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魯迅 500字

欄目: 魯迅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W

魯迅_500字

魯迅_500字1

你把筆一揮,喚醒沉睡的人們犀利的目光總像有無盡的思索,你彷徨在是非的邊緣,用整個生命對世界吶喊,那聲音久久迴盪在人們的心裏——一代又一代。

魯迅 500字

今天我讀了魯迅的作品——《故鄉》,讀了這個小説之後,我知道了黑暗的社會中,人性會變得扭曲,也是因為了這個社會拆散了多少對真摯的友情。就拿他母親給他的禮物來説吧。他本是一個讀書人,可他母親卻給她許了一個“村姑”就是他最大的無奈。在《故鄉》這篇文中他記憶深刻的便是他兒時的夥伴——閏土。

魯迅先生用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寫成了一個對比,更加強烈表達了這個社會當時的真面目。

小時候他們的關係是親密無間的沒有主與僕之分。他依然是那個可愛,見多識廣的他。我依舊是那個在高牆深院的我。可是中年閏土中的閏土卻是一個有五個孩子的父親,整天掙錢養家,生活很困難,這時我們已經沒有之前那樣的關係要好,因為我們漸漸長大了,都明白了自己身份的高低之分。閏土變了,一切變了都變了,都不是我想要的那個結果了。

人的命運,我覺得不完全是由自己掌控的。故事中的人物閏土以堅韌的性格,執着的態度與生活搏鬥,可最終仍不費力氣摧殘了我們的關係。

這就是我國的一位大文豪:一個身穿樸素的中式長褂,一個短短的頭髮刷子似的直豎着,一個濃密的鬍鬚成一個隸書的“一”字。……他就是魯迅。

魯迅_500字2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為了路”——魯迅。

談起中國文學,人們就不得不提到魯迅這個名字。魯迅,一位為“五四”運動搖旗“吶喊”的人;一位為美好童年“朝花夕拾”的人;一位為所有反對白話文而把他們送進“墳”的人;一位會“故事新編”的人。

這位大作家年輕時曾在日本留洋,也正是這一經歷才造就了這位偉人的“棄醫從文”。更為大家所熟悉的魯迅或許是在中年時期:總是穿着長衫,蓄着濃密的鬍子,一手夾着枝短煙捲,目光始終凝視着遠方……他是一位長相極為普通得人——不看着照片下的註釋“五排右起第二位”還真不能一下把他從眾多師生中剔出來。

魯迅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一個疼愛他的妻子,一個他疼愛的兒子周海嬰。記得海嬰曾經回憶起自己的父親,説過,他小時候十分頑皮,一旦犯了錯誤,父親就會用報紙捲起來打他,父親對此解釋説:“這樣打,雖是教育了,但也不會痛。”

正是這一位父親,平凡的父親,平凡中卻透着偉大。

在他犀利的筆鋒下,誕生了一位位栩栩如生的人物:阿q、祥林嫂、閏土、孔乙己、車伕、趙老爺……這些活生生得人,在魯迅的引導下同封建思想作鬥爭,掃除一切腐朽,有了他們魯迅不再獨自彷徨,越寫越勇,愈寫愈利。魯迅在黑暗中堅持不懈地磨練着他的手中的筆,逬射出片片火花,最終用這閃着寒光的鋭器在混沌中撕開了口子,讓中國的文學又踏上了光明之路。

正如魯迅所説的那樣:“在他那巨大的背影之下,才愈發顯出我的‘小’來。”一個普普通通的魯迅帶給我們的卻是一種特特別別的感受,特別的平凡,特別的勇敢,特別的堅定,閃耀着特別的人性光輝,燦爛而又奪目的。

魯迅_500字3

有那麼一個人,他是中國現代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他是大文豪,是民主戰士,他就是魯迅先生。

在我心中的魯迅是愛書的。當他把書買回來後,他一定要仔細地檢查一遍,如果有問題便會向商家換一本好的書。魯迅先生,看書的時候,一定要把桌子擦乾淨,再去把手洗乾淨,最後才能認真地看書。魯迅先生,很討厭翻書的時候,把書握上角。我以為魯迅先生翻書的時候,都是十分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握上角。

在我心中的魯迅,也是十分珍惜時間的。魯迅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意擠總還是有的”。也確實如此,魯迅先生無論有多麼忙,總會擠出一些時間來看書或是寫作。他通常一整天都在寫作或是讀書。如果魯迅先生累了就躺在座椅上看書,他認為這就是休息。也有人問過魯迅:“你是天才嗎?”魯迅先生只是笑了笑説:“哪裏有什麼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寫作上。”魯迅先生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還很愛惜別人的時間。只要是他參加會議,從不會遲到。絕不會叫別人等他。如果他和別人有約定,也從來不會遲到。不管是狂風還是暴雨,不管是下雪還是洪水。他總不會遲到。魯迅先生曾經説:浪費別人的時間和圖財害命沒什麼區別。”

魯迅先生就是這樣,我會永遠記住他。

魯迅_500字4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為豫才,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後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為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裏,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家庭的變故對少年魯迅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天真活潑的童年生活結束了,他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他經常拿着醫生為父親開的藥方到藥店去取藥,拿着東西到當鋪去變賣。

家庭的變故和變故後的人生體驗,也使魯迅從少年時候起就親近下層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農村,因此他與農村的孩子們成了朋友,與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戲,有時也一起到他們家的地裏“偷”豆子煮了吃。在他們之間,沒有相互的歧視和仇視,而是相互關心,相互友愛。

1898年,18歲的魯迅,懷揣着慈母多方設法籌借的8塊銀元,離開家鄉進了南京水師學堂,可後來又改入南京路礦學堂。魯迅在南京路礦學堂期間成績優異,使他在畢業後獲得了留學的機會。1902年,他東渡日本,開始在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後來進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他選擇學醫,意在救治像他父親那樣被庸醫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譏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的健康狀況。魯迅想通過醫學啟發中國人的覺悟。但他的這種夢想並沒有維持多久,就被嚴酷的現實粉碎了。

魯迅_500字5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魯迅,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想必魯迅這個名字一定是家喻户曉了吧。以前,我只是聽説過魯迅,並不知道他是誰。現在,通過語文書的學習,魯迅先生的印象已經在我的腦海裏紮了根。

他熱愛祖國,曾在日本留過學得他本可以穿着一身優雅紳士的西服,卻天天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不離身。他頑強不屈,勇於鬥爭。當時的社會無比黑暗,反動勢力也無比猖狂,不斷地搜刮民脂民膏,窮苦人民的生活幾乎沒有一絲曙光。而魯迅先生用他那鋭利的筆寫下了一篇篇猶如鋒利匕首的文章,刺向了敵人的心臟,使敵人們一次又一次的恐慌……

我心中的魯迅,是那一團火。那團火,温暖了整個中國、甚至是整個世界的窮苦大眾!我眼中的魯迅,是那一滴水。那滴水雖少,可它滋潤了所有人的心,使每個人的心靈受到了淨化,從而使社會不被黑暗所籠罩,把人們完完全全地從黑暗的無底洞中拉了出來

還記得藏克家的那首懷念魯迅的詩《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是啊,魯迅先生為祖國為人民心甘情願地奉獻,他的拳拳愛國心,他那冷峭而深重的文字,都如同他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高大而不朽。

魯迅先生是一株野草,更是一個英雄,是他點燃了幾代中國人奮發的星火,是他用鋭利的眼光為我們指引前進的道路。如今,魯迅先生已經離開我們八十四年了,但他雖死猶生。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滄桑如何鉅變,魯迅先生的精神都將與我們同在!

魯迅_500字6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説:“您留給了我們一筆巨大的物質精神財富,其中有您愛國愛民的精神,有您關心幫助他人的品格,有您對讀書的思考,有您不朽的作品。但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是您對珍惜時間的感悟。”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説:“我十分認同您説過的一句話:哪裏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了。沒錯,您是名副其實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您把一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您從來沒有虛度光陰,浪費時間,甚至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刀刃上。您珍惜時間的精神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説:‘‘您不但珍惜自己的時間,還珍惜別人的時間。您和別人聊天時,從來都是長話短説,如果別人邀你赴宴,您只有早到,從不遲到。您用‘時間就是性命,無端地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是謀財害命’表現了一切!”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説:“我以前做事馬馬虎虎。晚上老師佈置大量作業,可我依然看電視,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渾然不知。爸爸媽媽不知罵了多少遍,我也改不了這個壞習慣。自從在書上學習了您的故事,我奇蹟般地改掉了這個壞習慣,懂得了珍惜時間。”

魯迅先生,我想對您説:“您對時間的感悟讓我受益匪淺,我會好好珍惜時間的,謝謝您!人總跑不過時間,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擁有的時間裏跑快幾步,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裏幹更多有意義的事情了。”

魯迅_500字7

石板路,舊木窗,石庫門,啊!我走進了魯迅故里!

魯迅,這位婦孺皆知的大文豪,曾經就在我腳下這片土地生活過。

現在,我順着他的蹤影,追到了“三味書屋”,這是魯迅先生小時侯讀書的地方。我隔着柵欄,遠遠地看見魯迅的位子。方方正正的課桌椅,上邊的油漆已部分剝落了,隱約可以看見一個小小的“早”字。我的腦海裏不禁浮現起小魯迅用功的樣子,他趴在課桌上,品味着詞句,整理着筆記,思考着問題——同學們都奔進後花園玩鬧去了,只留他一人在學習。想着他的模樣,我又望了眼魯迅那看似非常普通的座位,仿拂嗅到了一股書香味兒。

遊好了“三味書屋”,我們又七彎八拐,到了百草圓。這裏不在像“三味書屋”那樣安靜、嚴肅,倒有點活潑、天真的味道。我望着泥牆根一帶,發現那兒早已爬滿了碧綠的爬山虎。在叢叢綠葉中,隱隱約約可以看到淺淺的、環形的裂痕——這大概就是小魯迅拔何首烏的罪過吧!順着泥牆根走,我們的視野開闊了——菜畦、皂莢樹、石井欄……看!這些菜花真漂亮!小花黃燦燦一片,如金光灑在大海上,真迷人。它的菜杆高高的,綠綠的,散發着活力。看這高高的皂莢樹,它枝繁葉茂,鬱鬱葱葱的,投下一片陰影,供人乘涼。走着走着,我看見了盆栽的五針鬆。用手一抖它的小花苞,花粉就蔓延開來。這麼多,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

走進魯迅故里,我也走近了小時侯的大文豪。

魯迅_500字8

照片中魯迅先生是一位與孫中山先生長得很像的文縐縐的大叔,他倆都留着不長不短的八字鬍,身着筆挺的中山裝。他向上揚的嘴角看着那樣的和藹,可就是這樣一位和藹的大叔,文筆與思想卻是那樣犀利,懾人心魄。

魯迅先生的文章看過後,會讓人心頭有一股説不出的傷心,為主人公的悲慘的命運而難過。這種感覺就像濃霧一樣籠罩在心頭揮之不去。善良且希望是有喜劇結局的我怕悲劇。由此,我腦海中劃出一個奇特的等式:魯迅=憤青=批判=和藹=悲劇。

《孔乙己》一文中,“我”以一個酒館學徒的身份目睹着整個過程。酒館老闆,客人和“我”對孔乙己都表現的是嘲笑,不耐煩,與冷漠。可憐的孔乙己老實,靦腆地回答着,臉一紅,反而又成了大家的笑料。當孔乙己問“我”會不會寫“茴”字時,“我”應都懶得應。孔乙己失望地走了。讀到這一處,我的心一陣痛。我不禁想問:在這些人自顧自取笑別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社會底層人員的尊嚴?!如果換作一個官老爺,誰又敢如此放肆?是不是在欺軟怕硬呢?都長着一雙勢利眼,看誰有權有錢就巴結……

當文章尾聲説孔乙己最後一次用手走來喝酒,雙腿因僅竊了一本書而被打折時,大夥不但沒有同情與憐憫,反而變本加厲地侮辱他;老闆明知孔乙己沒錢還要他還19個大錢,並因此對他再次取笑一番。這些人是不是早對世界的悲劇麻木了?這些人還有沒有人的靈魂?

魯迅先生寫悲劇但這些悲劇正是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魯迅_500字9

筆,是人類最平凡的一種東西。但是,魯迅先生卻將它看成了一把大刀,揮劈着對於反動、對於不進步、xx的組織和制度。魯迅先生可謂中國文學的巨匠,他一生著作太多,擁有中國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他以筆為刀,開拓中國新文學革命之路。

魯迅先生真可謂是個天才,連美國記者史沫特也這麼稱讚過。她在文中寫到,魯迅竟連一個“恐懼”詞語都不懂得,具有一種極深的輕蔑心。並且,他又善於譏嘲和諷刺,甚至令人琢磨不透。魯迅先生總是顯得很有精神,神采奕奕的他再加了無窮的智慧,無不顯示出他不失中國人的尊嚴,即使用過一大堆筆名,但誰也不知這是他文章。可以這麼説,嚴肅的時候幾乎令人感到緊張,平靜的時候以讓人不深其中。

魯迅先生在彌留之際,曾有他的夫人和朋友勸他出國。可是,他怎麼也不肯離開中國。他説過“不能在中國這種危急的.歷史關頭離開。”好有骨氣的一句話。我不曾想過,魯迅先生是怎樣的面對國家,話説投筆從戎,真讓人敬佩。要是魯迅先生現在世上,我們哪裏會曉得他那非比一般人的冷靜與嚴肅,那種不倔的勁頭。説實在的,魯迅先生真得太不一般了,這種天才就如説奮筆為戎。

魯迅先生,享有盛名的大作家,又有不比常人的精神,為中國文學奉獻一生。滿骨子流淌着一股中國人不屈的血,真正體現出中國人的骨氣。

魯迅_500字10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週末讀了《我的朋友魯迅》與《直面與正視--魯迅與我七十年》,我對魯迅有了一個更深刻的瞭解,原來我眼中的魯迅是高高在上嚴肅的大人物,但我看了書之後,感覺他從那個冷冰冰的高台上走下來,抖動着他的小鬍子,親切地和我聊天,像一個慈愛的叔叔。

我眼中的魯迅是慈愛的。魯迅對海嬰十分的關心,定時的為他照相,還在照片上題字。每次海嬰生病時,魯迅也會很細心的照顧。在《記憶中的父親》裏熱水澡的那回,讓我對魯迅父愛的理解更深刻,每次都是海嬰先洗熱水澡,其次才是魯迅,魯迅有胃病,先洗熱水澡固然最好,但他還是會先讓兒子洗最好的熱水。這時,魯迅並不像一個義正辭嚴用筆桿子戰鬥的文學戰士,而是一個問着孩子洗澡洗乾淨了嗎的父親,在温暖的浴室裏被温熱的水蒸汽環繞。在火爐旁,一家人聚會時,也會讓我十分難忘,不論海嬰説了什麼忤逆的話,也不會生氣,而是記到日記裏當做玩笑話,再説與他人聽,魯迅是一個充滿父愛的父親而不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

我眼中的魯迅也是一個堅強的人。在胃病犯了的時候,即使痛到不行,也就是抱着懷爐繼續寫作,就算胃痛也不會拖着一天不寫日記,他經常用轉椅扶手頂着上腹部,長久不動,希望可以減輕他的疼痛,但從不耽誤自己的工作。在書中海英也寫了魯迅,有時候每天日記中都有胃病,但他仍然每天接待客人、買書、寫信、寫稿等事從未延誤。我從這裏可以看出魯迅在病痛中仍然堅強,而沒有屈服。在被各種各樣的人諷刺,批評或誹謗時,也沒有退縮,而是直接面對,為了人民與他們鬥爭。

這就是我眼中的魯迅,一個慈祥又堅強的人。總的來説,在我眼裏他不再是一個神,而是一個也會喜怒哀樂的人。

魯迅_500字11

將手中的筆化作戰鬥的長矛,為祖國的事業獻出寶貴的一生,將人民的吶喊當成前進的動力,為大眾訴説無處發泄的憤怒,將革命的光芒比為堅實的盾牌,為中華民族的崛起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他,就是天上最亮的那顆啟明星,我們最敬愛的魯迅先生。

遇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遇到了那個天真頑皮、活潑好動的魯迅。先生要他好好讀書,他偏覺得背書無聊,偷偷跑去捉蟲子,摘花花草草。也愛聽長媽媽講故事,聽到好笑的片段,會比誰都笑得厲害,聽到恐怖的事,也會嚇得縮成一團,躲進長媽媽的懷裏。百草園及三味書屋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都深深刻在他的腦海中。

遇見《社戲》,我遇到了那個不暗世事。毫不拘束的魯迅。幾個小夥伴傍晚一起去聽戲,水波悠悠,直醉人心,回來的路上去摘豆子吃,吃的那麼香甜。一路上説説笑笑,有滋味,難怪他會説:“至今,我再沒有聽到過那夜似的戲,沒有吃到過那夜似的好豆了。”江南水鄉柔柔的美,小孩子們歡快的笑,都讓我的心靈為之顫動。

遇見《故鄉》,我遇到了那個靜坐沉思、眼光犀利的魯迅,市井小民楊二嫂的貪婪,鄉下農民閏土的操勞,兩個小孩子的友誼……都被刻畫得淋漓盡致,叫人讀起來欲罷不能。筆與紙接觸的那一剎那,猶如綻開點點紅梅,人物性格躍然紙上。人性的險惡,人心的變故,童心的純潔……讓人不得不拍手叫絕,同時,也對當時的社會現狀陷入深深的沉思。

魯迅先生用他的長矛,揭開了封建社會的面具,為人們打開一扇新的窗户。他刺痛了社會的神經,將鮮活的血液重新注入到中國人民的身體中。

遇見魯迅,遇見一個不同的時代,遇見一個嶄新的自我。

魯迅_500字12

魯迅,原名周樹人,別名周樟壽,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中國現代無產階級的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以及中國現代文學史的奠基人,讀完他的自傳,這個陌生的偉人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我心中的魯迅是謙虛的。魯迅他在別人面前從不會誇耀自己,但你在他的自傳裏卻找不到任何炫耀自己的語句,反而,作為知名作家的他,對自己的創作成果只是一筆帶過,如“我在留學的時候,只在雜誌上登過幾篇不好的文章。”這個“不好”,着實體現出了一代偉人魯迅的謙虛品質,正如他所説,不滿是向上的車輪,由於他的謙虛,他才在人生的最後幾年筆耕不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可我,有一點兒成績就大呼小叫、四處炫耀着自己芝麻般大小的成績!難怪總是進步不大啊!

在我心中,魯迅是珍惜時間的。他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時間,緊張地工作。他愛惜時間,總想在較少的時間內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經説過:“節約時間,就等於延長一個人的生命。”他不僅愛惜自己的時間,還愛惜別人的時間:他從來不遲到,決不叫別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也總是冒雨準時趕到。

在我心中魯迅是關心愛護青年的。要不他怎麼會誠心誠意地為一名遭人歧視的青年工人推薦好書?怎麼會接待來訪青年五百多名?怎麼會親自給青年回信三千五百多封?

讀完魯迅的自傳,我覺得他被毛主席稱作“中華民族革命的主將”被人民稱為“民族魂”確實是當之無愧。

魯迅_500字13

在紹興停留的三天,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魯迅故里了。

眾所周知,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文學家、革命家。他因“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而被人們稱為“民族魂”。他一生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深受後世景仰。

8月7日清晨,我們來到了魯迅故里。

遠遠望去,魯迅雕像十分清晰。他手持着香煙好像在思索着什麼,旁邊站着幾個頭戴着氈帽的小銅人。聽導遊説,那位穿着最為樸素,笑得最甜的,便是魯迅的好哥們——閏土。我彷彿看見他與魯迅開心的在百草園中捉蟋蟀。

走進三味書屋,就像魯迅在書中所描繪的一樣,“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便是我先生家了。第三間是書房,門中掛着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下面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我們來到了一間與“三味書屋”極為相似的屋子,便開始了我們的第一堂課。

戴上瓜皮帽,我彷彿看見了魯迅小時候的快樂時光。阿q、祥雲嫂、楊二嫂等人物也映入了我的眼簾,讓我感觸很深。有的人過得淒涼,有的人過得圓滿,但只要勇敢的面對生活,這就是人生!

穿上長衫,我好像回到了魯迅在私塾上課的時光。我不由得想起了“早”字的故事:……有一回,父親重病,魯迅一大早就去買藥,可回來時先生已經開始上課了。先生見他遲到就生氣的説……第二天魯迅一早就來到學校,在書桌右上角包刻了一個“早”字,心裏暗暗許下諾言:以後一定早到,不再遲到了!

以後,我一定不能遲到。這是魯迅告訴我的。是的,正如現在莊老師説的:“連不遲到都做不到,你還能做什麼。”

由於時間緊迫,我們都帶着心中的不捨離開了魯迅故里。我一定還會回來,還會……

魯迅_500字14

我國有這樣一位大文豪:他身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鬍鬚成了一個隸書“一”字……他,就是魯迅。

那麼在我看來,魯迅是一個關心進步青年的人。

我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魯迅先生穿着破爛衣服去理髮店理髮,一位年輕的理髮師打量了他一下,以為魯迅是一個乞丐,於是就胡亂地理了幾下,於是魯迅也亂抓一把鈔票給那位年輕的理髮師,理髮師便數了數,呀!他猛地一驚,多了許多錢!他的心裏樂開了花,真想魯迅多來幾次理髮。

過了一個月,魯迅他再次來那家店理髮,那位年輕的理髮師認出了魯迅,就笑容滿面地給魯迅細心地理髮,理完後,魯迅他細心地給年輕的理髮師錢,理髮師數了數,咦?怎麼錢剛好?他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魯迅,魯迅他便笑着説:“前一次你亂理我的頭髮,我也就亂給你錢,但今天你仔細地理頭髮,那我也仔細的給你錢……“聽到魯迅的一番話,那位年輕的理髮師慚愧地低下了頭。當我看到這裏時,我心想:魯迅他的教育方式真特別!

當我們學到《一面》時,才更加覺得魯迅他是一個十分關心進步青年的。文中的阿累在一次支內山書店買書時,買書的錢不夠,沒想到魯迅竟在內山書店躲避敵人,為了讓年輕人可以汲取豐富的知識,他把自己譯的書送給了年輕人,可見魯迅關心愛護進步青年。

社會的未來就是現在進步青年的,人一定要有知識才能創造未來,魯迅他把希望都寄託給了進步青年,進步青年是不能用外表看人的,也不能用自己的快樂放在別人身上的……應該要平等對待每一個人。

魯迅呀!你真是一位關心進步青年的學者呀!

魯迅_500字15

魯迅原名周樹人,毛主席曾評價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他用筆桿子代替槍桿子奮鬥一生,被譽為“民主戰士”魯迅先生在我們九零後眼中好像是文學壇中的“神”。

為什麼要稱他為“神”呢?因為他在有限的生命中,撰寫和翻譯竟高達640多萬字,平均每天寫20xx字,這真是太了不起了,不稱他為“神”那該稱他為什麼呢?魯迅先生貪的是精神食糧,他可以一天不吃飯,他可以一天不休息,但他不能一天沒有精神食糧。魯迅先生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了工作上。他不怎麼吃魚,因為他覺得吃魚太浪費時間,魯迅先生不願讓別人浪費他的時間,他曾經説過“時間就是生命,無辜浪費時間就等於圖財害命”。這可見時間對於魯迅先生的重要性。魯迅先生到晚年還説:“倘能生存,我仍要學習。”正值黃金時代的我們又怎麼能浪費時間呢?

魯迅先生在少年時看到國人有許多的都患病,他決定要學醫。但後來他發現拯救國人的肉體不如拯救國人的思想,於是他決定當作家來喚醒國人的靈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正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先生在1936年10月19日5時30分辭世後,他的作品並未因他的辭世而“腐朽”而是逐漸出現在課本上供人們學習。到現在他的作品已經佈滿中國各地甚至世界。

先生已去,精神永存!

Tags: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