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勵志作文 > 態度作文

人生的態度作文1000字

欄目: 態度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W

  導語:人生的風平浪靜,也要放平心態;而在人生的低谷,確要一直堅信:總有花開的時候!小編整理有關人生態度的作文,歡迎閲讀。

 

人生的態度作文1000字

第一篇:人生的態度

在漫漫人生路上,有太多挫折要我們去戰勝,人生如一台戲,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劇情中的一個角色,有時是主角,有時是配角,但每個角色都有深刻的意義。

芸芸眾生,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敗了,有的聲望很大,有的卻是默默無聞,面對人生道路上的種種障礙,只要一心一意,甩掉多餘的顧慮,無論是困難還是挫折都將會戰勝,心明則路明,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廣,人生道路上的荊棘不是我們沒有能力穿越,而是我們有太多顧慮,只要我們甩掉了多餘的顧慮,我們將永往直前,風雨無阻。

路在何方,路就在腳下,地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只要放下內心的顧慮,人生的道路將暢通無阻。世界賦予我們每個人平等的生命,無多也無少,只要我們用心去感悟,生命將演繹人生的精彩,人生將為無畏者架起七彩彩虹,也為永往直前,風雨無阻的人們綻放花的美麗,而綻放正是花心的裂變。衝破多餘的顧慮,一切將會變得簡單而從容。面對人生,我們要有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誠,要有李白“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得,要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瀟灑。放棄該放棄的,我們最終將會有所得。

相反,如果顧慮太多,將會導致止步不前,在這裏,我們就要學一學我們的前輩陶淵明先生,他沒有任何顧慮,不迷戀官場,毅然回鄉,享受他的“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的恬適清淡的田園生活。“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就是他沒有顧慮,敢於捨棄的表現。正緣於此,他的美名為歷史所銘記。身在現代社會的我們,面對生存和競爭,也會碰到很多問題。如果顧慮太多,也會裹足不前。例如,當我們參加高考時,如果顧慮重重就會適得其反,從而導致一連串錯誤。日常生活也是這樣,如果我們想得太多,將會把我們自己鎖在一個牢籠中,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快樂,如果我們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會生活得更快樂、更輕鬆。就如這則材料一樣,這個孩子擔心自己的衣服會弄髒而止步不前,當媽媽告訴他,放開心靈,注意力集中,他才毅然擔起了擔子。並不是他沒有能力挑起這個擔子,而是他沒有輕裝上陣,放下心中的包袱和顧慮。因此,只要我們集中精力,放下顧慮,勇往直前,就能邁向成功的彼岸。

面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更加美好,生活需要勇氣,“無臂鋼琴師”劉偉值得敬佩,他不會為自己的生活而憂慮,儘管在孩提時代那場嚴重的事故中他失去了雙臂。“沒人規定鋼琴一定要用手彈!”劉偉如是説。他從未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憂慮,他知道生命不過只是簡單的選擇:要麼死去,要麼精彩地活着。放下顧慮的劉偉最終登上維也那金色大廳,當他用雙腳演奏時,世界為他動容。

只有我們甩掉多餘的顧慮,我們的生活將充滿陽光,我們將有能力戰勝人生道路上的種種挫折,就沒有過不去的溝溝坎坎,生命也將永遠精彩綻放!

第二篇:人生的態度

依中國的分法,將人生態度分為“出世”與“入世”兩種,但我嫌其籠統,不如三分法較為詳盡適中。我們仔細分析:人生態度之深淺、曲折、偏正……各式各種都有,而各時代、各民族、各社會,亦皆有其各種不同之精神,故欲求不籠統,而究竟難免於籠統。我們現在所用之三分法,亦不過是比較適中的辦法而已。

按三分法,第一種人生態度,可用“逐求”二字以表示之。此意即謂人於現實生活中逐求不已,如:飲食、宴安、名譽、聲、色、貨、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誘,一面受問題刺激,顛倒迷離於苦樂中,與其他生物亦無所異。此第一種人生態度(逐求),能夠徹底做到家,發揮至最高點者,即為近代之西洋人。他們純為向外用力,兩眼直向前看,逐求於物質享受,其征服自然之威力實甚偉大,最值得令人拍掌稱讚。他們並且能將此第一種人生態度理智化,使之成為一套理論——哲學。其可為代表者,是美國杜威之實驗主義,他很能細密地尋求出學理的基礎來。

第二種人生態度為“厭離”的人生態度。第一種人生態度為人對於物的問題,第三種人生態度為人對於人的問題,此則為人對於自己本身的問題。人與其他動物不同,其他動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則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別發達。其最特殊之點,即在迴轉頭來反看自己,此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於人者。當人轉回頭來冷靜地觀察其生活時,即覺得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為飲食男女及一切慾望所糾纏,不能不有許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會上又充滿了無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計較,以及生離死別種種現象,更足使人覺得人生太無意思。如是,乃產生一種厭離人世的人生態度,此態度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婦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婦亦能回頭想,回頭想時,便欲厭離。但此種人生態度雖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別者即在程度上深淺之差,只看徹底不徹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種厭離的人生態度,為許多宗教之所由生。最能發揮到家者,厥為印度人。印度人最奇怪,其整個生活,完全為宗教生活。他們最徹底、最完全,其中最通透者為佛家。

第三種人生態度,可以用“鄭重”二字以表示之。鄭重的態度,又可分為兩層來説:其一,為不反觀自己時——向外用力;其二,為回頭看自家時——向內用力。未曾回頭看而自然有的鄭重態度,即兒童之天真爛漫的生活。兒童對其生活,有天然之鄭重與天然之不忽略,故謂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順從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於此處我特別提出兒童來説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鄭重”一詞似太嚴重,其實並不嚴重,我之所謂“鄭重”,實即自覺地聽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鄭重”即是將全副精神照顧當下,如兒童之能將其生活放在當下,無前無後,一心一意,絕不知道回頭反看,一味聽從於生命之自然的發揮,幾與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確有分別。此係言淺一層。

更深而言之,反回頭來看生活而鄭重生活,這才是真正的鄭重。這條路發揮得最到家的,即為中國之儒家。此種人生態度亦甚簡單,主要意義即是教人“自覺地盡力去生活”。此話雖平常,但一切儒家之道理盡包含在內,如後來儒家之“寡慾”“節慾”“窒慾”等説,都是要人清楚地自覺地盡力於當下的生活。儒家最反對仰賴於外力之催逼與外邊趣味之引誘往前生活。引誘向前生活,為被動的、逐求的,而非為自覺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慾望,即以慾望為逐求的、非自覺的,不是盡力量去生活。此話可以包含一切道理,如“正心誠意”“慎獨”“仁義”“忠恕”等,都是以自覺的力量去生活。再如普通所謂“仁至義盡”“心情俱到”等,亦皆此意。

此三種人生態度,每種態度皆有淺深。淺的厭離不能與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的路,鄭重是道德的路,而厭離則為宗教的路。將此三者排列而為比較,當以逐求態度為較淺,以鄭重與厭離兩種態度相較,則鄭重較難,從逐求態度進步轉變到鄭重態度自然也可能,但很不容易。普通都是由逐求態度折到厭離態度,從厭離態度再轉入鄭重態度,宋明之理學家大多如此,所謂出入儒釋,都是經過厭離生活,然後重又歸來盡力於當下之生活。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幾歲時,極接近於實利主義,後轉入佛家,最後方歸於儒家。厭離之情殊為深刻,由是轉過來才能盡力於生活;否則便會落於逐求,落於假的盡力。故非心裏極乾淨,無纖毫貪求之念,不能盡力生活。而真的盡力生活,又每在經過厭離之後。

第三篇:人生的態度

伴隨着歲月的更迭,人生的快樂與憂傷也如期而至。

人生的風平浪靜,預示着高潮迭起,高潮迭起也意味着低谷來襲。而面對着不同的風景,也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平穩的心態。

人生,比作海浪確實不為過的。常有高潮迭起,卻也要居高位而不焦躁。人生的巔峯無非是一國之君,就如同大腦一般。李世民就是一位機器(極其)有作為的君主之一。李世民在位期間,常常廣於納諫。也曾不計前嫌,重新啟用王珪,並封其為大夫。使大唐迎來空前盛世。

而作為國家的頭腦也有昏庸無道的失敗君王。商紂王就是其中的一位。雖是生來天資聰穎,才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可是他貪戀女色,寵愛妖狐妲己;後逼死丞相比干。使人心渙散,人神共憤,才引得周武王伐紂。

海浪的風景也不僅僅是高潮湧起。低潮時期也常常來襲。可最可貴的事,就是堅定信念,不氣不餒。我國作家、散文家史鐵生在青年時期就已經癱瘓雙腿。可他卻在母親的鼓勵之下堅定信念,不氣不餒。後來又患腎病,可他卻自言玩笑地説“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面對這樣的人生低谷風景,卻有着如此樂觀的心態,也依靠着堅定的信念成為了一代文學大師。

而大海度過最長的時期,還是風平浪靜。比起對人生不得志的抱怨,我還是更加讚許李白的豁達。曾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氣魄。而在低谷時期,卻也是要平穩好心態。

在人生的巔峯,要伴隨着“勝不驕”的態度;人生的風平浪靜,也要放平心態;而在人生的低谷,確要一直堅信:總有花開的時候!

面對人生不同的風景,是要有正確的態度來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