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浣溪沙

《浣溪沙》宋詞

欄目: 浣溪沙 / 發佈於: / 人氣:1.41W

《浣溪沙》宋詞1

堤上游人逐畫船。

《浣溪沙》宋詞

拍堤春水四垂天。

綠楊樓外出鞦韆。

白髮戴花君莫笑,

六麼催拍盞頻傳。

人生何處似尊前。

作品賞析

【註釋】:

此詞以清麗質樸的語言,描寫作者春日載舟潁州西湖上的所見所感。詞的上片描摹明媚秀麗的春景和眾多遊人的歡娛,下片寫作者在畫舫中宴飲的情況,着重抒情。整首詞意境疏放清曠,婉曲藴藉,意在言外,別有意趣。

“堤上游人逐畫船”,寫所見之人:堤上踏青賞春的人隨着畫船在行走。一個“逐”字,生動地道出了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喧囂熱鬧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寫所見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斷地拍打着堤岸;上空天幕四垂,遠遠望去,水天相接,廣闊無垠。第三句“綠楊樓外出鞦韆”,寫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動。這句中的“出”字用得極妙。晁無咎説:“只一‘出’字,自是後人道不到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引)王國維則説:“餘謂此本於正中(馮延巳字)《上行杯》詞‘柳外鞦韆出畫牆’,但歐語尤工耳。”(《人間詞話》捲上)“出”字突出了鞦韆和打鞦韆的人,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人們好象隱約聽到了綠楊成蔭的臨水人家傳出的笑語喧鬧之聲,彷彿看到了鞦韆上嬌美的身影,這樣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種盎然的生意。

“白髮戴花君莫笑”,“白髮”,詞人自指。這樣的老人頭插鮮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別人見怪,儼然畫出了他曠放不羈、樂而忘形的狂態。下句“六幺催拍盞頻傳”和上句對仗,但對得靈活,使人不覺。“六幺”即“綠腰”,曲調名。“拍”,歌的節拍。此句形象地寫出畫船上急管繁弦、樂聲四起、頻頻舉杯、觥籌交錯的場面。歇拍“人生何處似樽前”,雖是議論,但它是作者感情的昇華,寫得悽愴沉鬱,耐人品味。

《浣溪沙》宋詞2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鈎。

每一次春來,就是一次傷春的體驗。詞人之心,很早就發出了“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們的命運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嚐春愁。此詞抒寫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輕淡的色筆、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貼地寫出了環境氛圍,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變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滲透出來,表情深婉、幽緲。“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索漠輕寒中裊裊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輕輕的寂寞和百無聊賴的閒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詞作的境界。

詞的起調很輕,很淡,而於輕淡中帶着作者極為纖細鋭敏的一種心靈上的感受。漠漠輕寒,似霧如煙,以“漠漠”二字狀漫彌而上小樓的輕寒,一下子給春寒蕭索的清晨帶來寥廓冷落的氣氛。與“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意藴相似,而情調之婉妙幽微過之。不説人愁,但云“漠漠輕寒上小樓”。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隨這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在人的心頭輕輕漾起?僅詞的首句,就為全詞烘托出一個色調悽清的景。緊接着加上“曉陰無賴似窮秋”,在悽清的背景上塗抹一層暗淡的色彩。無賴,令人討厭,無可奈何的憎語。時屆暮春,卻感到竟像深秋那樣的寒冷,原來這是一個春陰的早晨。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悶無聊。然而詞人不説心情之無聊,卻咒曉陰之無賴,進一層渲染了氣氛之寂寞淒寒。主人公也許剛剛從夢中醒來,睡眼惺忪,室內畫屏閒展:淡淡的煙靄,輕輕的流水。在周圍陰氛的罩籠下,幽迷淡遠。凝神恍惚中,他彷彿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畫景之中,又彷彿還依回於渺茫、流動的夢境之中。這種主觀幻覺,正是由於幽迷寧靜的氛圍與主人公此時此刻心境的渾然一體所致。是情與景融、意與境渾的佳句。

下片開始轉入對春愁的正面描寫。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視線移向了窗外:飛花裊裊,飄忽不定,迷離惝恍;細雨如絲,迷迷濛濛,迷漫無際。見飛花之飄緲,不禁憶起殘夢之無憑,心中頓時悠起的是細雨濛濛般茫無邊際的愁緒。作者在這裏用了兩個奇特的比喻:“飛花”之“輕”似“夢”、“絲雨”之“細”如“愁”。之為奇特,不僅於其喻體和喻指的恰當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象的情感喻具體的物象,是飛花似夢,是細雨如愁。本寫春夢之無憑與愁緒之無際,卻透過窗户攝景着筆於遠處的飛花細雨,將情感距離故意推遠,越發感生出一種飄緲朦朧、不即不離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詩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無咎語)的佳例。詞人將“夢”與“愁”這種抽象的情感編織在“飛花”、“絲雨”交織的自然畫面之中。這種現象,約翰·魯斯金稱為“感情誤置”,而這在中國詩詞中則為司空見慣。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詩人們心中存有一種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設想自然也帶着這份感情。“以我觀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自在飛花”,無情無思,格外惹人惱恨,而反襯夢之有情有思。絲絲細雨,已足生愁,更況其無止無歇總是下個不停呢!體味這無邊的飛花細雨,彷彿我們也感受到了那輕輕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最後,詞以“寶簾閒掛小銀鈎”作結,尤覺搖曳多姿。細推詞脈,此句應為過片之倒裝句。沉迷於一時之幻境,不經意中瞥向已經掛起的窗簾外面,飛花絲雨映入眼簾,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結構藝術上,詞人作如是倒裝,使得詞之上、下片對稱工整,顯得精巧別緻,極富迴環變化的結構之美。同時,也進一步喚醒全篇,使簾外的種種愁境,簾內的愁人更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現。《續編草堂詩餘》曰:“後疊精研,奪南唐席。”正是對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評贊。句中“閒”字,本是形容物態,而讀者返觀全篇,知此正是全詞感情基調──百無聊賴的情感意緒。作為紅線貫串打通全詞,一氣運轉,跌宕昭彰。張炎説:“秦少游詞體制淡雅,氣骨不衰,清麗中不斷意脈,咀嚼無滓,久而知味。”(《詞源》卷下)試觀此作,誰謂不然?

此詞以柔婉曲折之筆,寫一種淡淡的閒愁。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一份閒愁。不知何時何處,它即從你心底無端地升起,説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難耐。詞人們又總是能更敏鋭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並流諸筆底。而此時,又必然會滲透進他們對時世人生的獨特感受。馮延巳的《鵲踏枝》寫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這般閒情,卻也包藴着一種由時代氛圍所釀成的説不清、排不開的愁緒。“古之傷心人也”的秦觀,年少喪父,仕途抑塞,於新舊黨迭為消長之際,一再受到排抑,滿腹滿腔人生的遭際感慨,泛化為一種悽怨感傷的心境意緒而瀰漫於詞作之中,呈現出含蓄藴藉、窈深幽約之美。此詞曲折傳情而悽清婉美,《詞則大雅集》卷二稱“宛轉幽怨,温韋嫡派”。作為婉約派詞人,他正是遠祖温韋,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長為一體,成其細膩含蓄而又悽怨感傷之風格,吟唱出較“花間”、“尊前”更為綢繆悽婉的角聲,別具一番魅力。(林家英、陳橋生)

《浣溪沙》宋詞3

樓角初消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

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歸洞户,更垂簾幕護窗紗。

東風寒似夜來些。

作品賞析

【註釋】

①洞户:室與室之間相通的門户。

②些(su):句末語氣詞,是古代楚地的方言。

【評解】

這首詞全篇寫景,卻又能寄情於言外。句句綺麗,字字清新,無句不美。上片寫室外景色,展現一幅清麗澹雅的圖畫,使人有超然世外之感。下片寫室內情景。玉人捻香歸户,低垂簾幕,微感春寒。全詞寫景瀟灑出塵,風格頗與“花間”相近。

【集評】

艾治平《宋詞名篇賞析》,此詞不作情語,寄情言外。它能給你一種美的享受。是遠在那些脂香粉膩的“花間詞”之上的。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詞句欲全篇皆妙,極為難得。如賀方回“淡黃楊柳暗棲鴉”之句,寫景可謂造微人妙;若其全篇,則不逮矣。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全篇寫景,無句不美。“樓角”一句,寫殘霞當樓,是黃昏入晚時之景。“淡黃”一句,寫新柳棲鴉,於餘紅初消之中,有淡黃楊柳相映,而淡黃楊柳之中,更有棲鴉相映,境地極美。“玉人”一句,寫新月,月下玉人,月下梅花,皆是美境,以境襯人,故月美花美,而人更美。下片,因外間寒生,乃捻花入户,記事生動活潑,如聞如見。“更垂”一句,顯出人之華貴矜寵。收句露出寒意,文筆空靈。

《浣溪沙》宋詞4

浣溪沙

常山道中即事

辛棄疾

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嘗新。隔牆沽酒煮纖鱗。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賣瓜人過竹邊村。

辛棄疾兩次罷官居江西上饒郡外的帶湖和鉛山期思渡旁的瓢泉,有十八年之久。反映農村生活的詞,大都寫於這兩段時間。但也有少數例外,如本篇即作於嘉泰三年(1203)夏,他以朝請大夫集英殿修撰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赴任經常山的路上。常山,縣名,在浙江省西部,毗鄰江西省。縣境內有常山,絕頂有湖,亦曰湖山,為衢、信間往來必經之路。

詞上片為所見農家勞動與生活場景:近看北邊高地上農民正在猛踏水車,灌溉農田。一個“頻”字充分表現出動作的連續不斷,暗傳出農民的辛勤勞作情景。另一邊河溪兩岸,農作物成熟較早,農民正品嚐着香甜的新收稻米,隔着院牆買來酒,並煮了小魚。杜甫有“隔籬呼取盡餘杯”(《客至》)句;姜夔有“牆頭喚酒,誰問訊、城南詩客”(《惜紅衣》)句;與這裏情趣都不同。既“沽酒”又“煮纖鱗”,洋溢着農家的歡欣,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不為人注意的淳樸的鄉風。從結構看,上片三句一句一景,地點不同,風采各異,似同時(或先後)收入作者的眼簾,構成一幅生動的農民生活畫卷。而“北隴”、“西溪”、“隔牆”更給人一種開闊的感覺。與那許許多多慣寫湫隘狹小生活圈子的詞,簡直是另一個天地。歷來人們欣賞稼軒的英氣、豪氣、霸氣,應該説如本詞這樣具有爽氣的作品,在其他詞人中,也是少見的。

下片換頭景象一變:“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七言對起,工穩流利,清新俊爽。忽然涼風吹拂,接着飄來幾星細雨;詩人抬頭望天,帶雨的雲一眨眼便無影無蹤了!“忽有”“更見”既見筆勢挺峭勁,更覺空靈跳動,生動地表現出夏日多變的山村氣象。結以“賣瓜人過竹邊村”,餘音裊裊,比蘇軾的“牛衣古柳賣黃瓜”,更富情趣。

辛棄疾寫過“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鷓鴣天》),表示對城市熙熙攘攘生活和官場污濁氣氛的厭棄。而總的看來,他筆下的農村生活是和平靜穆的,農民是淳厚朴實的,各種人物都自得其樂地生活着。如果拋開宋中葉以後的半壁山河,民不堪命等社會現實,我們會覺得他們生活在幸福的田園裏。倘若責備辛棄疾沒有寫出像蘇軾那樣的“而今風物那堪,縣吏催錢夜打門”(《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或是像南宋陸游那樣的“豪吞暗蝕皆逃去,窺户無人草滿廬”(《太息》)描繪農民疾苦的作品,不如説“詩莊詞媚”、詞為豔科、詞為小道仍桎梏着人們的思想。就農村詞這個領域説,我們只要看辛棄疾有沒有“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那麼回答是肯定的。

《浣溪沙》宋詞5

此詞通篇寫景而又句句含情。作者空靈,細膩的景物描寫中,寄託了作者對獨處深閨的玉人豔羨憐愛的情懷。全詞意境清幽淡遠,筆法奇妙獨特,寫景、詠物造微入妙,給人以美人享受。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欣賞一下吧。

《減字浣溪沙》

賀鑄

樓角初銷一縷霞,淡黃楊柳暗棲鴉,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撚粉香歸洞户,更垂簾幕護窗紗,東風寒似夜來些。

詞作鑑賞

上片首句寫一角紅樓的上面,一縷晚霞正消逝。初,是剛剛的意思。這一句不是一幅靜止的畫,它給人以動感。淡黃揚柳暗棲鴉。楊柳淡黃,知是初春。此句寫淡黃楊柳之中,有烏鴉棲息其中。這裏用了一暗字,就更給人以景物清幽之感。但下句境地更美:玉人,本來是美的;月下玉人,更美。月下的梅花,那該是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吧。正是以境襯人,則月美,花美,人更美了。上闋展現的是一幅清幽澹雅的圖畫,直使人有超塵絕俗之感。

下片重點表現月下玉人的心理活動。過片一句寫佳人笑捻香花歸繡房,使人如聞其聲,欲逐芳蹤。這個笑是因梅花的清新氣息令人高興而笑,還是想起了旁的什麼事情來?詞中深藏不露,未予點破。

接下來一句:更垂簾幕護窗紗,寫美人放下簾幕,使它擋住紗窗,因為東風吹來,比入夜時又冷了一些,為的是使屋子裏暖和點。這寒的程度的加深,她室外時就已感覺到,所以才歸户,垂簾。這緣故移到末句點明,是《浣溪沙》作法上的需要。此調下片首兩句大都用對偶句,末句單承作結,極不易寫好。張炎《詞源》説到詞的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所舉擅於此道的詞人中就有賀鑄。

賀詞小令的結尾確是不凡,其手法是多樣的。結尾東風寒似夜來些一句,既綰住上兩句的歸户與垂簾的人物活動,又迴帶上片從霞消到月上一段時間歷程,可稱妙筆。此句與其説是寫美人乍暖還輕冷的感覺,還不如説是寫月下看美人者的心情。可以想像,他眼見的一切美景都隨着簾幕之垂而消逝了,他怎能不心猿意與呢?初春入夜晚風微寒,佳人該歸洞户,該垂簾護窗的,但他卻見不到她的倩影。聽不到她的笑聲了,於是心裏感到一陣寒涼……

楊慎《詞品》謂此詞句句綺麗,字字清新,當時賞之,以為《花間》。《蘭畹》不及,信然。這一評語,較為準確地概括了此詞的藝術風格。

《浣溪沙》宋詞6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繰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註釋】

⑴徐門:即徐州。

⑵謝雨:雨後謝神。

⑶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義皆同。

⑷繅車:抽絲之具。繅,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裏,抽出蠶絲。

⑸牛衣:蓑衣之類。這裏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漢書.食貨志》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⑹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譯文】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豔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於是敲開一家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賞析】

這首《浣溪沙》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生了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共五首,這是第四首。作品描述他鄉間的'見聞和感受。藝術上頗具匠心,詞中從農村習見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現了淳厚的鄉村風味。清新樸實,明白如話,生動真切,栩栩傳神,是此詞的顯著特色。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需要指出的是,這首詞中所寫的景,並不是一般情況下通過視覺形象構成的統一的畫面,而是通過傳入耳鼓的各種不同的音響在人意識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組聯續不斷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作者在謝雨道上,經過長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突然,簌簌之聲傳來耳際,並好像有什麼東西打在身上和頭巾上。這時,他才意識到:這是棗花落在身上。棗花落在衣巾上的聲音是輕微的,但在作者的耳裏卻是那麼真切。接着,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越往前走,這響聲便越濃,從南,從北,從四面八方傳來,不用看也不用問,這是作者熟悉的繅車的響聲。村南村北概括繅車聲,説明作者聽得多麼認真,多麼細心,多麼興奮。從響聲中,作者意識到,他已進入村中了。這時,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着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着一堆黃瓜。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悦心情。三句話,三個畫面,似乎東鱗西爪,毫無聯繫。可是用謝雨的路上這條線串起來,就讓人感到這幅連環畫具有很強的立體感。這一組畫面,不僅色彩美,而且有音樂美。無論是簌簌的落花聲,嗡嗡的繰車聲,還是瓜農的叫賣聲,都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地展現出農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上片寫的是農村生產勞動的繁忙景象,下片轉入寫求雨途中行路的艱辛,突出作者的感受和意識活動。酒困路長惟欲睡是對上片的補充。在結構上,這一句又是倒敍,它説明前三句之所以從聽覺方面來寫,主要是因為酒意未消,路途遙遠,人體睏乏,故而寫下來的只不過是睡眼朦朧中聽來的片斷,並非是視覺構成的完整統一的畫面。日高人渴兩句,雖然寫的是由於口渴而急於到農民家裏覓水的意識活動,但同時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節、隨遇而安的性格特徵。走了一村又一村,這時已是日高天熱,人也走得口乾舌燥,加上酒困,睡意也上來了,不由得想起以茶解渴,以茶提神。試問一詞用得十分講究,既寫出了作者滿懷希望想討杯茶解渴的心情,又擔心農忙季節,農家無人,自己不便貿然而入的心情。信筆寫來,不事雕琢,但卻栩栩如生,刻畫出一位謙和平易近人的知州形象,將一位太守與普通農民的關係寫得親切自然。敲門試問野人家,詞到這裏就戛然而止了。詞人敲門的結果怎樣呢?喝到茶沒有?農民是怎樣招待他的呢?詞中未作一個字的交代,留給讀者去想像,更是餘味無窮。這就是古典詩詞中所講究的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作者為何要敲門試問呢?1.他是一個體恤民情、愛民如子的好父母官,謙和有禮,不會貿然闖入農家;2剛剛在旱災後求得雨,主人可能外出下田耕作,並不在家,所以他要試探一下家中是否有人在。

《浣溪沙》詞中簌簌衣巾落棗花一句,實為棗花簌簌落衣巾的倒文;杜甫《秋興》一詩中有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原意為:鸚鵡啄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倒置的同時,賓語香稻粒、碧梧枝還被拆開分屬主賓位置。對於古典詩歌詩句的倒置,清人洪亮吉説:詩家例用倒句法,方覺奇峭生動。

《浣溪沙》全詞有景有人,有形有聲有色,鄉土氣息濃郁。日高、路長、酒困、人渴,字面上表現旅途的勞累,但傳達出的仍是歡暢喜悦之情,傳出了主人公縣令體恤民情的精神風貌。這首詞既畫出了初夏鄉間生活的逼真畫面,又記下了作者路途的經歷和感受,為北宋詞的社會內容開闢了新天地。

《浣溪沙》宋詞7

浣溪沙 張先

樓倚春江百尺高,煙中還未見歸橈,幾時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飛風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日長才過又今宵。

張先詞作鑑賞

此為閨怨詞。

起首一句,寫閨婦登高遠望。樓高百尺,臨江而立,故用一個倚字,指示位置。這位思婦正憑欄眺望,儘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還不見丈夫乘船而歸。煙中還未見歸橈之煙,指江上的水氣。

橈即划船的槳,古詩詞中常代指船。江上水氣瀰漫,白帆片片,由遠而近駛來,她努力辨認,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隻歸舟。失望之餘,她埋怨起那遠行之人來了,覺得他還不如江潮有信。古人謂潮漲潮落是有定期的,故李益樂府詩《江南曲》説: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可與此句互證。丈夫沒有如約歸家,她雖説不出悔不嫁與弄潮兒的潑辣言語,但幾時期信似江潮七個字卻表現了她幽怨與期待的複雜心理。

過片兩句以景傳情,仍然表現那個婦女的思念之情。依然是其望中之景,但季節的變化,更強化了她的殷切思念。她和丈夫分手時可能曾約定春日重聚,誰知春天又一次來了,卻不見人影。花片片飛風弄蝶,柳陰陰下水平橋,是寫暮春的對偶句,上句寫春歸,不用平直之筆,而極寫花落之狀,形容它們風中飛舞,象蝴蝶相戲似的。弄,戲弄,指相戲。下一句的陰陰,形容柳蔭幽暗的樣子,和初春柳芽初吐遠望如煙的景色不同。整句説綠柳蔭濃,長條拂水,雨後新波與橋面相平。這景象使閨婦發出日長才過又今宵這樣一聲壓抑已久的喟然長歎,是説漫長的白晝好容易才捱過去,卻又迎來了寂寞難耐的夜晚,至此,把女子度日如年的離別之苦寫得含蓄而又深沉。

此詞善於捕捉意象,創造意境,表現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的情境,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浣溪沙》宋詞8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滾滾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鈎。

作品賞析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在春陰的懷抱裏所生髮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全詞意境悵靜悠閒,含蓄有味,令人回味無窮,一詠三歎。

“漠漠輕寒上小樓”起調很輕 ,恍如風送清歌,悠然而來,讓人不知不覺中入境。漠漠者,瀰漫、輕淡也 。李白《菩薩蠻》雲:“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韓愈《同水部張員外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 》詩云:“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台 。”皆其意。輕寒者,薄寒也,有別於嚴寒和料峭春寒。無邊的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侵入了小樓,這是通過居住在樓中的人物感受寫出來的,故詞雖未正面寫人,而人宛然在茲。時屆暮春,冷從何來呢?“曉陰無賴似窮秋 。”原來是一大早起來就陰霾不開,所以天氣冷得象秋天一般。窮秋者,九月也。南朝鮑照《白歌》雲:“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

唐人韓偓《惜春》詩亦云:“節過清明卻似秋。”詞境似之。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鬱,因詛咒之曰“無賴” 。無賴者,令人討厭、無可奈何之憎語也。

南朝徐陵《烏棲曲》雲 :“唯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 。”以無賴喻節序,亦見於杜甫詩,如《絕句漫興九首》之一雲:“無賴春色到江亭。”此詞雲景色“無賴”,正是人物心情無聊之反映。“小樓”,“曉陰 ”,時間地點在寫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來“淡煙流水畫屏幽”一句,則專寫室內之景。詞人枯坐小樓,畏寒不出,舉目四顧,唯見畫屏上一幅《 淡煙流水圖》,迷濛淡遠。樓外天色陰沉,室內光景清幽,於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來。

從前片意脈來看,主人公在小樓中坐久,不堪寂寞,於是出而眺望外景。過片“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寫望中所見所感,境界略近唐人崔櫓《 過華清宮》詩所寫的“濕雲如夢雨如塵”。此處作者以纖細的筆觸把不可捉摸的情緒描繪為清幽可感的藝術境界 。今人沈祖棼《宋詞賞析》分析這兩句時,説:“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説。第一,‘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 。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四樣原來毫不相干的東西聯成兩組,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説,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裏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説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説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很新奇。”確如此言 ,這兩句用語奇絕,特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

此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猶如一件精緻小巧的藝術品 。作者善於藉助於氣氛的渲染和環境的烘托,展現人物複雜、細膩的心靈世界,從而使讀者通過環境和心靈的契合,情與景的交融,體味到一種淡淡的憂傷。

《浣溪沙》宋詞9

釵燕籠雲晚不忺。擬將裙帶系郎船。別離滋味又今年。

楊柳夜寒猶自舞,鴛鴦風急不成眠。些兒閒事莫縈牽。

古詩簡介

《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發合肥》是南宋著名詞人姜夔的作品。詞上片從女子一方寫惜別,下片從自己一面寫對情人的勸慰。詞不用典實,不假藻飾,純似口語,而具見性情。

註釋

①釵燕:帶有燕子形狀裝飾之釵。籠雲:挽結雲鬟。忺:高興、適意。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與情人依依惜別的情詞,作於紹熙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日離別合肥之際。此一別,很可能就是白石與合肥女子最後之別,至少本年之後,即成生離死別。此後,白石陷入“天不老,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張先《千秋歲》的“情結”,演化為白石一生的腸斷史,生出南宋詞中之一段奇情異彩——白石懷人系列詞。這是白石與合肥女子分別時,所始料不及的。

上片從女子一方寫惜別。“釵燕籠雲晚不忺。”釵燕者,帶有燕子形狀裝飾之釵。籠雲即挽結雲鬟。忺,高興、適意。晚來梳粧,釵燕籠雲,然而,打扮起來,卻掩飾不住愁容慘淡。起句寫女子之美麗容粧,次句寫其言為心聲。“擬將裙帶系郎船。”裙帶如何系得住郎船?真是無理而妙。白石論詩有四妙,其一是“理高妙”,即“礙而實通”,看似無理,實真有理,且自然而妙。痴語最見痴情,故妙。用女子之物,道女子之情,又妙。“別離滋味又今年。”“又”説明別離已非一次,只有體味過別離滋味的人,才能在臨別之前,體會到即將來臨的那種別離滋味。語意從李煜《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中化出。喃喃一語,辛酸何限。淒涼的情味,與美麗的容粧,自成鮮明對比,無限傷情,盡在其中。

下片從自己一面寫對情人的勸慰。“楊柳夜寒猶自舞,鴛鴦風急不成眠”,詞人説:你看那寒夜之楊柳,樹欲靜而風不止,柳枝參差飛舞,哪得片刻安寧?你看那水上之鴛鴦,固疾風勁吹也不得安眠。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又何止你與我?“些兒閒事莫縈牽。”作者説:離別不會太久,重逢仍舊有期,你不要縈心牽懷,放心不下啊!大有“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豪情與瀟灑。不曾想到,此一刻即為生離死別,“此恨綿綿無絕期”,所以後來才有“當時何時莫匆匆”(《浣溪沙》)的痛悔。鴛鴦風急不成眠,實為離別時不祥之語,實為後來重逢難期的不幸之預讖,白石合肥情遇,後來終成一生悲劇。

此詞不用典實,不假藻飾,純似口語,而具見性情。上片由女子之容粧寫出女子之心聲,筆筆都寫出足不出户的古代女子之特徵——用情專執。下片由風中之楊柳説到風中之鴛鴦,語語都見得飽讀詩書的古代讀書人特徵——温文爾雅。女子只是順情直説,讀書人則言必用比興。但他比興用得好,以眼前景,喻心中情,又純似口語。這純似口語的藝術語言,源於詞人“純似友情”(夏承燾《合肥詞事考》)的真誠愛心,是從詞人性靈肺腑之中自然流出。白石愛情詞的本原在於此,其價值亦在於此。

《浣溪沙》宋詞10

門隔花深舊夢遊,夕陽無語燕歸愁,玉纖香動小簾鈎。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雲有影月含羞,東風臨夜冷於秋。

【賞析】

本詞為感夢之作。全詞描述夢境尋遊情侶及離別之痛。“門隔”三句寫夢遊深閨情景。“舊夢”二字暗示詞人夢遊情侶居處已非一次,故言“舊”,正見其對情侶魂牽夢繞之眷懷深摯。“夕陽”句以燕歸於夕陽黃昏之際,舊巢難覓,渲染一層暗淡氣氛。“玉纖”句寫詞人來到情侶閨閣,她伸手為自己掀開帷簾相迎。下片寫夢中離別。“落絮”句寫詞人與情侶離別時,正是暮春柳絮愁寂無聲,冷雨淋漓如墮淚,既寫離別時淒冷氛圍,又象徵了情侶執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之狀。“行雲”之雲影暗淡,遮住明月而月光朦朧,彷彿明月含羞。結句實為“情餘言外,含蓄不盡”(《白雨齋詞話》,顯然,春冷於秋是藝術的錯覺,在此展示的卻是詞人的一片真情。)

Tags:浣溪沙 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