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王維使至塞上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11W

  使至塞上 王維

王維使至塞上閲讀答案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僻字難典] 都護:當時邊疆重鎮都護府的長官。燕然:本來是地名,即愛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國境內,因為東漢將軍竇憲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記功,所以後來以“勒石燕然”作為保衞祖國、立功邊疆的代稱。

1.“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麼?詩中的“徵蓬”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聯用典故流露了嚮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_________________

3.頸聯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説説這兩個字為什麼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頸聯是寫景名句,依據這首詩,描述一下王維看到的景色以及當時的心情。(60左右字內)

參考答案:

1.“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徵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2.“燕然”二字。3.“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涼孤獨中透着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温暖。4.(略)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詩人奉命出使邊塞慰軍,為什麼卻以“蓬”、“雁”自比?(2分)

答: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被王國維稱為千古奇觀,請自選角度,進行賞析。(2分)

答:

參考答案:

10.詩歌鑑賞。(4分)

(1)(2分)

答:詩人以“蓬”、“雁”自比,説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裏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2)(2分)

答:如: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壯闊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22.“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一句藴含了作者怎樣的感情?(2分)

23.用自己的話,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展示的畫面。(2分)

參考答案:

22.詩人以“蓬”、“雁”自比,從中透露出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2分)

23.黃沙莽莽,無邊無際,草木不見,行旅斷絕。極目遠眺,一縷孤煙勁拔堅韌、剛直有力地升騰在天的盡頭,俯首遠瞰,黃河橫貫沙漠,天空掛着一輪圓圓的落日。(2分,意思對即可)

①蘇軾評價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聯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句説説這幅畫的美是如何表現出來的.?(2分)

答: 。

②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分)

答: 。

參考答案:

8、①示例:圖畫的構圖美:從上到下有天邊的“落日”、空中的烽煙、地上的“長河”;從近到遠有烽煙、夕陽、無邊的“大漠”。圖畫的線條美:廣闊的大漠上,縱的是烽煙,橫的是黃河,圓的是落日。圖畫的色彩美:黃色的“大漠”、渾黃的“長河”、白色的烽煙、紅色的“落日”,雄渾寥廓的邊塞風光如在眼前。圖畫的意境美:動靜結合,意境雄渾,“大漠”背景下,有緩緩升起的烽煙,有波瀾不驚的“長河”,有即將西下的“落日”。(答出其中一種即可,2分)

②本詩通過寫詩人出使塞上所見風光,表達了他由於被排擠而孤獨、寂寞,悲傷、飄零的孤寂心情。(3分)

1、《使至塞上》寫的是什麼情景內容?

答:奇特壯美的邊塞風光。

2、你能説説“徵蓬出漢塞,歸燕人胡天”一句的含義及藴含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過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飛出了漢家的邊塞,又像北歸的大雁一樣飛人胡天的上空。

藴含了作者被排擠出朝廷的惆悵,暗寫自己內心的激憤和抑鬱。

3、這裏最能體現詩中有畫的是哪一聯詩句,説説它的意境嗎?

答:(頸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充分體現了詩中有畫的藝術特色。)

大漠茫茫無邊,在這純然一色、荒涼無邊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縷白煙直上雲霄,顯得異常醒目。“孤煙”兩字能狀其神韻,“孤煙”之後隨一“直”字,使景物顯得單純簡淨。“長河落日圓”寫出了蒼茫的沙漠,沒有山,沒有樹,只有黃河橫貫其中。視野所及,大漠無邊無際,黃河杳無盡頭。筆力蒼勁,意境雄渾,視野開闊。將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對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

4、《使至塞上》這首詩流露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傳達出詩人被排擠受命赴邊的幽微難言的內心情感。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 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 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 都護在燕然。

一、課內閲讀

1、閲讀《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題目

⑴“蓬草”在古代詩文中一般比喻什麼?詩中的“徵蓬”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

答:

⑵頸聯的“直”和“圓”兩字歷來為人稱道,説説這兩個字為什麼用得好。

答:

⑶尾聯用典故流露了嚮往建功立業的心情。這個典故隱含在哪兩個字中?

答:

⑷頸聯是寫景名句,依據這首詩,描述一下王維看到的景色以及當時的心情。(60字以內)

答:

⑸對這首詩字句的解説,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説附屬國直到居延(地名)以外,點明邊塞的 遼闊,路途的遙遠。

B.三、四兩句,寫眼前景物,並以“蓬”“雁”自比。從景物特徵看,作者是秋天出 塞的。

C.五、六兩句繼續寫詩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長河”指黃河。

D.最後兩句寫詩人在邊疆的蕭關見到了候騎(偵察兵),得知都護正帶兵在燕然前線。

⑹對這首詩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即景設喻,説自己像遠飛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像“歸雁”一樣進入“胡天”,這樣既寫景,又敍事,一語兩指,貼切自然,流露了詩人輕鬆愉悦和急切見到邊關將士的心情。

B,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景物單調,偶爾出現的一股煙塵格外醒目,因此稱做“孤煙”。

C沙漠上沒有山巒樹木遮擋遮擋,蜿蜒遠去的黃河橫貫其間,望不到盡頭。一個“長”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徵,又準確表達了詩人的感覺。

D.“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裏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渾。

參考答案:

一、1.⑴“蓬草”隨風飛轉,古代文學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蹤。王維用“徵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覺,他為自己受排擠離開朝廷感到十分憂憤。

⑵燕然

⑶“直”和“圓”準確地描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涼孤獨中透着挺拔雄偉,“圓”字蒼茫壯闊中顯現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聯,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近人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的名句。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裏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温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⑸B(並非秋天,而是春天。因為“歸胡天”透露出大雁從南往北飛,這是春天的景物特徵。)

⑹A(並非輕鬆愉快。因為蓬草常用作漂泊無定的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