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大全(精選13篇)

欄目: 清明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大全(精選13篇)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1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節。記得有首詩中寫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前後,天空總是煙雨濛濛的,雨絲隨風漫天飛揚,這“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景色,更為清明節增添了幾分憂傷與惆悵。

提到清明,我不禁想起了捨生忘死,曾經歷下赫赫戰功的革命烈士。“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毛主席慷慨激昂的詩詞是對他們的熱情謳歌。“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清明節這天,人們對烈士充滿了濃濃的思念和暖暖的懷念。目光裏會更等多的映進對它們的崇拜和敬仰,腦海裏也會浮現出他們高尚的愛國情懷和永垂不朽的豐功偉績。“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在中國這方熱土上,有無數名人志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獨立,人民的安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豪情和壯志,譜寫了一段段壯麗的詩篇;用鮮血和生命,付出和奉獻,歌頌了一篇篇悲壯激越的歷史篇章。是他們,托起了整個民族的希望,染紅了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燃起了一代代熱血青年的奮鬥情懷。“今日神州看奮起,陵園千古慰忠魂!”

啊!烈士啊!是你們,給我們這一代帶來了幸福,帶來了永恆的目標,帶來了不朽的榜樣!是你們,為我們創造了美好的生活,讓我們以你們為驕傲,以你們自豪!

烈士啊!我們深深地,深深地,懷念您們……

我們是幸福的一代。當我們端坐窗明几淨的教室裏讀書學習時;當我們坐在餐桌前享受美味時,腦海中就會閃現出無私奉獻的革命烈士們。所以,更應該珍惜時間;不能明日復明日,萬事成蹉跎;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積極進取,為祖國的美好而奮鬥!

夏日給人以浪漫,秋日給人以高遠,冬日給人以凝重。春天則帶給人無限的憧憬,而清明節正處春季。清明,使人們盤點過去,追思前人,展望未來的時節;清明,有幸福也有關愛,有回顧也有暢想;清明,帶給人以感恩,遐想,帶給人生命的意義和感悟。

民諺雲“種樹造林,莫過清明”“穀雨清明兩相連,慢種耕田莫遲延。”讓我們播下綠色的希望,期待着收穫的季節。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2

前些年時,我不大懂清明,只覺得它與正月瀰漫的氣氛不同。而它所有的習俗和更深一層的意思,卻也算不上一無所知,對此我説不大懂,卻也説不出哪點不解。

清明的氣氛是淒涼哀婉的,古詩有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短短几字,勾勒出一副憂愁悲涼的畫面。你看,清明的愁,總是不同的,它總是淡淡的,卻又哀婉,似乎是因人們的“愁”久久不散,便都融於這天之中了……

四月的清明,卻不禁感覺有正月般的徹骨寒意,興許是天公也寄思念與淚於此,不願作美。黑夜破曉之際,灰暗的雲層和煙雨代之,雨裏的遠景,呈現一片朦朧的美,一大片一大片連結的,偶有幾座高聳的青山映入眼裏,待細雨過後,微涼的風伴着輕淡的霧,顯得更為清寒。

會有一行人徒步走到山下,路程挺遠,説是踏青。雨後的葉,特別青,泥土的氣息被風翻起,在空氣裏與青草香一同釀着。山依舊那般,與從前相比,路上的荊棘少了許多。再晚些,便陸陸續續來了些人,小孩兒跟在大人身後亦趨亦步地走着,而大人們則有兩個在前頭除了荊棘,為“後者”開出一條路來。汗珠從面頰滑落,滴進土裏……

掃完墓後,歸途的涼風令人舒爽許多。在別處,你可以聞到淡淡苦澀,那是艾草的氣味,若還有未焚完的,你可以聞出它自身的氣味,與氣候較乾燥時相比,有一絲潮潮的味與艾香一同浸進心裏。

這天的雨下得不大,也不長,但總斷斷續續的,難免使人心生煩躁。飯,是涼的,但絕不是生的,我記得有一種墨綠色的小點心,在清明時分幾個小攤上有賣着的,一般攤主是近中年的婦女,説話挺和氣。點心有些油,泛艾草香,淡得很並不驚豔,卻需在攤邊買上幾個,一是不常見得(至少島外沒見着,覺得稀罕得很),二則是不怕沒有人吃下。它,挺甜的,似乎像要衝走清明的悽苦,帶着甜味兒到心頭最苦的地方。

清明雨來攜愁思,看着清明的雨,心底會不由自主地掀起層層漣漪,印象裏它的天就沒晴過。前有故人訴清明氣氛之悽楚,後便有許多人應和着,我還是不全懂,但現在也大抵明白了,或許,我不懂的,可能永遠不會懂,有些時候,也不用太執着罷。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3

今天我和家人去了中山公園,開始了踏青的路程。

我們一大早就起牀,準備去踏青。到了中山公園門口,春風微微吹拂過我們臉龐,瀰漫着青草的新泥味,十分温和。花壇裏的鬱金香,雖然還沒有競相開放、奼紫嫣紅,但是那葉尖上的晶瑩剔透的露水,帶給人一種微妙的温馨的感覺……

再往裏走,我們看到公園兩側的花壇中的青草,萌發着,努力地艱苦地從土裏鑽出來,因為它有奮鬥目標,想要見到藍色的天空,包羅萬象的世界,想要看到自己最美的一面,開出最美麗的花朵,作為自己堅強不息的驗證。

我忽然想到,我們作為一名學生,也要向花朵學習,學會堅強的面對生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不能半途而廢,最後散發出自己最美的光彩。

一朵微不足道的小花都能做到,我們作為高智商的動物還有什麼做不到的呢?一朵花兒小時候終究是一顆微不足道的種子,但是在它努力過後,見到了勝利的彩虹,它笑了,在微笑裏綻放開色彩斑斕的花朵。

我們來到了孫中山的雕像前,看到了我們偉大的孫中山爺爺——革命的先行者的雕像,想起了當年孫中山倡導的三民主義,對我們子孫後代帶來的福音。

後來我們又來到了社稷壇,社稷壇上鋪墊着五種顏色的土壤: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據説五色土象徵着我們廣博的中華,在社稷壇東邊的青土代表着東邊的大海;西邊的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南邊的紅土預示南方的紅土地;北邊的黑土象徵北部的黑土地;而中間的黃土,象徵着黃土高原。聽導遊説,有人認為黃土象徵居中的黃帝,他統治天下,因為由手拿繩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輔佐;青土象徵東方太嗥,他是手持圓規掌管春天的木神輔佐;紅土象徵南方炎帝,他是手持秤桿掌管夏天的火神輔佐;白土象徵西方少昊,他是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輔佐;黑土象徵北方顓頊,他是手持秤錘掌管冬天的水神輔佐。黃土居中,因為統治者黃帝居於核心地位。東西南北依次為青白紅黑,也即皇帝的四方又各有一個統治者輔佐。

這次的踏青活動,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體會到了踏青的真正意義。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4

今天是清明節,上午我和哥哥、媽媽、爸爸、姥姥一起回老家掃墓。

在路上,我發現路的兩旁有許多又高又粗的柏樹,大約有六層樓那麼高,大約有碗口那麼粗。抬頭一看,我驚訝地跳了起來,原來是像龍捲風樣的鳥巢,大的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不遠處就有一個,甚至一棵樹上還有兩個鳥巢,一邊走一邊數,一共有三十多個。我多想讓車停下來,在有鳥巢的樹上做個記號,等我放了暑假來看看鳥蛋和小鳥。

我又發現柳樹不但發芽了,還長出了嫩綠的小葉子,多像媽媽辮的長辮子,十分好看。正在我欣賞風景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我哥哥想噦:“停車,我想噦。”可我爸爸卻説:“忍者。”不過,我和媽媽還是把方便袋準備好了。過了一會兒,我看我哥哥有點不對勁兒,就説:“不如快拿方便袋。”我們把方便袋撐住之後,我哥哥就嘩嘩地吐了,可能是我沒撐好,流到了我、我媽、我爸的褲子上,我爸真是倒黴透了,因為袋子漏了,他的褲子都濕了,於是我們急忙開開車門讓他站在外邊吐,他吐完之後我們又上路了。

不知不覺到麥地,綠油油的麥子,微風一吹像綠色的波浪。再往前走,看見了三個用土圍起來的土堆,原來那就是墳地。媽媽説:“這個就是你老爺的墳,前面的是你太老的,再前面的是你太太老的。媽媽小的時候,吃不飽,穿不暖,都是你老爺省吃儉用供媽媽上學,才有今天,為了紀念他,每到清明節都來上墳。”媽媽嘴裏一邊説保佑全家平安,一邊從籃子裏拿出了紙錢,點燃後冒出了一股煙,好像那邊已經收到了,還有供品燒雞、香蕉、白酒等。我作了個揖,磕了四個頭。

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飯,又玩了一會兒,就走了,在路上我睡了一覺,還做了一個夢,夢見老爺讓我吃香蕉,這一覺真長。等我醒來後問媽媽:“到濮陽了嗎?”媽媽説:“正好到了。”

儘管我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但我還是很高興,因為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5

今天是清明節,人們都説:“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可今天卻沒有見到雨點的影子,反而是陽光明媚,晴空萬里!

為了避免堵車,我們一大早就開車出發了。過了一個小時左右,我們來到了老家,爸爸打開車子的後備箱。我一看車子裏面東西真多,有青紙、鞭炮、香、紙錢……

媽媽和爸爸從老家裏面拿出了一些“老古董”——鋤頭和鐮刀。咦,這些東西用來幹什麼呢?我一上山才知道,山上的草,因為長年沒有人來去除,長得比我還高,我都看不到前面的路了。這時鋤頭和鐮刀就派上了用場,為我們開出了一條路,也為了避免等會掃墓時不要引起火災。

我們來到了太婆太公的墳墓前,大家先把墳墓上面的草全部清掉,爸爸把紙錢拿了出來分成三疊,我偷偷拿紙錢看了一下,上面有些花紋,還被機器壓了好多小洞。爸爸準備好全部東西后,便拿出打火機,把紙錢點燃了,冒起了一縷縷的青煙,飄飄然然的升上天空,我蹲在地上的時候就已經被薰得流眼淚了,站起來更加是躲不過,風一會兒把煙吹向左邊,一會兒吹向右邊,好像和我有仇一樣,一直追着我不放。這時候也依稀地回憶起太婆在的時候的點點滴滴,眼淚更是忍不住地流!

正當我眼淚止不住往外流的時候,爸爸把一個五彩繽紛,像花一樣的東西掛在旁邊,我問爸爸:“這是什麼東西呀?”爸爸説:“這個是青紙,傳説這個是給土裏面的親人遮風擋雨的,以前都是他們為晚輩遮風擋雨,現在我們長大了也要為他們遮風擋雨。”原來是這樣,當我們沉浸在傳説裏面時,爸爸對我們大家説:“準備上香了,要站好一排。”我被爸爸嚴肅的語氣嚇到了,趕緊和妹妹站好了。我們一人拿了三根香並拜了三拜,我把好幾個願望都告訴了我的太公太婆,希望他們保佑我早日實現願望!爸爸是我們家的大勇士,他拿出一個大鞭炮,擺好後,點燃了引火線,我們以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到了安全區域,我一邊捂着耳朵,一邊和爸爸説:“鞭炮點燃了,我們快走吧。”爸爸説:“現在還不可以走,要等鞭炮全部燃完,還要檢查紙錢和香,不能留下一點火種,以免發生火災!”過了一會兒,我們檢查完沒有火種了之後就離開了。

今天雖然沒有看到“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情景,但我感受到了“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滋味!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6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不知不覺,又是一年清明時。每年這個時候光景,我總會想起我那已故的祖父。

他有着端正闊大的鼻子,厚嘴脣,一雙明眸眉清的眼睛,蒼蒼的白髮,看上去挺高大威武。他是一位退休多年的教師。

他是一個既和藹,但卻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及其嚴厲的人。他要求我從小就得培養學習興趣。從我四歲時開始,他就天天教我背唐詩宋詞。印象中,我背的第一首詩是“詩仙”李白寫的《靜夜思》,詩云:“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祖父教我讀完後,便滔滔不絕、語重心長地説:“這首詩是李白在外面思念故鄉時所做的一首詩。在外面待久了,總會想起自己的故鄉,想起故鄉的親人。我以前在外求學,剛開始,當地的人文歷史和優美景色都很吸引我,總覺得別有一番風味。可日子久了,卻愈發想念記憶中的故鄉,想念老母親做的飯,想念我那左鄰右舍們。這時才突然發現,原來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才是最珍貴的。”

起初,我不太理解祖父説的這番話,總覺得哪裏生活不是生活。但現在我也在外求學了,我才真正明白祖父説的那番話。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的,每到節日,我就愈發想念我的故土,想念我那些兒時的玩伴。

除此以外,祖父還教會了我許多人生道理、生活經驗,分享了他的許多人生故事。他還要求我每天花半小時來閲讀,堅持每天寫日記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衞生習慣。謝謝您,祖父,謝謝您的嚴格要求,才有現在勤奮好學的我。

祖父不僅是個既嚴厲又和藹的人,還是個老實敬業的人。

聽祖母説:“三十多年前,祖父開始了自己的教書生涯。因刻苦工作,老實做事,不久就被推選為副校長。在當時的年代裏,老師的工資很低,祖父擔心教師們因工資低而無心教書,便賣掉了家裏的一些貴重的財物,將賣來的錢財作為工資派發給教師。以此鼓勵教師們認真教書。

祖父在的時候,常常教誨我説:“做人要誠信,做事要踏實,學習要刻苦,工作要盡責。”這既是他對我的要求,也是對我的期望。祖父,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期望,謹記您的教誨,砥礪前行。

祖父不到古稀之年就去世了,也許是積勞成疾吧。祖父,願你在那邊一切安好。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7

今年的清明與往年不同,因為在清明前,我們把“周氏”祖宗的墳墓重新整修了一遍,在清明節這一天,把所有屬於我們家族的周氏人號召在一起,表示我們對祖宗的緬懷。

在這一天,我瞭解到了常平“周氏”的起源(常平眾多周氏家族中的一個),我們的祖宗生在湖南,被分配到江西做縣長,後來到了廣東。生有三個兒子,其中的兩個回到了江西,而剩下的一個則留在了廣東。這個兒子娶了三個老婆,每個老婆出了三個兒子,其中的一個來到常平,在常平成家立室,出了六個兒子,分別是周仁芳、周信芳、周禮芳、周義芳、周志芳和周滿和。最大的兒子周仁芳在娶之前已經沒了,第二的周信芳只出了一個女兒,第三的周禮芳出了周基立等四個兒子,周基立就是我爺爺的爺爺,後三者則是家族中其他周氏人的祖先。這就是我瞭解到的、大概的常平周氏起源了。

因為規模大,我們周禮芳的後代就已經被分成了數十個組輪流上香(各自拜各自的,我們就拜周禮芳)。香已經多到互相燒着,燒焦。

上完香就輪到燒紙錢,這個任務交給了我和爸爸,每每靠近火爐,眼睛就會被煙燻到流眼淚,可是每一個人,心裏都裝滿了對祖先的敬意,這些小事還會在乎嗎?不管是在怎樣的情況下。

燒完紙錢,我們就開始放鞭炮,先是長長的一大條,這些鞭炮向來是小孩子最害怕的,個個躲在媽媽身後,媽媽讓他們把嘴巴張開,然後幫他們把耳朵捂起來,可是媽媽又何嘗不害怕呢,她們的手已經把孩子的耳朵捂的緊緊的,可她們已經被鞭炮弄得震耳欲聾。後來因為小鞭炮實在太多,爸爸們都去幫忙放鞭炮,雖然如此,鞭炮還是太多,他們就叫小夥子都去幫忙,不知道多少聲炮竹聲後,終於放完所以鞭炮(據説是一家人兩三個小鞭炮)(人都到那去了?都被嚇跑了)

放完鞭炮,要分燒豬了,因為燒豬有限人無限,所以爺爺發話啦(爺爺是這次大眾掃墓的發起者):“燒豬不夠啊!誰想吃誰來叉!”所以,我就被派去拿燒豬,因為我的能力不足,拿半天沒拿到,輪到爸爸出馬。(就算是他,還不是隻拿到一點點)(這些燒豬經過一個下午的摧殘,已經不成燒豬樣)

最後的氣氛都沉浸在吃燒豬中,吃燒豬成為了這次拜山的結束……這就是爆竹過後。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又是一個清明節,但今年的清明節對我來説有着非凡的意義。因為學校決定在清明節前組織五年級的同學去百色起義紀念館參加一個清明祭英烈的活動。

活動當天,天氣晴朗,萬里無雲。同學們清一色的穿着校服,戴着紅領巾。統一坐着公交車前往百色起義紀念館。車子一駛入紀念館大門,我的心情變得澎湃起來,眼前就彷彿浮現了戰士們浴血奮戰的情景。

我們先來到廣場。廣場很寬,地勢很高,站在這裏可以俯視百色城。通向廣場的台階一共有314階,取於圓周率3.14。廣場正中央,擺放着一尊高大的鄧小平銅像。他右手高舉,左手插腰,目光炯炯有神,注視着前方,給人有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整個廣場氣氛莊嚴肅穆。

活動開始了,我們唱了隊歌,高舉了隊旗,獻了花藍,然後是最有特色的“道德小講堂”了。“道德小講堂”由黎芷珊同學主持。只見她從容不迫,以柔美的聲音向我們介紹了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韋拔羣、雷經天等等無產階級革命家發動百色起義,宣告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蘇維埃政府成立的過程。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之後,全體同學一起背《少年中國説》,一起宣誓,響亮的聲音在廣場上回蕩。

最後,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參觀了百色起義紀念館。一到館內,映入眼前的就是序幕廳的正壁——高4.28米、寬25.23米的“百色起義”漢白玉大型浮雕。它以磅礴的氣勢,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百色起義波瀾壯闊的場面。鄧小平、張雲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頂天立地的光輝形象,屹立於大廳正壁的浮雕中。館內有小平廳、英烈廳等展廳。聽着紅領巾講解員的介紹,我彷彿穿越到了那個羣情激奮,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受到一次“血與火”的洗禮。

通過這次活動,我覺得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因為現在的美好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歷史將革命的接力棒傳給了我們這一代人,我們新一代就更不應該辜負老一輩的期望,應該努力學習,為百色發展做出貢獻!把百色建設得更好!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9

經過一番顛簸,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碩大的石碑,上面生動的刻畫了戰士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畫面。這又讓我想起了當年那段戰爭歲月。

有句古詩説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象。清明是每個人祭掃親人的日子。然而,我們的親人是誰呢?就是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所以今天下午,我校全體六年級師生懷着崇敬的心情,來到了雙鳳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

這一次的外出與平常有很大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再是那麼興奮了,而更多的是莊嚴和哀痛。

經過一番顛簸,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碩大的石碑,上面生動的刻畫了戰士們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畫面。這又讓我想起了當年那段戰爭歲月,無數革命前輩,為了共和國的誕生,和敵人英勇作戰,有許多戰士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我們懷着沉痛的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緩緩地走到了寬闊的廣場上,在寫着“革命前輩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的紀念碑下,我們全體師生舉行了隆重的祭掃儀式。從朗誦到宣誓,每一句真摯的話語都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們的無限崇敬和懷念。接着,我們繞着位於陵園中心的圓形烈士墓走了一圈。這裏長眠着二十四位烈士,有的連姓名都沒留下。我的耳畔傳來陣陣低沉的哀樂,輕輕的,每一個同學的腳步都是輕輕的,生怕吵醒了已經“熟睡”的烈士們。我們為烈士們獻上了自己動手做的小白花,花朵雖小,也不精緻,卻代表了我們的心意。最後,我們來到了歷史博物館,它為我們展示了無數烈士們的感人事蹟與生平簡介,為我們陳列了烈士們的光榮證明和遺物。雖然他們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們都監守着自己的崗位,為祖國、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即將離開的時候,我被門口一塊不大的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刻着偉人親手寫的八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這不就是描寫了所有犧牲了的革命先輩們嗎?

走出烈士陵園,我感慨萬千。讓我們共同繼承先輩遺志,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向上,長大為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10

滿山的杜鵑,四月的雨。清明時節,只得把思念託付於清風,讓墳前野花點綴,以告遠逝的祖先,使疫情不得褻讀逝者的靈魂。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春節之前悄然拉開了它的序幕。疫情的爆發與漫延,如洪水般襲捲了全國乃至全世界,謠言四起,恐懼瀰漫,也有無數英勇的人在向前線進發抗疫,他們幾乎付出了一切,但終究有挽不回來的,也有人在抗疫中犧牲。他們都是普通的人,如一句話所言:"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羣在與死神賽跑的人。"

這個2月與3月,大概是最為寂靜的2月與3月,本該是喜慶的2月,因為疫情不得不在家中等待,街上空無一人。3月時,人們在復工後走上工作崗位,但城市依舊未能完全復甦。空留三月的花盛開。但也是英雄的2月與3月,在疫情面前,總有一羣人衝在前方,但也有永遠留在前方的人。疫情,無視人類的感情,奪取人們的生命。

這次疫情,讓人們陷入後悔與反思。如疫情的"吹哨人"李文亮醫生與另六名醫生反映了這次疫情的可能,卻被公安機關無理訓誡,而且因上層階級工作人員的疏忽,使控制疫情的第一個黃金時期被錯過,這都是我們犯過的錯。但我們也很幸運,因為我們沒有犯更不能容忍的錯誤,而我們的健康與生命也得以被捍衞。

生命始終脆弱,但團結在一起的生命不會脆弱,我們總能迎來温暖與希望,但許多人沒能撐到那一刻,沒能等到春風與春雨,就離去了。他們必然渴望生命,渴望能再迎來春天萬物復甦的那一刻,但病毒不會手下留情,我們要做的不是祈禱,而是主動抗擊,我們不會忘記我們的任務,也不會忘記逝去的靈魂。

4月4日,清明,全國舉行哀悼。防空警報長鳴3分鐘,國旗降半旗,我們會銘懷逝者,也不會讓這樣的悲劇重演,面對當下,立即行動,才是當務之急。中國始終需要捍衞美好生活的人,需要有英雄主義。戰爭可能沒有硝煙,但一樣可怕,也需要有人挺身站出。

我們會記住災難,也不會讓災難重演,這是我們的承諾,也是對逝者的撫慰。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11

走在去烈士陵園的路上,每個同學都身穿校服,脖子上戴着紅領巾,手上拿着我們親手製作的、將要親手獻給革命英烈的小白花,每個同學都神情嚴肅,沒有了往日的嘻嘻哈哈和調皮淘氣。

我們踏着沉重的腳步走進安康烈士陵園,每個人都沉默不語,一聲不吭,默默地望着旁邊的花草。穿過花草,向深處走去,只看見一個小廣場的中心有一個高為19.49米的烈士紀念碑,上面刻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副司令員符先輝將軍題寫的“革命烈士永不垂朽”八個大字。“這座墓碑為什麼要定這麼高呢?”一個同學發問。老師回答:“因為解放我們安康最後的、最大的、最重要的牛蹄嶺戰鬥發生在1949年,這樣做正是為了紀念牛蹄嶺戰鬥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

向革命烈士默哀的儀式開始了,儘管此時此刻天上正在下着傾盆大雨,但每位同學們都全部收起了雨傘,靜靜的低下頭,一聲也不吭,讓那些如斷線珍珠般的雨水流在我們身上,就像我們眼中的淚水一樣盡情的流淌……,此時此刻,時間彷彿凝固了一樣……

默哀過後,我們便開始自由參觀,有的同學緩緩走向烈士墓地向英烈致以革命少先隊隊禮,有的同學默默地讀着烈士墓碑上英雄事蹟,也有同學凝望着烈士的墓悄悄抹淚或送上一朵小白花。

參觀完烈士的墓地,我們參觀了牛蹄嶺戰鬥展覽館,裏面記載了牛蹄嶺戰鬥的路線圖、戰鬥情況,以及革命英雄和先烈的英勇事蹟,其中光榮犧牲的符先輝、張孝德、孟俊岐等先烈的光榮事蹟尤其令人感動不已。最後我們還參觀了“三線學兵事蹟展覽館”,感受到了解放後大西南鐵路建設者的愛國精神和英勇事蹟。

我們要時刻銘記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解放、祖國的建設、人民的幸福而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應該像烈士那樣撰寫自己精彩的人生,只有懂得珍惜,才會更加努力地去創造未來,創造美好生活。

走在回校的路上,大雨依然下個不停,我們大家的心情沉痛不已,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清明節真叫我終生難忘啊!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12

三月四月之交的時節,春將它的消息寫上紙鳶,寄給世人。含着春芽的矮樹上,各色的昆蟲停於南柯,一個名曰“清明”的時節在冥冥之中來臨。

他在我懂事之前就得了阿爾茨海默症,本就少言寡語的他就更不願意説話了,而幼小的我卻不知發生了何事?頑皮的我總與他爭着看電視,我要看我的動畫片,他要看他的《西遊記》。但電視總是播着動畫片,他想與我説話卻總也説不清楚。於是,他便對着我呆呆地笑,將佈滿胡碴的嘴角咧得極大,露出最後一顆濁黃的門牙,顫抖的手捏着金黃的橘子,一邊笑,一邊看着幼稚的動畫,默默地陪着我,而相對無言。

幾載韶華如水匆匆而過,他愈來愈衰老,摔壞了手,摔壞了腿,我漸漸長大,明白他的時間不多了,我會去耐心地看着他在房間裏徘徊,聽拖鞋“噠啦噠啦”的聲音,可是他連讓我懂事的時間也沒留給我。望着父親送他去醫院的背影,我沒想到這竟是最後一次目送——僅僅留給我一個背影,這背影告訴我“不必追”。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一場雨淋濕了多少斷腸人。他去了另一個世界,那裏沒有傷痛,沒有衰老,沒有頑皮的孩子與他爭着看電視,只有一片安靜祥和……

親愛的爺爺,願您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清朋祭祖懷先烈,可懷念者甚多。緝毒先烈有碑卻無碑文;戰士們一腔熱血為國而亡……而最不能讓我忘懷的是他。

直到我上了小學二年級,作業繞得我心煩意亂,他卻偏偏在我身邊走來走去,因為腳上的拖鞋“嗒拉嗒拉”不停地響着,這聲音像一團毛線上結了無數個小疙瘩,我總將他趕出房間,卻從不考慮他的感受。你可知道我有多後悔,去如果給我一次再來的機會,我會覺得這聲音多麼的動聽啊!可惜,我卻無法再聽到了。

他躺在醫院花白的房間裏,皮膚沒有一絲血色,甚至連睜眼睛的力氣都沒有。“您起來啊!我還等着您病好後一起看《西遊記》,一起吃秋天的橘子呢!”幾個月後,他在一個安靜的早晨悄然離去,似一片輕雲,來得無聲無息,走得毫無痕跡……

電視中的《西遊記》還在播放,手中的橘子還剩一半,只是一起看電視,一起吃橘子的人去了更遙遠的地方,化作人間風雨,默默陪我長大。

清明追思緬懷逝者作文700字 篇13

在我國,祭祖文化源遠流長。“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裏,柳卧水聲中。”清明祭祀中,湧動的是人間共通的情感,是古今不絕的思念,是融入中國人血脈、薪火相傳的文化信念。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向雲駒介紹,清明節是我國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曆史。

中國與清明有關的古詩詞中飽含祭祖和緬懷先賢的情懷。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刻畫了唐代盛行的清明掃墓之風。“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透過文字,能感受到掃墓時思念故人的淒涼。

傳統的樂舞告祭儀式裏,中華兒女在悠悠樂聲中向先祖神靈虔誠祈禱,緬懷故人。陝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傅功振介紹,我國除漢族外,還有彝、壯、布依、滿、侗、瑤、白、土家、黎、傈僳、畲、水、納西、仫佬、羌、毛南、仡佬、錫伯、普米、俄羅斯、鄂温克、京、赫哲族等也過清明。在海外,也是新加坡華人紀念祖先的傳統節日,清明日前後兩個星期,人們會攜帶祭品、鮮花,到墳場去掃墓,祭拜祖先。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説起有關清明詩句,也許最膾炙人口的莫過於杜牧這首《清明》。

轉眼,清明又至,記者跟隨“牧童所指”來到安徽池州的杏花村文化旅遊區。一場春雨降臨這裏,花香暗湧,鳥兒啁啾。秋浦河上野鴨悠然遊弋,岸邊曲徑迴環,透過亭台、書院與茶田,遠眺墨青般矗立的現代化樓宇,恍然置身世外桃源。為了“記住鄉愁”,那些渴望親近泥土的遊客可以走進杏花村,而“開心農場”也不拘於網絡虛擬的開墾收割。

這裏的“詩、酒、茶、花、水”等文化元素,與池州本土佛文化、儺文化、徽文化和杏花村文化的有機互動。牽牛試犁、播撒稻種、“杏花村裏半畝田”認領認耕等農事體驗,令“歸田園居”不再只是詩中的怡然自得,更讓往來者讀懂並記住“鄉愁”。

向雲駒説,清明節可視作是中國傳統春季節俗的綜合與昇華。人們今天所説的清明節,其實是古代“寒食”“清明”“上巳”三個節日的複合體。在古代,清明節前兩日原為“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