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情感作文 > 記憶作文

記憶中的七年級語文作文5篇

欄目: 記憶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5.75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記憶中的七年級語文作文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記憶中的七年級語文作文5篇

記憶中的七年級語文作文5篇1

國慶節每一年都那麼熱鬧,窗外的喧譁似乎是在慶祝祖國母親的生日般。不知不覺,外面的寒冷被火熱的心所温暖。

大街上早已被車流堵滿,也不知國慶節到底有多少吸引力,竟將宅在家裏的人都出來逛,我的家人也早早起來,像往日一樣去姥姥姥爺家過節。每到逢年過節,母親的兄弟姐妹會從長春的四面八方匯聚到以姥姥家為中心的地方,然後陪着他們度過每一個節日。

而再一次看到姥姥也僅是幾周前,卻不想她又蒼老了幾分,八十幾歲高齡的她,看向我時眼睛竟沒了焦距,我問媽媽,媽媽苦笑道:“哈,姥姥本來就有白內障,又不肯治總説什麼自己是要入土的人了。”唉,如今只能靠摸着牆壁在那房子裏轉,連樓都下不了了!我的眼神也黯淡了幾分,是啊,時間過得真快,這是我陪伴她的第十三個國慶了,也不知道我還能是否伴她走過未來的幾個國慶,幾個春節呢?

記憶中,她的手温熱,個子不高卻永遠挺直身板,那個曾經眼睛中只有對我寵溺的她呢?已經被風雨沖刷,被歲月帶走。雖只留下那雙枯竭的眼可那彎彎的嘴角卻像個剛偷吃了糖的孩子的笑容。

國慶節還是那般熱鬧,晚輩們在沙發上拌着嘴,長輩們有的在廚房準備着飯菜,有的在陪姥姥閒聊,姥姥更是熱情,東問句,西問句,大家也應着,姥姥總是邁着小步挪到冰箱處摸索着,一會拿着酸奶尋着我們小輩的笑聲,打鬧聲,追溯着到我們跟前遞上,一會又拿着小蛋糕來,平日裏吃不到的零食,在姥姥家都能吃到,幸福與快樂在這國慶節的一次小聚中默默流入心堂……

心中暖暖的,在與家人的每一次聚餐,我都十分快樂,並不簡單的想着可以與晚輩們玩耍,而是因為我們還能以姥姥家為中心的在一起陪伴着她。記憶裏,她仍是我最美的她,幸福的她。

記憶中的七年級語文作文5篇2

成長中,總有一些記憶深刻,上小學之前的事我幾乎忘光了,唯獨在江邊的那件事,總會跑出來,每次經過江邊,我都忍不住順手拿幾個石頭拋向水中,這都是因為記憶中的他。小時候,我總嚮往自由,所以不懂事的我去上幼兒園總是跑出來,為此,媽媽不知説過我多少回,轉了幾個幼兒園,卻於事無補。馬上就要升小學的那一個學期,我特別喜歡跑去江邊,看那水每天都上升一點點,有種説不出的享受。

一天,我又趁幼兒園吃午飯時候跑出來,一個人站在江邊,凝視江水,幻想着未來,幻想夢想,彷彿只有這樣,才能遠離媽媽的苦口婆心的勸告、老師那一次又一次的教誨,進入一個無拘無束的孩子世界。突然,一雙手搭在肩上,思緒一下子被打斷。我轉過身去正欲説話,一個爽朗的聲音傳來:“小弟弟,你在幹什麼呢?”

我聽了,才仔細打量起面前這個哥哥來,他略顯高大,和藹的.臉上帶着笑容,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地是他那雙充滿智慧又略帶親切的眼睛,頓時,一股親切與陽光向我襲來,我不由自主地告訴了他事情的來龍去脈,他聽了,走上前,望着江水,用一種平和卻意味深長的口氣説道:“小弟弟,你每天來這裏看江水,有沒有想過什麼呢?”我聽了,覺得疑惑不解,便問:“江水,不就是每天都升高一點兒嗎?”

他聽了,沒有回答,而是拿起路邊一塊石頭,狠狠砸向水中,一陣如同射線的水花濺起。

隨後,水面又歸於平靜。正當我疑惑之時,他説話了:“小弟弟,我扔一塊石頭下去,江水便漲了一些,只不過你可能看不到,但總有一天,它會變成洪水,吞沒一切,無人能及。你也一樣,只有不斷學習積累,才有完成你的幻想的力量呀!”説完,他便走了。

我聽了,沒有説話,但是,我第一次自己跑回幼兒園。我知道,我一定不會再跑出來了,我已經改變了。現在,我沒見過那個他了,在街上見過一個與他有幾分相似的人,去打招呼,人家卻對我惡語相向。記憶中的那個他,或許只存在於記憶,亦或許,就在心中。

記憶中的七年級語文作文5篇3

記憶中的老屋,時光侵蝕着它的門,雨水沖刷着它的窗。於是,它留下了一道道歲月的痕跡。我願記憶的花朵永遠盛開,願將回憶永遠烙在我的心中。

我徘徊在老屋門口,踩踏着古老的石子路,呼吸着空氣中野花的芳香,和那夾雜着的青草味。我撫摸着那破舊的門,就着那歲月的痕跡,輕輕向下劃去。看着這兒的一花一木,一草一樹,依舊是那麼的熟悉。可唯獨少了那一抹記憶中的身影。

記憶中的姥爺喜歡坐在老屋門口,用他那飽經風霜的手指,夾着幾毛錢的紙煙,雙眼半眯地抽着,一臉陶醉的模樣。老舊的枴杖安靜地待在他的身旁,一動不動的杵着。有時他劇烈地咳嗽起來,便會急忙讓我給他捶背。偶爾空閒的時候,我會伴在他身旁,給他唱歌。每一個跳動的音符都使人的心情暢快起來,姥爺也跟着節奏不斷鼓掌,眼睛笑得眯成一條縫。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終於有一天,那門啊,在寒風中搖搖欲墜,發出“吱吱呀呀”的響聲,無比淒涼。連那一地落葉,也彰顯着一片孤寂。姥爺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我再也見不到他了……

在姥爺過世前,我曾看望過他。那時的他臉色蒼白,行將就木。他用枯瘦的手掌緊緊握着我的手,那冰涼的觸感一直沁入了我的心。於是,我像從前那樣唱起了童謠。這次,他的眼睛沒有眯成縫,只是嘴角微微抿起。那天,天空下着濛濛細雨,遠遠看去,老屋好似被覆上了一層灰白。

後來,我常常看見外公翻動着姥爺的遺物。他總獨自一人坐在老屋門口,像姥爺一樣“吧嗒吧嗒”地抽着煙,靜默着……

外公對我説,他要是走了,我們不必記掛着他。我想起,姥爺過世前,也曾説過同樣的話,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因為記憶是不會老去的,會一直留存在心裏,很久很久。這老屋,承載着我們每個人對姥爺的牽掛。

於是,每年中秋之夜,我都會雙手合十,祈禱着姥姥、姥爺能在天堂過得很好。在漆黑的夜幕下,我望到了另一個正在祈禱的身影,那人,便是外公。我突然很有感慨,有些感情,是不會隨着時間的變化而淡去的。人間親情,着實難得可貴……

如今,我站在老屋門口,卻不敢推開這扇門。因為那些塵封的往事,是我不願觸及的。

視線落在老屋門前的台階上,我彷彿看到了姥爺蹣跚的腳步,或許人生,也是這樣走進來的吧?

記憶中的七年級語文作文5篇4

學校的兩幢教學樓中間有一座小花園。花園雖不大,卻別有一番景緻。

走進花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茂密的小竹林。佔地只有十來方,一根根竹子緊緊地依偎在一起,像百年樟樹的樹幹似的。這竹子不知何時種下的,也許是學校成立之初就有了吧。自我入學以來,它們就幾十年如一日,常翠常青。尤其冬天,紛紛揚揚的大雪覆蓋着竹林,根根竹子不堪重負,只能低頭折腰。樹梢的枝葉也被壓得直垂到地面上。我心裏不禁一陣緊張:這片竹林能捱過寒冷的冬天嗎?沒曾想,雪停了,風止了,厚厚的積雪化作“滴答滴答”的水珠,落入土中。垂死掙扎的竹林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同竹林並肩而站的是那座飽經風霜的銅像:一個扎着馬尾辮的小姑娘坐在約1米高的底座上。她身穿民國學生裙,光腳丫側身正坐,手拿一本厚厚的書,正聚精會神地品讀呢!她神情是那麼恬靜,那麼清秀。“腹有詩書氣自華,”一股濃濃的書香撲面而來。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她總是靜靜地坐在那兒,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我想:學校建成時,立了這座銅像,大概是希望我們上教院附小的學子能向小姑娘學習不畏困難、刻苦求學的精神吧!每學期的開學典禮和休業式,班主任都會給我們與小姑娘合影留念。小姑娘顯然已經是我們的好朋友了。我們也不負眾望,學業精進不少。

竹林、銅像的外圍,整整齊齊地排列着一個個長方形的白花盆。每個班級認領一個,五顏六色的花盆就像一條彩色的項鍊,給花園增添了一份精緻。其中最顯眼的要數我們班栽種的黃瓜了。黃瓜種子發芽,長出兩片嫩綠的葉子。十天左右,碧綠的葉子有我的手掌那麼大。兩片葉子中間抽出像線一樣的細絲,好像在尋求幫助。我們找來樹枝給它搭了支架。這細絲竟纏着支架努力地向上爬。不久,葉片中開出幾朵小黃花,花的末端結出綠豆大小的黃瓜。黃瓜漸漸長大了。課間,我們常常去看它,或用手摸摸它,或與它比身高,或為它遮風擋雨。當我們一起分享親自種的黃瓜時,心裏別提有多甜啦!

我們上教院附小即將拆除重建,竹林、小姑娘、黃瓜、柚子樹……那些説也説不完,道也道不盡的故事將永遠封存在我的腦海中。

我愛上教院附小,更愛學校的花園。

記憶中的七年級語文作文5篇5

家鄉那條不知名的河邊,曾留下我的痕跡。不知何處吹來的花香中,夾雜着我的氣息。那破舊的老宅裏,也曾留下我的身影。

那是一個秋天。清晨,和煦的陽光,把那個小孩輕輕喚醒。他穿着小褲衩和一件不怎麼合身的背心。他走到院子裏後蹲下開始自言自語——原來他是在與小鳥交談。但無奈,他們都聽不懂對方説的話。

小孩走到河邊撿起一塊石頭就往河裏扔。他想石子在水面上彈幾下,騰起一朵朵浪花再落水,可是並未此,他便嘟囔着嘴回到家中。

早飯後,他想與姐姐一起玩,可是姐姐不像他那樣逍遙自在。“姐姐要去上學了,爸爸媽媽在縣城工作,你只能一個人在家裏玩,或者你可以去找他們。”姐姐,指了指那一羣男生説,“姐姐走了,回來給你買糖吃。”

姐姐走後,小孩去找了那一羣男生。男生堆裏,小孩出言不遜:“我是老大,你們都得聽我的。”一個又高又壯的男孩聽了小孩的話,把他揍的鼻青臉腫。男孩不敢吭聲,只好默默地坐在河邊等着姐姐回來。他在河邊啃着蘋果,幻想城裏富足的生活。

晌午,小孩吃過飯在村子裏散步。忽然,他望向遠處的山,山上已是落葉滿地,蕭條的秋風吹的它們沙沙作響,連綿不絕的山坡上,落葉紛飛。這美景是上天的恩賜,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村口有一顆巨樹,它葉子逐漸枯黃,開始飄落。小孩坐在樹上,望向那金黃的果園。果園裏,勤勞樸實的農民伯伯辛勤地工作,他們汗如雨下,臉上卻流露出喜悦,因為這是一年裏豐收的季節。

傍晚,姐姐回來了。小孩和姐姐一起在河邊享受着晚風,唱着新學的童謠。歸巢的大雁從他們頭上掠過,天邊不斷蔓延的紅霞,把江水也染上了一層紅暈。突然,姐姐對那小孩説:“弟弟,今天聽老師講了《滕王閣序》我還記得那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小孩喜歡這樣無憂無慮的鄉下生活,但無奈事事無常,他和姐姐被帶到城裏。那一天後,他輾轉難眠——沒有了河風,沒有了大雁。慢慢地,他昏昏沉沉,鐫刻在骨子裏的鄉愁令他魂牽夢繞……

月光灑下來,月亮帶他回到故鄉,月亮帶我回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