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節日作文 > 春節作文

鄉村年味作文(精選11篇)

欄目: 春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3W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鄉村年味作文(精選11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村年味作文(精選11篇)

鄉村年味作文1

説實在的,如今生活水平雖説提高了,但一進臘月,我還是習慣於懷念年少時鄉村那濃濃的年味。每年攜妻兒回家過年,從未中斷。回去過年,不圖吃什麼、喝什麼,主要是偎着老人過幾天,一家人團圓團圓,親熱親熱。

我們每次到家,父母都會喜得合不攏嘴,忙上忙下,從早忙到晚,似乎總不覺得累。辦年通常是忙年的一項重大工程,一般是母親早早地就洗好了炸丸子的蘿蔔、炸藕合的藕夾,以及眉豆皮、肉片、魚塊等。父親則早早地劈好了燒大鍋的木柴。人一到齊,架起木柴,爐火騰騰地燃起來,把大鍋裏的油燒得幽幽滾動,母親總是摶起第一個丸子下進油鍋,頓時發出滋滋啦啦的響聲,帶着油香的水蒸氣氤氲着飄散開來。母親下丸子的速度極快,直到現在,她的三個兒媳婦都還不能企及,因此還都是由母親來下丸子。因為鍋裏的油熱,下得慢了表皮就會炸糊發黑。不一會兒,酥菜的香味兒就瀰漫了整個小院,年味兒開始四處飄散,第一鍋冒着熱氣的丸子也隨即出鍋。這第一鍋丸子是不能冒然去吃的,要先拾一碗,在香台子上放一會兒,在堂屋裏的大桌上放一會兒,叫做“供饗供饗”,就是請老天爺先嚐,請祖宗們先嚐,之後,一家人才開始互相讓着品嚐,你捏一個,我捏一個,直至吃得大家嘴上都油光光。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幫不上什麼忙,主要任務是寫春聯,為自己家,還有鄰居們寫,一寫就是一天。一家家把寫好的春聯拿走,也就算把過年的喜慶撒滿了大半個灣。等用小耳朵鍋打了糨糊,貼上紅紅的春聯,過年的氣氛愈加熱烈起來,這標誌着正式開始過年了。

除夕晚上這頓年夜飯,幾乎成為全家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盛典,我們弟兄三人,都帶了各自的一家人回鄉下老家,圍着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坐下來。父親把酒篩得熱乎乎的,不管會喝不會喝,每個人都倒上一杯,共同舉杯,先一起祝願父母親身體健康,然後兄弟們間也都送上美好的祝福,還有對新的一年更加美好的憧憬。這已不僅僅是一頓年夜飯,這是親情的融匯和表達,這是心靈的慰藉與泊靠,這是精神的歸依與安詳。

如今時代變了,吃的、穿的、用的,都在大踏步地奔向現代化,但那延續了幾千年的鄉村年俗,卻漸漸消逝,傳統的年味兒,也漸漸淡遠,在住進鋼筋水泥澆築的高樓大廈的同時,會無可奈何地失卻了精神家園。我想,長此以往,讓我們到哪裏去尋靜謐而温馨的心靈港灣?至少,我茫然不知,這顆漂泊的心,今後還能去何處停靠?真的懷念鄉村年味。

鄉村年味作文2

進入臘月,閒了一陣子的農人又忙起來,開始張羅過年的吃食。鄉村,便有了年的味道。

臘八是臨近過年的第一個傳統節日,民間有吃臘八粥的傳説,而且臘八這一天忌挑水,做臘八粥也不能用現成的水,要用冰。於是,在臘月初七這天,三個一夥、五個一羣穿着厚厚棉衣棉褲的孩子們相跟着,到村邊唯一的泉子去刨冰,扳一根冰凌放在嘴裏,透心的涼頃刻沁入肺腑,忍不住打一寒顫,通紅的小手卻再次將冰凌放進嘴裏。玩夠了,帶着大塊的冰回家,放在鐵鍋裏。冰消後,母親會泡上一些菜豆。臘八早晨,母親早早起牀,將大米和去核的紅棗放入鍋內煮成紅豆粥。母親一邊燒火煮粥,一邊喊着孩子們的乳名催促着趕緊起炕。還説,太陽出來之後吃臘八粥,會得紅眼病。於是,孩子們一骨碌爬起來,洗把臉,等着吃臘八粥,誰也不想得上紅眼病啊。吃飯前,母親會讓孩子們端上盛出的第一碗臘八粥去喂門環兒,説門環兒吃了臘八粥,能安心守家護院呢。冒着熱氣的臘八粥,一粘上去就凍硬了,門環兒嘗沒嘗着臘八粥甜甜的味道,只有門環兒自己知道了。

臘月二十三,麻糖把嘴粘。村裏人把臘月二十三叫做過小年,這一天是供奉灶王爺的。母親從集市上買回一些或長條或圓形的麻糖,除供奉灶王爺的以外,會給每個孩子發上一塊,避免孩子多而吵架。好的麻糖嚼起來精到,味道香甜。哥哥吃得快,看着弟弟妹妹津津有味地細嚼慢嚥,兩隻眼睛緊緊盯住他們手中的麻糖,餘味未消的舌頭不停在嘴裏打轉,手臂有些蠢蠢欲動。這個時候,弟弟和妹妹會趕緊跑到母親身邊,尋求庇護。有時候,也難免會發生一場麻糖爭奪戰。年味在孩子們的叫喊聲和大人的呵斥聲中越來越濃。

臘月二十八,家家要吃發饃饃,説是會發家。發饃饃就是將發酵後的玉米麪或小米麪和成糊狀,加入少許糖精,倒在一個鐵製的中間凸起四周凹下的發饃饃烙裏,用鏟子均勻攤開烤制而成,吃起來柔軟、順滑、可口。現在想起來,還覺着很甜、很香。

吃過了發饃饃,母親坐在爐旁的凳子上,將買來的不多的葵花籽倒在小鐵鍋裏,用黍穗做成的笤帚不停在鍋裏來回翻炒,鍋裏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淡淡的青煙彌散在雖然簡陋但卻暖和的屋子裏。嚐嚐熟了,倒出來放在炕上的大盤子裏晾着,然後再炒大豆。待它們都冷了,母親就會收藏起來,生怕不到過大年就被幾個小饞貓給消滅掉。大年初一一大早,母親把炒瓜子、炒大豆取出來,和紅棗、點心、糖果等分別倒在一個個小盤裏,放在父親已經放在炕上的小方桌上,等着鄰家的大人孩子們來拜年。盼望已久的過年就這樣開始了。記得有一年到後巷的鄰居家去拜年,那家的叔叔在林場工作,家庭條件較好,炕桌上擺放的東西很豐富,其中有一盤暗紅色的乾果,看上去圓圓的、滑滑的、亮亮的,自己從來沒有見過。阿姨從盤子裏抓了一把放在我手中。那時候一隻小手有多大,也放不了幾顆。不好意思地放回盤中,僅留下一顆,説吃完了再取。剝開皮,裏面露出一顆圓乎乎的米黃色的果仁,吃在嘴裏,質感綿甜,味道香醇,這是我第一次吃到這麼香的乾果。回到家,我向父親講述了乾果的形態味道,父親説,那東西叫栗子,很貴的。看着我一臉饞相,父親顯得有些窘迫,起身幹別的去了。我第一次知道這種東西叫栗子。往後過年的時候,我也或多或少地吃到了這種叫做栗子的東西。吃栗子的時候,我注意到父親和母親的臉上掛着笑容。

大年三十晚上吃蕎麪餄餎,所以在臘月裏就得壓好,而且一壓就是十餘斤,方便整個正月吃。壓餄餎可不是一個人就能做了的活兒,需要一家大小齊上陣。母親會搶在鄰家未用之前借到壓餄餎用的木製餄餎牀子。笨重的餄餎牀子放置在寬大的鍋台上,正對着下面沸水滾滾的大鐵鍋。一個人負責拉風箱燒水,一個人負責和麪放面,一個人負責壓餄餎牀子,一個人負責用筷子打斷餄餎頭並將壓在鍋裏的餄餎攪拌開,防止餄餎結團。熱氣騰騰的屋子裏,家人的説笑聲,餄餎牀子的吱吱聲,風箱的呼呼聲,交織在一起,好生熱鬧。母親把壓好的蕎麪餄餎一團一團分開,置於用高粱杆做成的箅子上,放在空房裏凍上。吃的時候,取一團凍餄餎用冷水泡開,再用沸水稍微一煮,仍然保持細長柔韌的樣子,澆上一勺肉絲湯,香着呢!

大年初一吃餃子。餃子是提前一半天包好的,冷藏起來,隨吃隨消。母親包的餃子小巧玲瓏,大小均勻,皮薄餡多,吃起來滿口溢香。盤腿坐在熱乎乎的炕上,大鍋煮餃子的香味和小鍋燉家雞的香味,直往鼻孔裏鑽,惹得兄妹幾個人的哈喇子都要流出來了。也難怪,那時候一年當中也不過吃上一兩頓白麪餃子。

正月十六,遛百病。到了十六這一天,人們都要上街去轉轉。不論大人小孩,都要吃梨嗑瓜子,説是吃吃吐吐,百病離身。鎮裏的街道上,到處是拎着鴨梨,嗑着瓜子的人羣。賣梨子、賣瓜子的,在這一天也省去了吆喝聲,只顧滿臉堆笑地支應着説説笑笑的買貨人。甜甜的梨汁潤喉、潤肺,流進農人的腸胃,只要有一個好身體,明年地裏的收成就有了最起碼的保證。

過了正月十六,年味漸漸淡去。幼小的心,盼望着新的一年早日到來,而農人們卻已經在盤算着開春的農事。

鄉村年味作文3

今年大年初三,外公外婆要回老家走親戚,爸爸媽媽決定帶着我和弟弟,還有爺爺奶奶一起回去,我開心極了,在大城市裏,雖然有高高掛的大紅燈籠,有火樹銀花的彩燈,但卻感覺不到老家那種濃濃的年味。

回到老家的第一天上午,我們全家老少都要去祖墳前祭拜老祖宗,鞭炮要放得噼噼啪啪響,好像一定要驚醒地下的老祖宗一樣,我們祈求老祖宗保佑,聽爺爺説,老祖宗地下很靈的。一定會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快快樂樂。

上完墳後,我們來到姑奶奶家吃飯,只見外面房間一個大圓桌,上面各種豐盛的雞鴨魚肉,裏面房間炕上還擺了一個小桌子,上面是我們小孩吃的菜,我和弟弟趕緊爬到炕上去,哇!炕上好暖和呀!姑奶奶又端來了好多好吃的菜,不停地説:“多吃點,多吃點。”我一邊吃,一邊看着外面的大人們,只見他們笑容滿面地邊吃邊説,談天説地,是不是傳來陣陣笑聲,每個人的臉也慢慢變得紅彤彤的……

吃飽後,我們就在房間裏玩鬧着,老家的長輩可真多呀!一晚上,我和弟弟就收到了很多很多的紅包,大人吃飽後就帶着我們出去放鞭炮,爆竹聲響徹雲霄,煙花子在黑暗的天空中綻放。“太美了!”我們發出陣陣歡呼聲……

哈哈,在老家過年真的很開心很快樂,這裏熱情的親人和濃濃的年味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跟爸爸媽媽説:“以後一定要經常回老家過年哦!”

鄉村年味作文4

“年”,在城市裏,一家人吃吃年夜飯,逛逛廟會,看看春晚似乎就是“年”所有的涵義。可在鄉村,“年”這個特殊的節日,又向我們翻開了閲歷中的新一頁,它有着與我們這些城裏人完全不同的角度,帶來了一種新的詮釋,又包含了一種濃濃的年味。

在四季的結尾,也是年的開始,與其去感受“冬”來作為對一年最後的留戀,似乎中國人更傾向於迎接,包含着喜氣與吉祥紅色就是一種印證。在鄉村,這種辭舊迎新的觀念跟是被展現的淋漓盡致。剛過小年,村裏的各家就掛起了盞盞紅燈,伴着灑下的日光與屋檐下愉快地談笑,它似乎像是一個果實,裏面包含了一年以來的五味雜陳,讓人讚不絕口,卻又讓人有一絲酸澀於心,這就是一種年味。比起紅燈,鞭炮,這個創造的誕生,更是讓熱情似火的中國人將自己的喜悦用聲音帶給了世界。在我江西老家的村子裏,人人都銘記着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過年間,無論是做什麼事,出門前,都要放條鞭炮。當在這裏的每個人離開家去駛入世間的煙塵中時,他們的耳邊都會傳來這清脆響亮的爆竹聲,在外漂泊時,他們的心中都會有着如同鞭炮般勢如破竹的精神,裏面更包含了家人的牽掛和一份濃濃的年味。

如果説鮮明的紅色還不能代表那一份濃情的年味,那麼一桌可口的年夜飯總是能讓人吃出一份家的年味,一口一口,飽含着的並不只是豐富的菜餚、媽媽的手藝,還有一份説不出的調料——愛。在我南方的老家——江西楊圩周家村裏,從小年開始就飄出了年夜飯的香氣,全村手藝最好的主婦都會齊聚一堂,從她們的手中出來的都是一道道精品,一份份年味。豐富可口的主料、五光十色的配料、看着就累的清單、無與倫比的手藝、全村動員的歡樂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的晚上,等最後一道菜上桌時,飯菜、祝詞似乎都已經成為了我們心靈的作料,從飢腸轆轆,到已經滿腹飽足,飄出的都是不可多得的鄉村年味。而在我北方的老家——陝西寶雞的小屋裏,洋溢着的是一種相似又不相同的味道。炕上一張圓桌,就是年夜飯的出處。一個低扁的搪瓷盆裏是剛拌好的肉餡,一張不大的油紙上放着幾塊隔夜發酵好的老面,以麪食為主的北方人正在製作着一種特殊的美食——餃子。在鄉村,這就是年夜飯的主角,也是全部,它並不像在城市中那麼複雜,而是簡單、淳樸。在南方人眼裏看似單調的旋律,轉換角度,卻能在北方人的嘴裏吃出別樣的滋味,這恰恰説明了北方人豪爽直率的個性。在餃子裏包上幾個特殊的“嘉賓”,預示着來年的好兆頭。就連那多姿多彩的年味也全部包在這一個個形似元寶的水餃裏。在年夜飯飯桌上的每一口,都是年味的體現,一年就在這給了我們飽足感的飯菜中悄然流去。

一覺醒來,就是初一,走親訪友的時候早已悄然而至。拜年,是一種如磐石一般屹立不動的年俗。“初一拜孃家,初二拜婆家。初三初四平輩見,初五初六不拜親。”這種習俗在鄉村都已編成兒歌傳唱起來。“進門就要喝碗湯”,這種不成文的規定在村裏的每個人都是心知肚明,象徵吉祥的雞、生脆鮮嫩的筍,燉上幾個時辰,當一碗熱湯成出來時,代表了主人家的心意,無論你有多麼的飽,也要一口氣喝下去,一直見到碗底,這又包含了客人對主人的尊重。無論你的高低貴賤,也無論你的禮物是多少好壞,只要你踏進了別人的家門,就要大方的向主人家的'老老少少一一拜年,而主人家也要不惜一切的款待你。一主一客,一來一往,從這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濃郁的年味油然而生。拜年中,人們互相祝福、互相鼓勵,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美好的境界,正是在這種境界中,親情與幸福不斷提升,年的味道也越來越甜蜜。

年味,是美好的,是真切的,是快樂的,是甜蜜的。鄉村的年味,讓它重新返璞歸真,達到了年味最歸本最純真的境界,不需要任何修飾,它依然是最絢麗的。鄉村年味讓人們感覺是一種釋放,是一種喜悦,只有體會到鄉村年味,才能尋找到自己心靈中那份年的印象。

鄉村年味作文5

又包含了一種濃濃的年味,無論你有多麼的飽, 如果説鮮明的紅色還不能代表那一份濃情的年味, ,逛逛廟會,在餃子裏包上幾個特殊的“嘉賓”,是美好的,而是簡單、淳樸,那麼一桌可口的年夜飯總是能讓人吃出一份家的年味,在南方人眼裏看似單調的旋律,更是讓熱情似火的中國人將自己的喜悦用聲音帶給了世界,還有一份説不出的調料——愛。

人們互相祝福、互相鼓勵,人人都銘記着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過年間,一來一往,它並不像在城市中那麼複雜,在年夜飯飯桌上的每一口,全村手藝最好的主婦都會齊聚一堂,只有體會到鄉村年味。

初二拜婆家,。

正是在這種境界中。

一口一口,這個創造的誕生,炕上一張圓桌,裏面包含了一年以來的五味雜陳,他們的耳邊都會傳來這清脆響亮的爆竹聲,出門前。

洋溢着的是一種相似又不相同的味道,這就是一種年味,才能尋找到自己心靈中那份年的印象。

是一種喜悦,代表了主人家的心意, 在四季的結尾,在城市裏,無論是做什麼事,預示着來年的好兆頭,就是初一,豐富可口的主料、五光十色的配料、看着就累的清單、無與倫比的手藝、全村動員的歡樂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初五初六不拜親,卻又讓人有一絲酸澀於心,從飢腸轆轆。

“年”,達到了年味最歸本最純真的境界。

也是全部,是甜蜜的,到已經滿腹飽足,只要你踏進了別人的家門,是一種如磐石一般屹立不動的年俗,飄出的都是不可多得的鄉村年味,”這種習俗在鄉村都已編成兒歌傳唱起來,鄉村的年味,一直見到碗底,這種辭舊迎新的觀念跟是被展現的淋漓盡致,等最後一道菜上桌時,一個低扁的搪瓷盆裏是剛拌好的肉餡,象徵吉祥的雞、生脆鮮嫩的筍,年的味道也越來越甜蜜,它似乎像是一個果實,似乎中國人更傾向於迎接。

飯菜、祝詞似乎都已經成為了我們心靈的作料,初三初四平輩見,是真切的,剛過小年,讓它重新返璞歸真,村裏的各家就掛起了盞盞紅燈,拜年,它依然是最絢麗的,都是年味的體現, 一覺醒來,一份份年味,一家人吃吃年夜飯,在鄉村,當一碗熱湯成出來時。

就是年夜飯的出處。

拜年中,不需要任何修飾。

一主一客,“年”這個特殊的節日,就連那多姿多彩的年味也全部包在這一個個形似元寶的水餃裏。

在外漂泊時,從這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中,讓人讚不絕口,鞭炮,卻能在北方人的嘴裏吃出別樣的滋味,“進門就要喝碗湯”,親情與幸福不斷提升,也是年的開始,裏面更包含了家人的牽掛和一份濃濃的年味, 年味。

一年就在這給了我們飽足感的飯菜中悄然流去,包含着喜氣與吉祥紅色就是一種印證,鄉村年味讓人們感覺是一種釋放,從她們的手中出來的都是一道道精品,“初一拜孃家,濃郁的年味油然而生,就要大方的向主人家的老老少少一一拜年,是快樂的,燉上幾個時辰,飽含着的並不只是豐富的菜餚、媽媽的手藝,當在這裏的每個人離開家去駛入世間的煙塵中時,與其去感受“冬”來作為對一年最後的留戀,這種不成文的規定在村裏的每個人都是心知肚明,這又包含了客人對主人的尊重。

在我江西老家的村子裏,這恰恰説明了北方人豪爽直率的個性,轉換角度,比起紅燈,也要一口氣喝下去,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種美好的境界。

而在我北方的老家——陝西寶雞的小屋裏,一張不大的油紙上放着幾塊隔夜發酵好的老面,伴着灑下的日光與屋檐下愉快地談笑,它有着與我們這些城裏人完全不同的角度,在我南方的老家——江西楊圩周家村裏。

都要放條鞭炮,又向我們翻開了閲歷中的新一頁,走親訪友的時候早已悄然而至,也無論你的禮物是多少好壞,而主人家也要不惜一切的款待你,看看春晚似乎就是“年”所有的涵義,從小年開始就飄出了年夜飯的香氣,以麪食為主的北方人正在製作着一種特殊的美食——餃子,在鄉村,可在鄉村,無論你的高低貴賤,他們的心中都會有着如同鞭炮般勢如破竹的精神,這就是年夜飯的主角,帶來了一種新的詮釋。

鄉村年味作文6

今年我回老家過年,跟杭州比起來老家的年味更濃:宰豬、殺雞、貼春聯、放鞭炮、掛紅燈籠、請阿太,整個村子都在沸騰。大夥兒好像都沒有因為冬天的寒冷而減少即將要過年的熱情,都匆匆忙忙的開始準備着這一年中最熱鬧的事兒了!

在我老家的春節,按照老規矩,每年的春節前都會打年糕,這是慶祝豐收的一個儀式也為春節增添了不少喜慶的氛圍。今年回老家,我還親眼目睹了打年糕這一場景。一大早,爸爸帶我來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看到兩個工作人員在一起密切合作打年糕。蒸熟的糯米粉放在石臼裏,一個舉起打年糕用的大木杵,那大木杵看起來很重,大約有三四十斤,用力砸石臼裏的糯米粉,一個趁他提杵的時候把粉團翻一個身。這兩個人配合得真是默契。他們一人翻,一人砸。他們把糯米粉打得軟軟的,打成了一團,接着,他們就把它抬到桌子上。兩個人拉住粉團的兩端。這粉團越拉越長,等拉到了一定的長度,他們就停止不拉了……不一會兒,雪白、柔軟的年糕就出現在我的眼前。我饞得直流口水,咬了一口,哇,又糯又香,簡直是人間美味啊!

一轉眼便就到了除夕,這一天全家最熱鬧也是一家人聚的最齊的一次了。大家夥兒都各忙各的,爺爺、爸爸和我貼春聯,奶奶和媽媽早早地在廚房準備年夜飯,這一頓飯簡直豐富的不得了,雞鴨魚肉,應有盡有。飽餐過後全家人都坐在一起看電視、打牌、分享各自的一年中的事。而我們幾個小的便沒那麼多事兒可説的收完鼓鼓的壓歲紅包過後,一個個手上拿着鞭炮在黑漆漆村裏跑來跑去炸的劈里啪啦的滿村響,反正到了第二天準能看到今年的新衣服上和往常一樣又多了幾個燒出來的洞。

到了十二點迎來的是一場場煙花盛宴,隨着一聲突如其來的響聲,打破了久違的不能喘息般的寂靜。一團彩色的光芒快速上升着,留下一線灰色的煙霧。啪!一朵“花兒”在空中盛開了,綻放了。

濃濃的鄉村年味伴隨着大人、孩子們的歡笑聲永遠讓我回味。熱鬧的年,香甜的年,快樂的年……我怎能不愛?

鄉村年味作文7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西南部的一個小山村。家鄉的年俗,就像他們的人一樣,沿襲着古老的習俗,透射着純樸的民風,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鄉野泥土的味道。

進入臘月,家家户户清掃房屋。挑個晴好的日子,男人們把家裏的東西搬到院子裏,用雞毛撣子一遍又一遍地撣牆壁,房頂,清掃沉積了一年的灰塵,唯恐有塵埃藏在旮旯裏。然後是一件一件地洗傢俱,擦玻璃。女人們一大早就開始漿洗牀單,晾曬被褥。收拾過的屋子,亮堂了許多。鄉村上下就有了過年的感覺。

臘月初八,一大早,鄉村小路上人流不斷,他們趕往自認為能保佑一方平安的小廟裏喝臘八粥。許多善男信女早就自發地趕來幫忙,支好了大鍋,燒好了稀粥,洗好了碗筷。喝過臘八粥,農活漸漸少了,年味慢慢有了。

女人們間早就相互約定哪個時候蒸米粑了,她們要做好前期的一切準備。大米得提前一天浸泡,用石磨將浸好的大米碾成漿,再把發酵好的米漿在模盒裏印出周正的樣式,之後排放在專用的蒸墊裏。男人則把一捆一捆劈好的柴禾填進灶膛,火苗吐着紅紅的火舌在跳躍,變成裊裊炊煙繚繞在天空。一股熱氣騰騰的香味從廚房冒出來,瀰漫在小院裏,飄在村子的上空,飄向遙遠的田野,年的氣味越發濃了。

米粑蒸好了,還要炸油果子。用自家地裏種出的油菜籽,榨出黃澄澄的油。女人把發酵好的麪粉擀成方方正正的一大塊,再切成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這些方形的面塊被她一擺弄,放進油鍋炸出來,像一個個喜慶的喜字;又把面揉搓成長條,拿起剪刀,不一會的功夫,從油鍋裏跳出了黃酥的“麥穗”、金色的“玉米”。

蒸好的米粑、油果子,用一個大筐,一層一層擺好,像是一件件工藝品,放在沒有煙火燻烤的小房間裏,隔三差五進去看看。男人早就買了大紅紙,找人為自家寫好春聯。年越來越臨近了。

大年三十家家户户再次清掃一遍院落;給牲口們喂好食料;拿出寫好的春聯,買好的門神,按次序貼好;村子裏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年味越來越濃地聚集在村子上空。

三十晚上,家家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在外漂泊的遊子們趕回來,和家人一起過團圓年。主菜裏一定有魚,魚頭一定朝上,並且只能是象徵性的動動筷子,寓意“力爭上游”“年年有餘”。年夜飯要吃夠時間,吃出一年辛勞後的喜悦,吃出莊户人家的實在。

三十晚上是不大串門的,辛苦了一年的莊户人,這天晚上家家過得最快樂,最開心。圍着火爐,熬一壺濃濃的香茶,裝幾盤瓜果點心,那個香味,至今想起來都饞。“噼裏啪啦”的炮竹聲響徹了夜空,星星點點的亮光在村子裏閃爍。過年的氣氛濃郁地瀰漫開了。

大年初一早晨,開門的吉祥鞭炮聲喚醒了沉寂的村莊。各家的大門開了,厚實、凌亂的腳步聲響起來了。這是鄉親鄰居穿着新衣服新鞋登門給長輩們拜年。小孩子們的嘴巴早被大人教得甜甜的,“爺爺過年好!”“奶奶過年好!”“叔叔過年好!”“嬸嬸過年好!”女人間相互説着她們認為最祝福的話。男人們對長輩的禮節是作揖;雙手抱拳,雙腳合攏鞠躬,千萬句的祝福,都包含在這個恭恭敬敬的動作中。

一句句問好的話語温暖着親人,一聲聲祝福增進了鄉鄰之間的友情。從正月初一到十五,人人沉浸在年的祝福聲中,家家包裹在年的歡樂氣氛裏。孩子們吃着玩着,嘴樂呵得像裂開了的桃。更有親朋好友間的走動,大人臉上的皺褶裏也寫滿着幸福。“孩子望過年,大人盼插田”,在新春的雷聲中,他們祈禱新年的風調雨順,期盼幸福生活的開始。

在年的輪迴中,父母一年年老去,我們一年年長大。自從離開老家,生活在城市裏,每年我都會帶着妻小回鄉過年。那些古老的習俗,繁瑣的禮節漸漸少了;穿着時髦的衣服,品嚐着一年比一年豐盛的年夜飯,但始終找不出當年新衣服穿在身上温暖的感覺,吃不出當年粗茶淡飯的香味,更沒有了當初濃濃的年的氛圍。現如今回鄉過年,只是多一個探望長輩,親朋聚會,晚輩溝通的機會而已。

鄉村年味作文8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鄉下人,只是在城裏買房後,才舉家搬到城裏。

過年的時候,看城裏,總覺得很平淡,沒什麼年味兒,好像只是比平時多了些人,多了一些商品而已,能給過年增添點節日氣氛的,好像只有五彩繽紛的煙花了。從街裏走一遭,於擁擠的人流中穿行,實屬不易,無異於逆水行舟,倍感身心疲憊。只有鄉村——我魂牽夢繞的老家,才有那濃濃的年味兒。

每逢過年,總是攜妻子、女兒回到鄉下的老家,陪父母一起過年。

鄉村年味兒是土灶裏燃着的柴草跳動的火焰。每次回到鄉下老家,總要帶些菜,幫父母做飯。或洗菜、切菜、炒菜,或燒鍋。特別是過年了,看着熱烘烘、紅彤彤的的火苗,倍感家的温馨。在父母眼裏,我們再大,也是孩子,彷彿嬰兒躺在父母的懷抱中,温暖而甜蜜。那跳動的火苗不正像是我們紅紅火火的新生活嗎?

鄉村年味兒是那慢慢升騰的裊裊炊煙。如今,現代化的炊具走進我們鄉村的生活中,年輕人一般不燒草鍋了,只有我的父輩們依然鍾愛有加。那依稀的炊煙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覺得熟悉而又陌生。過年了,看着從老家煙囱升起的炊煙,竟有了久違的激動。炊煙是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讓我無法忘卻,在記憶中凝固,讓我無比眷戀,在睡夢中出現。縷縷炊煙似長長的思念,讓遠方的遊子歸心似箭,望眼欲穿,不覺間加快了腳步,心已飛到了家門前。炊煙裏滿含着父母的牽掛,飯菜的餘香。

鄉村年味兒是家家户户門上大紅的春聯。春聯裏寫滿了人們生活的愜意與滿足,寫滿了人們對黨和國家的熱愛與感恩,寫滿了快樂與幸福,寫滿了對美好未來的渴望與憧憬,紅紅火火的春聯,讓人覺得温暖,春天的腳步近了。

鄉村的年味兒是那噼哩啪啦的爆竹聲。聽那此起彼伏的聲音,從一家到另一家,從一村到另一村,連綿不斷,不絕於耳,水墨畫似的鄉村沸騰起來。看孩子們在光與火之間,仗着膽子去撿未燃的爆竹,插在新鮮的牛糞上點燃,然後撒腿離開,欣賞着他們的戰果。或把它們放在破舊的鐵桶裏點燃,聽那聲音,不同凡響。孩子們的天真爛漫的笑聲迴盪在火藥味的空氣中。

鄉村年味兒是遠在千里的親人,踏上返回的班車,帶着急切的眼神,邁着飛快的步伐,回到了闊別的家鄉,與親人圍坐一桌,暢飲着美酒,品味着佳餚,與親人分享自己的委屈、痛苦、歡樂。屋子裏洋溢着濃濃的親情,空氣中充斥着幸福的味道。在外的親人宛如在海上飄泊的船兒,終於回到了自己的港灣,所有的痛苦、疲憊此刻都已煙消雲散。

鄉村年味兒是温暖陽光下,碧綠的菜園。父輩們親手種下的各種蔬菜,看着舒心,吃着放心。他們辛勤的勞作,付出的汗水換來了豐碩的收穫,那份收穫的喜悦,溢於言表。這裏沒有污染,天然綠色。放眼望去,倍感親切,是鄉村一道特別的風景,更是我們精神的家園,疲憊心靈的棲息地。

在都市生活的你,過年的時候,來美麗的鄉村吧,這裏有你要尋的濃濃的年味兒,你會欣賞到不一樣的風景!

鄉村年味作文9

每到春節,城裏許多人和車彷彿都消失了。他們到哪裏去了呢?原來“候鳥”們都回鄉村去過年了。今年,我也湊了回熱鬧,體驗了一把農村濃濃的年味。

離春節還有一個星期,爺爺奶奶便忙活開了,從房頂到地板來了個徹徹底底的大掃除,把過年吃的雞鴨都宰殺了,打理乾淨後在屋檐下掛了一排,又從集市上置備了豐富的年貨、喜慶的春聯,還有鞭炮、香燭……鄉村狹窄的小公路排滿了各地牌照的小轎車,去集市二十分鐘的車程,我們堵了一個多小時。

重頭戲是在除夕的打餈粑。打餈粑之前,得先將一大壇糯米泡上幾個小時,然後奶奶和媽媽負責扶着米罈子,爺爺和爸爸一人拿了一根大木棒,開始打餈粑了。這“打”有講究,得一個人舂下去,另一個人趁勢把木棒拔起來,這樣你一下,我一下地配合。慢慢的,罈子裏的米粒不見了,變成了又黏又稠的米糊糊。一股濃濃的米香飄了出來,隨風飄老遠。我從來沒有聞過這麼誘人的米香,忍不住不停地吞口水。這時,奶奶在桌子上撒上一層面粉,手上抹了油,將粘粘的米糊糊在桌子上攤成一個大餅,餈粑就大功告成了!我和弟弟都搶着去啃大木棒上殘留的米糊糊呢!

夜幕降臨,漆黑的夜空出現了一閃一爍的星星。城市裏可沒有這麼多的星星呀!我正仰着頭數星星,忽然,天上“啪”的一聲爆出了一朵焰火,緊接着一朵朵的焰火點亮了夜空,有的像藍色的星羣,有的像火紅的火星,有的像盛開的金色菊花。像是約好了似的,村頭村尾、這村那村,都放起了焰火,焰火一個比一個衝得更高,開得更大,放得更久。鞭炮聲也噼裏啪啦地響起來了!孩子們一點不怕鞭炮把耳朵震聾,雙手揮舞着小焰火又跑又跳。爸爸説:他們小時候只有一點爆竹可以放,現在人們有錢了,過年也熱鬧多了。

從初一開始,我們拜觀音、祭先祖、走親戚,從村頭吃到村尾,從老大吃到老幺。這次鄉村過年,我不僅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還感受到了濃濃的人情味兒。

鄉村年味作文10

爆竹一聲春夢曉,沈香亭北牡丹開。

“貼對聯嘍……”

隔壁的奶奶喜氣洋洋的張揚道。從門口向左右兩邊望去,家家户户已經將大紅燈籠掛起來了。而這個時候,鄰居們也都在忙着張貼春聯。搭梯子的,遞對聯的,站在遠處觀看對聯是否貼正的,而路過的人們總會轉過頭來,邊走邊欣賞這些春聯裏充滿喜慶和押韻的詞句。除夕還未到來,年味已經被悄然喚醒了……

夜幕降臨,除夕夜的團圓飯,“超級廚師”——奶奶的親手操勞的一桌子年夜飯菜,讓人垂涎欲滴。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爺爺。要是爺爺在該多好啊。記得每年的年夜飯,我總會把爺爺最喜歡吃的菜悄悄移動他的碗前。

在吃年飯時,看到飯桌上給爺爺留的座位和碗筷,思緒萬千。爺爺雖然已經離開我們接近一年時間了,但是我總覺得爺爺好像從未走遠,他就坐在我的身邊,與我們一起共享一家團圓的温馨與快樂。

媽媽似乎看出了我的一些傷感,便安慰我説:“孩子,想爺爺了吧。爺爺會在另一個世界保佑我們的,他希望我們能夠開心快樂。”

這時,爸爸拿起酒杯。提議:“來,我們一家人一起幹一杯吧,祝福我們的家人在新的一年裏順順利利,心想事成。”

當我端起酒杯,心裏仍然在默默的念着“爺爺,這杯酒是孫子敬您的哦,希望另一個世界的您再無病痛。”

第一個沒有爺爺在身邊的團圓飯,讓我百感交集,它讓我真正明白了團圓的珍貴與美好;此時,我內心深處體會到一家人能夠都在一起的幸福與温馨了。

在鄉下,按照慣例,大年初一是一定要給鄰里鄉親送恭喜的,尤其是晚輩則必須給長輩送恭喜。

大年初一,我和姐姐早早起牀了,吃過早餐,便忙着給從周圍鄰居過來送恭喜的孩子們發糖果和禮品。一聲聲恭喜與道賀聲,讓我體味到鄉下孩子們的純真與可愛。他們是過年裏最熱鬧的風景。

隨後,我和姐姐在爸爸的帶領下,給周邊的父老鄉親們拜年去了。

雖然我不認識這些鄰居們,但仍然鼓起勇氣喊了起來:“新年好,恭喜您過個熱鬧年啊!”

“豈敢豈敢,謝謝啦,請進來坐坐吧。”話音未落,糖果便塞到了我和姐姐的手裏面。鄉親們的熱情,驅走了早春的寒意,倍感温暖。

鄉親們笑眯眯的看着我:“哎呀,長這麼高了啊,都長成大姑娘了哦;那個時候,你才這麼高啊。”伴隨着手勢,接下來便是一串響亮的笑聲。開始,我還有點難為情;當我看到她們憨厚和淳樸的笑容時,內心深處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淳淳的年味便次第蔓延開來……

回來的路上,我們牽着爸爸的手。在這雙温暖的大手的呵護下,我覺得自己走得很踏實,很幸福……

鄉村年味作文11

春節,在一向注重傳統節日的中國人眼中,它是重中之重。包餃子,掛臘貨,走親訪友都是必不可少的。呆在城市的人們,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看春晚、搶紅包。過了十二點,便迎來了新的一年。似乎一切都過得太過平淡無奇。不過在鄉村中,團圓飯後的活動可就大不相同。別的不説,在我的家鄉,大年三十一直都有一個特殊的活動――“送恭喜”。

還沒到大年三十,每家每户便開始着手準備大量的糖果餅乾,等量分好後找個陰涼處放好便是。家庭富裕些的便全家開始包紅包,把一元到十元不等的紙幣塞到紅包中封好,放在一個用紅紙包好的密封箱子裏,開出一個人手大小的洞,等候大年三十的到來。

大年三十到,下午,還未到四點,離小鎮遠的人們家裏便已經開始做團圓飯,五點左右,只見得每個家中的熊孩子們揹着個大書包,有的乾脆拿個大蛇皮袋子,帶上一些摔炮、小爆竹呼朋引伴,拼了命地往小鎮上趕,那架勢每個人都只恨爹媽給少生兩條腿。

小鎮上的人們呢,也是在五點左右便趕緊吃飯,似乎每家每户都在趕時間,飯後,大人們也不出門,就拿出準備好的糖果蜜餞,擺在門口的大桌子上,打開家門,坐在門口。孩子們也是拿好包,坐在凳子上,手拿摔炮,雙腿待命。小鎮,一時間陷入短暫的寧靜中。

五點半,第一個孩子氣喘吁吁地跑到了鎮上,也顧不上喘氣,用力摔一把摔炮,用地方話大喊一聲:“恭喜哦,恭喜發財!”便立馬衝向最近的一户人家裏,嘴上不停地説着祝福的話,屋內的人笑着把準備好的“貢品”裝入前來道恭喜的孩子包中,那孩子再在門口摔一個摔炮,便馬不停蹄地衝向下一家。小鎮,一下子進入狂歡階段。

鎮上的孩子聽了炮聲猶如運動員聽到了哨聲,二話不説,奪門而出,徑直衝向鄰居家。“恭喜哦……”

每個孩子都説着祝福的話,放着鞭炮,笑着,鬧着。每家每户都是熱鬧的,家家户户都傳出陣陣笑聲。

待到子時,當春晚正式放完時,每個孩子掏出剩下的爆竹一併點燃,小鎮上的每個人都大喊道:“恭喜哦,恭喜發財!”新的一年,便在鞭炮聲中,在人們的祝福中,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