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名著欣賞 > 邊城

邊城優秀的讀後感4篇

欄目: 邊城 / 發佈於: / 人氣:2.85W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邊城優秀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邊城優秀的讀後感4篇

邊城優秀的讀後感篇1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説。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揹景,以兼具情詩和小品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和心靈的清澈純淨。

如此詩意的文章,略帶悲情的人物。從喜萬分到悵然傷心力交瘁的老船伕,從情竇初開到常年為人擺渡心中充滿等待的翠翠,從頗有名望的少爺到不幸落水斃命的天寶,從非卿不娶到不願再提婚事的儺送,人物之間的關係似乎混亂,卻又是如此的清晰。

翠翠的天真善良,温柔清純,對愛的執着,使硪深受感動。現在開放的社會,使人的意識更加清楚,但人似乎並沒有更加清醒。結婚成了一件不再奢侈的事,離婚更是成了一個十分輕鬆的決定。似乎大家都忘記了老人家常説:千世脩來共枕眠。可見一份感情是多麼珍貴,作者通過寫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悲劇,淡化了現實生活的黑暗和痛苦,用詩一般的文筆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着"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反映了作者對重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恢復人與人之間的善意和坦誠的思攷和願望,他把這些美好的願望交給了家鄉湘西的鄉親,所謂“禮失求諸野”吧。

邊城的文字是優美鮮活的,只有深沉的愛才會孕育出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或許應該説,每個人都有一座邊城,只是沈從文先生那座悲天憫人的邊城隨這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留下我們對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邊城優秀的讀後感篇2

捧讀著名作家沈從文的《邊城》,一抹淡淡的愁雲縈繞於心。恍惚間,似來自原始山野的清風輕拂臉頰,如夢如幻……

《邊城》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地區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裏的故事悽美動人,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着我心靈的一隅,不知不覺間已潸然淚下!

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翠翠那青春的夢如同一顆晶瑩剔透的玻璃球,被天保的殞命,儺送的出走和爺爺的離世碰撞的支離破碎……

《邊城》裏的文字清幽深遠,處處是濕潤透明的湘楚景色,處處是淳樸赤誠的風味人情。

清瑩的河水映出水底凌亂的碎石;微風吹過竹林,發出沙沙的輕響;乳白色的霧靄靦腆地在薄暮的夜色裏飄浮……

那潺潺的流水,涼爽的山風,青翠的竹林,白日喧囂夜晚靜謐的渡船,構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邊城》裏的情感真摯坦懷,那詩意的情緒,出塵而卓然的清麗,讓我陶醉於一曲林泉深處悠然飄出的牧歌,清新悠遠……

是的,牧歌!小説中始終洋溢着的牧歌的情調。看多了高樓華廈,看慣了車水馬龍,我的心憧憬着一片遠方的土地,一片朦朧勾勒出的天堂……

湘西淳厚純樸的人情世態,健美古樸的風俗習慣,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調爽朗明快,色彩絢麗清新……好一幅優美別緻的風土人情畫卷!!

可誰又預感到,隨着“城市化”“現代化”的愈演愈烈,這樣的邊城和邊城裏自然古樸的原始和諧,將如夢境般一去不復返,僅存於幽幽的回憶之中?這自然的人性將為崇拜物質的功利和擴張慾望所湮沒??

與其説《邊城》帶給風華正茂的我們一個與自然親近的夢,不如説作者希望通過這部小説,把他靈魂深處的吶喊告知我們這新一代的接班人,希望引起讀者由衷的共鳴——

自然的人性啊,你不要是易逝的夢,請你駐留,像那邊城的小溪,永不幹涸,永不,永不……

曾有人這樣説:“世間最痛苦的人是藝術家,因為他們最敏鋭地看見美的逝去;可世間最快樂的人也是藝術家,因為他們可以活在自己編織的夢境裏。”

而我想説,今天最幸運的人是《邊城》的讀者,因為他們在心底留存了一個夢,它駐留在湘西的一座邊城……

邊城優秀的讀後感篇3

這世間的苦啊!唯愛可以支撐。那一艘小船,載了多少日月,渡了多少繁華。那一晚歌聲,傳了多少情意,唱了多少相思。那一條江水,裹了多少哀愁,沉了多少期盼。

依水而臨的邊城,嘈雜,熱鬧。臨水而居的人們,樸實,善良。炊煙裊裊,燈燭耀耀,這人間的煙火闌珊如夢。“沈從文”的《邊城》,在那一片霧氣濛濛的人來人往中,在那縴夫的強有力的號聲中,在那小溪邊矗立的“白塔”上展開。

人活着,不外乎一個“情”字!晌午時茶樓裏的談笑。傍晚時臨窗翹盼的女人,掌燈時母親的呼喚。然而,這世上的“情”總是殘缺的,軟弱的人等待,懦弱的人逃避,得到的千瘡百孔。

小城的風景格外秀麗,“愛情”在這裏只是曇花一現。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邊城優秀的讀後感篇4

中國是一個負荷了沉重的鄉土精神的國度,五千年的文明實際上就是鄉土精神不斷完善的文明。二十世紀鄉土文學以一種富有現代意識的眼光,立足現實,反思歷史,洞悉挖掘本鄉本土文化精神,透示展現民族、時代的風骨神韻,形象地表明瞭我國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具有超常的再生力。

"鄉土文學"作為新文學的流派是在"五四"以後自發形成的,可是鄉土小説不等於鄉村小説,"鄉土"也可以泛指一種地方特色。城市,即使是大都會,也有自己豐富而獨有的民間民俗地域色彩。新文學的鄉土作家不一定能反映僑寓地的城市生活;而現代通俗文學作家卻以描敍都市民間生活為其主要內容,擅寫獨特而濃郁的都市民風民俗,構成了一道"都市鄉土小説"的風景線。這是現代通俗文學對"文學大家庭"的重大貢獻。這些小説可與新文學中都市社會剖析派小説形成互補,使讀者獲得中國都市的"多面觀"。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亮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

《邊城》裏的文字總是不經意的撩撥着我的心絃,文中處處浸潤着湘楚景色,處處是淳厚質樸的風味人情,字裏行間飄散着一種淡淡的詩意。讀起它時你便會被憂傷圍繞,像是觸及到了什麼,是懷念兒時那個有着暖陽的冬日午後?還是現在這個讓我有些把握不透的世界?

"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這便是沈從文先生帶給我們的他的邊城,一座沉默的城,一座質樸的城,一座宿命的城,從開始到結束似乎都在默默的隱忍着什麼。翠翠,這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她就是這座城的化身,從戀上了那個在夢中可以用歌聲將她帶到很遠地方的人兒開始,她便選擇了沉默,雖然內心起伏不定,表面卻始終如一。文中的結局疼愛她的祖父在雷雨夜裏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默默相愛的青年戀人離去。翠翠依然重複着母親的命運,惟有等待,"那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沈從文先生從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着人物的心理,使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人物的心靈世界,融入湘西這片純樸漂亮的土地,融入那羣温良率直的人們中,他用詩一般的語言的輕聲述説着整個民族的悲哀,召喚我們炎黃子孫本性的良知,正是因為愛得這般深沉才孕育了這些帶着哀思的文字。

我在想,為何取名《邊城》,在心裏它就這麼"遙遠"嗎?還是在沈從文先生心靈深處正守護着什麼?其實我們每個人心靈深處不都有一座"邊城"嗎?也許那座悲天憫人的城已經隨着歷史的洪流沉入那厚重的底色中,而留給我們的是對人生和社會的深深思考。

沈從文通過《邊城》這部愛情悲劇,揭示了人物命運的神祕,讚美了邊城人民淳良的心靈。《邊城》作為一部中國的鄉土抒情的經典之作,也就是作為一部"牧歌"的經典之作,集中表現了湘西的人性之善、人性之美,這是它最集中地表現的一個方面。在這部小説裏面,人性之善展示的是非常充分的,比如説表現渡船老人,表現順順以及他的大佬、二佬,他們之間的這種關係。就渡船老人來説,他的職責就是管理那個渡船,他勤勞、善良、本分、敦厚,凡是一切的傳統的美德,他都不缺少。他管理渡船不論風吹雨淋、寒暑春秋,都非常的忠實於自己的職責。他因為是食公家的糧祿,所以過渡人看他忠實於自己的職責,有時候給他一些錢物,而他一概極力退還,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所接受來一些好處,他總是想方設法的超量的去報答。翠翠乖巧、心善、勤勞,是爺爺的好幫手。而順順這個人,是當地地方上有頭臉、有身份的人物,他的美德也不缺少。但是他跟渡船老人的美德不一樣,渡船老人是忠於職守,而順順卻要來得大氣豪邁得多。他仗義疏財、扶強濟困、正直、公平,深受當地人的尊重。兩個兒子也是道德的楷模--豪爽、直率,與人搏鬥時敢於挺身而出,吃苦、出力的時候從不退縮。這些傳統的美德在這些人物身上,都有非常好的體現,所以這種美德在《邊城》裏邊表現得是非常的充分的。

另外就是人性之美,人性所流淌出來的這種詩意,一個是善、一個是美,這種美實際上是沈從文在《邊城》裏邊所強調的一個重點--就是詩意,人性的詩意、山水的詩意。比如説翠翠為什麼會喜歡二佬,而不喜歡大佬;如果仔細閲讀這部作品的話,你會發現非常吸引翠翠的二佬身上最本質的品質,就是他的詩意。二佬長得很英俊,小説裏邊講他像岳雲,所以二佬跟翠翠之間的這種關係的發展過程也充滿着一種詩意。最初翠翠見到二佬是在龍舟競渡結束之後,天已經黑了。翠翠在那裏等爺爺等不來,正在害怕的時候,二佬趕鴨子從水裏面上了岸。在這樣一個時刻,實際上二佬充當了她的保護人這樣一個角色。後來是二佬回家,因為翠翠對他有誤解,二佬就回家叫他們家的'長工打着火把把翠翠送回家的,他實際上充當了她的保護人。但是這個場景非常的浪漫,非常的有詩意。在他們對話的過程中,二佬曾經説過一句話,説:"你在這裏,大魚會吃掉你。"結果這句話,就成了後來兩個人關係發展非常好的一種隱喻。只要提起這句話,翠翠心頭就會洋溢起濃郁的詩意,一種温柔的回憶。如果我們把《邊城》看作是一個完美的、詩意的中國形象的造型,那麼這個人性之善、人性之美是其中最重要的體現,它構成了《邊城》的樂園圖式的核心。

《邊城》的結局是一個悲劇,在這裏邊有很多構成悲劇的因素。比如從現實的方面去理解《邊城》的悲劇性,就是作品裏面碾坊和渡船的衝突。碾坊代表了一種實用的、功利的,以金錢地位為標準的婚戀觀;渡船所代表的是一種自由的、出於心靈相互吸引的傳統古樸的愛情觀。這兩種愛情觀發生了衝突,在作品裏邊,事實上是以碾坊為代表的這種力量、這樣一種勢力取得了勝利。爺爺之死,兩個人沒有最終結合,都跟現實層面的這兩種力量的衝突有着密切關係。

第二個層面,就是這種命運感,也是《邊城》的這種憂傷和悲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就是這種宿命感,它在作品裏面呈現的是非常豐富的。實際上仔細閲讀這部作品,我們會發現《邊城》的當事人,從這些人的行動和性格來看,金錢關係對翠翠和二佬的愛情的破壞,就是現實的那一面對愛情的破壞是有限的,或者可以説它不是一個根本性的破壞。翠翠的愛情萌生的非常簡單,她第一次見到二佬可以説一見鍾情,二佬對她也是一見鍾情。從這個外部環境來看,爺爺對翠翠和二佬的愛情是極力的促成的。在作品裏唯一的反對者,就是有力量去反對他們愛情的二佬的父親順順,可是他的反對態度上並不堅決。後來渡船老人死了以後,順順表示要接翠翠到家裏面住,等二佬回來完婚。顯然在大佬死了以後,順順已經同意了二佬和翠翠之間的這種婚姻,這説明他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是有所悔悟的。由此可見在翠翠和二佬的愛情道路上沒有過多的人為的、社會的這種障礙。那麼既然這個障礙很少,翠翠和二佬他們的愛情應該有一個幸福的結局,但是事情卻沒有成功,造成了悲劇,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歸納到我們講的第二個層面,就是它的命運感。

悲劇的發生,實際上最顯見的一個原因是一連串的誤會造成的。這個誤會首先在爺爺和大佬之間,大佬唱歌敗北了,而爺爺卻以為那個優美的歌聲是大佬唱的,去恭維他,結果恭維不對頭碰了一鼻子灰;其次是爺爺和二佬之間的誤會,大佬死了以後,爺爺在街上碰到二佬,故意把談話往婚事上引,結果二佬又誤會了,他沒有給予積極的迴應。在二佬和爺爺的交往中充滿了誤會,老人的善心、老人的良苦用心都被誤會了,結果失去了好幾次很重要的和解的機會。再一個誤會就是爺爺和順順之間發生的,爺爺眼看翠翠的婚事不成,就厚着老臉去找順順去想撮合。本來順順對二佬愛翠翠並不準備過分反對的,但是他不知道為什麼老船伕對這件事這樣過分的熱心,這讓順順又誤會了。順順就有一種成見,認為大佬之死是這個好事的老人造成的。那麼這個誤會是不得了的一個誤會,所以他在老人去找他的時候,他有意識的疏遠老人。實際上這次疏遠對老人的打擊是極其大的,老人在跌跌撞撞回到家裏面,路上又碰到了中寨的一個人,這個人顯然是在團總的女兒和二佬的婚姻之間起牽線的這麼一個人物,他又打擊了一次老人。這兩次打擊對老人是致命的,老人在狂風暴雨的當夜死去要的一種具象的形式。這些誤會是沒有原因的,是天意,所以也是命運感的一個重要的體現形了。就實際上他們的愛情沒有成功,這些誤會起了很大的作用,這是命運感的一個非常重式。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酉水岸邊的吊腳樓、碾房、竹篁、白塔、繩渡,茶峒的小街、碼頭、店鋪,是令人神往的湘西景物畫;那元宵的鞭炮煙火、舞龍耍獅,端午的龍舟競渡、泅水捉鴨等,則是墨彩交融的風俗畫;加上那兒人們古樸的風習,淳厚的人性,帶有地域性的傳統道德觀念等等,一起勾勒出一個新奇獨特的世界。這裏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

Tags:讀後感 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