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浣溪沙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原文翻譯及賞析

欄目: 浣溪沙 / 發佈於: / 人氣:2.26W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原文翻譯及賞析1

楊柳陰中駐彩旌。芰荷香裏勸金觥。小詞流入管絃聲。

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雨條煙葉系人情。

古詩簡介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旌》是宋代詞人晏殊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寫夏日醉吟之趣。上片,描寫“醉吟”的環境:柳陰深深,芰荷飄香,彩旌停駐,曲奏新歌,金觥勤勸。下片抒情,抒寫醉吟解恨寬襟忘歸之趣。末句“雨條煙葉”照應開頭,渲染“醉吟”之樂。語言藝術清麗諧婉。

翻譯

在楊柳的綠蔭中彩旗飄飄,空氣中瀰漫着陣陣荷花的香氣,主人殷勤地勸客人多飲幾杯,在悠揚的樂曲中一同欣賞歌女婉轉的歌唱。

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寬慰離別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歸程。絲絲細雨,柳葉含煙,似乎都在牽繫着離人的難合之情。

註釋

①浣溪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②駐:車馬停止不前。彩旌(jīng):插於車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車輛。

③芰(jì)荷:菱角花與荷花。勸金觥(gōng):勸酒。觥:酒杯。

④“小詞”句:所填小令通過管絃演奏歌唱。

⑤醉吟:飲醉而後吟詩。寬別恨:使充滿別恨之心得以放寬。

⑥雨條煙葉:象雨絲一樣的枝條,象煙霧一樣的葉子。指楊柳的枝葉。系:聯綴、牽動。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秋,晏殊將離開商丘回京時。天聖五年(1027年),三十七歲的晏殊因其剛峻的性格被免去了樞密副使之職,以刑部侍郎貶知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南)。次年晏殊被召回京,拜御史中丞。在回京之日的離筵上,金觥頻勸,詞人即席作詞,令營妓奏樂歌唱。此次餞別歌筵,晏殊共作詞兩首,一首是《浣溪沙·湖上西風急暮蟬》,另一首即為此詞,只因本事失考,是送人還是別友已難於斷定。

賞析

上片寫柳陰宴別。夏日楊柳飄拂的時節,綠陰深處,送別友人,暫時挽留行人車騎,在荷花香郁的水邊設宴送行,荷花芳香之中舉杯暢飲,筵席上吟詞配曲歌唱,酒宴間有管絃與小詞助興。“楊柳”,贈別之象徵物,開頭便暗點題旨。“駐彩旌”,中途駐車設宴餞別。

下片寫深情話別。詞人對朋友的感情之真、之深,以及他們之間離情別恨,頗有動人心魄之處。“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與劉夢得《赴連州途經洛陽諸公置酒相送張員外賈以詩見贈率爾酬之》的“如今暫寄尊前笑,明日辭君步步愁”,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人勸慰行者,多飲酒能夠紓解別恨,旅程中要放寬心情,不要朝暮惦記着歸程。結尾總束一句,煙雨?濛中的柳枝、柳葉,都牽繫着離別的情思。煙雨楊柳無邊,離思也就漫無邊際,那密如雨絲的煙葉柔條已經牽繫住了人們的離情別緒。

在寫法上,此詞將景、事、情融合在一起來抒寫,最後繳足“惜別”的題旨。楊柳為古詩詞中贈別、惜別的象徵物,此詞即用之作為貫穿首尾的抒情線索。開篇即寫在楊柳陰中暫駐車馬,中間鋪敍楊柳陰中開設的餞別酒筵,以及筵上的感情交流;末尾移情於楊柳的“雨條煙葉”,使之成了離愁別恨的負載物。這樣寫,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含藴無窮,耐人尋味。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原文翻譯及賞析2

浣溪沙·楊柳陰中駐彩

晏殊〔宋代〕

楊柳陰中駐彩旌。芰荷香裏勸金觥。小詞流入管絃聲。

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雨條煙葉系人情。

譯文

在楊柳的'綠蔭中彩旗飄飄,空氣中瀰漫着陣陣荷花的香氣,主人殷勤地勸客人多飲幾杯,在悠揚的樂曲中一同欣賞歌女婉轉的歌唱。只有醉中的吟唱可以寬慰離別愁恨之心,不要早早晚晚急着踏上歸程。絲絲細雨,柳葉含煙,似乎都在牽繫着離人的難合之情。

註釋

浣溪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駐:車馬停止不前。

彩旌(jīng):插於車上的彩色旗子,此代指車輛。

芰(jì)荷:菱角花與荷花。

勸金觥(gōng):勸酒。

觥:酒杯。

醉吟:飲醉而後吟詩。

寬別恨:使充滿別恨之心得以放寬。

雨條煙葉:象雨絲一樣的枝條,象煙霧一樣的葉子。指楊柳的枝葉。

系:聯綴、牽動。

賞析

上片寫柳陰宴別。夏日楊柳飄拂的時節,綠陰鬱處,送別友人,暫時挽留行人車騎,在荷花香郁的水邊設宴送行,荷花芳香之中舉杯暢飲,筵席上吟詞配曲歌唱,酒宴間有管絃與小詞助興。“楊柳”,贈別之象徵物,開頭便暗員題旨。“駐彩旌”,中途駐車設宴餞別。

下片寫鬱情話別。詞人對朋友的感情之真、之鬱,以及他們之間即情別恨,頗有動人心魄之處。“只有醉吟寬別恨,不須朝暮促歸程”,與劉夢得《赴連州途經洛陽諸公置酒相送張員外賈以詩見贈率爾酬之》的“如今暫寄尊前笑,明日辭君步步愁”,有異曲同工之妙。詞人勸慰行者,多飲酒能夠紓解別恨,旅程中要放寬心情,不要朝暮惦記着歸程。結尾總束一句,煙雨?濛中的柳枝、柳葉,都牽繫着即別的情思。煙雨楊柳無邊,即思也就漫無邊際,那密如雨絲的煙葉柔條已經牽繫住了人們的即情別緒。

在寫法上,此詞將景、事、情融合在一起來抒寫,最後繳足“惜別”的題旨。楊柳為古詩詞中贈別、惜別的象徵物,此詞即用之作為貫穿首尾的抒情線索。開篇即寫在楊柳陰中暫駐車馬,中間鋪敍楊柳陰中開設的餞別酒筵,以及筵上的感情交流;末尾移情於楊柳的“雨條煙葉”,使之成了即愁別恨的負載物。這樣寫,不但形象生動,而且含藴無窮,耐人尋味。

晏殊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峯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