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讀後感(精選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1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讀後感(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讀後感(精選5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讀後感1

這次觀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我覺得觀察孩子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剛開始工作時就準備了一個教育觀察記錄本,還信誓旦旦地和家長承諾要記錄下每個孩子的成長。但是由於觀察的無目的和無計劃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現在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記錄了部分行為比較典型的孩子的成長變化,對於大部分孩子則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瞭解。

通過《指南》的學習,我意識到可以將《指南》作為觀察、瞭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導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指南》的各個領域和目標,這樣有利於我們在觀看孩子活動或自由遊戲時,能抓住他們比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義的表現進行細緻的觀察,瞭解他們實際能夠做什麼與應該做什麼之間的距離,從而設計有效且適宜的環境及活動,支持和促進孩子的學習和發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幼兒。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每天面對30多個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隨機觀察就能瞭解到每個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情況。因此,我們在對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礎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比如針對班級上一位孩子總是喜歡一個人獨自遊戲,平時也不愛説話。針對這種情況,我就應觀察她在遊戲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現,捕捉她的語言交流和社會交往情況,從而進行有效的引導。最後應注意對孩子做分析評價時,要全面整體地看待,從多方面的信息對其做出綜合判斷,並積極評價孩子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點滴進步。

在生活中學習和發展是幼兒的一個顯著特點,融教育於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為幼兒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如《指南》強調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以及兒童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重要性。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課”、“説教”,而要重視幼兒生活的獨特價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的契機孩子進行有意識地引導和教育。如每天的來園和離園環節,我們可以重點進行情緒安定愉快、體質鍛鍊等方面的健康領域教育、以及主動和老師同伴問好、禮貌用語等語言和社會領域的教育等。總之,各個領域的培養目標、途徑,都離不開幼兒的一日生活,我們應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具體情境中,讓孩子們多體驗、多操作、多感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讀後感2

《指南》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分為若干方面。它充分體現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了兒童學習、生活的獨特價值,充分保護了兒童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現在的孩子需要自主,要擺脱“填鴨式”的教育,想讓孩子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指南》中就能找到答案。

一、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

要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孩子,發現他們的優點,接納個體差異,不把孩子做橫向比較。教育者的責任就是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和諧發展,發揮他們應有的才能。

二、為孩子創造更多交流機會

無論家長還是老師,每天要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交談,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聽取他們對自己事情的意見,儘可能多創造幼兒交流和表現的機會。

三、注重身邊的教育

幼兒的社會性是在平時觀察和模仿學習中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家長老師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育和學習的目的是讓孩子對知識感興趣,讓他們喜歡讀書,愛勞動,愛科學,愛藝術,讓他們有自己的特長。學校多溝通,勤交流(家園聯繫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孩子茁長健康發展,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生活、健康美好的童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讀後感3

利用空餘時間細細地翻看、品讀了一番,在瀏覽進程中對《指南》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熟悉的同時,總結了以下的一些心得體會:

《指南》從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是: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學習與發展目標,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個目標。二是教育建議,根據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針對當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列舉了一些能夠有效幫助和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教育途徑與方法,同時也指出了錯誤做法對幼兒終身發展的危害,為廣大家長和幼兒園教師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共87條教育建議。

《指南》中對幼兒的能力發展水平的確定實在不是馬馬虎虎的,有些語句固然意義相近,但是在數字或言語上的界定卻更加具體規範了,如在動作發展中規定3~4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2米左右;4~5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5米左右;5~6歲的孩子能夠單腳連續向前跳8米左右,這些小小的數字固然不同,但是卻是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層層遞進的,正體現了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水平能力發展差異,而也正是這些小小數字上的差異,讓我們教師對如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教學計劃,有了更好的參考數值,讓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得到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在每個領域中的教育建議中,如“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論幼兒做得好壞都給與適當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他發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點,感受和欣賞美”、“利用傳統節日和民間慶典的機會,帶幼兒觀看或共同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和捏麪人等”、“留意語言文明,為幼兒做出榜樣”等等,這些教育建議每個都很詳實有效,且關注到了各個方面的細節和留意點,但這些建議卻一點也不顯得過剩或雜亂,每條都是工作中着實切實可行的,可操縱性非常強,將為我們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實實踐行為,做更具體的指引。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讀後感4

本學期園裏組織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其內容使我們受益匪淺。於是這幾天我又靜下心再次細細研讀《指南》,深切的感覺《指南》更具操作性,無疑為廣大一線幼兒教師、為幼兒園的孩子們點亮了盞盞明燈,照耀彼此的成長之路。也讓家長們非常準確地知道孩子在各大領域的發展目標是什麼,採取怎樣的教育可以促進目標的達成。

《指南》中指出3—6歲,對孩子來説是一個發育的黃金時期,因為,這個年齡段是孩子一生中詞彙量增長最快的時期,是語言飛速發展的時期;幼兒在語言的發展中詞彙量迅速增長,已經能掌握各類詞,逐漸明確詞義並有一定的概括性,基本上掌握了各種語法結構。在言語表達上可以自由地與人交談,出現了自我中心言語。自我中心言語是伴隨着動作和遊戲而進行的自言自語,它既可以幫助兒童出聲地思考,又能暫時滿足他們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一些願望。但有些孩子也會出現言語失常現象,在《指南》中,專家提示到:這一時期,兒童説話常有重複或猶豫不決的情況,在與他們交談時,要鼓勵他們大膽地説話,對口吃現象不必太在意,訓練孩子輕鬆愉快地發表議論。因此,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則要通過聽故事、講故事等活動,培養孩子的言語表達能力,豐富他們的詞彙量,同時有計劃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書面語言。

《指南》中的內容及其目標十分清晰具體、有指向性,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培養提出建議。以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為核心,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其《指南》分出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發展目標與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所有領域的目標比較集中地體現了該領域特有的價值,在目標表述上較多地使用了突出了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教育建議“主要可分兩大點,一是點明該領域的`教和學的特點。因為各領域的知識性質不同,幼兒的學習方式會隨之變化,教師必須根據這些特點來設計教學,以提高教育的效果。二是點明該領域特別應當注意的有普遍性的問題。例如:“健康”領域中,有“動作發展”這一內容,列舉了三個發展目標,分別是“具有一定的平和能力且動作協調靈敏”、“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手的動作靈活協調”。在“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這一目標下,又詳細地例舉“能雙手抓槓懸空吊起10秒左右”、“能快跑15米左右”等內容。教師和家長通過對這一內容的教育建議的學習,就能更有效地明確孩子是否達到發展目標,如未達到,差距在哪裏,讓教師和家長一起配合可以有目的地改進。

另外,我對《指南》中新增“學習品質領域”有些感慨,《指南》中是這樣表述的“學習品質的好壞決定了兒童現在和今後的學習和發展的質量”。在如今的一個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教學目標的落實,孩子的參與度等等,再看名師組織的教學活動,在行雲流水的環節之餘,總感覺,她們給孩子們的,不單單是教學內容本身,還有很多“昇華”在活動中,這就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的培養。有人説過“幼兒園教的知識都沒用的,到了一定的年紀,孩子自然而然也就知道了,那裏還要教?”聽來不服氣之餘,也覺得有那末幾分道理。可是假如我們只重視知識目標,而忽視了孩子的自控力、關愛他人、樂羣於人、積極樂觀、獨立自理、愛好好奇心、積極認知風格、積極學習態度和謹慎行為風格等延續發展品格的培養。那麼這類幼兒教育就是有缺陷的。現在有了《指南》的指引,我明確了幼兒教師不但“教書”更要“育人”的角色定位。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引領,有了《指南》中更詳細的標準劃分,教師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達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詳細的瞭解。《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來丈量幼兒,傷害幼兒,也不能把它變成束縛幼兒和自己的繩索。它是提倡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老師,要善於觀察,勇於反思自己。《指南》的確對我們的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教會我從細節觀察幼兒的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創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調劑自己教育思路,為每位孩子創出一片美好的未來。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讀後感5

這是一篇由福建省轉發的教育部關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的指南》的文章,文章中有對於3—6歲兒童的發展觀進行很詳細的分析,包括很多的建議,我想對於幼兒教師生涯會有很大的幫助。

《指南》主要從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描述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

在這個健康裏面主要提到的是關於幼兒的身體、情緒、心理、自理以及安全知識。我想現在都是屬於獨生子女家庭,家長的重視應該都是很強的。但也由於是獨生子女,有的家庭會出現寵溺,部分幼兒都會出現挑食、厭食、自理能力弱、容易自我為中心、以及性格不好等方面的負面情況,一般到了幼兒園老師在這幾個方面也都會進行引導、加強,也許幼兒在學校就表現的很獨立或者吃飯很快、很聽話等,但是到了家裏就不一樣了。有部分家長也會跟老師討論幼兒在校園跟在家裏是兩面性,在家都不聽話,家長想讓教師在園教育,但這些其實都是短暫性的,如果要幼兒在校園以及家裏都保持一致的話,其實是需要家長與老師的相互引導的。

在健康裏面提到的户外活動,現在很多的獨生子女都是有着很多的理由不讓幼兒參加户外活動,怕感冒、怕跑、怕咳嗽或者説怕摔倒,其實户外活動不僅是讓幼兒增強免疫力還讓幼兒多一些交往方面的加強。

二、語言

語言裏面主要就分為聽、説、寫、畫。幼兒在不同年齡段都有他不同的發展方像,就像我們一篇教案,在小班和中班,教案目標就要有差距,每個年齡段需要知道的、會做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這些都要看老師平時的引導,還有禮貌用語的養成,教師及時的引導對幼兒的語言發展起很大的促進作用。

三、社會

幼兒的性格一般分為兩種,內向和外向。他們的差別在與會交往跟不會交往,想交流跟不想交流,一般在這個年齡段,這兩種性格是很容易形成的,這需要教師的注意以及引導,發現並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