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家鄉的粽子作文三篇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6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粽子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鄉的粽子作文三篇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1

家鄉的端午有許多風俗和外地一樣:裹粽子,把一張張粽葉裏放上餡,有的放肉、有的放豆沙、還有的放蛋黃;掛艾草,把一株株曬乾了的艾草掛在門上,可以“辟邪去妖”;喝雄黃酒,用雄黃酒在孩子們額頭上畫一個王字,這些都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而我一到端午,就最愛吃奶奶裹的粽子了,我們嘉興五芳齋的粽子是出了名的,只要外地的人一談起嘉興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嘉興五芳齋的粽子。

雖然説,五芳齋的粽子名氣很大,也很好吃,但是我奶奶裹的粽子也不賴,選用的都是上好的糯米,又白又香,連粽葉也都是最好的,還帶有竹子的清香。

説到了粽子,就不得不提提迷你型的一口粽了,這一口粽就如同這名字,咬一口就沒了,這隻能是放在餐桌上,大家一直喝酒餓了,就每人一個,墊墊肚子。在家裏,大家一般都是裹一些比較正常大小的粽子。裹粽子的程序非常複雜,而且裹粽子的手法、技巧都非常難,我就簡略的介紹一下:先把糯米洗乾淨,把粽子在水中浸一夜,把洗淨的糯米倒些醬油(包括白抽和老抽),再放些鹽和味精,把糯米攪拌均勻,切一些肉,要切成塊狀,也放些白抽和老抽,接着把肉和糯米裹到粽葉裏(具體手法較難,我就不解説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粽子。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2

學校的我,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過節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習俗很多,而我記着的不多。

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係上了。不用説,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教我折過,到現在已經淡忘得一乾二淨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地裏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説,埋在地裏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後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粽子卻不能忘記。

粽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粽葉摺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説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粽子,小米包的蜜棗粽子,還有江米包的什麼粽子。煮粽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馬上,這些噴香的粽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裏降温,那時我早已吃飽了。

後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粽子的。街上賣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麼粽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家鄉的粽子作文 篇3

在我的家鄉中,有兩個我覺得最美味的東西,一個是炒肉圓,另一個就是粽子了。

每年中秋、端午節期間,奶奶都會包粽子。

奶奶先把糯米浸泡個幾分鐘,使糯米保持濕潤。然後把水倒掉,放入醬油、少許酒繼續浸泡。餡不用那麼着急,第二天早上再拌。第二天,奶奶一早就在準備餡了,先把肉切成一條條,用醬油醃製,接着她還準備了豆腐、青豆的餡料,正等着我們來。

我盼呀盼,終於到你要到奶奶家包粽子了。我等待這一刻已經很久了,一來到奶奶家,我立即向奶奶學習包粽子。

只見奶奶先拿起兩片粽葉,光滑的一面朝上,把兩個尖尖頭壓在一起,然後,好像要把它對摺起來,突然,手一彎,粽子的外衣就做好了。看着奶奶嫻熟的動作,我的手早就癢了,我也學着奶奶的動作,先把外形包好。然後把米在形狀上均勻的鋪一層,隨後又加入拌好的豆腐,肉,接着鋪上一層米,然後,用粽葉把它裹好,用繩子將它捆起來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完成了。

過了兩三個小時,奶奶終於把粽子給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剝去粽葉,放入口中,剛開始是一股淡淡的粽葉香,隨後咬開粽子粘牙的糯米與香脆的豆腐搭配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

我吃過許多個粽子,還是家鄉的粽子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