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注重家庭家風家教的作文

欄目: 家庭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2W

注重家庭家風家教作文篇1

注重家庭家風家教的作文

“校有校規,家規家規”是人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但一問到“你家的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這些問題,同學們就會傻眼了。

我家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的更遠!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堅定的基礎,踏出堅定的步伐,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記得在小的時候,我每次去和好朋友玩兒,都會忘記爸爸或媽媽規定的時間回家,玩兒的盡興的時候就會很晚回去。讓大人們很着急,於是媽媽就對我很認真地説:“我們是怎麼規定的時間,為什麼每次都不遵守規定,這麼晚才回來。現在我們就規定,同樣的錯誤不可以犯三次,同意嗎?”我點了點頭,並向媽媽保證下一次一定遵守規定,按時回家。

好景不長,我的老毛病又犯了。一次暑假的時候,我的作業完成了,就去找朋友玩兒,媽媽告訴我最晚六點半回家,不要影響別人家吃飯的時間,我同意了。我們玩兒得非常開心,她的媽媽再三邀請我在她家吃飯,我欣然的接受了。過了一會兒,媽媽打電話要我回家,我只好乖乖的回去了,因為已經超過七點半了。一回到家,就被媽媽狠狠的批評了一頓。我知道自己的錯誤是沒有準時回家,並且在別人家吃飯不光打擾了別人,也給別人帶來負擔。暗下決心,絕不再犯。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家風、家訓、家教”是什麼。“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家就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如果沒有“家訓”,那麼就會把後代寵壞,只有讓他(她)知錯就改,然後再慢慢教育(她)。我想這就是“家風、家訓、家教”吧!

注重家庭家風家教作文篇2

什麼是家風?我理解家風是每個家庭祖祖輩輩總結積澱的生存、生活經驗。在農耕社會,勤儉持家、尊老愛幼、以善待人、平安是福、忍讓為安等是大多數家庭的共識;在文化素養較高的家庭講究耕讀傳家、好學上進;在經營商業流通的家庭把和氣生財、誠信為本作為家訓。這些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家風。當然,還有的家庭橫行霸道、恃強凌弱、坑蒙拐騙等,這是壞家風。

在一個家族、一條血脈、一個姓氏從古至今的興衰變化中,家風和遺傳因子一樣起着主導作用。我們在歷史上看到,有的`家庭因為戰爭、災害、政治等外部因素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背井離鄉,但是隻要有一個人在,這條血脈還會延續、崛起,繁衍生息、以至興旺發達。而有的家庭富可敵國,富貴一時卻很快轟然倒塌,家破人亡,走向衰亡。究其原因,一個家庭的興旺發達不在於一時的富有,不在財產的多少,而在於良好的家風。我們不可能永久代替子女做事,卻能夠幫助子孫後代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使得一代更比一代強。

家風靠家教,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姓氏、一條血脈環環相扣的鏈條中的一環,繼承先祖遺風,把自己這一環抓好,並且從幼小的孩子抓起,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把良好的家風融化在子女的心靈和血液之中,使其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這是一代代祖宗的希望,也是使血脈永久延續的根本。

家風是變化的。俗話説,村看村、户看户,外甥看老舅,侄女看親姑。看什麼?就看他們如何做人做事。把看到的故事在家庭成員中交流、探討,吸取其中的經驗教訓,這就是學習、觀摩的過程,就是充實、調整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做人做事的體驗變成準則,變成思想觀念,變成自覺,左右着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即使外人不讓你那麼做都很難。家庭每個成員的共同自覺,就是家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一個社區、村落中的大部分家庭共同認知的家風內容,就是村風;一個社會共同認知做人做事的原則就是民風。民風也是一種文化在其人民中的共同表現。民風的水平決定着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中,就包含了無數家庭優秀的家風,先哲們經過仔細觀察、深入思考、高度概括優秀家風形成的《弟子規》,把優秀家風具體化,條規化,稱之為“聖人訓”,作為自己家庭和全社會的行為規範。這些規範經過歷史的橫流不斷衝擊錘鍊,至今仍顯示出無窮的魅力。

優秀的家風並不是高深、玄奧,令人感到不着邊際的大道理,嚴格的説,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常識。關鍵是要把這些常識性的東西變成每個家庭成員的自覺。

產生於四千多年前到五千五百多年前的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如今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古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已經衰落,而中華文明其所以能夠綿延至今,就是因為以儒釋道文化為根本,幷包容其他文化的精髓融入在每個家庭,世代相傳的結果。這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最大軟實力。

注重家庭家風家教作文篇3

家,給人以温暖。它是人們的唯一定所,是人們的避風港灣。但是,家要有家的樣子,不能亂七八糟,沒有規矩。有句話説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如果一個家庭,沒有規則,只有溺愛與包庇,那請問這是一個家嗎?家原本是一棵參天大樹,是一座巍然聳立的大山,萬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請問,這是誰造成的?是我們。爸爸沒有威嚴,媽媽全是溺愛,我們變成一個個蠻橫無理的人。家這棵參天大樹一倒,大山塌了,我們後悔了,懊惱了,可惜晚了。

我記得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麼?家教是什麼?”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家風,我認為是家裏人的一種行為,是好是壞。我認為我家的家風是熱情,爽快和執着,因為家中的每個成員都十分熱情好客,遇到困難不退縮,説到做到,很少食言。

家教,我認為是家人的素質,是深是淺。家人如果不學習,將得不到知識,學不到文明。教育,是尤其重要的一點。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

家訓,我認為是家人的教訓,是嚴是鬆。如果每個人都官官相護,隱藏事切,我認為就要使用殺手鐗了。如果每個人都坦誠相待,大公無私,我認為規則沒有必要了。家訓,該用的時候,一定不能手下留情,不該時千萬不要用,否則會鑄成大錯。

一個家,既要有令,也要有暖,二者不可缺。

注重家庭家風家教作文篇4

“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國家有自己的法律制度,一個家庭也有自己的家庭準則。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風好,這個人才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然而由於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樣的教訓是沉痛的。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裏,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早在戰國時期,便有了《孟母三遷》和《曾子殺彘》的優秀家教故事,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注重家教的父親,他在《誡子書》中這樣教育他的孩子:“非淡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就是告誡那八歲的兒子: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於是像孟子、岳飛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偉人便在這樣的家教中應運而生。

家教,在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下,去其糟粕,留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棍棒底下出孝子”、“傳男不傳女”,已被歲月的流沖走,而那些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了“家家之風”。中華民族文明的腳步正在新時代的家風中穩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