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家鄉的餈粑作文(4篇)

欄目: 家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2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餈粑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鄉的餈粑作文(4篇)

家鄉的餈粑作文1

每年臘月,我都要和外公外婆去打餈粑。

記得去年臘月二十五,我和外公、外婆、表弟來到打餈粑的地方,外公把已經泡好的糯米交給打餈粑的人。他們先把糯米放進一個大蒸籠裏蒸,大約四五十分鐘後,米蒸熟成了米飯,然後就一盆一盆地舀出來放在一個油亮的圓石槽裏,兩個身強力壯的叔叔各拿一個“T”字形的粑錘,你一錘我一錘地在圓石槽裏打着,一直要把米完全打爛成一坨。打好後,他們就用粑錘把一大坨圓圓的餈粑挑出來放在一塊乾淨、抹了油的青石板上,幾個動作麻利的大嬸先把大大的餈粑捏成一個一個的小圓球,捏好後手手掌在上面按一下,再拿一塊乾淨的、也抹了油的青石板把餈粑壓扁,這樣,圓圓白白的餈粑就做好了。

回到家,要把餈粑放在桌上晾一下,晾乾後,就把它放在桶子裏泡水,這樣就不會讓它裂口,又保存得久。餈粑不能生着吃,它可以煎着吃、煮着吃、燒着吃……糯糯的,綿綿的,像吃軟糖似的,味道好極了。

家鄉的餈粑作文2

我家住在江漢平原沙洋縣黃金村。這裏沒有什麼秀美奇麗的風景,有的是肥沃的土地,有的純樸的民風民俗。

俗話説,“大人望種田,小孩望過年。”這話一點也不假。我們的家鄉一過臘月初十,年的味兒就顯現出來了。你聽:“嗷、嗷——”那是殺年豬時,大肥豬的哀嚎;“啪、啪……”“咚、咚……”這是做餅子時揉麪和擀麪皮兒發出的聲音;“哈哈哈……”那是農家女發自內心的歡笑聲。

説到過年的一些習俗,我更忘不了老家打餈粑。

説起餈粑,大家也許一點兒都不陌生。

餈粑是用蒸熟後的糯米飯放到石槽裏用石錘搗成泥狀製作而成,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我們家鄉打餈粑,一般是提前近一個周泡糯米,爺爺告訴我,泡糯米必須是用“臘水”浸泡,立春後的水浸泡就不行了。臘月裏“打餈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興興的,親戚鄰居都來相互幫忙。我們小孩子們都知道,一做餈粑就快要過年了。這一天,最高興的就是我們小孩子了,蒸糯米飯時,我們小孩子總要守在灶台邊。“媽媽,糯米飯怎麼還不熟呀?”這是弟弟急切的聲音。“去去去,一邊站着,媽媽都不急,你着什麼急?”這是我對弟弟違心的訓斥。其實,我已經把口水都嚥了好幾遍了。

“飯熟了——!”媽媽一陣歡快的叫聲,讓我們立刻興奮起來。媽媽給我和弟弟各盛了一碗糯米飯,還加上白糖。“哇,味道真是美極了!”

得到極大的滿足後,我又隨着糯米飯冒出的熱氣一路追逐,來到打餈粑的現場。只見爸爸、鄰居家的叔叔們早已做好了準備,他們脱下厚厚的棉衣,高捲袖管,一同躍躍欲試的樣子。糯米飯倒進了小缺裏(聽爺爺説,過去打餈粑用的都是石臼)爸爸、叔叔們開始搗起來,當糯米搗成膠狀時,在一旁的爺爺趕緊把缺裏膠狀的東西扒出來放在門板上,可能是由於太燙的原因,爺爺不停地用冷水沾手,還在手上沾上點米麪。已成膠狀的糯米泥在爺爺的手下不住地揉着,不一兒會,糯粑就做成了。爺爺做的糯粑大多是長方形。

“媽媽,什麼時候可以吃餈粑?”饞貓式的`弟弟天真地問話,引得滿堂哈哈大笑。

我們家鄉的餈粑,在吃法上大多以煎為主,還有炸、炒、煮等做法。但是,不管是哪種做法,那味道真是好極了!

朋友們,你説我家鄉的餈粑怎樣?來嚐嚐吧!

家鄉的餈粑作文3

伴隨着爆竹聲和五彩繽紛的煙花,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

家人已經忙着準備年夜飯了,爺爺、父親和大伯在屋子裏準備飯菜,母親和奶奶正在擺放餐具,我和哥哥負責剪窗花,貼對聯。

夜幕降臨,每家每户燈火通明,張燈結綵,洋溢着歡樂的氣氛,我家也不例外,開飯了,我們全家人都圍坐在一起,爺爺端上來許多美味佳餚,其中有我最愛吃的餈粑,也是俗話説的“打粑粑”。

爺爺知道我最愛吃,年前特意多做了些,那糯米的特有味道,叫我垂涎三尺,爺爺總是催我多吃幾塊,望着可口的餈粑,熟悉的年味兒也就在脣齒間盪漾開來!

爺爺告訴我,每逢過年的時候,鄉親們都會多買些糯米,把糯米用温水泡上一天一夜,然後用竹篩把水瀝乾,瀝乾的過程中,還會沾上竹篩的清香味,然後放在木桶裏蒸上1-2小時,接着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石器深盆裏,叫上幾個青壯年男士,用特製的木棒“嘿哈,嘿哈”地打起了餈粑來,趁熱時越用力打,打的頻率越快,味道越好,打好後,用竹簸箕倒出來,這時已經是大大的糯米糰了,稍微涼會,然後盛一碗涼開水,手沾上涼開水後,開始把大大的糯米糰分成一個個碗口粗的糯米糰,表面用水抹光滑,中間用“一點紅”點上---象徵着紅紅火火,做好後完全冷卻後,就變成“打粑粑”了。過年或者來客人了,就拿出來吃,用水煮軟加點紅糖,那特有的味道美極了,還有用油炸過後,也是美味可口,回味無窮。

餈粑也是父親和大伯小時候最愛吃的”點心”了,父親小時候,家裏還比較窮,有這個餈粑可謂是天下美食了,鬆脆酥軟的麪皮配上甜蜜的糖汁,一口咬下去,滿嘴流油,每次説起,父親的嘴角總會浮現出孩童一般的笑容。

餈粑,是一份記憶,也是故鄉的特產,更是過春節濃濃的年味。

家鄉的餈粑作文4

談起家鄉,便不由得想起家鄉的餈粑。小時候,最喜歡過年了,不僅僅是有新衣服可穿,煙花可看,更為重要是有餈粑可吃。

每到過年,咱們鄉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這家打餈粑,還沒打的近親鄉鄰就都去幫忙了,等到自己打了,打過了的又會來幫忙了。小時候,最喜歡站在旁邊,看大人們打餈粑。那時節,打餈粑的場景是我最愛看的,打餈粑的聲音是我最愛聽的。

終於到自家打餈粑了,把糯米曬乾了,洗淨了,上了氣蒸。蒸到九層熟的時候起鍋,兩個大人提起甑把,疾步走進院落,兜頭倒進一個巨大的石臼裏。爸爸和叔叔舉起手腕粗的棗木大棍“呼兒嘿喲”地打起來。因為糯米很黏,所以每打一下就會由我媽媽把木棍的糯米給“擰”下來。這打餈粑很有講究,要求“快、準、穩、狠”四字,手中的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如此這般,叔叔和爸爸早已是雙頰通紅、大汗淋漓。這時,糯米被打成粘乎乎的一個大團團,然後爸爸和叔叔用木棍把米團架起來,擱上已撒好麪粉的案板,分成大小不一的小團。剛做好的餈粑是軟的,從木模裏拿出來後,手腕一抖,餈粑在空中轉了幾個圈,圓圓地落在曬席上,再蓋上被單,等温度降下來就好了,或者手粘蜂蜜或茶油,先搓坨,後用手或木板壓,做得光滑漂亮。小餈粑做好後,由心靈手巧的媽媽再做幾個大的。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徵“五穀豐登”,又顯示了農家人的熱情好客。

忙了一整天,看着那些還不能吃的餈粑,可急壞了我這隻饞貓。幸好奶奶看了出來,敲了敲我的小腦袋説:“就你饞!”然後拿了個餈粑帶我去了火坑旁。她用火鉗架在火坑上後,又小心翼翼地把餈粑放上去烤,過了一會兒再翻個面,烤熟後的粑粑變得更白更胖了,不一會兒,香味瀰漫整個屋子。奶奶把餈粑拿起來去碗櫃給我包了點酸菜遞給我,早已迫不及待的我奪了過來,隨即咬了一口,這次的香味在我口中瀰漫開來,香香的,焦焦的,脆脆的,還酸酸的。因為粑粑很黏,還總愛粘牙,所以要嚼很久,嚼完後還很享受地舔舔嘴脣,回味剛才的美味。

現在,我彷彿又看見大人們在打餈粑,而我站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