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熱門】七夕作文合集四篇

欄目: 七夕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7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夕作文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熱門】七夕作文合集四篇

七夕作文 篇1

大家都知道七夕廣場吧!那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處處有迷人的景色。

星期六下午,媽媽帶我到七夕廣場玩,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天河,在燦爛的陽光下,微風一吹,河面上漾起粼粼波紋,浮光躍金,好像是一條長長的綢帶上綴滿了晶瑩的寶石,我們順着寬寬的馬路向前走,走着走着,我忽然看見路兩旁的小草偷偷地從土地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柳樹也發芽了,柔軟的枝條在微風中搖曳,粉紅的桃花開滿枝頭,遠看就像一片霞。沒走多遠我們就來到了噴泉邊,噴泉只有晚上才會噴水,噴泉變化多端,一會變成手,一會變成王冠,一會又變成害羞的小姑娘,頭上好像蓋着千萬縷柔軟的銀紗……站在旁邊,水滴在了你的臉上,可涼了!看完了噴泉就來到了時空隧道,走在裏面,看着天空就像真的能回到過去和未來,到處都有用石頭刻的畫,那些話就像真的一樣,全都是牛郎和織女的故事。人們看到這些仙境般的畫,給人以美的享。走完時空隧道就來到了彩虹橋旁,彩虹橋兩邊也有噴泉,噴泉就像一個個小精靈有序的跳來跳去,接下來就是大金牛,大金牛卧在水裏,望着天河,好像很想念織女。

廣場的對面是由大理石拼成的各種圖案,正中的空地上的圖案,猛一看什麼也不像。許多人圍着圖案轉來轉去的看,突然一個小孩笑着跳着喊:“媽媽,快看,這是一隻綿羊。”另一邊也傳來了拍手歡叫聲:“快看,這是兩條魚。”啊,原來這些圖案是用篆體描出的星座,真有趣!

七夕廣場美麗而迷人,整潔而迷人,熱鬧而富有魅力,它的確是一個令人嚮往的地方。

七夕作文 篇2

每個人都可以過七夕,只是身邊有沒有人罷了。

不過是傳統的情人節罷了,現在不是有2月14日的西式情人節嗎?傳統的已經落伍了。

以前大概是很多年輕人都這樣想。其實都錯了,傳統情人節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但是,現在許許多多的情侶開始注重我們中國的傳統情人節,許許多多情侶都在這一天結婚。這是多麼的歡喜啊。

還有的男生買一朵玫瑰花,代表這你是我的唯一。奢侈的人就會買999多玫瑰花,代表着無盡的愛。無論多少朵,都代表着自己的心意。

我最喜歡七夕的一個故事,那就是牛郎織女。他們相愛成親,但最終還是被王母娘娘知道一怒之下把他們給拆散,用一條銀河阻擋了他們,他們每天只能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王母娘娘被他們真摯的感情所打動,允許他們在七月七日相聚。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

他們每一年都等待着一天,只有一天的相會,他們也無怨無悔。我被他們的愛情打動了。他們的故事相傳已久。被世人頌讚。七月七日鵲橋仙,金風玉露恨苦短,朝朝暮暮常相伴,不羨牛郎羨鴛鴦!七夕情人節快樂!

我的七夕是孤單的,因為身旁沒有一個值得陪的人在,過的是一個沒有情人的情人節。大概大多數的人都跟我一樣吧!我也特別的想深情的説一句:我是鵲橋旁那顆美麗的流星,只為有你一次真愛的迴應,我痴痴地等待着你……久久不願離去……因為我愛你。

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説上這句話。仰望天空,一條銀河橫貫南北,河的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吧?

七夕作文 篇3

8月20日是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情人節。今天我作為媽媽的小情人在新市古鎮,參加了由五味和組織的愛情拍拍拍的活動

一到古鎮,我們每隊就領到了一張任務卡,需要我們完成上面的5個任務,用時最短的3隊可以獲得獎品。

隨着一聲哨響,大家都像離鉉的箭向前奔去。我看大家都朝一個方向去了,心想:真理是在少數人手中的,就拉着媽媽往相反的方向跑去。沒過多久,這句話就靈驗了,我們找到了任務卡中的第一座橋。我和媽媽趕緊站好位置咔嚓一下,完成了第一個任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師有利啊!

我們又馬不停蹄地去完成下面的任務。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去找“月老”了!他撐着傘,拿着我們需要的線索東躲西藏的。在車上主持人跟“月老”的談話不小心被我偷聽到了,我就暗暗記住了“月老”的特徵,使我在茫茫古鎮很快就找到了他。“月老”跟我們好像特別有緣,居然在遊戲中碰到了4次,而有些情人卻一次都沒碰到。弄得我們哭笑不得。

由於被好心人指錯了方向,我們浪費了些時間。不過結局還是美好的,我們得了第三名!這次活動太有趣了,跟奔跑吧兄弟差不多緊張刺激!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參加。

七夕作文 篇4

1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説:“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説:“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志》説:“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説:“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説:“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2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説;“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説:“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説,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説;“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説,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3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説:“”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直隸志書》也説,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説:“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4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5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樑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6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襬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裏,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裏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織女星座,默唸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7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鬥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説,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鬚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説,説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鼈魚救起,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8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鑑於當時的,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裏。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鬱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説新語》卷二十五説,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着,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幹什麼,他説:“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9賀牛生日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説七夕是牛的生日)。

10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麪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麪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説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藥的日子。據説一種以松柏為藥材的祕方,這種神奇的藥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鬆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藥。比較實用的藥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

Tags:四篇 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