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沁園春

《沁園春雪》的教學設計

欄目: 沁園春 / 發佈於: / 人氣:9.66K

【教學思路】

《沁園春雪》的教學設計

先花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理解、解決課文基本的語言障礙,熟悉相關的寫作背景,初步感受作品浪漫主義特色、英雄氣概、磅礴氣勢。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在學生對詩句時空感有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設置時空的具體手法,品味這種時空設置的效果。

【理論指導】

1、課文只是一個例子:

《沁園春·雪》的時空感很強,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應利用課文這個好例子,引導學生充分的分析、討論、品味詩詞的時空感。

2、錢夢龍的“三主”教學:

老師提出設計並把握整個課堂討論的方向,發揮主導作用;學生充分討論、分析,發揮主體作用;學生在老師講析的基礎上,運用老師講析的基本理論、方法去分析、討論,發揮訓練的主線作用。

3、洪鎮濤老師的“語言本位論”:

老師引導學生走進作品,熟讀乃至背誦作品,反覆品味作品語言,立足語言本身充分的涵泳、品味、揣摩、對比。

【教學特色】

突出討論、思考;突出合作、互動;突出能力、思維。

【教學思路】

一、教學第一步:激趣導入

詩詞的時空感──從熟悉的詩詞説起:時間和空間是詩詞作品中兩個常見的題材,中國詩詞中有很多作品不僅涉及到時間和空間這兩個題材,而且成功的運用時間和空間,創造出獨到的時空感,將讀者帶到一個獨到的境界,給人以美的享受。

1、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兩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中“千秋”表現時間,給人以久遠蒼桑的時間感;“萬里”表現空間,給人以遼遠寬廣的空間感。全詩表現了春天引發的情思,這情思因“千秋”、“萬里”有了一種久遠寬廣的凝重感。將讀者引入一個聽黃鸝追思千古、望長空志在萬里的境界。

2、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詩中“岐王宅裏”“崔九堂前”表現空間,分別點明“見”“聞”的具體地點,給人以真切、準確、記憶猶新的老朋友式的感覺;“尋常”“幾度”表現時間,分明從頻率角度點明“見”“聞”的情況,給人以多次、經常的熟悉感;“落花時節”與“正是江南好風景”既點明瞭見面的新空間,也點明瞭見面的新時間;同時也暗示了命運的變化──行如落花,流落他鄉,將讀者帶到一個“命運多舛,輝煌不再”的遺憾之中。

3、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

暗談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着一個個鮮活的面容。荒蕪了黃塵古道,湮沒了烽火邊域,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歌中“眼前”歲月側重給我們以時間感,突出告訴我們一個信息:雖時間久遠,但三國英雄人物仍在人們的記憶中活着。具有永恆不朽的超時間魅力。但是,這一超時間的魅力是通過空間形象的對比映襯突顯出來的。“刀光劍影”“鼓角錚鳴”“黃塵古道”“烽火邊城”都是用來表現空間概念的。

4、《長江之歌》:

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從遠古走來,巨浪蕩滌着塵埃;你向未來奔去,濤聲迴盪在天外。

這首歌詞,上句側重表現空間,給人們雄偉、長遠的空間感;下句則側重表現時間,給人們蒼桑,久遠的時間感。分別從昨天和明天史兩個角度展現長江的時間感。

由以上可見,詩詞中時間和空間的.精心設置,都能給人以獨特的時空感,將讀者帶到一個獨到的美妙境界。

二、教學第二步:討論分析,尋找課文中表現時間、空間的字詞句

上闕側重空間:千里冰封

1、長城內外──靜態 (縱向圖)實面→點

2、大河上下──動態 (橫向圖)北國風光

3、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有實有虛)萬里雪飄

4、須睛日,看紅裝素裹 虛

這裏,學生不難找出“長城”“大河”“千里”“萬里”等表示空間的詞句。但是,“紅裝素裹”學生不容易找出來。其實,“紅裝素裹”正是前文“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另一種表象,另一空間表現形式。另外,學生找出表現空間的詞句後,應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動靜、縱橫、虛實、點面4組不同的空間形式及相應的的空間感。

下闕側重時間:總起:通史式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無數英雄競折腰

秦皇漢武

按時間順序分:斷史式 唐宗宋祖 ↓以點帶面 以少勝多

成吉思汗

總結:通史式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裏,與5個帝王相應的5個朝代學生都知道,在第一節課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學生不難找出來。但是,前後相應的總起、總結所暗含的時間,學生不一定人人能找出來,應讓全體學生弄明白。另外,學生找出表現時間的詞句後,應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認識到:5個朝代5位英雄帝王,不是全部的英雄,也不是時間的全部,而是以點帶面,以少勝多,代表全部的英雄,代表整個歷史長河所有時間。具有史詩般的超時間感。

三、教學第三步:深入分析討論,時空設置的具體手法及相應的效果

主要有以下三條途徑

1、誇張手法運用:

詞中“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運用的是誇大的手法,“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用的是超前誇張;

“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則用的是縮小誇張。

正是這些誇張,突現了詩的時空感,營造了磅礴氣勢。毛澤東很喜愛“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三李”作品中大量的“誇張”與“浪漫”,不乏與毛澤東詩詞一樣具有“磅礴氣勢”的作品。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朝發白帝城》)用了時間上的誇張。“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用的則是空間上的誇張。“一夜飛度鏡湖月”(《夢遊天姥吟留別》)既有時間上的誇張,也有空間上的誇張。李商隱的“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無題》)主要是空間上的誇張;“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瑤池》)既有時間上的誇張,也有空間上的誇張。李賀的“黃塵清水三山下,更復千年如走馬。遙看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夢天》)既有時間上的誇張,也有空間上的誇張。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正是運用誇張、突出詩句時空上的張力,給人浪漫主義的磅礴氣勢。

2、想象和聯想的運用:

首先是比喻、擬人、對比手法的運用,這是想象和聯想的具體途徑。“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就運用了比喻;“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了對比、擬人。詩人的想象通過這些比喻、擬人、對比展現給讀者,同時,也營造了浪漫磅礴的氣勢。

其次是實寫與虛寫的對比:“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是虛寫,是對“睛日”的想象預測,與前文的“北國風光”的實寫構成對比。“江山如此多嬌”是實寫,寫當今;“無數英雄”是虛寫,寫過去。虛寫也罷,對比也罷,是為了從另一個角度來展現北國風光的美麗,表現詩人的浪漫和磅礴氣勢。虛寫實寫的對比,實質上是時間與空間的拓展。正因為實寫與虛寫的對比,緊扣着時空和空間,拓展了時空感。所以,詞的磅礴氣勢就更突出。

3、形與色的結合:

“千里”“萬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長城內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這些都是形的描繪;“冰”“雪”“莽莽”“銀蛇”“臘象”“紅裝素裹”這些都是色的描繪。這些形與色的描繪,拓展了空間感,增強了磅礴氣勢。如果我們僅僅感受到了毛澤東《沁園春·雪》的磅礴氣勢,而且能從時空角度具體找出詞中時間、空間的設置,這是不夠的。因為,這只是弄清了詞的“磅礴氣勢”表現在什麼地方的問題,還不明白營造磅礴氣勢的具體手法。只有具體分析了營造磅礴氣勢的三個途徑,我們才能真正完成分析、欣賞的任務。

四、教學第四步:小結、提升

《沁園春·雪》上闕側重寫空間,下闕側重寫時間,詩人運用誇張、比喻、擬人、對比、想象和聯想虛實結合,形色結合等具體手法,拓展詩詞時間、空間上的張力,營造了一種磅礴的氣勢。學習中,我們既要有感受作品磅礴氣勢的敏鋭,更要有具體分析、把握、鑑賞的方法──把握作品時空設置的具體手法,立足語言本身,充分的涵泳、品味、揣摩、對比。

五、課後練習

分析陳子昂《登幽州高歌》、王昌齡《出塞》的時空感。

【教學後記】

學生能找出詞中體現時間、空間的詞句,並立足語言本身,展開討論,進而分析把握時空設置的具體手法:誇張、比喻、擬人、想象、聯想等。通過這一課的討論學習,學生不僅對《沁園春·雪》理解得更深,對毛澤東詩詞作品的認識也更深一層;同時,對於詩詞的時空感及相應設置手法有了更深的理解。部分學生對超前誇張、縮小誇張認識不夠,不過講一講學生就接受了,不成為障礙。

Tags:教學 沁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