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木蘭詩

《木蘭詩》中的幾個問題

欄目: 木蘭詩 / 發佈於: / 人氣:1.45W

《木蘭詩》是千古傳唱的優秀民間文學作品,關於《木蘭詩》中的幾個問題分別是什麼呢?下面來看看!

《木蘭詩》中的幾個問題

 一、“唧唧”到底做何解釋

關於《木蘭詩》第一段“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户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中的“唧唧”兩個字,大都認為是擬聲詞。這是一致的。但“唧唧”到底譯成現代漢語的什麼詞,大致有三種觀點。

一是認為“唧唧”是織布機聲。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以前織布機“嘰嘰”地響着,木蘭在屋裏織布呢,可現在為什麼聽不到織布機的響聲了,卻只聽見木蘭在歎息呢?原來是“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所以憂愁難受,無心織布。這種觀點曾有人提出疑議,因為字面上並沒有説“木蘭當户織”是以前的事情,況且後一句“不聞機杼聲”已經告訴你木蘭沒有織布,那織布聲還怎麼響呢。這種觀點有待商榷。

二是認為“唧唧”為歎息聲。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屋內)傳出一聲一聲的歎息聲。木蘭應當對着門織布了,可為什麼聽不到織布機的聲音呢,卻只聽見木蘭在歎息。我認為這種觀點仍有待作進一步的商榷,首先“唧唧”是擬聲調,從這方面來説,人的歎息聲不可能會是“唧唧”這種聲音;其次,如果作“歎息”講,那後面的“不聞機杼聲,唯聞女歎息”中的“歎息”不是與前面的意思重複了嗎?這種重複是為了強調嗎,顯然也不是。作者用一個“唯”字就強調了木蘭內心的憂愁了。

三是認為“唧唧”為鳥叫聲。持這種觀點的人是根據《爾雅》上“唧唧”的本義為鳥叫聲,並作如下解釋得出來的:院子裏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叫着,木蘭應當織布了,可為什麼聽不到織布機的響聲呢,卻只聽見木蘭在歎息,經過問她“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才知道是因為“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筆者也較為同意這種觀點,因為小鳥的叫聲是不分昨天和今天的,也就沒有必要給第一句話再強加個“以前”的限定;再則“木蘭當户織”中的“當”是“應當,應該”的意思,“户”《説文解宇》中説“半門為户”,所以“户”是門的意思,這樣就理順關係了。

 二、《木蘭詩》是歌頌木蘭的英雄主義嗎

大多數書(教材)都認為《木蘭詩》是歌頌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刻畫了木蘭的剛強勇敢和不愛功名的富貴品德。其實,《木蘭詩》作者的本意並非如此,而是為了描述一個女英雄的平凡生活。古人寫文章都講究“春秋筆法”,如《左傳》裏的“鄭伯克段於鄢”,用一個“克”字,而不用“殺”“伐”等字,因為鄭伯是段的哥哥,沒有盡到做哥哥的教育責任,而是任弟弟胡作非為,目的是為了消滅他。但是他又沒有親手殺死弟弟.故不用“殺”;討伐段又不是合情合理的,故不用“伐”,而用一個“克”,把這裏面的含義都展現了出來。我們再看木蘭。木蘭是個女孩子,平時坐在屋裏織布的。又因“木蘭無長兄”,所以爹孃平時使喚得也多一些,以至於木蘭從軍走後覺得很不適應。“旦辭爹孃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從徵了,但她思想上並不認為自己要做一名巾幗英雄,她仍懷念家裏的爹孃,並且“不聞爺孃喚女聲”,感到不太適應。因為往日這時.爹孃一定在使喚自己幹這幹那的。有些學者把“不聞爺孃喚女聲”解釋為木蘭離家越來越遠了,不太合適。

古代雖然戰爭多,但人們是痛恨戰爭的。遍觀《史記》、《左傳》、《戰國策》等史書,對戰爭的描寫都是一筆帶過,不做深入擴展。但木蘭確是個英雄,立了大功,天子要大加封賞。但木蘭內心深處,她仍是個平民,感到自己是平凡的,並沒有認為是英雄,居功自傲,耀武揚威。她想回家,回家繼續做“爺孃”的女兒。回家以後,家人並不因木蘭什麼也沒得到而怨恨,而是高高興興地出來迎接。“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户理紅粧;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家人早已把木蘭想念得望眼欲穿了,一走十幾年,是生是死?擔心呀,哪還在乎什麼功名。作者描寫的正是這樣一個英雄的平凡生活,爹孃不把木蘭當英雄,只當作自己的女兒;姐姐、弟弟也不把木蘭當作英雄。這是很平淡優美的.,很動情的,哪裏體現出木蘭的英雄主義呢?

三、最後一段的深刻含義

《木蘭詩》最後一段為:“雄兔腳撲朔,雌免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有的書上解釋説:“最後四句作者通過雄兔雌兔在行走時不能區別的比喻,對木蘭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讚揚和肯定”。這樣解釋有點令人費解。雄兔和雌兔在一塊走不能分辨,怎樣體現了木蘭的才能和智慧呢,又是如何加以讚揚和肯定的呢?詩中的含義並不太明顯。

其實,最後一段的深意可從上一段中“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來挖掘。在人們看來,木蘭立下了大功,是個了不起的英雄,並且一般意義上的英雄都是男性,所以木蘭從軍時的夥伴也認為木蘭是男性,沒有懷疑過她是個女孩子。天子要封賞木蘭時,還不知道木蘭是個女孩子,封賞的是“真正的英雄”。但木蘭不認為自己是英雄,要回家,兩者作了對比。夥伴發現木蘭是女郎的吃驚,又是一處對比。最後一段用雄兔雌兔作喻,是承上而來的,其寓意是英雄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人們分辨不清;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男性)與平凡的人物混在一起,分辨不清,正是説明了木蘭是既平凡又英雄,既英雄又平凡的,木蘭是英雄人物而過着平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