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遊恆山記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48W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閲讀答案,通過對照閲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什麼樣的閲讀答案才是好閲讀答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遊恆山記閲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遊恆山記閲讀答案

遊恆山記閲讀答案1

十一日,風翳淨盡,澄碧如洗。策杖登嶽,面東而上,土岡淺阜,無攀躋勞。

一里,轉北,山皆煤炭,不深鑿即可得。又一里,則土石皆赤。有虯鬆離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裏,則崖石漸起,鬆影篩陰,是名虎風口。於是石路縈迴,始循崖乘峭而上。三裏,有傑坊曰“朔方第一山”,內則官廨廚井俱備。坊右東向拾級上,崖半為寢宮,宮北為飛石窟,再上則北嶽殿也。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雲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曰會仙台。台中像羣仙,環列無隙。餘時欲躋危崖、登絕頂。還過嶽殿東,望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為登頂間道,遂解衣攀躡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而滿山短樹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鈎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不能出。餘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

時日色澄麗,俯瞰山北,崩崖亂墜,雜樹密翳。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渾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蒼茫無際。南惟龍泉,西惟五台,青青與此作伍。近則龍山西亙,支峯東連,若比肩連袂下扼沙漠者。

既而下西峯,尋前入峽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東顧,有一人飄搖於上,因覆上其處問之,指東南松柏間,望而趨,乃上時寢宮後危崖頂。未幾,果得徑。南經松柏林,先從頂上望松柏葱青,如蒜葉草莖,至此則合抱參天,虎風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從崖隙直下,恰在寢宮之右,即飛石窟也。

1、解釋下列文中加點的詞語。

無攀躋勞 ( ) 還過嶽殿東 ( )

2、找出文中點明遊恆山的時間和天氣情況的句子

3、用自己的話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

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

4、細讀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現作者精神風貌的句子。

5、從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參考答案:

1、升、登 現在作“環”,轉,繞

2、“十一日,風翳淨盡,澄碧如洗。”

3、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裏。

4、“餘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

5、此題為開放性題。旨在能從讀徐霞客遊恆山過程中,瞭解並學習他的精神,即: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勇於實踐求實的精神。(與文章內容吻合,語言通順,言之有理,即可。)

遊恆山記閲讀答案2

十一日,風翳淨盡,澄碧如洗。策杖登嶽,面東而上,土岡淺阜,無攀躋勞。

時日色澄麗,俯瞰山北,崩崖亂墜,雜樹密翳。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渾源州城一方,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蒼茫無際。南惟龍泉,西惟五台,青青與此作伍。近則龍山西亙,支峯東連,若比肩連袂下扼沙漠者。

既而下西峯,尋前入峽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東顧,有一人飄搖於上,因覆上其處問之,指東南松柏間,望而趨,乃上時寢宮後危崖頂。未幾,果得徑。南經松柏林,先從頂上望松柏葱青,如蒜葉草莖,至此則合抱參天,虎風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從崖隙直下,恰在寢宮之右,即飛石窟也。

1、解釋下列文中加點的詞語。

無攀躋勞 ( ) _還過嶽殿東 ( )

2、找出文中點明遊恆山的時間和天氣情況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話表述下面句子的意思。

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細讀文章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現作者精神風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從作者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啟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一日,風翳淨盡,澄碧如洗。”

3、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裏。

4、“餘益鼓勇上,久之棘盡,始登其頂。”

5、此題為開放性題。旨在能從讀徐霞客遊恆山過程中,瞭解並學習他的精神,即:不畏艱險,不怕辛苦,勇於實踐求實的精神。(與文章內容吻合,語言通順,言之有理,即可。)

1.解釋下列各句中畫線字。

有虯鬆離立道旁__________________

崖石漸起,鬆影?陰________________

上負絕壁______________

躋危崖、登絕頂________________

還過嶽殿東____________

餘益鼓勇上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譯成白話文。

①殿下雲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詳寫了作者上山登頂的經過,一步一景。景物、地名,以及相隔的距離都寫得極為詳盡。其景物、地名大致有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_ 等處。

4.用橫線畫出描寫北嶽殿的句子。

5.從上文的描寫可以看出恆山具有__________ 的特點,但徐霞客卻“益鼓勇上”,可見他具有________________ 的精神。

【參考答案】

1.盤曲 像從篩子篩過的一樣 靠着 高 轉,繞 更加

2.①殿下雲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 殿下很高的台階插上雲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立着。

②仰眺絕頂,猶傑然天半。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裏。

(意思對即可)

3.望仙亭、 虎風口 、 “朔風第一山”牌坊 、 寢宮 、 飛石窟 、 北嶽殿 、 會仙台 、 登頂間道 等處。

4.“略”

5.從上文的描寫可以看出恆山具有 高、陡、險 的特點,但徐霞客卻“益鼓勇上”,可見他具有 不畏艱險、不怕辛勞、勇於實踐求實 的精神。(意思對即可)

遊恆山記閲讀答案3

北嶽在渾源州之南,紛綴典籍。《書》著其為舜北巡狩之所,為恆山;(水經)著其高三千九百丈,為玄嶽;(福地記)著其周圍一百三十里,為總玄之天。予家太行白巖之傍,距嶽五百餘里。心竊慕之,來及登覽,懷想者二十餘年。

至正德改元,奉天子命分告於西蕃、因陵、鎮讀,道經渾源,去北嶽僅十里許,遂南行至麓。其勢馮馮温温恣生於天,縱盤子地。其胸蕩高雲,其巔經赤日。餘載喜載愕,斂色循坡,東迤嶺北而上。最多珍花靈草,枝態不類,桃芳李葩,映帶左右。山半稍憩,俯深窺高,如緣虛歷空。上七裏,是為虎風口。其間橫鬆強柏,狀如飛龍怒虯。葉皆四衍,濛濛然怪其太茂。從者雲:“是嶽神所保護,人樵尺寸必有殃,故環山之斧不敢至。”

其上路益隘,登程三裏,始至岳廟。頹楹古像,餘肅顏再拜。廟之上有飛石窟,兩崖壁立,豁然中虛。相傳飛於曲陽縣,今尚有石突峙,故歷代怯升登者,就詞於曲陽,以為亦嶽靈所寓也。然歲之春,走千里之民,來焚香於廟下,有禱輒應,赫昭於四方。如此,豈但護松柏然哉!餘遂題名於懸崖,筆詩於碑及新廟之廳上。

又數十步許為聚仙台。台上有石坪,於是振衣絕頂而放覽焉:東則漁陽、上谷,西則大同以南,奔峯來趨,北盡渾源。雲中之景,南目五台,隱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峯、晝錦、封龍諸山,皆俯首伏脊於其下。因想有虞君臣會朝之事,不覺愴然。又憶在京都時,嘗夢登高山遠眺,今灼灼與夢無異,故知此遊非偶然者。

參考答案:

1、C(趨:歸附。)

2、B(A 其:代詞,恆山/語氣副詞,表推測。B 所:助詞,與後面的動詞組成所字結構。C則:副詞,表判斷/連詞,錶轉折。D因:連詞,於是/介詞,憑藉。)

3、A(“本文寫山濃墨重彩”錯。應為“本文寫山着墨不多”。)

4、(3分)其上路益險/登頓三裏/始至岳廟/頹楹古像/餘肅顏再拜/廟之上有飛石窟/兩岸壁立/豁然中虛。(斷對兩處得1分,但斷錯兩處扣1分,扣完為止。)

5、(1)(3分)(山上)多的是奇花異草,枝態不一樣;桃李芬芳,景物互相映襯,彼此關連。(“類”“映帶”各1分,句意通順1分)

(2)(4分)每年的春天,千里迢迢趕來的百姓,來到廟下焚香,有求必應,顯耀的名聲傳遍了四方。(“歲之春,走千里之民”1分,“來焚香於廟下”句式1分,“輒”1分,“赫”形作名1分)

參考譯文:

北嶽恆山在渾源州的南面,關於北嶽恆山,典籍中多有記載:《尚書·舜典》記載,虞舜“巡狩至於北嶽”,指的就是恆山;《水經》記載,“其高三千九百丈”是玄嶽;《福地記》記載,“著其周圍一百三十里,為總元之天。”

我家住在太行山西側白巖山旁邊,距離北嶽恆山500多里路,心中很是嚮往,但從沒有登上去遊覽過,我懷着這個想法20多年。

到了正德改元年之際, (我)奉皇上之命向西北少數民族和看守園陵的官員、鎮守山川的'將領通告舊皇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及改用新年號的事,中途經過渾源。距離北嶽恆山僅僅十里多路,於是南行到恆山山麓。山上雲霧繚繞,氣勢雄渾。山勢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恆山像人挺胸屹立,空中的雲縈繞恆山飄動,為紅日所經過。我一路上又驚又喜。我收起驚喜的表情,向東面繼續走去,順着山嶺向山上爬。山上多是奇花異草,枝態不一樣;桃李芬芳,景物互相映襯,彼此關連。我在半山停下來休息,向下看深處,非常之高,像是在虛無的空間攀援經歷天空。向上走了七裏,前面是虎風口,這裏多是一些粗壯的松柏像是巨龍一樣,葉子四處展延茂密,茂密得很奇怪。隨從的人説:是這裏的山神在保護,誰要是砍松樹一尺一寸,必定遭殃,所以山的周圍斧斤從不敢至。

山上的路更加險,走走停停走了三裏,才到了山頂岳廟。廟中有一座神像,我恭敬地朝拜。廟之上有個叫飛石窟的地方,兩岸石壁林立,中間缺了一大塊。相傳是那缺少的山石飛到曲陽縣去了,到現在還聳立在那,所以歷代畏懼登山的人都前往曲陽祭祀,認為這也是北嶽神靈居住的地方。每年的春天,千里迢迢趕來的百姓,來到廟下焚香,有求必應,顯耀的名聲傳遍了四方。這樣,(北嶽神靈)哪裏只是保護松樹柏樹呢!我於是在懸崖上題名,在碑石及新廟的廳上提筆寫詩。

又走了幾十步,是聚仙台。台上有石坪,於是(我)在恆山最高峯上抖擻衣裳而放眼四望:東面是漁陽山上谷,西面是大同以南山峯奔馳而來,歸附,北面盡收渾源、雲中之景,南面極目五台山隱在三百里外,而翠屏、五峯、晝錦、封龍眾山,都俯首伏脊在它的下面。於是,我想起有虞君臣會朝的事,不覺心中憂傷;又回憶起在京都的時候,常常夢到登上高山眺望遠處,如今清清楚楚與夢境沒有什麼不同,所以知道這次遊北嶽絕非偶然呀。

Tags:閲讀 恆山