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 發佈於: / 人氣:2.05W

導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內容涉及“詠雪”、“送別”兩個方面,和學生以往學習的唐詩相比,篇幅長了,內容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難度,可是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上總會有很多不足,下面是小編整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反思範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反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內容涉及“詠雪”、“送別”兩個方面,和學生以往學習的唐詩相比,篇幅長了,內容理解上也有一定的難度。鑑於此,課文學習落在分析詩歌“奇景”、“奇情”兩個點上,使詩歌學習避免了支離破碎的圖解,簡單的理性分析。而作為詩歌教學中最為重要的誦讀這個環節,在常規教學中,往往採取的是播放錄音,讓學生在聽讀一遍以後進行朗讀。由於受時空限制,學生的朗讀很難按要求得到提高。網絡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個狀況,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個個性化的示範朗讀,而學生也可根據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個人的喜好選擇示範朗讀進行聆聽和仿讀,同時選擇自己喜愛的樂曲為自己的朗讀配樂,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因為學生是戴着耳機聆聽、模仿朗讀,避免了相互間的干擾他們在聆聽、模仿朗讀時也可以不斷重複播放,一個地方多次的反覆,可以聽得更加仔細與真切,因此模仿朗讀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學生的朗讀水平在課堂上可以有效地得到提高,朗讀教學也落在了實處。

我的思路是:從提問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和詠雪詩導入新課,然後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並在寫作背景中提到“邊塞詩”。然後是題解-師範讀(本來課件裏有朗讀錄音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放不出來我才不得已範讀的)-學生朗讀後用提問式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師生共同訂正(在此提到“互文”的修辭方法)-生再帶着三個問題(1、本文從內容上看寫了哪兩個方面?2、本詩寫了怎樣的環境?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朗讀-用提問式解決這三個問題-品味本詩,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並説出喜歡的理由-按節奏朗讀-指出本詩中的修辭方法-練習小結。

上這節課,我的感覺雖然不是很好,但還是比平時要好一些。

後來我叫教導處秦主任為我這節課提提意見,也許因為是下課的時候,時間不夠充足吧。他説,好的就不説了,就説要注意的兩個方面:

一、以後注意從多方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活躍些。

二、也許是你對電腦的操作不夠熟練,字跡跟底色的對比不夠明顯,所以自己模糊,字體顏色用黃色也許會清楚一些,以後多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中午時,我又問了語文組長李老師,她説,好象少了一個環節,如果能不叫學生翻譯,而多叫學生分析體會詩的意境比較好。比如:從第一句中的“百草折”讓學生體會風的強勁,讀“瀚海闌干百丈冰”讓學生想象大沙漠的廣闊……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教學反思二

前一段時間,學校組織聽公開課,我教授的是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誦讀欣賞的第二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是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在輪台寫的一首送別詩,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和以前的詩比起來,這首詩篇幅比較長,所以我主要採用以下幾個步驟進行教學:

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讀懂意思,瞭解詩意。

讀出感情,品味意境。

整體感知,積累名句。

因為在課前有了比較充分的準備,所以這節課上的比較成功,但仍存在一些缺憾。

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

1、這節課思路比較清晰,讓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這首詩,層層深入地瞭解作者的感情。

2、教師從學生的現實中列舉與親友分離的場景,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適當補充岑參的性格特點,介紹本詩的創作背景,讓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感受到詩人因朋友返京而自己歸期未卜的惆悵、失落之情。

3、 積累名句一環節設計也比較成功,讓學生不僅積累了本詩中的詠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和送別名句“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還 可以積累詩中其它自己喜歡的詩句,比如詩中紅白映襯的句子“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表現天氣奇寒的句子“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等 等,還適時引導學生回憶其它詠雪詩和送別詩,比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等。

4、本節課的四個教學步驟,也教給了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讓他們學以致用,用這種方法去學習其它的古詩甚至現代詩。

但是,這節課結束以後,語文組的老師也給我指出了我在授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在進行“讀懂意思,瞭解詩意”這一環節時,我讓學生逐句解釋意思,不僅破壞了詩歌的意境,而且浪費時間,同事們建議我把這一環節改為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在課後把本詩改成一篇優美的散文。

2、古詩詞鑑賞是中考的一個考試題型,我在設計時沒有設計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沒有將這堂課學習的鑑賞詩歌的方法嘗試一下,所以應該設計一個練習題,比如賞析和岑參齊名的邊塞詩人高適的《別董大》,比較兩首詩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