腦海中,永遠伴着我們,教會我們知識。

歷史上的偉人閲讀從不會碎片化,古時的張溥有“七錄齋”,他讀書讀完就會開始抄錄,抄完一次燒掉一次,如此反覆七次,他便將書中的內容牢牢記在心裏,才有了後來的才思敏捷,“揮筆立就”;文學大師魯迅,在三味書屋中靜心閲讀,練就了最後的犀利筆鋒……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他們都是靜心之後成的才,絕不像現代人一樣浮躁的閲讀。所以説,我們應該靜下我們的心好好閲讀,仔細閲讀。

對於新聞閲讀也是這樣的,現在的新聞信息量大,但與我們的生活卻關係不大,閲讀這些信息會讓人們感到身心俱疲,新聞的質量良萎不齊,從而影響思維,對我們的思維產生危害。

碎片化的生活是互聯網普及的產物,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特產,我們不能否認它的存在,但我們要謹防它的危害,不要讓自己的思維碎片化。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2

人類步入21世紀,生活被冠以了一個新形容詞——碎片化。簡單來説,就是我們的每一天都不再專心執着地做一件事了,而是將每天的事情"打碎”胡亂"拼接"成一個碎片化的一天。

究竟是什麼讓生物碎片化呢?第一大原因必然是生活的快節奏化,不論是誰,我們都不得不去尋着那微笑的時間空隙去刷刷手機、休閒娛樂。科技的快速發展也被指認成罪魁禍首。40年前,人們根本不會想到手機的存在。而如今,各品牌手機互相競爭,微信、QQ都在使我們的生活不再是完整持續的生活,它們重重向人類生活敲下一拳。碎片化生活,就此誕生。

就拿碎片化閲讀為例,它就這麼一無是處嗎?並不是。也許僅僅在早上刷牙的3分鐘裏,我們就可以用手機瀏覽完當天天氣、微信朋友圈,甚至還可以短時間內看完一篇對熱門新聞的評價。碎片化的閲讀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好處,它將每日精華分揀好,擺好盤呈現在我們面前供我們觀看,一下子我們就瞭解了更多流行資訊,也不會再落時了。

可這時又不禁要問了,你真的記住這些了嗎?你記住引力波是什麼了嗎?你記住中國最新提出的政策了嗎?你只記住了區區5%的內容,剩餘的就隨着新內容的進入而消失在腦海。可以説碎片化的閲讀根本沒讓我們學到了什麼,甚至就在浪費時間。從未來考慮,習慣了碎片化閲讀的我們還能否靜下心來完整閲讀下一本書呢?我們早已習慣了為我們調減好信息的日子,已經變藍不再願意去自己勞動、整理知識。“碎片化”如今正吞噬着人們一直崇尚的勤奮自覺的美德。

迫於生活的快節奏,難道我們真的要被“碎片化”所控制嗎?可説到底,閲讀、購物只是一種形式,並不影響其本質。而關鍵的因素是人們抱着什麼態度去生活。

生活註定是碎片化,可倘若我們能以認真的態度去度過每一日,我想,碎片化生活的不利之處是一定能被消除的,取而代之,“碎片化”的利益將最大化。所以説,很難去判斷“碎片化”的好壞,最終的還是人們所持的相應態度。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3

今天我遇上了碎片化的社會、目標和方向。而現在我碰到了最大的問題,碎片化的時間。

碎片化時間指一天中無序,零碎的時間,我們的時間由眾多碎片和目標組成。過去沒有手機,無聊時,也就用許多方式度過如:閲讀、娛樂逛街。很快被手機等數碼產品捆住,無法自拔,包括我暑假時,沉迷手機,但當手機被媽媽收走時,我有些高興,發現曾經的娛樂方式又回來了。有時忙了一天,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只有小小的瑣事,時間就這樣成為了碎片。

説了很多我們學習一下管理時間的好方法,帶着記錄工具,我經常出門購物,我以前總是忘了或漏了要買的東西,直到家中才發現有東西我忘記買了,我經常做這種事,我開始想,一想到要買的東西就去買,這樣我遇上碎片化的時間,一直會浪費時間,有時還會耽誤學習和作業,也耗費了我很多的精力。這時,媽媽給了我一個辦法:可以帶一些便條,想到要買的東西記下來,等東西多了一次性去買就好了,這樣一來既節約時間,也不耽誤學習。我按這個辦法執行了一段時間效果見佳。

利用好碎片化時間也是一個好辦法,隨身帶上一本書,利用坐公交車、地鐵時看,看完了換一本。以前坐公交車時,在車站上無所事事的等車,而現在卻大不相同,手上拿本書,看看、寫寫批註,劃上佳句,用在作文上。在車上寫一些簡單易完成的作業,把“看風景”。

節約下來,看書也是不錯的選擇哦。在很累時,也要適當放鬆自己別勞累過度了,把要乾的列上份清單一一完成,也蠻有成就感的。

像這樣的方法有上百種,有選擇性的做就行了,這些方法只有一個目的把零散的時間拼起來,變成有效的大塊時間。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4

在當代社會中,隨着科技的發展,快節奏這個詞彙已經逐漸潛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不得不把事物簡潔化,分成小份一步步的加以完善,最終完成。而這,就是所謂的碎片化的生活。

有人會説,我的生活充實完整,何來的碎片化?其實不然,碎片化的生活正潛移默化地進入我們的生活。

以一名學生來講,碎片化的生活,最可體現的就是學業上的工作量。從以往的難以上學,到之後的可以上學,社會在進步,所以需要更多各式各類的人才。而怎麼發展和挖掘人才呢?教育是基礎。各式各類的學科的接觸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自然而然碎片化成為了安排好生活規劃的唯一途徑。舉個例子,在雙休日,從以往的,“少”工作量,到如今這個“培養全面發展”的目的的教育,在本校學習之餘,難免要去參加各式補課班。原本幾個小時能做完的作業量可能不得不分好幾個1、2個小時才能完成。對比舊社會的學習整體,可以説,學業也悄然進入了不得不碎片化的行列。

以一名正值17歲的少年來講,信息的碎片化則是更為明顯。網絡顯然已經成為年輕人交流的核心設備,網絡信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例如微博的熱搜,都是由一條條不同的信息拼湊而成。標題簡潔明瞭,立刻就能瞭解。相對於那些繁瑣的長篇大論,碎片化的信息更有吸引力。但這種碎片化的信息真的那麼卓越嗎?實則不然,凡事有利就有弊,碎片化的信息表示片面。而這就削弱了我們“突破片面看本質”的能力。導致了不同差異的理解甚至説是誤解,從而引申出一些由個人情感所表現的風氣不良的議論,也就是所謂的“網絡暴力”,按我的想法,這些娛樂八卦,一眼即過,與我何與也?又為何要因這些不必要的事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和詆譭他人呢?

碎片化正在逐漸侵蝕我們的生活。生活的碎片化,可以説是一劑良藥,也可以説是致命的毒藥。要看我們怎麼合理安排生活的碎片化。在碎片化之前,必須先要實行規劃化。合理的碎片化生活可以讓生活更加充實而有意義,反之,則會讓人壓力大到喘不過氣。我們該怎麼正確對待當代的碎片化生活,才是我們該思考的深遠問題。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5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手機電腦成了人類生活的必須品。碎片化閲讀更是被人們廣泛利用。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下碎片化的生活。

一位歷史學博士説過,我國從以前的竹簡到羊皮紙,到現在的書,從書到手機上的電子書,由於電子書的廣泛流行,我們以前用過的書,漸漸淡去。再這樣發展下去,以後可能在現代科技的帶領下,我們可能連課本都不用了,改為電子書,連走路都不用走了,用走路機,菜飯都不用做了,直接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這些高科技產品都會使人變得更懶惰。

在這個充滿科技的世界裏,人累小得像一粒沙子。現代的科技電子書,永遠也讀不出感情。比如用電子書讀蕭紅的生死場,永遠也讀不出悲涼和憂傷。用電子書讀寬容,永遠也讀不出作者作者的那種無憂無慮。讀平凡的世界,永遠也讀不出當時社會的窮生活。

現在科技的發展,很多人只會拼命的跟緊時代的步伐,把老的社會給遺忘了。所以,大家可以放下手機,多到圖書館裏去看看書,多到外面出去走走,放鬆下心情,陶冶一下情操。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6

新學期伊始的第一個週末,我決心好好利用這個陽光明媚的上午誦讀古文和英語,一來應對下下週的測驗,二來更為這個學期的學習樹立一個標杆。正當我誦讀漸入佳境之時,一陣悦耳的鈴聲響起……是同學打電話來問我小隊徽章的事。“我弄好了!馬上就發你們!”關了電話,我忙找出設計好的徽章,拿起手機,打開微信羣,對着它仔細拍好照片,發給了小組羣。剛完成,我突然發現最要好的朋友在微信的另一個羣裏張羅着生日派對去哪裏玩?心裏想着種草很久的幾家小店,我立刻查起了大眾點評,也參加到熱烈的討論中……時光如沙漏一般悄無聲息地流走,直到耳邊響起外婆那熟悉的一聲“吃中飯啦!”,我才恍然發現我計劃中的那個週末晨讀的標杆已經轟然倒塌。

這就是我們常遇到的碎片化的生活,和很多人抱怨的一樣,支離破碎,混混沌沌,毫無建樹。我們很容易把碎片化的生活怪罪給那通電話,那隻手機,還有那個無所不能的微信。碎片化的生活真的那麼糟糕嗎?離開現代的通訊設備,我們的生活就會井然有序嗎?

我外公恰恰有一段不一樣的體驗。那年,他膝蓋受傷住院治療。在這期間,受鄰牀病友的指導,玩上了股票。每天檢查的間隙,吃藥的空檔,化驗的等候中,他都在學習,看那模樣別提有多認真了,雙眼盯着屏幕,手指時不時地移動,時而露出沉思的神情,時而吶吶自語。當他治療完全結束的時候,似乎也成了半個行家,還結交了不少朋友。最關鍵的是學習股票讓他忘記了病痛,治療中總能保持超好的心態,恢復地特別快!

這又讓我想到今年暑假,我要參加的英國交流活動與鋼琴10級的考級應差陽錯衝突了,竟然只給我不到一週的準備時間。下了飛機後,拿到那張五顏六色寫滿活動的日程表時,我在心裏暗暗地做着安排。於是,結束每天忙碌的學校生活後,我總要想法坐在寄宿家庭的琴凳上,任由一個個美妙的音符從我指尖緩緩流淌,有時是在看電影的一時興起,有時是飯後的消遣,欣喜的是也能得到大家鼓勵的掌聲。甚至在參加教堂活動中,我也得到了一個在管風琴上演奏的機會——-這讓我的鋼琴老師都讚歎不已,也是那段生活記憶中最靚麗的琉璃碎片。在飛機上,在倫敦前往各大景點的大巴上,我總時不時地打開手機,帶上耳機,讓那幾首鋼琴曲美妙的旋律充斥我的腦海。這次經歷讓我如願地完成了兩件似乎水火不容的大事,感受到了碎片化生活的無窮魅力!

生活就應該是豐富多彩的,生活本就是碎片化的,那一件件我們經歷和要去經歷的不同的事情就像一個個五彩的碎片,當它們聚攏在一起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一個絢麗的萬花筒。我們需要做的是認真去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去完成那些或大或小的生活碎片,讓它們或和諧或爛漫或神奇或詭異地組合在一起,成就我們的獨特的人生。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7

在這個互聯網加的時代,我們的生活在不知不覺間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閲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

很多人會或許會對碎片化幾個詞表示疑惑,就拿閲讀為例吧。信息化的時代紙質書被各種電子書代替,你我總會有疑問拿到百度上艾特,當我們在搜索時,旁邊的小窗彈出來的一本書名讓我們尤為感興趣,便不由自主的點開了網頁,這次或許我們去看了一半兒,時間一長這本書的名字我們便遺忘了,於是這本書在我們腦海中就只有這一半。運用零碎的時間去閲讀零碎的文字,這即為碎片化閲讀。這種閲讀方式使我們無法好好的去閲覽一本完整的書,書乃精神之源,若我們不能去汲取足夠的精神食糧,我們便是廢人,國家且危在旦夕。

又例如社交,我們誰都會做的事,是需要自己去尋覓的,或是我們想交朋友,就必須見到真人與心交談一番後才會決定能不能與他交朋友,現在呢?在碎片化的社交中交朋友似乎簡單化了,我們只要什麼都不用做,也會有人發信息給我們,我們唯一要做的事就是些時間打開社交軟件,看到信息並回復,這朋友似乎就交成了。碎片化的社交真的很方便,但似乎在交朋友時的那份高興激動的感覺淡化了,在這種碎片化的社交中,我們的感覺似乎麻痺了。

我們終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那麼當整式生活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時,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某天我們或許會發現自己不會閲讀,不會寫作了。我們眼中的閲讀永遠只是為了快感而碎片化閲讀,我們眼中的寫作只不過是各類軟件上不過十數的評論吧,我們眼中的社交只不過是別人的問候,而我們眼中的時間或許只是零碎的。

那時的世界早已被數據化的電腦所替代,我們只是沒有熱忱,沒有靈魂的只圖方便的軀殼罷了。

站在現實的角度上,我們誰也無法判定碎片化的生活就是白白害而無一利的,24生活就是百利而無一害的,這一切只不過是我們的猜測罷了,能證實的唯一方法即為時間,時間是不會等待的,總有一天我們終會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在這一切來臨時,我們也許只能是被所謂的大潮流吞沒了……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8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有的是繽紛多彩,有的是震怒悲憤還有的是哀傷感歎;那你呢?在你的生活縫隙中,又是怎樣的呢?你會為此而感到歡樂、憤怒或傷心嗎?還是有別的不一樣的生活經歷或感受?

在我的生活碎片中,有的燃燒着瘋狂的怒火,有的沉浸在委屈的痛苦中,還有的一不留神,“撲通”一聲掉進了藏着糖果的蜜罐中。

其中有一個碎片發生在我的老家爺爺奶奶的山芋地裏。隨着國慶長假的如約而來,我們一家也懷着激動的心情踏上了回鄉的路。

告別了城市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鄉下的夜顯得特別的安靜,我們在鄉下的第一天晚上睡得很香,或許是一天的旅途勞累,也或許是枕頭上的麥穗香味具有催眠作用,躺下後便呼呼沉睡下去……

天漸漸地亮了,朝霞映紅了整個天際,奶奶家的大公雞早早站在院牆上扯開喉嚨大聲報鳴。這個點,爺爺奶奶已經在地裏幹活了,可我們還在舒服的被窩裏呼呼大睡,做着香甜的美夢。

“不好啦!不好啦!”我被這急促的叫聲吵醒了,睜開朦朧的雙眼,我看見滿臉焦急的奶奶正拉着媽媽的手説:“哎呀!你爸真是的!只顧着幹活,剛剛從地裏刨出來兩袋山芋,轉眼間就不見了,不知道被誰偷走了,真是個沒良心的。”“媽,您彆着急,我們再到地裏找找看看。”媽媽安慰着奶奶。我一聽家裏的山芋被偷了,一個骨碌爬了起來,穿着睡衣就往田裏跑。當我看着爺爺滿頭大汗的刨着山芋,而袋子裏只有零星幾個可憐巴巴的山芋時,內心已抑制不住我的憤怒之火,這個小偷的行為簡直太惡劣了!這可是爺爺奶奶每天辛勤耕耘的勞動成果,而這個小偷卻不用一絲一毫的代價去“拿”走它們,去享受別人的勞動果實。看到爺爺彎着腰,還在不停的忙碌着,我的整個心又沉浸在無比的悲傷之中。我要化悲痛為力量,為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爺爺一起刨山芋。想到這裏,我快速的回家去拿鋤頭。我推開爺爺家院子的門,頓時眼前一亮!鋤頭的旁邊,那兩袋山芋好端端的卧在那裏。難道是山芋自己飛回來了?心中的怒火與委屈頃刻間蕩然無存,我驚喜地邊往地裏跑邊喊:“奶奶,奶奶,山芋找到了!山芋找到了!”

奶奶聞訊回到了家:“啊!怎麼會在這裏。”奶奶感到特別的驚訝。

“阿姨,那兩袋山芋是我放的”聲音從我們的背後傳來,鄰居王叔叔路過停了下來,又説:“早上經過你們家田裏,看見你們老兩口在忙碌,你們年紀大了,我擔心叔叔扛不動,就沒和你們打招呼,直接搬了回來。阿姨,麻煩您和叔叔説一聲。我還有點事,先走了。”説完,王叔叔就步履匆匆的走了。我們甚至還沒有時間感謝他,原來好心人還是那麼多。

這次的事讓爺爺奶奶非常的感動!同時也深深地觸動了我。每次見到王叔叔我們都會對他説謝謝!而王叔叔總是説鄉里鄉親的,相互幫助也是應該的。而我每次聽見王叔叔這麼説,心裏總是暖暖的。是呀!人與人之間就應該這樣,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這樣的社會才會更和諧、更有愛!

當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你有什麼感想?我的感想是:把一切不美好的東西全部扔進蜜罐中,讓它們也嚐嚐甜的滋味兒!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9

在移動互聯網大為發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逐漸都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時間,碎片化的閲讀,碎片化的購物,碎片化的社交……碎片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我們的心態與認知。碎片化生活指的是我們的生活被分割成很多個零散的小塊。

活在這個時代,時間逐漸變成碎片化。人們總在感慨時間太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流逝。身處於碎片化的.世界中,我們似乎越來越難在這個嘈雜而紛擾的世界中有時間靜下心,享受片刻的安逸。一切都太快、太瑣碎、太複雜。

碎片化各種資訊充斥在我們周圍。以前需要三四天傳開的消息,現在十分鐘就演變出三四個版本。爆炸增長的信息非但沒有改善我們的生活,反而讓我們為其所累,不斷地分散我們有限的注意力。時間已悄然從我們的身邊流逝。碎片化閲讀導致人們缺少思考。

生活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我們似乎常常身不由己。時間又不自主的分割成一塊塊的碎片,計劃總是被一遍遍地打亂,不停地被外物所幹擾,碎片化的時間總是差不多的去幹不同的事,不知不覺就成了碎片化生活的奴隸。

但碎片化也有其優點,碎片化時間管理,能幫助我們挽回些流失的時間,在做某件事時,我們可以把任務碎片化或是可以利用碎片時間,我們都可以利用起來。身處於碎片化的生活之中,我們要學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通過碎片化的時間,可以節約很多的精力,去完成一些碎片化的事情,把整段的時間留給對我們真正有用的事情。對於更加珍貴的整段時間,我們更應該多加以利用而不是被無意義的事而碎片化了。隨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都被碎片化了。生活、學習、交友、工作,我們似乎很少再擁有整段的時間來做這些事,時間被他們所碎片化,我們或許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來利用這些時間,實現自己的目標任務。

如何合理的看待碎片化生活,利用碎片化,對這個時代的我們至關重要,我們應積極的對待它們。不管是碎片化還是整體,都將是我們的工具,無故盲目否定是愚蠢的,不能因為其缺點,就盲目加以排斥,但也不能無視其不足而濫以運用。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作文10

在這個數據大爆炸的時代,世界隨着信息迅速地更新變得支離破碎。信息的碎片化,閲讀的碎片化,購物的碎片化充斥着生活的每個角落。

人們時刻提到“碎片化”這三個字。什麼是碎片化?顧名思義,完整的東西被分割成諸多零塊。快節奏的生活下,我們用更短的時間瞭解更多的信息,碎片化的生活像一條無形的枷鎖束縛了我們的精神和靈魂。這樣的生活確實提高了我們的效率,刷刷微博就能瞭解各種娛樂八卦,逛逛網店就能購得所需,隨手百度就能解疑答惑……然而,我們的對事物的認知變的片面膚淺,喪失了對事物根本的探求思考,缺少了對智慧的追求,這一切使得我們的生活充斥這嘈雜和躁動。所以我們不能被碎片化的生活所支配,當我們遇上碎片化的生活,就要學會改變自身,讓我們的靈魂變的自由。

因此,在這碎片化的時代我們需要熱愛智慧,追求思想中的美好,這就是哲學,我們需要它將這碎片化的世界通過智慧和思考重新組建起來。如今哲學的領地日益減縮,碎片化的生活幫助我們滿足我們的物質生活,讓我們獲得精神的糧食閲讀也變得碎片化也法給予我們智慧的光輝。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要深入思考,敢於質疑。如今,我們獲取碎片化的知識,而又自以為是,在面對一條條信息大多數人選擇簡單接受,不會去弄清因果由來,更不要説去庖丁解牛,質疑思考了。蘇格拉底曾説“我所知道的唯一事情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碎片化的生活下,我們喪失這對智慧的追求和理性的思考。只有在碎片化的信息面前靜下心來思考,對世界的好奇,我們才能從這個時代奪回我們的靈魂。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要學會應用,不斷創新。碎片化的時代裏,我們獲取知識可謂唾手可得,經過思考和探索後就成為自己的學問,不可否認,碎片化確實帶給人們便利。真正有智慧的人運用知識,推動世界的進步。阿爾法狗打敗圍棋世界冠軍柯潔,這場著名的人機大戰讓我們看到科技的力量,人工智能不正是由碎片化的信息通過創新研究來改變着世世界嗎?我們要合理地利用碎片化給我們帶來的信息便利,通過我們的創新將這些碎片凝聚起來推動社會的發展。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們要活出價值,注重內心。問一下自己,我們內心真正需要什麼?平日裏,我也是個手機控做完專業,看看朋友圈裏的動態,讀那些“只有標題”的新聞和文章。這樣的生活裏,我是個奴隸,內心的喜怒哀樂被物質所牽動。碎片化的生活裏我們缺少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只有知道自己的價值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快樂。居里夫人正應活出了自己的價值,她的美麗才能跨越百年;孔子在那禮壞樂崩的時代,以他一道慣之,受後人敬仰。認清生命的價值,如今這個碎片化的世界會在我們心中融為一體,擁有最崇高的愉悦和幸福。

碎片化的生活是無法避免的,我們不能被這樣的生活壓迫得靈魂被禁錮,我們需要一種力量讓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尋求生命的意義,在碎片化的時代裏變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