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木刻猴子閲讀練習及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14W

木刻猴子

木刻猴子閲讀練習及答案

林文義

⑴ 小時候,常常看見祖父在把玩一件小東西:一整塊黃楊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羣像。猴子有三隻,做出三種截然不同的表情——一隻雙手掩着耳朵,一隻雙手遮着眼睛,另一隻則顯得十分心虛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鍾愛它,常常獨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裏,無限憐愛地撫摩着它。

⑵ 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頭上,翻來翻去地看。沒什麼意思嘛,就是一塊木頭,刻成三個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沒有發條,不像機械、鐵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緊發條,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鈸。沒什麼好玩嘛!我翹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還給祖父。

⑶ 祖父把我抱起來,指着木刻猴子對我説:“阿公跟你説,這三隻猴,是你阿祖給阿公的。這三隻猴就是跟我們説,非禮勿聽、非禮勿看、非禮勿説……唉,你還小,不會懂,就是常常聽人講的‘有耳無嘴’啦。”那時,我六歲,祖父的話,我聽不大懂,但“有耳無嘴”這句話,卻印在了心裏。

⑷ 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親把木刻猴子擺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紀念逝去的祖父,還是要提醒些什麼。

⑸ 念高中的時候,不知道為了什麼事,我和母親發生了爭執,我的嘴快,説了一大堆氣話。母親淚眼汪汪的,側過頭去,看着神案上那個木刻猴子,悲憤地説:“看到你阿公留下來的木猴沒?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們警惕,不要亂講話,你阿公以前常常講‘有耳無嘴’,你難道忘記了?”

⑹ 時間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親靜靜地和我説話,我從來不曾看過像他那般謙和、誠懇的父親。他似乎內心有某些隱痛,卻又盡力掩蓋:“這個時代,謹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論,不要妄加評斷,平平安安過一世就可以了。”説着,他從神案上把那三隻木刻猴子拿下來,充滿深意地説:“你看看這三隻猴,不聽、不看、不説,這是有道理的,獨善其身嘛……”父親歎了口氣。他們那個黯然的年代,沉默成為他們一生的座右銘。

⑺ 我説:“像這三隻木刻猴子,不聽、不看、不説,這樣一個人,他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獨善其身,這是多消極的藉口!”

⑻ 父親苦笑,淡淡地説:“唉,以後你慢慢會曉得的。”

⑼ 又是幾年過去了,在不斷的歷練中,我慢慢理解了父親。我竭力要保持一點點純真的自我,但我發現,雖不甘願,自己卻也逐漸向世俗妥協,時時處在自我的撕裂中。

⑽ 父親離開以後,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裏。這個從曾祖父傳給祖父,由祖父傳給父親,再由父親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給我的後代,是不是還要告訴他們“有耳無嘴”?我覺得我不能這樣,我要他們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們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別人。

⑾ 點起一把火,我把這個木刻猴子燒成灰燼。

(選自2015年第6期《讀者》,有改動)

18.閲讀全文,完成下表。(5分)

人物

對待“木刻猴子”的

行為

情感

觀念

“祖父”

順從傳統

“父親”

擺上神案

糾結

“我”

不滿

19.第 ⑻段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你從中讀出了父親怎樣的矛盾心理?結合文意簡要分析。(4分)

20.細讀第 ⑼段,分析加點的“撕裂”一詞的.內涵和表達效果。(3分)

21.聯繫生活實際,談談你對“有耳無嘴”這一説法的認識。(80—100字,5分)

(四)《木刻猴子》(17分)

18.(5分)行為:常常把玩(撫摩),燒成灰燼(付之一炬);情感:鍾愛(憐愛);觀念:屈從傳統(向世俗妥協),否定傳統(不順從傳統、拋棄傳統、反抗傳統)。

【評分要點及説明】每空1分,意對即可。

19.(4分)示例:通過神態和語言描寫,寫出了父親既想以自己的經歷提醒兒子謹言慎行,又不願強行扭曲兒子的矛盾心理。

【評分要點及説明】“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各1分;結合文意分析父親矛盾心理的兩個方面,各1分,意對即可。

20.(3分)內涵:是向世俗妥協,還是保持純真的自我?表達效果:強烈表現出“我”內心的痛苦,形象有力。

【評分要點及説明】“內涵”:兩個方面,各1分;表達效果:體現“痛苦”,1分。

21.(5分)示例一:“有耳無嘴”的弊端,在於國人對任何不合理現象保持沉默和妥協的習慣,使得人與人之間不能有開誠佈公的交流。大街上圍觀暴行、會議中不分是非地鼓掌通過都是實例。它理應遭到拋棄。

示例二:在特定的場合下,“有耳無嘴”也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日常交往中,家人朋友難免會説出一些不得當的話,無關原則,就可以一笑了之。不必句句在意,事事耿耿於懷。適時沉默,也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評分要點及説明】觀點正確,能自圓其説,2分;聯繫生活,有理有據,2分;表達清晰,言辭得當,1分。字數不足或者超出,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