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老人與海

關於老人與海鷗教案模板集錦10篇

欄目: 老人與海 / 發佈於: / 人氣:1.83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鷗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老人與海鷗教案模板集錦10篇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塑料、餅乾、節奏、樂譜、吉祥、企盼、急速、抑揚頓挫、相依相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學情分析】

由於這篇課文語言明白曉暢,學生容易理解。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和體會,可以結合選讀課文《軍犬黑子》進行對比閲讀教學,深化學生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會回報以愛;但假如人類欺騙了動物,他也就得不到動物的信任了。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亦要體會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前準備】

1、收看關於動物方面的科普電視,尤其是關注海鷗。

2、收集關於“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七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設計意圖:對於每一單元的導讀是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他們會明確這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什麼,這也會運用其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都比較明確,有助於他們的自主學習。

二、導入新課

和人一樣,動物也有自己的愛憎、自己的情懷。在這一單元,我們將走進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然後去感受它們與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通讀全文,看看在預習的基礎上還有哪些字詞沒弄懂的?

2、小組交流,教師注意巡視,收集學生學習情況,以便進行指導。

3、集體交流:小組內未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大家幫忙解決。

4、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可引導學生把課文分作兩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説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並進行文章內容概括的練習。

三、再讀課文,質疑

1、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問。在文中標註出來。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學生的疑問。教師注意收集、整理。

設計意圖:有疑則有思,可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探究。而此環節注意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四、佈置作業

書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去感受動物與人的真情。

二、讀思結合,學習第一部分

1、從哪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然後勾畫出相關的語句,進行批註。

2、集體交流:抓住重要段落,進行理解:

⑴ “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放在湖邊的圍攔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動作是那麼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麼默契、和諧。抓住“掃”字,説明作者把鷗羣吃食物的樣子寫得生動傳神。海鷗飛翔的美麗情景。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

⑵ “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呢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通過朗讀,我們可以感知老人對海鷗的親呢,對海鷗的愛。)

⑶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退色的過時布衣……”而從老人的外表描寫,你能感受什麼?

(勤儉的老人,卻無私地對海鷗的付出,這是源於老人對海鷗的愛。)

3、再讀1至13自然段,讀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指導朗讀,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

設計意圖:勾畫、批註已成為高段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思考方式,要讓學生多動筆,“不動筆不讀書”成為習慣。

三、學習第二部分

1、讀14~19自然段,思考: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

結合課文內容,跟同學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自主學習後彙報一下“意想不到的事情”。

(海鷗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海鷗紛紛落地,然後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行,肅立不動,我們收遺像時,像炸了營似的撲過來。)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因為海鷗和人一樣,也是有感情的,而且很豐富,他們和老人建立的深厚的感情,因為他們失去了一位好朋友,感到傷心、難過。)

2、再讀課文,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和感受,然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最後在全班交流:

⑴ “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

(抓“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⑵ “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⑶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為何用“撲”而不用“飛”?引導學生想像海鷗大聲鳴叫似乎在説些什麼?從“白色旋渦”體會海鷗對老人的不捨、悲痛,對老人的一片深情。)

3、指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海鷗對老人的感情: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教學採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

四、交流感受

學到這裏,你有什麼感受?用一、兩句話寫一寫。

(學生可就在書上寫,然後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對課文的總結采用了一種學生練筆的方式,進行了寫的訓練。

五、拓展訓練

交流收集的有關海鷗老人吳慶恆的資料,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並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説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認識到,動物是有靈性的,它們是我們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們加倍的回報。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2

一、以詞串文,理清文脈。(在預習的基礎上)

1.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21課,老人與海鷗。生讀題。

2.師: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老師這裏還有一些課文中的詞語,看看你們是不是會讀? 出示兩組詞語

撮嘴呼喚 抑揚頓挫 親暱説話 嘖嘖稱讚

翻飛盤旋 連聲鳴叫 白色旋渦 肅立不動

學生自己試讀――個別讀――齊讀,邊讀邊想象畫面。

3.上一組詞是寫?用上這四個字説一説老人與海鷗的事情。板畫箭頭。

生説完,歸納板書:喂。是課文的1―13自然段。

下一組詞寫?來説説海鷗對老人的事情。板畫箭頭。

生説完,歸納板書:送。是課文的15―17

過渡:老人到底做了些什麼,令海鷗這樣做呢?

二、品味“餵食”,感受“親情”。

1、請讀課文1―13自然段,做好標記或者批註。

2、交流。

(1)“老人把餅乾丁……”

(2)“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透過這樣的文字,你看見了什麼景象?

生自由講感受。

師:根據樂譜,我們可以哼出美妙的歌,它是靜止的;而老人喂海鷗的場景卻是靈動的,我們可以聯繫文中的“節奏”這個詞來體會。

(老師帶領學生拍擊節奏,並體會老人給海鷗餵食的節奏。)

無論是快還是慢,海鷗總能領會老人的心意,他們之間配合得如此默契,這不正是有起有伏的樂章?想象這樣的畫面,再來讀讀這道獨特的風景。

(3)“在海鷗的鳴叫聲裏,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傾聽,……”

“親暱”?

平時,誰會親暱地呼喚你?你學着親人喊你的樣子,也來喊喊這些海鷗的名字吧。(指一組依次喊,男生女生依次喊。)

聲音有高有低,有輕有重,多好聽啊,這就是抑揚頓挫。正因為這熟悉和信任,所以形成了翠湖邊這奇妙的風景。再讀“樂譜”句。

(4)“看來它就是獨腳,老人邊給它餵食……”

又用了“親暱”,你是不是看見這樣的鏡頭:獨腳像是老人的孩子,老人正對着它的耳朵輕輕訴説着什麼,老人説些什麼呢?

正是因為這暖暖的愛護,為獨腳撐起了健全的生命!所以,形成了翠湖邊這生動的風景。再讀“樂譜”句。

(5)“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出示)

1、“褪”是個典型的形聲字,根據這個特點,能説説“褪色”的意思嗎?(脱色,掉色)

既然有這麼多詞可以換,這裏為何要重複用“褪色”三次?

2、為了更好的幫助你瞭解這位老人,老師查到了這樣的資料。(出示資料)

這個“海鷗老人”叫作吳慶恆,是昆明化工廠的一個退休工人。老人很窮,1995年才拿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資,除了吸當時兩毛錢一盒的劣質煙,他沒有嗜好,就只“嗜好”來餵養和親近海鷗。現在昆明人餵食海鷗的方法――把餅乾麪包掰成碎片,擺放在翠湖畔的欄杆上――就是吳慶恆老人率先採用的。老人認為,把食物丟到有污染的湖水裏,可能導致海鷗得病。

就是從1985年開始,吳慶恆老人幾乎天天都步行二十餘里路趕來喂海鷗,風雨無阻,直到1995年他病逝。海鷗到昆明覓食的日子裏,吳慶恆每晚在工廠食堂吃一份簡單飯菜;然後就撿拾別人不吃了的饅頭,再配以自己買來的雞蛋、麪粉,製作成“海鷗餅乾”,第二天拿去給海鷗餵食。吳慶恆病逝後,人們清點他的遺物,“最值錢的”家當,居然只有六個雞蛋,而那是他準備製作“海鷗餅乾”的!

他這麼愛海鷗,可是他生前擁有的唯一一張海鷗圖片,是他花三塊錢請人拍的一張普通小照片;他很想去位於昆明市區西南的滇池,看看“海鷗們晚上睡覺的地方”,可是,這在他,就屬於“旅遊”了;他沒有這筆“旅遊費”,以至到死去都沒有能夠實現這樣的一個小願望!

請一位同學讀。

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回到“褪色”句,現在你怎麼理解這個“褪色”?

你讀懂了作者的心,只有父母對兒女才能做到這一切,這是世界上最無私的愛,我們在海鷗和老人身上看到了。讓我們帶着這種情感讀這句話。

褪色的是老人的衣物,永不褪色的是老人對海鷗的那份親如兒女的愛。所以十多年來如一日,在翠湖邊形成了這樣美妙的景象。

再讀“樂譜”句。

三、細讀“送別”,感受“親情”

過渡:難怪會出現海鷗送別老人這樣震撼人心的情景!連送去遺像的作者都――意想不到!

老人與海鷗教案 篇3

課文分析:

課文《老人與海鷗》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

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

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

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

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2、指導背誦課文最後四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體會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是如何將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教學過程

一、齊説課題引入

二、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瀏覽課文,回憶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出示課件(老人喂海鷗的圖片、海鷗送別老人的圖片配樂)引導學生説出課文兩部分的主要內容。

過渡:這樣的情景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難怪作者説:____的事情發生了。學生填寫。(意想不到)能換個詞語嗎?

(出乎意料、出人意外、始料未及等。)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指名朗讀,整體感受海鷗對待老人具有怎樣的情感?

2、進行二次默讀,邊讀邊批畫: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海鷗對老人的深厚感情的?一會兒將自己體會到的準備和同學們進行交流。

3、師生共同交流:選取最令你感動的一組鏡頭,和同學們交流自己體會到的:

⑴ 鏡頭一:海鷗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

① 為什麼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

(平時海鷗會以高興的語調歡迎老人,見到老人是無比快樂的。而此時老人不見了,只剩下遺像,海鷗驚恐、疑惑更感到悲傷。)

② 師生對讀“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⑵ 鏡頭二:海鷗紛紛落地,在老人遺像前站成兩排。

① 海鷗為什麼要這麼做?

(為老人守靈,與老人做最後的告別,已經把老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

② 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⑶ 鏡頭三:收起遺像時,海鷗向遺像撲來。

① 它們為什麼要撲來?

(海鷗不捨得老人離去,希望老人留下來,永遠和它們在一起,哪怕只是老人的一張像也好。)

② 請你結合文章所描寫的相關語句,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如果你當時在場,在這白色旋渦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海鷗與老人的感情太深了。)

③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評讀。

四、迴歸整體,昇華情感

1、這一組組鏡頭,讓我們深受感動,讓我們為之感概。我們不禁要問:海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異常舉動呢?你能聯繫課文中相關的語句談一談嗎?默讀全文思考。

2、學生必然會回讀到課文的第一部分,及時鼓勵學生能夠結合上文進行理解。通過回讀第一部分的相關語句,進一步體會到正因為老人對海鷗的細心無私的照料與關愛,他們之間才建立起了如同親人般的情感,在老人去世後,海鷗才會出現不尋常的做法。

五、小結全文

如今,在翠湖邊,市民為了紀念這樣一位關愛動物的老人,為他修築了一座銅像。(出示課件)每到海鷗飛臨翠湖邊的季節,就會有許多市民像當年的老人一樣,給它們餵食。老人雖然已經故去,但他關愛動物的善舉將永遠在人們中間傳承下去!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一邊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