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閲讀答案

欄目: 水調歌頭 / 發佈於: / 人氣:2.5W

水調歌頭·湯坡見和用韻為謝》是南宋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是作者被彈劾罷官、閒居帶湖時寫的,上片對湯邦彥謫居蠻煙的遭遇深表同情,下片敍述自己罷官歸來以後的寂寞處境和悲憤心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調歌頭·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閲讀答案,歡迎閲讀與收藏。

《水調歌頭·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閲讀答案

水調歌頭·湯朝美司諫見和,用韻為謝

辛棄疾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②。見君諫疏頻上,談笑挽天回。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政恐不免耳③,消息日邊④來。

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未應兩手無用,要把蟹螯杯。説劍論詩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白髮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注】:①當時,南宋孝宗皇帝鋭意遠略,湯朝美議論英發,上心傾向之,稱其“以身許國,志若金石”。淳熙二年八月湯朝美使金有辱使命,被貶新州,嚐盡“蠻煙瘴雨”滋味。寫此詞時,湯朝美自廣東親州貶所量移江西信州(今上饒),二人相見,心有慼慼。辛棄疾時年42歲,賦閒江西。② “金闋”、“九關”均喻指宮廷。③用東晉謝安典故,意指將復出做官。④“日邊”喻帝王左右。

(1)請對“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一句中的“笑”進行賞析。(4分)

(2)“白髮寧有種?一一醒時栽!”將作者的悲哀刻畫得淋漓盡致,請作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①詞人用一“笑”字,反襯哀景(門被草掩,徑被苔封),更添無限愁苦,這個“笑”是強作豁達的苦笑;

②這一“笑”強化了作者備受壓抑、壯 志難伸的無奈和悲哀;

③與上闋最後兩句湯朝美的“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美好的期待形成對比,彰顯自己仕途的黯淡和落寞。

注:答出兩點即可;一點 2 分;意思對即可。

(2)①詞人 42 歲的年齡正當壯年,壯年而生華髮,是第一層悲哀。

②“白髮”用一“栽”字,用擬物手法表達為國操勞之甚和仕途失意,這是第二層悲哀。

③國事不堪寓目,醉中尚可暫忘,醒來則不勝煩憂,白髮是“醒時”栽種,是第三層悲哀。

④根根白髮顯示出詞人人生道路上的風風 雨雨,隱然現出廣闊的社會背景,這是更深一層的悲哀。 (①②答出任意一條 得 2 分,③④答出任意一條得 2 分;本小題共 4 分。)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淳熙九年(1182)閒居帶湖時。辛棄疾交遊唱和的'朋友中,也不乏彼此為政治對手的,比如湯邦彥與葉衡。回想當年湯邦彥任左司諫兼侍讀之時,意氣風發,論事慷慨,深得宋孝宗嘉許,以至於言聽計從。其間包括湯邦彥奏右丞相葉衡詆譭皇上,直接導致葉衡罷相。但曾幾何時,湯邦彥因為出使金國有辱使命,很快也遭別人彈劾,被貶到遙遠的蠻荒之地新州,數年之後才移到信州。當時辛棄疾正在信州,也處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罷官歸隱。淳熙九年春,四十三歲的辛棄疾退居信州帶湖之初,寫了《水調歌頭·盟鷗》,湯邦彥很快和了一首。辛棄疾又用原調原韻,寫了這首詞,作為答謝。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