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節日作文 > 冬至作文

冬至到,餃子香作文(通用5篇)

欄目: 冬至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6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冬至到,餃子香作文(通用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冬至到,餃子香作文(通用5篇)

冬至到,餃子香作文1

在我小的時候,冬天雪多,而且雪花晶瑩剔透,六瓣分明。當雪花應約而至,我都會拈起一小撮雪來嚐嚐這冬天的味道——清涼、明透,還有一絲絲地欣喜,欣喜裏還夾雜着一些羞澀。

那時候的冬天,人們不需要非常想,雪就會從霧茫茫的天空中,踩着雲彩,扶着寒霧,慢慢地飄落,直到黃土地變成無盡的素白,一個漫長而寒冷的冬天開始了——冬至。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下意識地伸出已經被北風撕裂因寒冷而變胖的小手指清涼地摸着我那已經被嚴寒染紅的小耳朵;摸着它的耳垂,這裏肉多,又完全暴露,最容易被凍傷。這時,我趕緊用手指使勁搓搓耳垂,寒風從手指和耳垂的縫隙中擠過,一股寒涼直逼人心,冬天最冷的時候就要來了。

每當這個時候——冬至,我都會不由得多吃幾個餃子,好藉着這餃子的光彩暖暖地渡過這寒冷而漫長的冬天。

每當這個時候,整個村子也會安靜下來……

冬至到,餃子香作文2

20xx年12月22日這一天是冬至,俗話説:“冬至吃餃子,耳朵才不凍。”因此家家户户冬至這一天都會吃餃子。

冬至這一天,我早早地睜開了眼睛,身子卻還賴在牀上。可能因為我太累了吧,十點鐘都還沒起牀,十點半時,我才起牀穿衣,洗漱。早飯只能吃兩個蘋果,因為媽媽和哥哥上班去了,沒有人做飯。我邊吃蘋果邊寫作業,數學和英語作業完了之後去玩了一會兒手機,直到媽媽十二點下班回來。

媽媽一回來就開始包餃子。首先要做醋水,媽媽搗蒜,我擀餃子皮兒。醋水和餃子皮準備好,就剩下包餃子啦。媽媽拿起一片我擀的餃子皮兒,用勺子舀起提前準備好的肉餡,再把餃子一對摺,一捏,就OK啦。待餃子全包完,媽媽開始煮餃子。十幾分鍾後媽媽盛着一盤兒餃子給我和哥哥吃,還給了我兩根又肥又大的香腸。餃子放在桌子中間,熱氣騰騰地,房間裏頓時瀰漫着一團薄薄的、暖暖的霧,好像把我的手也能暖化。哥哥夾了一隻餃子,吹了吹,送進嘴裏,我看見他的嘴巴輕輕地嚼着,彷彿在吃山珍海味。我嚐了一口,味道真是不錯,媽媽也坐下來,夾了一隻放進嘴裏。我們都沒有説話,卻都吃得津津有味。

這個冬至,雖然家裏只有我、哥哥和媽媽吃餃子,但仍然感覺美味可口。

冬至到,餃子香作文3

今天是冬至,奶奶從商場回來,剛進門,我就迫不及待地迎上去,接過她手裏的.菜藍子。仔細一看,菜藍子裏有芹菜、羊肉、雞蛋和火腿腸。我問奶奶:“今天要包餃子嗎?”奶奶説:“沒錯!”

我又問奶奶:“可以在餃子裏面放硬幣嗎?”“可以。”奶奶邊掏菜邊回答。

擇菜,洗菜,切菜,做餡,好大一會兒功夫,奶奶把餃子餡準備好了,面片是現成的,我們可以開始包餃子了。

奶奶包餃子很熟練,幾秒種就能包一個,我和哥哥笨手笨腳,奶奶嫌礙事,讓我們出去。哥哥悄悄地問我:“你猜,誰能吃到帶硬幣的餃子?”我不客氣地説:“要吃嘛,肯定是我先吃到。”哥哥不服氣:“當然是我吃到了。”我們爭來爭去沒個結果,只好等餃子熟了。

過了一會兒,聽爺爺喊我們進屋,進門一看,哇!餃子剛出鍋,熱氣騰騰的。我對奶奶喊:“我要30個餃子。”奶奶説:“好嘞!”順手給媽媽遞過來的碗裏盛滿了餃子。媽媽把餃子端上桌,我和哥哥搶着吃,爺爺笑眯眯地説:“別搶,別搶,還多着呢!”媽媽又端了兩碗,我們也不搶了,等大家都坐好後再開始吃。

每個餃子碗都冒着熱氣,我們一家人大口大口地吃着,突然,我感覺牙齒好痛,原來,我吃到了一個硬幣。接着,哥哥一聲尖叫“啊!”也吃到了一個硬幣。我們相視一笑,哈哈!同時吃到硬幣。

冬至的餃子,吃起來別提有多高興了。

冬至到,餃子香作文4

一大早,手機上就收到好友發來的冬至祝福語,辦公室的同事談論着中午包什麼餡的餃子,而自己的冰箱裏早已儲藏了足夠的餃子來過這個冬至。其實頭天下午一下班母親就打來電話讓回家吃餃子,到了家裏才知道,母親冬至那天要血透,為了讓我和父親吃上餃子,她一大早就去超市買了肉,又去菜場買了韭菜,連和餡、擀皮帶包餃子,忙活了整整一下午才包好了這一百多個餃子。吃餃子的時候,母親叮囑道:走的時候多帶些,冬至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不然這個冬天會凍耳朵的。母親總是這樣什麼事情都要為我想周全。

記得小時候,父親總出差,母親剛修完58天產假,就帶着襁褓裏的我擠班車,沒有座位,母親怕擠着我,總是用盡全力在擁擠的人羣中為我撐開一個小小的空間,而母親需要保持這種姿勢40多分鐘。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母親的呵護下,伴隨着轟轟的車鳴聲,我慢慢的長大了。

溝裏的冬天特別冷,每到秋天母親都要託人買當季的新棉花,一針一線的為我做棉襖,邊做棉襖還邊叨叨着:新棉花暖和,不挨凍。但我總是嫌母親做的棉襖樣子老氣,不如同學新買的好看而抱怨母親,那時的自己哪裏知道正是母親的新棉襖,讓自己在寒冷的冬天從來都沒有挨凍。

2020年,母親被確診患了尿毒症,雖然母親積極配合治療,但得病後的母親身體大不如以前了,母親並沒有自暴自棄,還參加了老年大學唱歌班,學習鋼琴,豐富自己的晚年生活,為了給我和父親寬心,還時不時的安慰我和父親:我會按時吃藥的,家務活我會量力做的。但每天還是照舊,早早起來買菜做飯和得病以前一樣照顧父親的飲食起居。

最近,母親從病友那裏學來了一種織披肩的針法,逼着父親開車拉着她到城西客運站的毛線批發市場買毛線,為我織披肩。母親用了一個星期才把披肩織好,當我圍着披肩站到鏡子前的時候,母親眼裏流出了一絲亮光,滿眼濃濃的母愛,嘴裏不時發出嘖嘖的讚歎,還計劃着再為我織一條。

冬至這天,母親躺在透析牀上,吃的午飯是餃子,我在家裏的午飯也是餃子,每吃一口餃子耳邊就會想起母親的叮囑:冬至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不然這個冬天會凍耳朵的。母親的愛伴隨着這一顆顆冬至的餃子,填滿了我的胃,更温暖了我的心。

冬至到,餃子香作文5

冬至那一天,一大早我便吆喝媽媽早點起來和我一起包餃子,因為小時侯,媽媽常常對我説∶“冬至不吃餃子,耳朵會凍掉的。”

小時侯總會在媽媽的懷裏哭呀,害怕耳朵會凍掉。(因為我不愛吃餃子。)現在一想起就會發笑,我當時是多麼幼稚。媽媽買來餃餡,我們全家總動員,開始包起來,告訴你我可不是第一次包餃子了,已有一年的歷史了。我託着餃子皮,愜意的往餃皮裏放了一大塊餃子餡,用手輕輕地捏了捏餃皮邊,呵,第一個餃子包好了,我把自己的得意之做拿給了媽媽,媽媽只是微微一笑,我轉開了話題,和媽媽爸爸親暱地交談着……過了一會,餃子熟了,看着那一碗碗熱氣騰騰的餃子,我的心裏別提多高興了。我拉着媽媽的衣服撒嬌地説∶“媽媽你給我講冬至為什麼吃餃子。”媽媽説:“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裏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我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呀,以後要多吃餃子以免耳朵凍掉,不一會兒餃子就吃完了,但媽媽跟我説的話我永遠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