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關於關注生活作文3篇

欄目: 生活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2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注生活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關注生活作文3篇

關注生活作文 篇1

今天,老師帶我們來到工業園區,進行了一次關於水污染的科技實踐活動。

一路上,無數的生活垃圾幾乎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沿途好幾家工廠的工業廢料源源不斷地排出,這些垃圾會被送到哪裏去呢?

沿着公路往前走,我們來到一條臭水溝邊。這條臭水溝的水呈棕黃色,在十幾米外都能聞到一股濃烈的惡臭味。

之後我們又近距離觀察水面和採集污水。水面上有無數的白色漂浮物和菜葉、塑料袋和礦泉水瓶等生活垃圾,污水仍在從一個洞口不停地冒出。顯然,我們一路上看到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料都被排進了這條臭水溝,又和這條臭水溝一起流入了長江和大海。

回到學校,我們將採集到的污水與天然的礦泉水做了一個對比,發現:礦泉水無色也無味,十分透明,而污水有色且不透明,還有一股很大的異味,放一會兒會有許多沉澱物。我們又分別將兩條金魚放入了污水與礦泉水中。我們發現,放入礦泉水裏的那條金魚依然自由自在地遊着,而污水裏的那隻金魚則死命掙扎,想往上面遊。可見污水對生物是有害的。

試想,我們的生活用水全部來源於長江,長江裏的水那麼髒,也許淨化後也不會完全地淨化乾淨,也會有許多對人體有害的的細菌等等,我們喝了這樣的水怎麼會不生病呢?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為保護水資源盡一份力!

關注生活作文 篇2

大約年前建造的城西幹道高架橋在夕陽在映襯下是多麼的雄偉。那是我回老家的必經之路,雖然有些時候,我覺得很礙事,便是我仍就很喜歡它。

最近,一件突如其來的事情——城西幹道高架橋要炸掉,改成隧道,聽到這件事,我為之一震。我那麼關注的城西幹道高架橋,便要毀滅在那濃濃的煙霧中。我們班對此事舉行了一次討論會,要大家就用“橋改隧”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討論會開始了。有的同學介紹爆破拆除的時間,有的`同學介紹爆破拆除注意什麼,還有的同學介紹利弊……

我先興奮地站起來説:“城西幹道的爆破時間是:3月17日水西門高架橋爆破拆除,4月14日,漢中門、清涼門高架橋爆破拆除,4月21日草場門高架橋爆破拆除,年1月隧道造好。”

趙金龍提高嗓門兒,大聲地説:“它倡導了‘以隧為主,以人為本,保護環境,凸顯景觀’。”

吳桐激動地説:“‘橋改隧’的好處是:地方大了,噪音小了,尾氣少了,壞處是一炸幾十個億沒有了。”

老師最後説:“但是如果先就想到建隧道的話,也就不會有這麼多事情了。”

關注生活作文 篇3

一篇作文佔了語文高考的半壁江山,寫作訓練卻難以在短時間內奏效,且不知以何為抓手,高考作文孕育思想,從關注生活開始。

寫作,從根本上説,是思想的孕育和表達。不少考場作文缺的就是思想,儘管語言華美,講究方法和技巧,但內容蒼白。那麼,怎樣才能寫出有思想的文章來呢?這就需要從關注生活做起,因為思想是生活孕育的,那些引起心靈微顫的日常之事往往是思想生成的緣起。

今年上海高考滿分作文的作者黃莎就讀於上大附中,那裏地處城鄉結合部,附近的小菜場有很多外來務工者,有次去買水果,她看到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趴在賣水果的攤位上,一筆一劃地寫作業,四周的嘈雜混亂,與男孩獨自伏案的小小身影形成的對比,讓她看出些許無奈與堅韌,還有樂觀與希望。這件小事引起她對農民工子女這一羣體的關注和思考,這才有了日後那篇寫農民工子女的滿分作文。

把來自生活的鮮活體驗和獨到的思想相融合,正是近年來許多優秀高考作文的共同點。那些遠離生活、注重概念的文章難免膚淺雷同,枯燥乏味。

一、小事不小,是因為它常常寓含哲理。只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加以分析,用整體的發展的眼光來進行考察,小事就會顯現出價值。一些同學害怕遇到哲理性的作文題,就是因為平時讓許多含有哲理的小事白白流失了。

被稱為史上最難的高考作文題“‘入乎其內’與‘出乎其外’”曾經難倒不少考生,但一名考生卻出人意料地從遊山玩水入手,把這個題目演繹得淋漓盡致,高考輔導《高考作文孕育思想 從關注生活開始》。文中寫道:到了杭州,若只是在湖濱一帶走走,是不行的。觀賞西湖,先須 “入乎其內”,——泛舟湖上,探訪小瀛洲,登臨湖心亭,後須“出乎其外”,——攀南高峯遠眺,上寶石山俯瞰。入乎其內,才能領略西湖深處的精緻嫵媚;出乎其外,方知西湖大略。此外,“入乎其內”,就是還要了解西湖的歷史人文底藴。 “出乎其外”,就是還要跳出來作橫向比較,比如説,西湖雖不比太湖浩渺,卻又比揚州瘦西湖耐看。如此,才算真正讀懂了西湖。

遊玩之事小矣,在此卻成了絕好的材料。作者從“內”和“外”、“入”和“出”這些既對立又有聯繫的觀點來考察西湖,談得很有真知灼見。這和作者多角度地觀賞西湖的遊歷有關,也和他具有了哲學意識有關。哲理並不神祕,它既隱藏於萬事萬物,又適用於萬事萬物。這大概也是近年來哲理性高考作文題漸見增多的原因,從關注生活、解讀小事中的哲理開始做起,才是寫好此類作文的治本之策。

二、有些生活現象的背後有着某種規律,不是滿足於對現象的客觀描述,而是加以歸納概括,思想就能更上一層樓。

許多人寫高考作文題“季節”,都只是停留在對四季自然現象的描述上。有篇作文卻這樣寫道:城市人已被季節所拋棄,上班族更是被迫遠離了季節。季節是一種秩序,而現代人卻是秩序的破壞者。季節正在馬不停蹄地消失。我們需要季節,而屬於唐詩宋詞的季節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如秋季般蕭瑟的現代社會。讀了這幾句高度概括的話,也許誰都能心生共鳴。作者説,起初他也想寫寫一年四季,但想到一件事就改變了主意。——鄉下的爺爺到城裏來居住,原以為他可以好好享受了,可是爺爺總是精神萎靡,便去問他,爺爺説,住在城裏,聽不到蟲兒叫,聞不到花香,看不到燕來雁去,吃不到自家院裏的四時果蔬,心裏鬱悶啊。——這不是説住在城裏找不到一年四季的感覺嗎?由此他想到了城市生活的悲哀一面,再根據自己的體驗寫了此文。如果説他爺爺的話僅是對現象的表述,而他的話則把爺爺個人的感覺上升為一種概括,一種思想。一件小事引發了他對季節的重新思考,這和黃莎寫作《他們》豈不有異曲同工之妙?

歸納瑣屑零散的生活現象,從中發現它們的異中之同,就能寫出感性與理性相交融的文章。

三、有些事雖小,卻值得細究;有些事雖司空見慣,卻有着鮮為人知的一面。所謂思想,就是抵達了事物深處的認識。

有位考生寫“細微深處”這篇高考作文時,就抓住了一件被人忽視的小事,——寫錯別字,如不少人會把“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中的“幽”寫成了“憂”,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的“生”寫成“升”。他對此先作了點分析:第一句中,“幽愁”和“暗恨”構成了對應關係,而“憂愁”和“暗恨”則不能。 “幽愁”的內涵比“憂愁”要豐富,有深廣而又難以訴述之意。第二句中,“海上生明月”中的“生”字氣象闊大,有出神入化之妙,誤為“升”字則是直接描摩,失了意境,且了無意趣。由此他得出結論:寫別字的原因決不僅是“粗心”二字能解釋得了的,它的深處是未能理解詩的內容,不會鑑賞它的美,同時寫別字這件小事還反映出未能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以及學習態度馬虎等問題。

“細微深處”這道作文題出得好。我們的寫作,如果既能敏鋭地捕捉到細微之處,又能對它的深處作一番探究,何愁寫不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