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0篇)

欄目: 家鄉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5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選10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不同,我家鄉更是別具一格。

在廣東潮汕地區,一直以來,每個人的一生都要舉行一個成人儀式——出花園。也就是説,你從今天開始,就從花園出來了,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具體禮俗是這樣的:有十五歲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農曆的正月十五為孩子舉辦一次隆重的儀式,是個人生的轉折點。還要用三牲果品(雞、鴨、鵝和水果類)拜別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了,不再是終日在花園裏玩鬧的孩童了。

出花園的孩子要穿上紅皮鞋、吃公雞頭,所有食品都要吃一點,因為傳説明嘉靖年間潮州狀元大欽小時候沒錢,但在路邊對上了對聯,得到了一隻公雞和紅皮鞋,父親為大欽燙了雞頭吃。後來,大欽果然得中狀元,名揚天下。還有的用榕樹枝、竹枝、石榴花、桃樹枝、狀元竹、青草各一對合十二樣泡水給出花園者沐浴。

在我們普寧市,當天要吃炸豬腸和肚,並且邀請小朋友于地下圍着竹箕,同時進食,祝賀出花園者“換上了成人的腸與肚”,和童年告別。

潮汕人有着與眾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別喜歡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豆乾”,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飾品,而且非常喜愛醃製的佐餐小菜(主要用於喝粥時),如,鹹菜、菜脯,以及精緻的小食蠔烙、肉丸等。尤其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後仍然回味無窮。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過最出名的還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遠進聞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與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構成的一個開發體系。潮菜中不僅有名貴的燕窩、魚翅、鮑魚烹製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色菜。如地瓜葉做成的“護國菜”芋頭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許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色茶藝。小到用水,大到沖泡,品嚐都很講究。

潮汕農村傳統民居樣式很多各有着生動形象的名字,例如“四馬拖車”、“四點金”、“下山虎”、“爬獅”。簡單介紹一下吧,“四點金”是潮汕獨特的村居,舊時只有殷富顯達的家庭才能建造,建築格局有點像北京的四合院。“下山虎”房屋的建築在潮州農村較普遍。建築格局比“四點金”簡單,少了兩個前房,其餘基本一樣。“四馬拖車”也稱“三落二火巷一後包”,是“四點金”的複雜化。無論是“四點金”還是“下山虎”潮汕民宅有個突出特點就是裝飾,故有“京華帝王府”和“潮汕百姓家”之説。

不論是潮州的“出花園”、飲食、民居還是功夫茶,都有着獨一無二的特點。

家鄉的風俗作文2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回到老家——山東。

每到臘八那天,我們一家在天上還有星星的時候就起牀了,臘八節一定要吃臘八肉,我大姨夫從冰箱裏拿出了一大塊豬肉,只見他把肉放在火爐上讓它解凍,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讓豬肉變得花花綠綠的,接着大姨夫讓我把肉遞給爸爸,只見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開,刷完酸糕水的豬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兒和香味兒。

吃完臘八肉,就該喝臘八酒了,雖説臘八酒有酒字,但裏面只是用葡萄、梨、蘋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飲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還可以把臘八酒和帶氣的無味蘇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過完臘八就到了小年,這天男人們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們會去集市上買年貨,而我們小孩兒就在田野裏玩摔炮。

又過了幾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殺豬、清理豬的內臟,而我們小孩兒在屋裏的炕上玩耍。一小時、兩小時、三小時過去了,豬肉終於烤好了。爸爸拿小刀從豬身上割了一大塊兒的肉讓我們吃,我問爸爸為什麼要把整隻豬一起烤,不分成幾部分?爸爸説:“因為這樣可以象徵我們一家圓圓滿滿。”

吃完閤家飯後,我們土家的年也就算是過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兒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3

深秋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一羣羣大雁飛向温暖的南方,果園裏的果子被摘光了,樹上光禿禿的,地上鋪滿了落葉,田野裏的稻子收割了,原本金黃的海洋變得只剩下了灰色的泥土。

但是,在我的家鄉里,確實另一番景象。農家院子裏卻非常熱鬧,因為我看到人們正忙着曬秋天的果實呢!家家户户的水泥曬場上鋪滿了金黃的稻子,粒粒飽滿的稻穀享受着陽光的温暖,人們每過三十分鐘用曬穀板給它們翻個面,這樣每粒稻子都能曬到太陽了。有的人家在曬橙黃色的胡蘿蔔絲,先把胡蘿蔔洗淨,再用刨子刨成很細的絲,鋪在竹匾裏,幾個太陽一曬,就能把它曬得又幹又脆,然後就能泡上一杯温暖的蘿蔔絲青豆糖茶了,真是紅綠相間,又美又甜啊!

農家院子裏的曬秋,還有更多秋天的果實。我看到了翠綠的青菜,掛在了一根長長的竹竿上,大小不一的南瓜越曬越甜,還有紅豔豔的辣椒,一串串火紅火紅的就像過年時的鞭炮,還有紫紅的番薯舒服地躺在地上曬着太陽呢!

曬秋,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悦,還給我帶來了秋天的温暖。雖然大地一片蕭瑟,但是農家院子裏卻是五彩繽紛。

作者:許博倫,長興縣實驗小學

家鄉的風俗作文4

湛江,一個著名的海港城市,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不僅風景優美,而且還有很多獨特的習俗。今天我就帶大家見識一下吳川的元宵節。

在我們吳川,我們經常會吃一個叫做湯圓的傳統東西,這種東西是用糯米粉包裹着花生餡和芝麻餡一個小圓圓的圓形小球,只要取一鍋熱水就可以把它煮熟了,這種東西我們都很喜歡吃。

今年的元宵很特別,買不了湯圓,我只能自己試一下包湯圓,我首先準備好了糯米粉,和一大壺熱水,然後和成麪糰放入冰箱醒發一會兒。

接下來我準備好了花生,芝麻,紅糖,白砂糖,等等的餡料,把花生打成碎,加入紅糖,就變成了紅糖花生餡,把芝麻和白砂糖一起攪碎,那就變成了芝麻餡,這兩種新料經過加熱之後都會變成液體,所以做成爆漿湯圓不是夢,當然我做了這兩個是經典的餡料,別的人還會弄紫薯餡吶,芒果等等。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取出麪糰,把麪糰搓成一個小圓球,然後按壓碾平,成為一個薄薄的小圓餅,我便用勺子包入餡,捏和,滾成一個小圓球,放在一邊,但是我做麪糰的時候不小心用了温水,所以麪糰粉粉的一動就爛,每做一個湯圓都難的登天,只不過想到爸爸媽媽姐姐們吃到了這些湯圓幸福的笑容,我還是堅持了做了下去。

做了一個小時終於做好了十幾個大小相等的湯圓,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鍋洗乾淨,然後放入水把它們煮沸,放入湯圓用筷子攪拌一下,防止粘鍋,過了幾分鐘,湯圓煮好了,我洗完碗,用碗乘着湯圓,給了給我的家人們。

我們一邊看着月亮吃着湯圓,看着煙花,説着笑。我想:這個元宵也許不像之前那樣喜慶,但是也過得美好。

我喜歡元宵節,更喜歡我的家鄉!

家鄉的`風俗作文5

去年的除夕,是我最難忘的一天。遠在外地、多年未回家的爸爸媽媽回家過年了,我們全家最終團聚了。此時此刻,全家人圍坐在一桌吃着香噴噴的年夜飯。“爸,這幾年,你辛苦了!”我爸爸舉起酒杯對爺爺説:“感激你對孩子們的照應,來,我敬你老一杯。”奶奶一個勁地給我們姐妹倆夾菜,全家人吃呀,喝啊,一個個笑容滿面。我和妹妹更是歡樂無比,因為在農村,我們小孩子平時根本上不了飯桌,今日卻能夠像大人一樣圍着桌吃,盡情品嚐着豐盛的美味菜餚。

吃過飯,大人們收拾飯桌,我們小孩子耍耍鬧鬧,等着爸爸媽媽給那盼望已久的壓歲錢。不一會兒,爸爸媽媽喜氣洋洋地將包好的大紅包交給我和妹妹,妹妹拿着後樂得手舞足蹈。我鄭重地打開一看,裏面有10元錢和一張小小的卡片,卡片上寫着:“祝萱萱新年歡樂,學習提高!”我頓時樂壞了,雖然爸爸媽媽給我的壓歲錢並不多,但卻表示了他們的一番心意,那張小小的卡片,飽含了爸爸媽媽對我的無盡的愛。當時,我激動得差點流出眼淚來。

“噓……啪……”四處響起了煙花聲,我跑出門一看,一朵朵煙花陸續上升,半空中猶如佈滿了五彩的繁星,頓時,整個世界便變得奼紫嫣紅。一束束各色的火花如彗星墜向大地,使黑夜變成了白天。我的爸爸也拿出煙花,只見他點燃煙花上的導火線,一瞬間,只聽見“嗵”的一聲,一束煙花便升上天空。我抬頭仰望,只見空中如彩星閃爍,美麗無比。在此起彼伏的煙花聲中,爺爺奶奶樂呵呵地説:“此刻的時代真美啊!”許久,響聲漸漸消失,整個世界逐漸恢復了寧靜。這時,不知是誰喊了一聲“繼續放煙花呀,別讓除夕夜缺少熱鬧呀!”“嗵……噓……啪……”一聲緊之後一聲又熱鬧起來了。直到半夜,那熱鬧的場面才漸漸消停了,人們慢慢地進入了夢鄉,但還有許多地方洋溢着笑聲。今日,一想起當時那壯觀的情景,我還想停在那一刻,停在那充滿歡樂祥和的世界裏。

這個除夕,是我最難忘的除夕。因為它熱鬧,因為它充滿歡樂,更因為它讓我享受着爸爸媽媽在家時的温暖、幸福。這個除夕,我完全沉浸在爸爸媽媽對我的祝福和關愛中。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的家鄉在一個山鄉小鎮,那裏雖無都市的繁華,卻有着自我獨特的韻味,尤其是家鄉的大秧歌,更是村中的一道亮麗風景。

提起大秧歌,那可是家喻户曉。家鄉的男女老少,哪一個不能扭上一段呢!每當過年過節的時候,大街上響起咚咚的鑼鼓聲和優美的嗩吶聲,這聲音像一種號令,聽到的人們陸陸續續的來到街上。他們有的手中拿着扇子,有的拿着手絹,有的一家老少全都出動。頓時大街上變得熱鬧非凡。

看,大秧歌扭起了。雖然隊伍多是中老年人,可他們腳步輕盈,姿態優美,動作極為協調。尤其手中的扇子和手絹,舞弄得出神入化,盡情的揮灑着內心的喜悦和幸福。一些青年和孩子,心裏也些發癢,不時地加入隊伍。一條條彩色的“長龍”也在不斷加長。隊伍的四周圍滿了觀眾,他們一邊欣賞,一邊嘮着家常,自在悠閒。吹嗩吶的不時地變換曲調,秧歌的隊形和動作也隨着變化,讓人久看不疲,這樣喧囂的場景一向會持續到夜深才結束。

家鄉的大秧歌,不僅僅是人們每年的精神大餐,也是節日慶典不可缺少的項目。每當這個時候,秧歌手們便身着彩裝,那種孩子們喜歡的“大頭娃娃、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粉墨登場,為節目增添無限的喜慶。我們這些小孩子在人羣中躥動着,追逐着,嬉戲着,心裏別提多開心喲!

啊,家鄉的大秧歌,你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你就像陳年的美酒,醇香甘美,醉着家鄉人的心。

家鄉的風俗作文7

八月十五中秋節,這是誰都知道的。中秋節賞月和響月餅更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今天正是八月十五日,也就是中秋節。為了以表孝心,我準備為父母買月餅。我還只是一個十歲的學生,我沒有很多錢,但偶爾也會有零花錢,因我的父母都是要在這裏打工的,再加上我又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所以我的家裏並不富裕,所以我的零花錢也不多。我以前攢了一些錢,本來打算攢幾十塊給我遠在故鄉的妹妹買一套衣服寄回去的,但想到爸爸、媽媽平日裏的辛苦,我就花了一部分錢去買了一盒果味月餅。

當我把月餅送到父親面前的時候,父親笑得都合不攏嘴了。隨後,父親對我和母親説:“生活再窮迫,在中秋佳節,也應該意思意思,不説去酒店吃大魚大肉,也不説買幾千幾萬的東西,這幾塊十塊的月餅總歸還是要吃的,”“對呀!雖然我們一家五口的生活不富裕,可還不至於吃月餅也沒有錢。我的二妹和小弟現在還小,以後長大了,要上學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去哪兒籌錢,”突然,媽媽説了一句:“快吃吧!蒼蠅都要來了。”父親説:“這小小的月餅的含義大不相同,我們千萬要注意,可別掉啊!哪怕是一小塊也不行。”

我看到他們吃的時候不禁湧出了幾行眼淚,這是幸福的淚水。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爸爸媽媽對這些月餅的看重。因為這月餅代表了我的孝心,所以她們很看重。我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這樣會得到最美麗、最珍貴的東西——真情!反之,則會得到世上最醜惡的東西——個人利益。擁有了真情,親情,就代表擁有了財富,但擁有了金錢卻不代表擁有一切,希望同學們記住:人世間的真情才是最珍貴的,;因為真情是用金錢買不到的,還有,你們千萬不被金錢所迷惑,錢不是萬能的。

我因為擁有了真情而驕傲,不為擁有了錢而高興。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我的家鄉有着奇特的風俗。

在春節走親戚的話,就是要拿着大饃,它形似倒扣的鐵鍋,色白而已。底盤若海碗粗。兩個大饃,論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饃的習慣,不知從哪個年月起,演變成了凡是親戚家有長輩,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還是叫啥,過年走親戚,都必須拿大饃,而且必須成雙。

從我媽媽那個年代到現在,在我看來,大饃是一種禮節,是一種威儀——不僅僅是恭敬,絕對是百姓人家的一種威儀。

姥姥隨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媽眾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記事起,我家收的大饃在親戚中就最多。大饃中隱藏了好多祕密,這祕密是姥姥發現的。每在親戚走了之後,姥姥看着裝滿幾個大瓦盆的大饃,總是一副很滿足的模樣。不過,姥姥會將大饃分開存放,她指着一對大饃説,這是誰誰家拿的,他家最窮,外層是白麪,裏面一準兒是紅薯塊兒,為了夠重量,還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發酸;又指着另一家的大饃説,這一家窮得不很,外面是白麪,裏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麪;最後,老人家會指着僅有的幾個大饃,説:“這是城裏親戚拿的,都是純好面的,留到最後吃。”

在平常的時候,我的家鄉經常會在一個指定地方請專業的人來表演唱戲,或者是有人在結婚,寶寶滿月的時候也會請歌舞台來為我們表演。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奇特而又神祕。

家鄉的風俗作文9

我的家鄉在無錫,那裏有山有水風景秀麗,也有着各種傳統節日,而我參與最多的是無錫的清明節

每年的四月份春暖花開是無錫最美麗的季節,在那個時候所有的花兒都綻放起來,那些樹鬱鬱葱葱,綠油油的草地上花兒都顯得格外美麗。可是往往在這個美麗而又寂靜的時候,總會迎來我們那悲傷的節日——清明節。

記得每次清明假期,我家的國外親戚都會來到上海一起開車到無錫去掃墓,看一下已去世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和一些已過世的親戚。我們會上山去燒香祭拜,我總會見到那些大人都會拿着花,在那兒默默地祈禱。掃完墓後我們還總是會去參觀以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的老房子,爺爺奶奶們也會回憶起他們小時候的點點滴滴。每次聽着他們的述説,我都會幻想起老人們的童年,讓我身臨其境彷彿回到了他們的年代。看好老房子後我們會在一起聚餐聊着閒話,每次清明節的聚餐都是一天中最開心的時候。總是在這個時候,他們都忘記了剛才的憂傷,都會談論着各自的將來。

這就是我家鄉無錫的清明節,有悲傷、又有歡樂,又有童年的回憶,又有豐盛的美食,這些點點滴滴都構成了我們每次回家鄉的常態。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耳邊不時響起弟弟在背語文書上的春節童謠,但是跟我們這兒的風俗還不太一樣。這不,來看看我們的臘月二十七,在幹什麼吧。

這一天,媽媽又把車子開到了奶奶家,只見門前幾輛車的齊刷刷地停成一豎排,媽媽也將車子停在了這一行列中,我和弟弟都走下車來,滿臉的疑惑。奶奶走過來,把我和弟弟拉入了人羣。“奶奶,這是在幹嘛呀?”我好奇地問。“今天我們要請車神呢。”我依舊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什麼是請車神?為什麼要請車神呀?”奶奶笑了笑,説:“請車神就是我們的一種風俗,這也是人們對平安出行的一種寄託。你們倆在旁邊看着,不要瞎動東西。”

估計是時辰到了,只見爺爺搬了一張小方桌擺在所有車子的前面,奶奶在屋裏端出一個大豬頭,一隻大公雞,還有一條鯉魚,都是熟的,整個的放在方桌上。然後爺爺又拿來一瓶酒三個酒杯,三雙筷子,一個香爐一把香放在方桌上。只見爺爺先在三個酒杯裏倒了一點酒,然後拿起三根香,將它們舉至略微高出臉龐,彎下腰拜了三拜,站起身,把三根香插入了香爐。而一旁的奶奶呢,嘴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一頭霧水,問道:“奶奶,為什麼要在這兒倒酒呀?難道我們要在這裏吃飯嗎?”“這裏可不是給我們吃的,這些酒和菜都是給車神們用的。”奶奶回答道。説着,就拉着我和弟弟在方桌前的一個草把子上磕了三個頭。

磕完頭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又繞着這些車走了一圈。只見幾輛車子的頭都朝向同一個方向,我一一走過每輛車子,現在中間的這輛車子上放着一個果盤,我腳墊了墊,想看看果盤裏都放了些什麼,只見裏面放着幾個紅紅的、誘人的大蘋果和幾根黃黃的嫩嫩香蕉,還有桔子等。弟弟饞得垂涎三尺,剛想伸手拿來嚐嚐,就被奶奶攔住了,“現在還不能吃,要先讓車神吃,等會請完車神再拿下來給你們吃,吃個蘋果,平平安安”。

忽然,我看到了媽媽、爸爸和爺爺每人手裏拿了一個草把子,一袋紙錢,沿着車子的輪胎,走着,走到一個輪胎前就跪下來開始磕頭,每一個輪胎旁都要磕三個頭,並且燒一把紙錢。只見他們雙手合併,兩手高舉過頭,然後身體向下傾,兩手再分開,放置身體兩邊,那樣子是如此專注,每個動作都做得真心實意。家裏的車子只有他們三個人開,所以要他們三個駕駛員磕頭。而奶奶也不閒着,又開始唸叨了:111、115、919……車神們,你們趕快來吃哦,多拿點錢去用用,保佑我們一家開車在外平平安安……我也在心裏默唸着——保佑我們全家出行平安。

一圈磕下來,爺爺他們又回到了小方桌前,又在杯中倒了些酒,過了一會兒再倒一次,共要倒三次。別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哦,媽媽、爸爸和爺爺又一次回到了車上,他們將車子都朝前移了移,奶奶説:只能往前,不能往後退哦。這也寓意着以後一路平安、一帆風順。

現在車子越來越多了,大家都希望自己開車一路平安,也就有了請車神這個風俗,也不固定在哪一天,一般是春節前的兩三天,有的人家就在車子前面燒點紙錢,有點去寺廟裏請……不管哪一種形式,都是寄託了人們對平安出行的一種渴望,是啊,誰不希望可以出入平安呢?其實,每個開車人自己也是“車神”,遵守交通規則,小心行車,會“保佑”大家出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