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欣賞生命閲讀參考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54W

思考生命是從認識死亡開始的。

欣賞生命閲讀參考答案

最初見到死亡,我還是個沒有經歷過痛苦的天真的小女孩。

一天,正在外祖父種滿花草的院子裏玩“扮家家酒”的遊戲。我的小辮上插幾朵藍紫色喇叭花,在忙着給自己準備午餐——將泥土裹在葡萄葉子裏做“餃子”。

忽然,一陣驚天動地的哭聲和悲愴的樂聲傳來,我愣了一下,飛快地跑出院子。一隊長長的送葬隊伍正緩緩從門前經過。小驢車嘎拉拉扎過石子路,車上停放着一口黑漆棺材,棺材頂部和四周堆放着素潔的花和用金銀錫箔糊成的紙人紙馬,還有一座精巧玲瓏的紙房子和一架紡車。他們腳蹬白鞋,頭戴孝帽,腰間繫着寬寬的白帶子,女人們用手帕矇住臉,唱歌似的長一聲短一聲的哭泣。

我沒有像其他小孩子那樣追着隊伍又喊又跳,就那麼呆呆地站在路邊,頭上還插着幾朵藍紫色的喇叭花。這事過去很久,我都不能夠忘記,那樂聲裏所訴説的生命的祕密和悲涼,是那麼深那麼痛地開啟了我幼小的心靈。

以後我長大。在二十多年的生命裏,先後親眼目睹了外祖父、外祖母和母親的死亡。他們三人是我最摯愛的親人,母親給了我生命,而外祖父、外祖母撫養了我。

他們都曾在病痛中掙扎良久,然後默默離去,沒有留下一句話。但他們今生所給予我的呵護和愛是那麼久遠地深植在我的生命中。十幾年過去了,留在我心底的依然是一份抹不去的痛楚。

19歲時,在一場車禍中,我也經歷了死亡,曾在生與死織成的暗夜裏掙扎了七天七夜。當時醫生告訴唯一守候在我身邊的弟弟,説我隨時可能死去。17歲的弟弟不知如何準備後事,他只是哭,只是不相信,不吃不睡一直守在我的牀前。

活過來以後才明白:死亡就是對這個世界毫無感知,沒有愛沒有恨沒有快樂,當然也沒有痛苦。由此也才徹悟:那愛那快樂,連同痛苦也都如此珍貴,因為它標誌生命的存在。

後來,我做了母親,第一次在產院的育嬰室門口看到那麼多千姿百態的小生命。那些天使一樣的嬰兒,有的在安詳地睡,有的揮舞粉嫩的小拳頭大哭,好像在抗議沒有經過他同意就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站在那裏我禁不住淚水盈盈:這些生動可愛的小生命不同於死亡帶給我的,他們在我的內心深處激起一種真正的聖潔美麗的感覺。我又開始問自己那個久已困擾的問題:生命是什麼?然後我對自己説:生命,就是從出生走向死亡的過程,這一過程有不同的量和質。隨着閲歷和經歷的增長,那種對於未知死亡的恐懼變得淡薄了,我已知道那是必然,死神同每一個人簽約,沒有人可以違約。但結尾一樣,過程卻可以截然不同。我想要説的是,我的生命會變得單純明淨。在學會奮鬥的同時,我也得到了享受和欣賞生命的自然和美麗,而這些,多半與和利慾和物慾無關,沒有利慾和物慾的參與,我也照樣獲得許多快樂。

我喜歡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也同樣喜歡《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中那份美麗的憂傷。喜歡騎單車從高坡上飛快地滑下,讓清爽的風柔柔掠過面頰將我黑髮向後高高揚起。尤其喜歡在窗外無聲無息飄落細雨的時候,那細緻晶瑩的雨簾給我一種可以遮蔽的寧靜和安全感,只開一盞枱燈,讓金黃的光暈暖暖地罩着我。再放下白色紗窗簾,擁被讀一本好書,那一時刻真覺得做神仙的快樂也不過如此。

喜歡和愛人分飲一小杯紅葡萄酒,喜歡把細長的手指插進他濃密的黑髮,感受他的温柔和愛意,喜歡和他在寒冷的冬夜裏靜靜相對,在卧室的書桌前,他讀外文我讀詩。夜深了,我會起身為自己也為愛人加衣,再端來一碟巧克力夾心餅,一杯清香的熱茶。彼此相視一笑,那瞬間的美麗便是永恆了。

我並不在意世俗的名利和女人的虛榮,我只是把握實實在在的生活。

讓我告訴你:擁有並懂得珍惜,這就是快樂美麗的人生了。

1.給下列加橫線字注音。

錫箔( ) 摯愛( ) 淡薄( ) 掠過( )

2.“隨着閲歷和經歷的增長,那種對於未知死亡的恐懼變得淡薄了”是何意?

3.作者認為人生命有不同的量和質。其中的“量”和“質”分別指的是什麼?

4.作者認為享受和欣賞生命,沒有利慾和物慾的參與,也照樣獲得許多快樂。對於這個問題,談談你的

看法。

5.在一般人的眼中,痛苦是一種讓人難以忍受的情感體驗,但作者在死亡線上掙扎過來後,為什麼認為

“痛苦也是如此珍貴”?

6.你怎樣理解文題“欣賞生命”。

7.《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在談到生命的意義時説:“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為虛

度年華而悔恨,不為碌碌無為而羞恥。”你認為當代青年怎樣做才能使生命更有積極意義。

1.bó;zhì;bó;lüè

2.因為作者對生命越來越接近本質的認識,生命就是從出生走向死亡的過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死亡是必然的結果。

3.“量”是生命的時間,“質”是生命的質量。

4.利慾、物慾與獲得歡樂,並不存在必然的聯繫。快樂並不全是以滿足利慾、物慾作為前提條件的,利慾、物慾常給人帶來精神上的疲憊和痛苦。

5.因為痛苦它標誌着生命的存在。

6.在認識生命的基礎上,懂得如何熱愛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

7.“略”(符合題意,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