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欄目: 老人與海 / 發佈於: / 人氣:2.53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老人與海初中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老人與海初中讀後感範文(精選4篇)

老人與海初中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老人與海》。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晚年最傑出的一部作品。故事很簡單:一位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在連續八十四天沒有捕到魚的情況下,在遠離陸地的大海上遇到了一條巨大的馬林魚。經過三天三夜耐力與毅力的較量,聖地亞哥終於殺死了那條大馬林魚。可在他返航的途中,卻遭受了鯊魚的襲擊,當他回到港口時,那條大馬林魚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光禿禿的脊背。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卻唱出了一首不朽的英雄主義讚歌。老人失敗了,但那只是力氣和肉體上的失敗,他的信心和希望始終未曾破滅。“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是不能被打敗”,這就是我們所頌揚的“硬漢精神”。

以後,我要學習老人的可貴精神,如果遇到了困難,就要向老人一樣,去努力、去堅持的把困難解決掉。這樣,世界上就沒有任何困難來當阻擋你前進的步伐了。

老人與海初中讀後感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叫《老人與海》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位老人常年獨自在海上打魚。有一次他掉到了一條大魚,但是在返回的路上遇到了成羣的鯊魚。老人使出渾身解數和鯊魚搏鬥,鯊魚把能吃的肉都吃完了。結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魚骨架。

在生活中,我們遇到了困難,也許會迎難而上;但也會畏難止步。比如説張海迪阿姨,她小時候雙腳就已經殘廢,但是她並沒有向挫折屈服,而是以積極、樂觀、自信的態度去挑戰挫折。她每天把詞語貼在牀頭、牆壁上、廚房……經過張海迪阿姨的不懈努力,她終於戰勝了挫折,而且還獲得了榮譽,為祖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魯迅先生曾經説過:“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命運,用自信的勇氣來應付自己的不幸。”是啊!當我們遇到厄運和不幸時,與其埋怨命運的不公,還不如鼓起勇氣,振作精神,以剛毅的態度與厄運抗爭。

老人不也是這樣的嗎?老人沒有被任何困難壓倒,他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與生活中的磨難做不屈不撓的鬥爭。老人也説過醫生令我最難忘的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卻不能打敗他。”當你遇到困難時,你一定不要被挫折壓倒啊!一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沒有失敗,但我們如果能夠從失敗中獲取有益的經驗,發現成功的曙光,把失敗看成是同鄉成功的必經之路。那才是從失敗中獲取的最大的收穫。

老人與海初中讀後感3

第一次讀《老人與海》,便覺得體內有一股衝動,有一種被長期束縛之後獲得自由的快感,老漁夫聖地亞哥的硬漢子形象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連續出海84天,都沒有捕到魚,後來,他終於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在返航的`途中,他一路與鯊魚搏鬥,結果大馬林魚還是被鯊魚羣吃掉了,最後,只剩下一副魚骨架——足有18英尺長。

《老人與海》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情節小説,它更像是一部寓言小説。作者藉助於老人聖地亞哥的故事,表現的是在生與死的搏鬥中的硬漢子精神。作者用富於象徵的筆法,將這個硬漢子送到大自然中,讓他在海上與大馬林魚和兇惡的鯊魚羣進行驚心動魄的搏鬥,通過此,表現了主人公“在重壓下的優美風度”。

打不垮是硬漢聖地亞哥的突出特點,也是小説的主題之一。譬如説,他在與大馬林魚相持的一天半的時間裏,他的左手一直抽筋,像蜷曲的鷹爪,右手被繩子勒得出了血。他把手浸在海水裏,説:“不壞,痛苦對一個男子漢來説不算什麼。”與大馬林魚搏鬥到最後關頭時,他頭暈目眩,仍自言自語:“你嗎,你是永遠不會垮的。”正如作品所説,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真正的硬漢,是敢於向命運、向自然、向失敗挑戰的人。他可能在拼搏中一次次地失敗,但他的精神是永遠不會垮的,這就是人的尊嚴所在。人只有在這種拼搏中超越自我,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讀完小説,讓我們回到現實中來。常聽人説,現在的學生很累。不錯,升學的壓力,社會的壓力,甚至還有來自家庭的壓力,這些壓力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於是,有人逃避了,有人退縮了,這些人不是硬漢;有人在失敗後痛哭流涕,甚至自尋短見,這些人也不是硬漢:有些人僥倖成功了,便沾沾自喜,目空一切,這些人更不是硬漢。真正的硬漢子是跌倒了爬起來,爬起來後,更想跳起來的人。

在小説的結尾,作者故意安排了一個情節:老漁夫的孤獨與失敗被一個孩子所理解,老人留給孩子的是打不敗的精神。這個結尾似乎有點淒涼,不過,小説帶給我的那股衝動是抹不去的。“做一個硬漢!”我對自己説。

老人與海初中讀後感4

輕輕合上《老人與海》這本書,腦海中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書中的情節。總有一句話揮之不去,驅之不散——“一個人即使被毀滅,也不應該被擊垮,人絕不是為失敗而生的。”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聖地亞哥在84天都沒捕到魚的情況下,獨自釣到一條大馬林魚,在與大馬林魚僵持了三天後終於成功地把大馬林魚釣上來。可是大自然總喜歡和人類開玩笑不是嗎?大馬林魚引來了鯊魚。聖地亞哥與鯊魚殊死搏鬥,終於打敗了鯊魚。不過大馬林魚被鯊魚吃光了,拖回家的只有一副光禿禿的骨架和一身傷。但是聖地亞哥也得到了大家的賞識。

“一個人即使被毀滅,也不應該被擊垮,人絕不是為失敗而生的。”這句話是聖地亞哥的精神寫照。我想他一定是一個不服輸的老頭,他一定不懼怕任何挑戰、任何困難,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當聖地亞哥在海上孤軍奮戰時,他是孤獨的,他沒有助手,也沒有可以傾訴的人,他承受的是精神的折磨。當聖地亞哥手抽筋時,手被劃破時,肩膀被釣索勒出傷痕時,與鯊魚搏鬥而傷痕累累時,承受肉體折磨時,他從未放棄過,也從未想過放棄。敢問你們當你們處在聖地亞哥那種處境時,你們是否會放棄?是否會想過放棄?如果是我,我想我會放棄的。

聖地亞哥身上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不折不撓的精神是我們今天青少年所缺少的。當我們遇到難題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抱怨、放棄還是獨立思考?當我們碰到800米體育測試時,我們的第一反應又是什麼?抱怨、應付了事、還是咬牙堅持?當我們遇到體力勞動時,第一反應又是什麼?抱怨、找藉口推脱還是盡己所能?

“不經歷風雨,長不成大樹,不收百鍊,難以成鋼。”“發明大王”愛迪生曾經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電池,其間不斷遭受失敗,但他咬牙堅持,經過五萬次左右的實驗,終於取得成功。十年説長不長,説短不短,可又有幾個人能堅持呢?我國數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沒有文憑、沒有導師,但他卻可以成功。為什麼?這正是因為他鍥而不捨的精神,他卧牀三個月翻書不止就是一個證明。

這些事例告訴我們,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做什麼事,堅持不懈是成功的基礎。你看,聖地亞哥雖年邁,但它最終還是戰勝了巨大的馬林魚。他不靠助手,靠自己的雙手,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意志。書中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情節,聖地亞哥和一個大黑人比掰手腕,整整四十八個小時,他們誰都不讓誰,最後是聖地亞哥拼盡全力把大黑人的手一點一點壓到桌面上去。在面對強大的對手,聖地亞哥仍然不服輸,堅持到底,勇於鬥爭,最後獲得成功。相對於聖地亞哥來説,我們身上是不是有更多的未知與可能,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放棄?為什麼不拼盡全力一試?哪怕傷痕累累,也不愧於自己,不愧於青春,不愧於生命!

讓我們在青春的美好年華中拼盡全力,哪怕傷痕累累也不退縮,因為“一個人即使被毀滅,也不應該被擊垮,人絕不是為失敗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