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長恨歌

《長恨歌》小説讀後感

欄目: 長恨歌 / 發佈於: / 人氣:3.09W

《長恨歌》講述了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枝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交織着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裏的女人沉壘了無數理想、幻滅、躁動和怨望,她們對情與愛的追求,她們的成敗,在我們眼前依次展開。王安憶看似平淡卻幽默冷峻的筆調,在對細小瑣碎的生活細節的津津樂道中,展現時代變遷中的人和城市,被譽為“現代上海史詩”。不同於詩歌的小説《長恨歌》又會引起讀者怎樣的共鳴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揭曉。

《長恨歌》小説讀後感

 一、《長恨歌》讀後感800字

人的一生有長有短,長則幾十年上百年,短則幾個月幾年。無論我們的人生是長還是短,都沒有誰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就像《長恨歌》中的王琦瑤,當她還是一個懵懂少女的時候,她渴望被人關注,羨慕熒幕上的電影演員。然而,世事難料,當她朝這個夢想走去時,亂打誤撞的遇到了程先生、蔣麗麗還有後來的李主任,從而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人生總是在這樣的渴望和不期而遇中被改寫着,我們總是在計劃着自己的人生,規劃者我們該做什麼、要做什麼。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從小就在心中種下一顆當教師的種子,在此後的學習中不斷的為這個夢想努力着,可是沒有誰預料到在他即將成功的時候,從家中傳來父親去世的消息。面對這樣的打擊,他可能一蹶不振,從此過上了頹廢的生活,也有可能奮發圖強,當上了教育領導。他的人生可能因此發生大的逆轉,他的未來更是變化無常的。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變化,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活着才變得有意義。蘇秦之所以能成為趙國的相國,是因為他在秦國的外交失敗,使其父母、妻子改變對他的看法,對其不理不睬,迫使他在憤怒下熟讀姜太公的《陰符》,從而能遊説於趙國,使趙國國君採納他的意見,從而封他為相。如果牛頓沒有偶然被落下的蘋果砸到頭,就不會引發一系列得聯想,從而提出萬有引力定論。無論是蘇秦還是牛頓,面對各種變化,他們在此之前都沒有預料到自己的成就。就像王琦瑤從沒想過李主任會一去不返一樣。然而,當他真的再也不能回來了,她就只得一個人面對剩下的人生了。

每個人都不得不在變化無常的歲月中面對自己的人生,看見身邊的人走了又來,來了又走。

可是,並不是每一種人都適合這種變化無常的生活。當我們老了,只剩下女兒和回憶時,就沒有誰期望這種變化再繼續下去了。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經不起這種折騰了。王琦瑤就是在這種折騰中死去的。遠離女兒的她,晚年照常與各種人打交道,參加各種聚會,最終在這不斷的變化中不安穩的離去。

 二、讀《長恨歌》有感

蘇童曾經説過,上海有三個奇女子,張愛玲,王安憶,安妮寶貝。

早就忘記了他是怎麼評價她們的,只覺得上海是出精緻女子的地方,如張愛玲的.清豔,安妮寶貝的冷豔。而王安憶,只讀過《長恨歌》一部,四個字,繁華落盡。

王琦瑤是王安憶的影子,三小姐一樣的在人後獨自美麗。她的美麗是安靜的,不招搖的。愛和恨就算是至深,看來也是淡淡的,走到了深處,才知道濃烈。

王安憶的筆像是古時女子手裏的繡花針,那一針一線,繡的都是女兒家的心事,描的都是上海背街小巷裏藏的悽婉。她寫的王琦瑤,是那個時代上海所有在深閨裏微笑,心卻早就飛到繁華場上的女子,“她們是平易近人的美,有點謙虛地,卻又有些做作的討好”。初看過去那種筆觸太過細膩,沒有我喜歡的女作家的磅礴凌然,可是讀到王琦瑤、薩沙、嚴師母、康明遜在房間裏做糯米圓子、吃火鍋的時候,猛然覺得,那種細膩居然可以引得人的心裏生出波瀾壯闊的共鳴來。

她寫,這熱鬧雖然不是鼎沸之狀,卻是貼了心的。那種生活像上海很多小家庭必要過的小小節日,很温情。然後我方知王安憶的細膩絕對不是無謂的賣弄,是每一個字裏都可以擰出靈氣來般的滴水通透。她極力去描寫的那種生活,是舊上海年輕女子閨閣裏的心事。

王琦瑤的心事是什麼呢?是愛吧,或是一種模模糊糊自己也説不清楚的生活。李主任,她等過很久的男人;康明遜,她曾經愛過卻離她遠去的男人;薩沙,瘦弱蒼白曖昧的少年;程先生,唯一一朵在她生命裏濃墨重彩地開過的花,也是無聲地謝了。

留下了的是些什麼呢?一個叫薇薇的,她生命的延續,一場上海小姐的盛宴,那些斷斷續續的情。這樣像花朵盛放後的寂靜,是難以想象的。

這書的故事是如灰色一樣温柔,低調的,即使是高潮也是緩緩而來,找不到頂峯。王琦瑤的身世跌宕,看來卻這麼理所應當。為什麼?為她是個美麗動人的女子?為她是個總也逃不出保護的女子?為她是個沒有大智慧的女子?

也許她與所有小家碧玉一樣,帶着含苞待放的味道。有點嬌憨的,早就不再是當初無才便是德的女子,可即使表面上已經被解放,她們終歸在等。於是當有人伸過手來,又恰巧到了花期,王琦瑤便跟了他走。我相信她不是骨子裏輕浮放蕩的女子,只是總遇不到對的人。如康明遜,程先生。

有時想想,她若是像蔣麗莉一樣讓生命俗氣地滑過,會不會就不容易感覺到疼,後知後覺地,過一生?可王琦瑤的心註定她是不能成為一個平凡女子的——她的心太重。該要記住的,不該記住的,都被一點一點地藏在心裏。王琦瑤有點隱忍地生活着,帶着一點對未來的迷茫。她記住了康明遜,李主任。然而程先生的情,她卻最終未領——雖然只是差一點的事情。這種擦肩而過,讓王琦瑤的幸福更像午夜一現的曇花,美麗當中是緩緩流過的淒涼。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在白居易的《長恨歌》裏他寫的是絕代佳人楊玉環,用兩個字形容這詞最為妥貼,情殤。怕是王琦瑤在恨的,也是那樣終而不得的愛。就算在舊上海她憑着美貌留下一席之地,曾像陳皇后般被金屋藏嬌,最後也只留了愛麗斯的痛苦。若是都能忘了,王琦瑤不會恨,永遠不會。

應了那句絕美的詞——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愛煞了深藏的決絕。只是她王琦瑤不能免俗,無法做到忘卻這些曾經滑過她生命的男人,只好將他們的記憶揹負着,像揹負着一個家一般地,不捨不棄。

所以即便是那樣的恨,也是隱着愛的。王琦瑤將自己的一生浸透在帶點甜蜜的苦澀裏,心甘情願,算是種妥協吧。因為對她來説,此生的情事就像煙花一般,即使稍縱即逝,在心裏依舊是不變的印記。

 三、王安憶《長恨歌》讀後感600字

青灰色的弄堂,幾縷裊裊的炊煙,一簇攀出牆外的夾竹桃,和偶爾停在青瓦上的白鴿子。。。。。。。在王安憶筆下緩緩地鋪成一幅畫,這是上海四十年的風情,濃郁卻夾雜着小市民的辛酸,散發着樟腦丸的味道。可是她筆鋒一轉,是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夜夜笙歌,紙醉金迷的生活。王琦瑤在這兒長大,度過她沉浮變幻的一生。

其實我是很憐憫王琦瑤的,四十年前的她還是涉世未深的小女孩,她的世界只有從弄堂頂上的天空這麼大,只能望見飛鳥飛過的痕跡。她總是習慣以高於同齡人的眼光打量這上海,決心過上另一種生活,其實她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女,對於這個世界而言。面對突如其來的名利,她只能故作純熟地應對自如。周旋於名利場,她失去了與她無話不談的密友,失去了深愛她的男人。感情豐富的她一次次被傷害,最終死於非命。有時候我想,如果當初王琦瑤沒有參加那次電影的選角,沒有被突如其來的名利擾亂她原本安寧的生活,也許她的一生不需要像柳絮般隨風搖擺,會在弄堂裏洗衣,做飯,安度餘生。這是一個好的結局嗎?

可是四十年前的上海,處於變遷之際,日新月異的生活觸動着每一個人。有千千萬萬的王琦瑤,渴望一夜成名,嚮往奢華的名利場。王琦瑤本來是幸運的,卻也是不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