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勵志作文 > 創新作文

關於勇於創新作文四篇

欄目: 創新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85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勇於創新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勇於創新作文四篇

勇於創新作文 篇1

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零售和批發集散地。浙江義烏小商品城經營者們,買斷中國夢漫畫的版權,將其印製在自己小商品上。這一新穎獨特精美的包裝設計,深受世界兒童和大人們喜愛,使得印有“中國夢”的小商品漂洋過海,銷量數倍增長。從這一舉動不難看出,本來平凡無奇的小商品,只要加以創新,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可見,成功需要勇於創新。

成功,不能一成不變。成功需要不斷地創新。早在戰國時期,商鞅就提出“重農抑商”政策,這有利於當時建立和維護以農業為主的封建專制國家,因而,這條規則被歷代君王沿用。可是這條規則到了後來,給中國帶來了什麼?由於重農抑商,抑制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讓社會遲遲不能向前推進,中國始終還是一個農業國。而西方的商業如此發達,最終,我們也沒有擋住外商的進入,昔日的“天朝上國”逐漸被西方興起的資本主義工業國甩在了身後。因此説,發展需要變革,發展需要創新,創新需要的是勇氣。

成功,要換位思考。就是將自己看做別人,再用別人的眼光看問題。二戰時期,美國的蒙格利特將軍,別出心裁的將對手的照片擺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別人對他這種有違常理的做法迷惑不解。將軍卻説:“我擺放敵人的照片,時常把自己想象成是敵人,想象如果我是他,下一步會怎樣做。”正是由於蒙格利特將軍非常規地換位思考,讓他取得了許多次戰役的漂亮勝利。由此可見,換位思考,站在對方角度揣摩自己,這是聰明的舉動,智者的行為。

成功,要永不止步。 成功的人是沒有止步的,這個過程結束了,下一個又開始了。他本是個木匠,靠着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然而,面對已經取得的成功,他永不滿足,而是不斷汲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後的畫,明顯地不同於60歲以前。70歲以後,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後,他的畫的風格再度變化。這個人就是齊白石。據説,他的一生,曾五易畫風。正因為白石老人在成功後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獨特的流派與風格。將原用高温處理的金屬,改用冷水處理,可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將原本發射上天的火箭,改造為鑽井火箭,減小施工難度……通過這樣多的成功事例,我們可以看到,勇於向傳統規則挑戰,打破陳規,會不斷取得進步發展。所以説,成功人士是沒有止步的。

成功需要勇於創新,但創新不能一成不變;成功需要換位思考;成功需要永不止步,才能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説,只有探索創新,敢於打破常規,我們才能不斷走上成功之路啊!

勇於創新作文 篇2

創新有三層涵義,一是拋開舊的,創造新的;二是在現有的基礎上改進創新;三是指創造性、新意。

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要想推動歷史的車輪前進,創新是我們必不可少的動力,我們的社會需要勇於開拓新道路的智者。

李可染曾經説過:“踩着別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正如李可染所言,我們許多人在前進的道路中,無論工作還是生活,都在一遍一遍的重複自己,認為安樂就行,沒有必要去嘗試新的道路,沿着前人的道路跟隨就行。還有一部分人即使看見了創新的道路,卻不敢去嘗試,不敢出發。

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結果呢?我認為有兩種:一是我們缺少勇氣,認為創新的道路中充滿艱辛,自己首先就打了退堂鼓。二是害怕旁人的閒言碎語,即使出發了,最後的結果也是回到原點。實際上我們要想創新,就要有吃螃蟹的精神,你的勇氣加上你的毅力,説不定會讓你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戰國時期,秦穆公即位,這位年輕的國君決心改變秦國的落後面貌,啟用了商鞅進行變法。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國頒佈了一系列新的法律,整個面貌煥然一新,秦國也一躍成為戰國時期首屈一指的強國,為以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奠定了強大的基礎。

阿里巴巴的馬雲同樣是創新的典範。互聯網經濟在最開始的時候還是一片荒漠,但那時的馬雲卻敏鋭的察覺到了它的光明前景。儘管那時他很窮,但他為了融資,挨家挨户去求人,不知受了多少人的冷眼,多少人的嘲諷,卻始終不放棄,這才有了我們今天聞名遐邇的淘寶網。這件事情給我們的啟示就是:不管多少人嘲笑你、諷刺你,我們更應該鼓起勇氣,用實際行動證明你是正確的。當然,創新的道路上必然有很多的艱辛,但只要你心懷信念,就一定能開闢出一條金光大道。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説吧”,你準備好了嗎?

勇於創新作文 篇3

“踩着前人的腳印,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這句話是我國著名畫家李可染的名言,其初衷就是告訴我們,要自我創新。舉個例子:就好比你抄襲別人的作業,儘管你拿了優秀,但這一課的知識仍然是在別人的腦子裏,而你卻一點也沒掌握;你為圖省事,看書遇到不認識的字,馬虎地讀了過去,下一次你再遇到它,你倆依舊是“陌生人”。

若你遇到這種情況,不妨試一試換一種思維方式,例如:遇到不會的題,向老師同學請教,或者換一種解題思路,可能這些問題在你面前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不會的漢字及時查字典,在書、本上記錄解析與意思,過不了多久,你的.閲讀知識量會大大的增加。如果所有事情都想出另一種方法,這不也是一種創新嗎?

其實,創新時時刻刻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現在的互聯網就是創新的一種,在互聯網上,各種千奇百怪的問題都能獲得解答;在網上購物也成了家常便飯。支付寶更是年輕人喜歡的一種。有人説:“現在出門什麼都不拿,拿着手機就能買下一條街。”還有人説:“不拿錢包也能走遍天下,不帶手機你卻只能眼睜睜看着。”聽起來很有意思,但這也確實是社會的現象。

在這個創新的時代,我們這些學生們不更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探究、發現、創新嗎?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世界以後的主導者,只有我們創新、發現,這世界才能開出美麗的花,結下香甜的果!

勇於創新作文 篇4

不要迷信權威,要勇於創新

——作文課反思

上午第二節課,上課鈴響了,我快步走進教室,卻發現有許多學生還正在寫數學作業,我的大腦裏迅速閃過一個年頭,我要抓住這個資源上一節有意義的作文課。

我面帶微笑説:“同學們都喜歡上數學課呀,咱這節課語文老師就帶着你們上一節數學課,滿足大家的願望。”聽了我説的話,學生沒有明白我的意思,以為風雨欲來,我要大發雷霆了,有的趕快胡亂地收拾數學書和本子,有的學生説:“老師,我們喜歡上語文課!”“別安慰老師的心了,今天老師真的要給大家上一節數學課。”我認真地説。最善於察言觀色的是猴學生,聽着我的話,看着我的臉色,知道仍是一片豔陽天,好奇地試探着説:“老師,真的嗎?”“當然是真的!老師説話從來都是認真的。”我的話一落音,學生頓時興奮起來。有的説:“太好了!”;有的説:“語文老師講數學課還真新鮮!”不知哪個機靈鬼説了一句:“還不給語文老師來點掌聲!”於是,熱烈的掌聲響起來。

我轉過身,在黑板上寫下一道應用題:在一艘上有86頭牛,34只羊,問船長的年齡是多少?寫完之後,我給學生講這是一個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出的一道題,我看誰是最聰明的孩子,誰做得最快,不過老師有個條件,你寫完之後不能給同學們説出你的答案,不然的話。老師就測不出誰是最聰明的孩子了,你悄悄告訴老師。

誰不想當聰明的孩子呀?你看看吧,有的學生一手寫,一個手按住,有的學生乾脆用一本書遮住,唯恐讓同學看見一個字,把“最聰明的學生”的頭銜搶去。

不一會兒就有學生向我招手,已經算出答案了……越來越多的學生有答案了……一會兒曹傑趴在我耳邊,悄悄地對我説:“老師,52歲,對不對?”李陽着急地拉着我的手問我:“60歲,對嗎?”張家寧説:“老師,120歲,對嗎?”由於他的聲音稍微大了點,被他的同桌聽見,隨即就接他一句:“笨!120歲,還能出海嗎?應該是六十歲。”李陽也不是省油的燈,反脣相譏,一場嘴官司打了起來……他們據理力爭,爭得面紅耳赤。見好多學生已經停下來了,我問:“算出答案的同學請舉手。”我的話剛落音,只聽見“刷”的一聲,小手如林,個個臉上掛着得意的神情,正等着老師的表揚。這些可愛的孩子哪裏懂得老師此時的心情啊,孩子們,你們是否看到老師的心情的天空已經晴轉陰了?我默默地仔細數了數,發現沒有答案的學生僅僅有九個人,102個孩子中93有答案,百分之91的學生有答案,而且答案很多。法國科學家調查的結果真實地存在呀。

正在我數着的時候,性急的學生大聲喊:“老師,答案是多少啊?”聽到學生的喊聲,我迅速調整心態,作為老師我有責任有義務去引導他們。於是我説:“孩子們,答案是無法計算。”“啊?”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片刻之後,許多學生開始説:“我讀第一遍時就感覺不對。”我們趕忙接上去問:“那你怎麼算出答案了呢?”“你説這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出的題,我就不敢懷疑,就硬算出一個答案。”一句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紛紛附和着點點頭。問題根源找到了,我連忙不失時機地説:“看來,剛才大家做題時發現了裏面沒有邏輯關係,但一想到是法國著名的科學家出的題,就不再懷疑了,結果就出現了這個狀況。科學家出的題也不一定對呀。”話説到了學生的心窩裏了,他們沉默了,剛才激動的心情已不再。於是我説:“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事:這個法國著名科學家帶着這一道錯誤的數學題,到德國的一所學校去調查,有答案的學生佔百分之十,無答案的學生佔百分之九十,而且還有很多學生一看到這道題,紛紛諷刺他説:“這是什麼無能的科學家?出了一道錯題。”後來這個科學家又帶着這道題來到中國一所學校去調查,結果是有百分之十的學生無答案,有百分之九十的學生有答案。於是他的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孩子太迷信權威了,不敢創新。

我的話剛一説完,有個學生站起來説:“老師,這個科學家居心不良,他在看我們中國的笑話。”聽到學生這麼説,我語重心長地説:“你的愛國之心日月可表,天地可鑑,可他説的也是事實呀,看看我們班就有百分之91的學生有答案,事實勝於雄辯呀!”這個學生不再説話了。

看着沉默的學生,我意味深長地説:“這個事實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教訓,我們該怎麼做呢?”此時,許多學生站起來説:“老師,我們太迷信權威了,有時候,老師説的話,著名人士説的話,我們從來不去懷疑,吃一塹,長一智,我們以後不會這樣了,不管誰説的話,我們都要問個究竟。”

課後反思:

有一天,我在《小學青年教師》上,一篇文章中,讀到有一個法國著名科學家帶着一道錯誤的數學題(在一艘上有86頭牛,34只羊,問船長的年齡是多少?)到德國的一所學校去調查,有答案的學生佔百分之十,無答案的學生佔百分之九十,而且還有很多學生一看到這道題,紛紛諷刺他説:“這是什麼無能的科學家?出了一道錯題。”後來這個科學家又帶着這道題來到中國一所小學去調查,結果是有百分之十的學生無答案,有百分之九十的學生有答案。於是他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的孩子太迷信權威了,不敢創新。當我看到之後大為震驚,心中不斷的想:是這樣嗎?不,不會。我不能接受,一個強烈的願望在我的心裏升起,我要親自試一試,看看我們的學生是否如此。

當我帶着這道題,在課堂上真真切切地看到那麼多有答案學生的小手舉起的時候,無話可説了。我們的學生因循守舊,遇到問題不敢批判,不敢懷疑,我在心裏深深地思索,我們的學生為什麼會這樣?我們的課堂還存在哪些問題?有調查資料表明,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長期不能或不會進行各種創造發明活動。學生之所以創造力匱乏,原因在於教育長期忽視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始終無法擺脱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怪圈,徘徊於知識型教育模式之中。諾貝爾獎獲得者朱棣文教授説,美國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如中國學生,但他們有創新和冒險精神,所以往往創造出一些驚人的成就。一個留德學者説:“如果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十個中國學生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國學生中,十個人也許能講出二十種答案。儘管有些想法非常離奇。”

跨入21世紀,我們的民族,我們的教育走出的主旋律是創新。地質學家李四光説:“科學的存在全靠它的新發現。如果沒有新發現,科學便死了。”新課程背景下,我們的課堂也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積極營造有利於創造力培養的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衝破層層阻力,不斷探索,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