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春江花月夜》古箏

欄目: 春江花月夜 / 發佈於: / 人氣:2.39W

引導語:《春江花月夜》最為出名的是李若虛流傳千古的詩,然而,樂曲《春江花月夜》卻並不是由詩而來。而是得益於白居易的《琵琶行》,且該樂曲最初也是琵琶獨奏曲。下面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古箏曲《春江花月夜》,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

《春江花月夜》古箏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原名叫《夕陽筲鼓》.古箏獨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獨奏曲《夕陽筲鼓》為依據,先從曲調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則下集中發展。

古曲《春江花月夜》氣韻優雅,刻畫入微,既有繼承,又有出新,於悠揚秀美中見氣勢,於優美抒情中見豪放,音樂豐滿,起伏有致,富於形象,耐人尋味,不愧為萬世流芳之本。

源流

《春江花月夜》原名叫《夕陽簫鼓》,見於已故琵琶演奏家吳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國收入所編《南北派十三套大麴琵琶新譜》(工尺譜本)中,更名為《潯陽琵琶》,這時樂曲已發展為十段,由李芳園分段標以“夕陽簫鼓、花蕊布迥風,關山臨卻月、臨山斜陽、楓荻秋聲、巫峽幹尋、簫聲紅樹裏、臨江晚眺、漁舟唱晚、夕陽影裏一歸舟”等十個詞藻華麗的小標題。以後又有人將曲名改為《潯陽月夜》、《潯陽曲》。

樂曲以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篇敍事詩《琵琶行》的詩意“尋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蘆花秋瑟瑟”相聯繫而成曲的。雖然標題與《琵琶行》中詩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灑還獨傾”相似。但樂曲情趣已超脱“楓葉蘆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別,而強調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

意詩意趣

《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較為典雅、輕快、細膩、流暢,並具有綿延起伏和級進等特點。

全區由引子,主題樂段,主題的八次變奏及尾聲構成,是一道獨具特色的`變奏曲。這種曲式由以個音樂廳主題樂段做基礎,其他各樂段運用各種變奏的手法加以變化,豐富了音樂表現力,推進了音樂發展。這種手法善於細膩,深刻低從不同的意境何角度,去揭示樂曲主題內容,塑造音樂形象。樂曲通過優美質樸的抒情旋律,流暢而富於變化的節奏,豐富多彩的各種演奏技法,猶如一幅動人的長卷山水畫,貼切低變現了樂曲的詩情畫意,下面就曲中的幾段音樂做簡要的介紹。

引子部分,樂曲第一段江樓鐘鼓,是引子及主題顯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箏滾指連重走發啟奏開始,形象低模擬鼓聲由慢漸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風格的音樂主題,抒情、優美、婉轉如歌。句尾的大鼓滾奏音形,描繪出夕陽西下,泛舟肩上,遊船簫鼓齊鳴的動人情景,緊接着音樂進入主題做“接頭合尾”式的變奏部分集中在每個樂段的前半部,而後半部則基本相同,也就是前變後同,故有變化對比,又有重複統一,不斷推進音樂向前發展。

箏曲移植

古箏獨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獨奏曲《夕陽簫鼓》為依據,先從曲調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則下集中發展。在繼承發揚古箏傳統技法的基礎上,着意在音質、音色、力度,速度的對比變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時又較好地刻劃調度了古箏的託、擘、抹、挑、連重託、大小勾搭、套指、滾、拂、撥、搖、撮、及壓、按、滑、吟、點、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藝術特色,使諸種手法之間,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為演奏者提供發揮藝術才華的可塑性,使樂曲增加了色彩,豐富了表現力。在曲調的進行中,各種技巧的施展,往往在節奏上形成對比,大有“你簡我繁”, 我簡你繁”和向更高一層,深一層的“由簡入繁,簡中盡是精華點”的藝術情趣發展,聽起來慢得情聯而不絕,緊得意蓄而斷。做到取意乾淨利落,絕無客聲,對比流暢而多變,節奏急而不亂,緩而不斷,音質響如金石,輕而不浮,力求圓、潤、甜、脆的美聲,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優選彈點。運用剛柔虛實,脆中之力,明確輕、鬆、脆、滑、高、潔、清、虛、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着意高潔雄美。在練習過程中百練知其妙趣,千練習得其趣妙,萬練則忘其為古箏之聲

古曲《春江花月夜》氣韻優雅,刻畫入微,既有繼承,又有出新,於悠揚秀美中見氣勢,於優美抒情中見豪放,音樂豐滿,起伏有致,富於形象,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