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精品】臘八作文彙編八篇

欄目: 臘八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59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臘八作文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品】臘八作文彙編八篇

臘八作文 篇1

每逢臘月初八,我都會想起姑姑家過臘八節時熱鬧的場景。

臘月初八定是在冬季,新疆這個時候一定是銀裝素裹的。厚實的雪總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猶如西北人墩厚、豪爽的性格。

姑姑家每年臘八節,給我留下深刻影響的莫過於一大清早睡醒時方可聽見的那餘音裊裊的唸佛聲及空氣中飄來燒香的味道。整個室內煙霧繚繞,誦佛之聲聲入耳。於是,我便頓悟,今年的臘八到了,年的腳步聲近了。

如果不賴牀,還會看見奶奶長跪在觀音菩薩像前,為全家人祈福求平安的情景。有時,一旁的我也會被奶奶拉去拜觀音,許願。我也學着奶奶跪在菩薩前,很是一番認真,悄悄的説了很多心願。

當佛香燃盡後,煙霧散去後,便傳來陣陣粥的清香。那應該是姑姑在煮臘八粥了。如果説,之前我還不敢斷言今日定是臘八,那麼,聞到這粥的清香,那一定是臘八無疑了。

這回,伴奏的是我肚子咕咕叫的聲音。姑姑家的臘八粥又與別處的不同,別有一番風味。姑姑家的臘八粥,以稠、料足、種類多、量大見長,這也是姑姑向來引以為豪的地方。

記憶中,姑姑家的臘八粥是黑色的,因為放了足量黑米的緣故;記憶中姑姑家的臘八粥是粘稠的,甚至讓人誤以為那是乾飯;記憶中,姑姑家的臘八粥是細軟的,食料被泡了一整天,又煮了半天的時間,即使是平日裏“堅強”的綠豆、紅豆此時都軟綿綿、懶洋洋的“入口即化”地在那裏簇擁着等着你去品味;記憶中姑姑家的臘八粥是食料豐富,五花八門的,而且一次還會做很多,往往能夠吃很多天,姑姑常笑稱,每年一過了臘八,往後幾天都省了她做飯的功夫;姑姑家的臘八粥味道一般都很平淡,吃時總要放很多白砂糖進去,這大概又是姑姑家吃臘八粥的一大特色了。總之,姑姑家的臘八粥,味道獨特,吃法特別,食料豐富,老少皆宜,年味十足,更少不了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的快樂。

姑姑家的臘八節,除了一大清晨的禮佛祈福、做臘八粥外,當然還要準備許多菜,擺起宴席。於是廚房裏傳來的碎碎的切菜聲,油鍋裏的悉嗉聲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時臘八節的時候,奶奶會回憶之前的往事,然後給我們唸叨幾句,讓我們常有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個傳統年代的錯覺。彷彿我們也是那些個扎着長辮,手裏紡着布,包着小腳的閣中閨秀。臘八這天,奶奶也總是很是高興,一年之中,她能如此津津樂道的講起那些個陳年舊事,大家都認真傾聽的日子並不多。

姑姑家的臘八節,嘈雜中不失了寧靜,世俗中不失了古韻,平淡中不失了年味。如同臘八粥一般,豐富,粘稠,讓人記憶猶新。

臘八作文 篇2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衞國有個淨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

據説在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經修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於十二月八日成道。

夏曆以十二月為臘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稱作臘八。中國漢族地區,將這一天作為釋迦牟尼的成道日,於是臘八成了佛教節日。

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和果實等造粥供佛,名為臘八粥。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臘八粥來有其它的典故。

典故一

據説,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裏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裏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現屋裏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裏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

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

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説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這麼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一年到頭幹着地裏的莊稼活。春耕夏鋤秋收,兢兢業業奔日子。家裏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他們家院裏還有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結出的棗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賣,能賣好多好多銀錢,小日子過得挺富裕。

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

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了,老兩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院裏的棗樹,攢錢存糧留着娶媳婦。

四口之家現在光剩下哥兒倆過日子了。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説:“咱們有這麼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説:“今年這棗樹也不當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

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樂,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裏的棗樹呢,結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裏實在沒有什麼可吃的了,怎麼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裏掃呀掃的,從這裏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裏尋出一把紅豆來,就這樣,雜糧五穀各湊幾把,數量不多,樣數可不少,最後又搜出幾枚乾紅棗,放到鍋裏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穀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説的話,後悔極了。

哥倆嚐到了懶的苦頭,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臘八作文 篇3

每年農曆的臘月初八是臘八節,聽大人們講,臘八節是古人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並祈求豐收和吉祥的意思,每年的臘八節仍然是冬季中最熱鬧、最喜慶的一個節日。

説到臘八節,就不能不説其中最重要的風俗——喝臘八粥。對於喝粥的文化,自然有好多説法,有民謠曰:綠豆綠,莫忘苦當初;黃豆黃,莫忘做文章;紅豆紅,莫忘菜湯湯;蠶豆蠶,莫忘天更寒;豌豆豌,做官切莫貪。

原來呀,這些來自民間的諺語還有這麼深刻的道理,喝臘八粥有這麼多文化呢。這不,我家今年還做粥吃,但卻不是外婆做好送來的,媽媽要親自下廚啦,這可高興壞了我,既可以看到做粥的全過程,又可以給媽媽當助手,學做臘八粥。

媽媽説,熬臘八粥的傳統做法,需要前一天晚上浸豆子,將各種豆類備料浸泡到位,第二天早晨才可以做的,如今很多老人還延續着這樣的做法,但年輕人就不同了,用高壓鍋照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浸好各種豆子,這叫“高科技”。也不知是媽媽故弄玄虛,還是真的有科技含量,反正媽媽這次熬粥是在臘八當天早晨熬得。

那天一大早,媽媽就開始忙碌開了。只見她圍上圍巾,挽起袖口,先將各種備料按照比例擱在一起,然後開始淘米、洗紅棗。我被媽媽不時地傳喚着,一邊遞盆子,一邊端水,忙的不亦樂乎。弄好了這些,然後將所有備料下到高壓鍋裏,添好水,加了幾勺食鹼,打開煤氣閥門,開始“烹飪”了。

十五分鐘後,媽媽關掉煤氣,將高壓鍋裏已經燜爛的豆粥倒在普通鍋裏,加里一些冰糖,再進行慢火煮。媽媽説這個過程最講究火候,慢火才能煮出好粥。果然,一會兒粥香就從鍋裏溢出來。

大約半個小時後,粥熬好了,全家人圍坐在桌子旁邊品着媽媽煮的香噴噴的八寶粥,談論着今年的收穫和喜慶的事兒,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童年的記憶很多,媽媽熬得臘八粥夠我記憶很長時間的。

臘八作文 篇4

又是一個臘八節,吃着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臘八粥,那一絲絲的甜意,又讓我想起了臘八節的故事……

對於那時的我們來説,臘八也是個很特別的節日,早早地就盼望着臘八節的到來。到初七傍晚,早已迫不及待的我們放學就約好了夥伴,三五成羣,男孩揹着自制的冰車,女孩拎着個大籃子,一路小跑,直衝我們冬天的樂園——村外大河邊。

六、七米寬的大河冰凍結實,冰面光潔如鏡,階梯似的石頭上流水結的冰,凸凹波紋如魚鱗,疙疙瘩瘩,很是美觀。男孩們放上冰車,有的跪在上面,有的兩人坐一起,雙手冰釺一鑿,“哧溜”一聲,滑的無影無蹤。女孩也不甘示弱,從河邊找上薄而大的石塊,再用雙手捧上幾捧背陰處沒有化的積雪,分撒在冰面上,放好石塊坐上去,“推吧。”後面的人一推,嘎啦啦一陣衝向前,有的原地打轉摔倒,有的衝出不遠屁股下的石頭早已不見蹤影,四腳朝天,任憑後腦勺被磕的有點悶疼,依然會找一塊更大的石塊,大夥像串糖葫蘆,一個一個拽着前面人的襖後襟,齊聲令下,一起使勁,還是不到幾步,東倒西歪,人仰馬翻,腦勺着地,玩的起勁的我們根本沒在意凍的通紅的小手都蹭破了皮。寂靜而空曠的山澗迴盪着頑皮的歡聲笑語……

天色已晚,興致未盡的我們匆忙各自趕到上游,為的是乾淨,用石塊砸上幾大塊冰凌,按照自己心中的想象,把冰塊稍做敲鑿,像娃娃,像動物……載着滿心的喜悦,不停的用口中的熱氣哈着凍的發青的小手,回家的路上,仍然忘不了歡鬧嬉戲……

臘八的早晨,早早起牀,和姐姐弟弟爭先恐後,端上媽媽做的紅紅的臘八粥,跑到院裏,搶着去喂昨晚放在每個門口兩邊的冰凌人兒,用紅色的豆子給他安上小嘴,看着似笑了的冰凌人兒,心裏別提有多美……

不覺太陽已經升起,那甜甜的臘八粥依然給人以濃濃的回味。

臘八作文 篇5

我小的時候,在臘月的季節裏,雪花飛飛揚揚飄飄灑灑。時常村子裏,田野上,山林中,總是披着一件白色的外衣。這是一個童話般的世界,陽光灑下,隨處都能呈現出美麗而浪漫的畫卷。

我童年的學校就坐落在畫卷的中央。學校四周是挺拔的白楊樹,樹杈上有喜鵲搭建的雀巢,它們時常在枝頭喳喳叫喜。那時,每年的臘月初七,就是我們學校期末考試的最後一天。在這一天裏,我們的心情好是緊張。考試當然有壓力,但考試結束後,我們就開心了起來,因為我們放假了!放假自然是高興的一件事情,不過最開心的還是和夥伴們去打“臘八冰人”了。

這天下午,是我們期末考試的最後一門課程。考試完畢,夥伴們揹着書包跑出了教室,不約而同地聚在了一塊兒。大家高喊着:“打臘八人兒去嘍!”臘八人兒,是過臘八節用來祭奠我們的先人和神靈的。用冰塊兒製成高一米左右寬八十釐米,形狀為凸字形就可以了。這是最簡單的冰雕了,太複雜的冰人兒雕刻我們小孩子也做不出來。

我們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家裏,放下了書包,拎着斧頭拿着鐵棍,趕着小毛驢車,跟着小狗,帶着自制的小冰車,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分幾路人馬,奔向了野外結冰的池塘和水渠。

打臘八冰人也是有講究的,一般要選透亮的冰塊兒,厚度在十五釐米左右來製作。如果要選這樣的冰塊兒,是要到池塘和寬闊的井面才能取得到的,但是在這些地方取冰,一般是比較危險。冰塊兒下面的水很深,人掉下去就會被水淹死的,很少有夥伴們去嘗試,大人們也經常囑咐我們不要到那樣的地方去。不過我們這些不怕死的傢伙,為了能取到好的冰塊兒還是要到湖面上去取冰。我們也有自己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湖面砸冰的夥伴們是要用繩子把腰繫起來,然後把繩子的一端繫到湖邊的小樹上。一旦有人落水,在岸邊的夥伴們,會拽着繩子往上拉。還好,我們這幫不怕死的小子,就這樣在湖面上打臘八人兒,好幾年過去了,都沒有出過什麼事情。

記得那年,還是發生了一件比較後怕的事情。

跟往常一樣,我們的安全保障措施也是那樣去做的。大家從湖面把各家的冰人兒裝車後,正準備收兵回營的時候,發現我們領的小狗掉進了湖水裏。也難怪小狗掉到湖水中。取過冰塊兒的湖面露出了黑綠色的湖水,湖水在太陽光的反射下看不到底,只是亮晶晶黑黝黝的,隨着水波的晃動,只能搖搖晃晃的映出岸邊的倒影。小狗在冰面上,看到了湖水中映出了它的身影,貪玩的它以為水裏有條狗,於是用爪子試着去抓,一下子滑進了湖水中。我們救狗心切,一急之下,脱下了一件棉衣,扔到了靠近狗的水裏。狗看到它身邊有一件東西,一下用爪子刨到了自己的肚子底下。剛到水裏的`棉衣浮力還很大,把狗的身體浮在了水面上。大夥兒用鐵棍、木棒使勁兒地去勾棉衣。勾住棉衣後一個勁兒地往水面上拉,這時小狗配合的也很好,緊抓棉衣不放。就這樣我們成功地救出了小狗。

狗是獲救了,可回想起來還是有點兒後怕。當時,我們只知道去救狗,所有冰面上的人都沒有系安全繩。假如當時冰面破裂,我們完全有可能掉進冰水裏。不過我想,危險的刺激的東西,給我們的記憶也是特別難忘的。否則,今天我寫到打臘八人,冰水救狗就沒有這麼有味道了。

我們把弄好的臘八人兒運回了家裏,然後要筆直地栽到各家的糞堆中間。初八過臘八,初七的這天必須把臘八人兒安放好的。在那個時候,製作臘八人兒的所有工序,一般都是由家裏面的孩子們來完成。

過臘八節除了製作臘八人兒,就是吃臘八粥了。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吃一頓臘八粥就像過一次小年一樣美。熬製臘八粥也是很有講究的。母親在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了起來:選棗、泡米,熬粥用的黃米,是要用温水浸泡一個晚上的。(黃米,北方的一種雜糧,顆粒比小米略大一些,顏色為黃色,和南方的糯米一樣煮熟時富有黏性)泡過的黃米熬出的粥有精氣,吃起來口感也好。熬粥的過程,是在臘八這天早上進行的,在太陽沒出來之前必須把粥熬好。為了熬好粥,大人們總是在早晨的四到五點鐘開始給爐灶點火。燒一鍋水,放紅豆、紅棗,待紅豆紅棗快熟時,放泡製好的黃米,然後小火熬製。黃米黏性大,熬製需專人用鏟子在鍋裏不停地攪動。如果稍微掌握不好就會糊鍋的,就這樣熬熟到出鍋為止。

在這一天,我們這些孩子們也要早起。因為出鍋的第一碗臘八粥,是要讓我們送去供俸神靈。把熱乎乎的臘八粥淋到臘八冰人兒的頭上,就為上供。據説,以此來供俸祖先和神靈,乞求豐收吉祥。這麼虔誠和嚴肅的事情,對於我們這些小孩子來説,是一點也沒有興趣的。給臘八人兒施完粥後,就是我們這些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候。澆完紅粥的冰人兒,在這個時候就可以把它推倒砸爛了。

剛開始,我還以為砸臘八人兒是我們這些孩子們在搞惡作劇,但後來才知道只要澆完紅粥的臘八人兒是可以推倒砸爛的,原來,就是這個習俗。不過讓自己親手來砸自己家的還是有點不忍心,我們一般是去砸別人家的,別人家的孩子來砸自己家的。只要臘人兒頭上戴了紅帽,我們都會把它推倒砸爛。砸臘人兒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一大早,我們勾結幾個要好的夥伴挨家串户,去尋找臘人兒的蹤影,就好像日本鬼子進村“掃蕩”一樣,一家都不肯放過,有的人家院子鎖了門,我們就翻牆進去。

記得有一次翻牆,我正好踏進了人家的狗窩。這條“死狗”翻牆的時候它不叫,等我踏到它的狗窩時,一下子咬住我的小腿死死不放。我拼命地掙扎,最終還是讓我跑掉了。嚇死我了,幸好穿着一條厚的棉褲,人沒傷着,只是把棉褲扯了一個大洞。反正,不管怎樣艱難,我們一家都不會放過的。在太陽出來之前我們的“掃蕩”必須結束,也許這是一直以來的規矩和習俗吧!我們這些孩子們都是這麼去做的。

説實話,看到自己與夥伴們製作的臘八人兒一下子又被我們親手毀掉,心裏很不是味道的,不過,冰人兒的碎片到來年的春天才會融化掉。在這期間,我們每次走到糞堆前,看到散碎在糞堆的冰人兒殘片,眼前不由的浮現出母親那碗饞嘴的臘八粥,還有和夥伴們臘八節開心熱鬧的場面。

我很回味兒時的臘八節,傳統的習俗很有味道,簡單的讓我們開心快樂。

臘八作文 篇6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在東北也有諺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之説,意指臘八這一天非常冷,吃臘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禦寒冷。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牆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每年臘八節的前夜,媽媽和奶奶便會煮上一大鍋的臘八粥,供一家人品嚐。

夜剛剛降臨,媽媽和奶奶便忙了起來,淘米、泡果子、去核……忙得媽媽和奶奶不可開交。隨後開始煮了起來,等鍋裏的水沸騰起來,就開始用微火燉。我一個勁地嚷嚷:“什麼時候可以吃了,怎麼還沒有好?”媽媽看見我等不及了,便對我説:“早着呢,臘八粥要燉到第二天早上才能燉好。”我掃興地去睡覺了。

第二天的早晨,我一起牀,媽媽盛了一碗臘八粥放在了桌上。我顧不上洗臉刷牙,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邊吃,一邊看着碗裏的各種東西:赤豆、黃豆、紅棗、蓮心、花生……我好奇地問媽媽:“臘八節為什麼要吃臘八粥?”

“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寺院煮臘八粥,是為了敬佛;而我們煮臘八粥,一是為了供奉祖先,而是為了節約,你看,這粥裏的東西大多是我們以前吃剩下的,趁着臘八煮上一鍋粥,不是一舉兩得嗎?”媽媽停了一會兒,又接着對我説,“臘八粥雖然有一個‘八’字,但它不一定是用八種材料做成的,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紅豆、黃豆、綠豆、花生……都可放在一起煮。以前有些講究臘八節的人家,他們還要將果子刻成人形、動物形、花形,再放入鍋中煮呢。”

在我們家裏臘八這天,二件事必做,一是熬臘八粥,二是醃臘八蒜。臘八蒜就是將蒜剝皮後放入醋中,媽媽説這一天醃的蒜會變成碧綠色。很神奇,確實如此。多年來一直以為只有臘八這個節氣才能把蒜醃綠,前段時間無意中放入醋中的蒜居然也變綠了,才知道這大概是媽媽為了讓我們剝蒜皮而編出的一個美麗的謊言吧。臘八這天我們小孩子還有一項任務,就是挑豆子,將壞豆子及石子挑出來,這也是最開心的時刻花花綠綠地灘了一桌子,兩個姐姐仔細檢,我兩手抓滿豆子,滿桌子的和啦,劈啪直往地上掉,惹的她們倆生氣。現在挑豆子這項任務媽媽又交給了她的小女兒,妹妹要比我們小時淘氣多了。臘八粥裏除了各式豆子外,還有紅棗、葡萄乾、桂元肉、桔皮等,自然少不了米,有大米、小米、糯米、黑米等。熬這種粥要有一定的技巧,既要軟爛黏稠又要不粘鍋,要用時用心的,媽媽熬出的臘八粥有一種特別清香的味道,常常是滿樓飄香,我們都是一路聞着香味上樓的。媽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民間美食家,小時候在農村,物質普遍不太豐富,但我們家因有媽媽的粗糧精做,餐桌上總是有吃不盡的美味佳餚。

想不到臘八節那麼有講究,看來我要多瞭解瞭解臘八節的知識。

臘八作文 篇7

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生活中我們處處能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如過年放鞭炮、除夕守歲、八月十五吃月餅……其中我最喜歡吃臘八粥的風俗,你知道臘八粥的由來嗎?

現在就讓我告訴你吧: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裏非常窮,所以他被父母送到地主家去放牛。地主對他很不好,時常虐待他,他經常捱打,吃不飽飯。有一次,朱元璋放牛回來時經過一座獨木橋,沒想到老牛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了,地主氣急敗壞、火冒三丈,用鞭子抽打朱元璋,把他關在一個黑屋子裏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全身發抖,忽然他找到了一個老鼠洞,這是老鼠的糧倉!糧倉裏有各種各樣的糧食,有黑豆、有大米、有小米、有綠豆……每樣都有一點,他拿全部的糧食煮了一鍋粥。因為當時實在是太餓了,朱元璋把這鍋吃得津津有味,感覺味道香甜可口。

後來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各種美味食品都吃膩了。某天,朱元璋想起了小時候吃老鼠糧倉的美味,於是他馬上下令御廚立刻給他做這種粥來喝。後來,這種吃法傳到了民間,朱元璋吃到的美味粥正好是臘月初八,所以這種粥就叫臘八粥了。

怎麼樣,你喜歡臘八粥的由來嗎?

臘八作文 篇8

臘八節就要到了,這讓我不禁想起了家鄉的臘八節。那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節日,家鄉有很多關於臘八節的習俗,讓我現在都還念念不忘。

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因為進了臘月門,天氣也就真正的到了“數九寒天”了,所以,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做粘米飯,“沾沾下巴”。

臘八節,在我國曆史上也算得上是悠久綿長了,各地的習俗不同,過法也就不同,飲食的差異也很大。但是,它的受重視程度可不比其他的傳統節日差。因為過了臘八,就離過年不遠,年味也就越來越濃了。

小的時候,過臘八這一天,總能讓我們吃上一碗又粘又香的黃米乾飯。每人再給那麼一小勺白糖,吃得那個香啊!就覺得老過這樣的臘八多好。可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臘八吃粘米飯,其實是很奢侈的事情,糧店裏定量供應的糧食中沒有黃米。有的人家農村有親戚種的或者有什麼其它門道搞到的,否則,所謂的臘八飯,就只能用帶粘性的其它米來充當了。不管怎樣,人們對臘八的盼望值還是很高的,因為能吃上一頓飽飯啊。

我開始懷念家鄉的臘八節,真希望可以回老家過臘八節,再吃上一碗香香的粘米飯,那該有多愜意啊!

熱門搜索
請給我們一片晴空作文600字 在我的世界裏一切都很美好的優秀作文 燒烤春遊作文600字 藥劑科年終工作總結 淺談以現代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產業化 語文我心中的芳草地作文 班上的小名人小學敍事作文300字 羽毛球社團社長工作總結 億以內數的寫法的評課稿 測試工程師英文簡歷 東湖山水小學作文 爸爸的新公司300字作文 中學慶祝教師節的活動方案 美麗的秋作文450字秋天的作文 家鄉的濱江路作文 300字作文夢中的童年 年級主題班會策劃書 輔導員助理競選演講稿 我的小狗400字學生作文 中秋節寫賀卡的祝福語 童年趣事-小學三年級作文 作之六 有趣的數學課三年級作文250字 寫夢想的600字作文 寫雨優美句子74條 中秋節唯美微信祝福語37條 英文簡歷寫作:工作內容 假如我是一名發名家作文 在這不尋常的春天裏作文 坦白的歌詞 今天校長給我們上課作文 英語5個基本句型的用法 心靈的空間的閲讀答案 政治科的年度教學工作總結 高校教師辭職申請書 體育課檢討書 婦產 地產立冬節氣簡單文案 我的新自行車優秀作文 這就是我的童年趣事 摘果子作文300字 狐狸給人的一封信優秀作文 幼兒園中班健康教案《生氣和快樂》含反思 第一次參加升旗儀式作文 假期安全心得體會 假如我是樑國彥-高中作文 服裝銷售培訓總結 命運由自己掌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