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我心中的端午節初中作文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9W

我心中的端午節初中作文1

端午節到了,家家户户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這是為什麼呢?

我心中的端午節初中作文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粽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因為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黃酒是為了讓蛇不來咬,就又有這個習俗了。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粽子了!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呢!我要開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歡粽子呀!可是當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種辛酸。

這個端午節我知道了屈原為了國家不惜犧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樣,做一個愛國的人!將來未國家做貢獻的人!真是一個令我難忘的端午節呀!

我心中的端午節初中作文2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葉飄香,華夏大地處處瀰漫着温馨,炎黃子孫陶醉在粽葉淡雅的香味中,陶醉在屈原的不朽精神中。真可謂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的鼓聲;有岸的地方就會楚歌四起。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羅江邊徘徊,他仰望蒼天,對當時社會的腐敗十分不滿,他憤怒、哀傷,最後,他吟誦着“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滿腔悲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來扞衞正義。當地的漁夫知道此事後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餵魚以保全屈原的屍首。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包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以此來紀念屈原。可以這樣説,沒有一種食物能像粽子一樣寓意豐富,粽子的形狀稜角分明,象徵着屈原的人格稜角分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粽子的裏面包着一顆紅棗,象徵着屈原的赤膽忠心…………總之,粽子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無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鄰右里一樣,媽媽便去菜場買包粽子的材料:糯米、粽葉、紅棗……媽媽先把糯米泡好,把粽葉和紅棗洗淨,洗好後,再把紅棗切碎,用調料把紅棗與糯米拌在一塊兒,過了一小時,媽媽開始包粽子了,她先把粽葉折成一個陀螺形,把拌好的糯米用勺子盛在粽葉裏,再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最後用繩子層層纏繞,很快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

開始煮粽子了,那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像一個個小鴨子,在水中快樂的游泳。大約一小時後,滿屋飄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嘴吹吹,輕輕解開繩子,剝開粽葉,哇!露出泛黃的米粒,咬一口,滿嘴都充滿着粽葉的清香,再咬一口,便會看到暗紅色的大棗餡兒。糯米的清香與大棗的香甜結合在一起,別有一番滋味。

在這粽葉飄香的節日裏,我深深感受到炎黃子孫對屈原的尊重和對祖國的熱愛,立志做一個愛祖國、愛人民、有理想、有抱負的小公民。

我心中的端午節初中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是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而粽子則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我心中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

我心中的端午節初中作文4

當天晚上,我們一家人乘公交汽車到望江亭河邊,天還未黑,一種幽暗的光瀰漫在天際,彷彿如影中的一幕。天空好像一盞泛了油的燈,紅光漸漸地減弱。只見那光一跳一跳彷彿如一隻兔子一般沉下去,非常細微,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

不一會兒,天便拉下了幕布,城市裏的燈光便亮了起來,天也變得流光溢彩起來。流水潺潺,幾處亮光如顫抖的精靈一般跳躍在水上。人也漸漸多了起來。

不用説,大部分人來這的目的便是放河燈了。我們買了幾盞如荷花似的河燈,點燃它,擠着熙熙攘攘的人羣,在河邊放起河燈來,一隻只紅色的河燈彷彿點燃一句句祝福的話語;彷彿點燃了人們渴望災區人民重建家園的信心;彷彿點燃了生的希望。一隻只河燈像一隻只小船似的秩序井然的向河的下游流去,好似望江亭的眼睛,看!水中的星星還眨着眼睛給河燈導航,與河燈作伴。

放孔明燈也是一大趣事。一盞盞孔明燈彷彿如一顆顆星星一般,為災區人民送去最親切的祝福,最温暖的希望,最真切的決心!

中國心,端午情。為了給災區人民送去温暖,各大企業也紛紛購買粽子,鹹蛋,皮蛋送愛心,當我在電視上看着那些災區一張張充滿陽光的笑臉,過着一個難忘的端午,我的心也十分餓、慰藉。

中國心,端午情。讓我們和災區心繫心!

我心中的端午節初中作文5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大家會幹些什麼呢?跟我去看看吧!

端午節來到了,大家可熱鬧了,有的看龍舟賽,有的吃粽子……還有一個故事説了端午節要賽龍舟扔粽子的原因。愛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死去,所以賽龍舟競渡是為了救屈原。後來人們沒有找到屈原,大家就扔粽子在江河裏,想讓魚,蝦等一些水裏小動物吃飽後,不去吃屈原的遺體。後人就用這種形式來表達對屈原的尊敬和悼念。

我也過了一個端午節,來看看吧!

在那天中午我吃了一個粽子,可好吃了。是白色的糯米,裏面有一顆又大又紅的棗子,外面包着一片葉子,我也不知道是什麼葉子。把葉子剝掉以後就像一團棉花裏面裝着一顆紅寶石。把裏面的肉放進嘴裏,甜甜的,軟軟的,特別好吃。

之後外公帶我到了石頭城公園,哇!三條龍舟直往前衝,龍舟上的人們齊聲喊着“一,二,三”。前面一個人在打鼓,後面兩排人邊划槳邊喊着他們的口號。飛船疾駛,鑼鼓震天,真是精彩!這就是我過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還是北方,在這一天都要在兒童的頭上用雄黃畫一個“王”字,還要給小寶寶們在手上,腳上系一條五顏六色的香囊……

怎麼樣,端午節的習俗很多吧!這就是我瞭解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